陈合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鼻窦炎、鼻腔鼻窦肿瘤、侧颅底区域肿瘤等相关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合新,男,国内著名耳鼻喉科专家学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耳鼻喉科医院 书记、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有二十余年耳鼻咽喉科临床医疗及教学科研经历。临床中擅长于鼻科(鼻窦外科,鼻眼相关外科和鼻颅底相关外科)和头颈外科。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七项(其中第一作者四项)。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和省卫生厅基金各1项。长期从事鼻-鼻窦炎、鼻眼相关、鼻颅底相关、鼻神经外科学基础和临床研究。对鼻窦炎、鼻腔鼻窦肿瘤、侧颅底区域肿瘤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鼻眼相关、鼻颅底外科等相关疾病的手术及修复重建有深入的研究。展开
个人擅长
鼻窦炎、鼻腔鼻窦肿瘤、侧颅底区域肿瘤等相关疾病的诊治。展开
  • 鼻窦炎引起的鼻甲肥大能自愈吗

    鼻窦炎引起的鼻甲肥大通常较难自愈,鼻窦炎致鼻腔黏膜长期受炎症刺激,使鼻甲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增生肥厚,儿童、成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的鼻甲肥大均难自愈,需针对鼻窦炎进行药物、鼻腔冲洗等治疗,必要时手术干预改善。 一、相关机制 鼻窦炎时,病原体感染、炎症介质释放等因素持续作用,使得鼻甲黏膜的炎症反应处于持续状态。正常情况下,鼻甲黏膜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但当鼻窦炎持续存在时,这种炎症刺激打破了鼻甲黏膜的平衡状态,导致鼻甲肥大难以自行恢复。例如,研究发现,鼻窦炎患者鼻腔内的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会促进鼻甲黏膜的增生,不利于其自愈。 二、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影响 儿童:儿童鼻窦炎相对常见,儿童的鼻甲肥大由于其自身免疫系统和鼻腔黏膜的特点,若不及时干预,更难自愈。儿童鼻窦和鼻腔的解剖结构相对稚嫩,鼻窦炎引发的鼻甲肥大可能会影响鼻腔通气,进而影响儿童的呼吸、睡眠等,长期可能导致腺样体面容等不良后果。而且儿童的炎症反应可能相对更活跃,但自我修复能力在这种持续炎症刺激下难以使鼻甲肥大自愈,需要及时就医处理鼻窦炎以缓解鼻甲肥大情况。 成人:成人的鼻腔结构相对稳定,但鼻窦炎引起的鼻甲肥大同样不会自行恢复。成人若患有鼻窦炎导致鼻甲肥大,可能会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持续存在,影响生活质量,如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等,也需要积极治疗鼻窦炎来改善鼻甲肥大状况。 有基础疾病人群:比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基础疾病影响身体的免疫和代谢等功能,鼻窦炎引起的鼻甲肥大自愈的可能性更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炎症更容易持续,鼻甲肥大难以自行消退,需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积极治疗鼻窦炎相关问题。 总之,鼻窦炎引起的鼻甲肥大一般不能自愈,需要针对鼻窦炎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药物治疗(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减轻鼻腔炎症)、鼻腔冲洗等,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来改善鼻甲肥大及相关症状。

    2025-10-16 11:41:28
  • 航空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部分轻症航空性中耳炎有自愈可能,但多数情况需干预,症状稍重、儿童及有基础病史人群发生航空性中耳炎后往往很难自愈,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儿童和有基础病史人群发生航空性中耳炎更需重视并积极处理,不能等待自愈。 一、轻症航空性中耳炎的自愈情况 对于一些症状非常轻微的航空性中耳炎患者,例如仅出现很轻度的耳闷,没有明显疼痛、听力下降等情况时,部分人通过自身的机体调节,在脱离气压变化环境后,中耳内气压与外界气压逐渐平衡,炎症有可能自行消退,实现自愈。这是因为人体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当气压变化不太剧烈,中耳黏膜的水肿等炎性反应较轻时,机体自身的修复机制有可能使中耳恢复正常状态。 二、多数航空性中耳炎需干预 1.症状稍重情况:如果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耳痛、听力下降、耳闷加重等情况,一般很难自愈,需要进行干预。比如可以通过吞咽、咀嚼口香糖、捏鼻鼓气等方法来试图调节中耳气压,促进中耳通气引流,帮助恢复。但如果这些方法效果不佳,就需要就医进行相应处理,如医生可能会给予黏膜收缩剂等药物改善咽鼓管功能等。 2.儿童患者需重视:儿童由于咽鼓管相对短、平、宽,更容易发生航空性中耳炎,而且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航空性中耳炎,自愈的概率相对更低,往往需要及时干预。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听力发育等,所以儿童出现航空性中耳炎后应及时就医评估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而不能等待自愈。例如儿童发生航空性中耳炎后,家长应带其尽快到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而不是盲目等待自愈。 3.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鼻咽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发生航空性中耳炎时,自愈的可能性更小。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咽鼓管的正常功能,使得中耳通气引流更加困难,所以这类人群一旦发生航空性中耳炎,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处理中耳的炎症情况,促进中耳恢复,而不能寄希望于自愈。

    2025-10-16 11:40:31
  • 嗓子扁桃体肿大怎么办

    观察评估需留意扁桃体肿大程度、伴随症状、年龄因素及基础疾病情况,非药物干预包含保证休息、多饮水、口腔清洁,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需及时就医,细菌感染致扁桃体肿大可能用抗生素,反复慢性肿大影响呼吸吞咽等功能可考虑手术。 一、观察评估 需留意扁桃体肿大程度、伴随症状(如发热、咽痛、呼吸困难等),区分是急性还是慢性肿大,同时结合年龄因素,儿童扁桃体肿大可能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成人则需考虑是否有免疫性疾病等病史影响,若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缺陷等),扁桃体肿大的处理需更谨慎。 二、非药物干预 1.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体力消耗,利于身体恢复,儿童需保证每日10小时左右睡眠,成人也应保证7-8小时,避免过度劳累加重咽喉部负担。 2.多饮水:饮用温白开水,维持咽喉部湿润,稀释炎性分泌物,儿童要鼓励定时少量饮水,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不适,成人每日饮水量建议1500~2000毫升。 3.口腔清洁:使用温盐水漱口,每日数次,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儿童漱口时需家长协助,避免误咽,保持口腔卫生环境利于炎症消退。 三、就医指征 若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加重、持续高热(体温≥39℃且持续不退)、扁桃体肿大伴脓性分泌物且经非药物干预无改善、累及颈部淋巴结明显肿大且有压痛等情况,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不同年龄人群就医时机需灵活把握,儿童出现呼吸困难等危急情况应立即就医,老年人有基础病时更需警惕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四、医疗干预 当明确扁桃体肿大由细菌感染引起时,可能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具体药物由医生根据病原学检查等确定),同时对于反复慢性肿大影响呼吸、吞咽等功能的情况,可能考虑手术干预,手术指征需严格评估,综合年龄、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如儿童扁桃体过度肿大影响呼吸通气时,需评估手术利弊后决定是否手术,成人则需结合全身状况及扁桃体肿大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等因素综合考量。

    2025-10-16 11:35:12
  • 喉咙卡异物的急救法是什么

    海姆立克急救法分成人和大于1岁儿童、婴儿急救法,成人和大于1岁儿童是施救者站后环抱患者腹部冲击,婴儿是面朝下拍背、面朝上胸外按压重复,老年人要适中用力防骨折,肥胖者要准确定位用力,孕妇手放胸骨下半部分。 1.站立姿势: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患者双脚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膝盖微弯。让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保持患者身体前倾,头部略低,嘴巴张开。 2.手部位置: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只手紧握成拳,拇指侧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只手抓住握拳的手。 3.发起冲击:用力快速地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约每秒1次,通过冲击产生的气流将异物排出。 婴儿急救法 1.体位摆放: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施救者前臂上,前臂支撑在大腿上,保持婴儿头部低于臀部。 2.背部拍击: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用力拍击5次,观察异物是否排出。若未排出,将婴儿翻转成面朝上,躺在施救者手臂上,保持头部低于臀部,用两根手指按压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的胸部,进行5次胸外按压,重复拍击和按压动作,直到异物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心跳。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心肺功能等方面的基础问题,在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时,要注意用力的程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肋骨骨折等损伤。因为老年人骨骼相对脆弱,承受冲击力的能力下降。 肥胖人群:对于肥胖患者,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时,手部位置的确定可能需要更准确地找到腹部的正确位置,即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并且用力冲击时要保证有足够的力度来产生将异物排出的气流,由于肥胖可能导致腹部脂肪厚,需要更精准且有力的操作。 孕妇:孕妇喉咙卡异物时,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手部位置应放在胸骨下半部分,而不是肚脐上方,因为子宫内有胎儿,冲击肚脐上方可能会对子宫造成影响,按照针对孕妇的特殊部位进行急救操作来排出异物。

    2025-10-16 11:33:14
  • 吸烟会导致咽喉变哑吗

    吸烟会导致咽喉变哑,烟草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刺激损伤咽喉部黏膜致声带振动受影响,不同人群中成年人长期大量吸烟、青少年咽喉娇嫩、有咽喉病史人群吸烟后更易咽喉变哑,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吸烟与咽喉变哑关联,停止吸烟部分人症状可改善,所以应尽量避免吸烟保护咽喉健康。 从不同人群角度分析 成年人:长期大量吸烟的成年人,咽喉部受到有害物质刺激的时间更长、程度更严重,发生咽喉变哑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有研究表明,每天吸烟超过20支且持续吸烟多年的成年人,出现声音嘶哑等咽喉不适症状的比例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而且,长期吸烟还可能引发慢性咽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疾病,这些疾病进一步加重声音嘶哑的状况,甚至可能导致长期的声音异常。 青少年:青少年的咽喉部组织相对较为娇嫩,吸烟对其咽喉部的损害可能更为显著。吸烟可能影响青少年咽喉部的正常发育,导致咽喉部功能出现异常,增加咽喉变哑的可能性。同时,青少年若吸烟,还可能因为声音嘶哑等问题影响正常的社交和学习交流。 有咽喉病史人群:本身已经患有咽喉炎、声带疾病等咽喉相关疾病的人群,吸烟会使病情雪上加霜,更容易出现咽喉变哑的情况,并且病情可能会难以控制,恢复时间也会延长。比如,本身患有慢性咽喉炎的人,吸烟后会加重咽喉部的炎症反应,导致声音嘶哑持续不缓解或者反复发作。 相关科学依据支持 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吸烟与咽喉变哑之间的关联。例如,通过对大量吸烟人群和非吸烟人群的对比研究发现,吸烟组中出现声音嘶哑等咽喉异常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而且,停止吸烟后,部分因吸烟导致咽喉变哑的人症状会有所改善,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吸烟对咽喉导致变哑的影响。 总之,吸烟是导致咽喉变哑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无论是从理论机制还是实际的临床研究来看,都充分表明吸烟与咽喉变哑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保护咽喉健康,应尽量避免吸烟。

    2025-10-16 11:32:0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