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合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鼻窦炎、鼻腔鼻窦肿瘤、侧颅底区域肿瘤等相关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合新,男,国内著名耳鼻喉科专家学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耳鼻喉科医院 书记、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有二十余年耳鼻咽喉科临床医疗及教学科研经历。临床中擅长于鼻科(鼻窦外科,鼻眼相关外科和鼻颅底相关外科)和头颈外科。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七项(其中第一作者四项)。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和省卫生厅基金各1项。长期从事鼻-鼻窦炎、鼻眼相关、鼻颅底相关、鼻神经外科学基础和临床研究。对鼻窦炎、鼻腔鼻窦肿瘤、侧颅底区域肿瘤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鼻眼相关、鼻颅底外科等相关疾病的手术及修复重建有深入的研究。展开
个人擅长
鼻窦炎、鼻腔鼻窦肿瘤、侧颅底区域肿瘤等相关疾病的诊治。展开
  • 感冒耳鸣怎么办

    感冒可能引发耳鸣,其机制与鼻腔黏膜充血致咽鼓管通气障碍及炎症波及耳部结构有关,儿童因咽鼓管特点更易出现。非药物缓解可通过生理盐水洗鼻、调整体位。出现耳鸣伴听力下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检查并可能用鼻用减充血剂。儿童需密切观察、避免用力擤鼻等,成人要注意休息、避免滥用药物。 一、感冒耳鸣的可能原因 感冒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咽鼓管也会随之受累,导致其通气功能障碍,进而引起中耳腔压力变化,可能引发耳鸣。此外,感冒引发的炎症有可能波及耳部相关结构,也会导致耳鸣出现。不同年龄段人群感冒耳鸣的机制类似,但儿童由于咽鼓管较成人更短、宽且直,感冒时更易出现咽鼓管功能异常,耳鸣发生相对更常见。 二、非药物缓解措施 保持鼻腔通畅: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天2-3次,有助于减轻鼻腔黏膜水肿,改善咽鼓管通气。对于儿童,操作时要注意力度和姿势,避免损伤鼻腔。 调整体位:尝试改变体位,如侧卧,有时可改善中耳压力,缓解耳鸣症状。 三、就医指征及处理 及时就医情况:如果耳鸣伴有听力明显下降、耳痛剧烈、眩晕、头痛加重且持续不缓解等情况,需立即就医。例如儿童感冒后出现耳鸣同时哭闹不止、拒绝进食,可能提示耳部情况较严重,应尽快就诊。 医生检查及处理:医生一般会进行耳部检查、听力测试等。若确诊为感冒引起的中耳功能受累导致的耳鸣,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改善咽鼓管功能的治疗,如使用鼻用减充血剂,但需谨慎使用,尤其儿童要严格遵循医嘱,因为长时间或不当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可能导致鼻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冒耳鸣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是否有发热等。避免儿童用力擤鼻,因为儿童咽鼓管功能不完善,用力擤鼻易导致中耳感染加重。同时,要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清淡饮食。 成人:成人感冒耳鸣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劳累可能影响身体的恢复。要积极治疗感冒,按照感冒的一般处理原则,如多休息、适当饮水等,但要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尤其是一些可能影响耳部的药物,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

    2025-10-16 11:59:13
  • 什么是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或病毒引起,人体抵抗力下降时致病菌繁殖致炎,有局部剧烈咽痛等局部及全身症状,依据病史、典型表现及检查等诊断,治疗包括一般休息多饮水等、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局部用含漱液,儿童需密切观察病情,妊娠期用药谨慎,老年人兼顾基础病情况。 一、定义及病因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也可由病毒所致。正常人咽部及扁桃体隐窝内存在致病菌,当人体抵抗力因受凉、劳累、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下降时,致病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患者多有剧烈咽痛,吞咽时疼痛加剧,疼痛可放射至耳部,部分患者可伴下颌淋巴结肿大、压痛。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 2.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畏寒、高热、头痛、食欲减退、乏力等,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 三、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病史(如近期上呼吸道感染史)、典型临床表现及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结合咽部检查发现扁桃体充血、脓性分泌物等可辅助诊断。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患者需注意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咽痛剧烈或高热时,可口服解热镇痛药物缓解症状。 2.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类药物,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给药途径(如口服或静脉给药)。若治疗2-3天病情无好转,需分析原因,可能需改用其他种类抗生素,或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 3.局部治疗:可用复方硼砂溶液等含漱,以清洁口腔、减轻局部炎症。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密切观察体温及病情变化,因其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应加强护理,如保证充足休息、合理饮食等,高热时需警惕惊厥等并发症。 妊娠期女性: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影响胎儿健康。 老年人:常合并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病情况,用药需权衡利弊,密切监测病情及基础病变化。

    2025-10-16 11:58:12
  • 腺样体肥大几岁后萎缩

    腺样体出生后即存在,6-7岁达顶峰,10岁后逐渐萎缩,存在个体差异,健康状况、生活方式会影响萎缩时间,肥大超范围可致症状,10岁后仍肥大有症状需医疗干预,特殊人群处理需谨慎。 一、腺样体的生理发育特点 腺样体在儿童时期是免疫器官的一部分,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出生时腺样体相对较小,随着年龄增长,在2-6岁期间处于快速增殖阶段,到6-7岁时达到最大体积,之后开始逐渐萎缩退化。 二、影响腺样体萎缩时间的因素 个体差异:不同儿童之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儿童可能因为遗传因素等影响,腺样体萎缩时间会略有提前或推迟,但一般不超出10岁以后这个大的范围。 健康状况:如果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如反复的鼻炎、鼻窦炎等,炎症刺激可能会导致腺样体增生持续时间延长,进而影响其正常的萎缩进程。例如,长期患有慢性鼻窦炎的儿童,炎症反复刺激腺样体,使其持续处于增生状态,可能会超过10岁仍未完全萎缩。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对腺样体萎缩产生影响。比如,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或者营养不均衡等,都可能干扰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腺样体的正常萎缩时间。如果儿童长期生活在PM2.5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呼吸道受到刺激,可能影响腺样体的正常生理变化,导致其萎缩时间偏离正常的10岁以后。 三、腺样体肥大相关健康问题及处理 当腺样体肥大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鼻塞、流涕、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如果儿童在10岁以后腺样体仍未正常萎缩且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可能需要考虑进行医疗干预,如手术治疗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优先采取非药物的保守治疗方法,如保持鼻腔清洁、治疗相关的上呼吸道炎症等,以缓解症状,促进呼吸道通畅,保障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的儿童,在处理腺样体肥大相关问题时,需要更加谨慎评估,因为任何医疗干预都可能对这类儿童的整体健康状况产生影响,要综合考虑手术风险等多方面因素,以保障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2025-10-16 11:57:09
  • 喉炎怎么诊断

    喉炎的诊疗包括病史采集(了解一般情况、生活方式、既往病史及近期上感情况)、症状观察(喉部疼痛、声音嘶哑、咳嗽等)、体格检查(间接喉镜、纤维或电子喉镜检查喉部黏膜情况)、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病原体检测明确具体病原体)、影像学检查(喉部X线在特殊情况,CT或MRI在复杂鉴别情况)。 症状观察 喉部不适症状:观察患者是否有喉部疼痛,喉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喉部疼痛,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有无声音嘶哑,这是喉炎较典型表现,炎症导致声带黏膜充血水肿等会引起声音改变;有无咳嗽,喉炎时喉部受到刺激可引起咳嗽,咳嗽性质可能因病情不同而异。 体格检查 喉部检查: 间接喉镜检查:可观察喉部黏膜情况,喉炎时可见喉部黏膜充血,如急性喉炎时喉部黏膜弥漫性充血,声带可呈粉红色或暗红色,有时可见声带表面有分泌物附着;慢性喉炎时可见喉部黏膜慢性充血,声带肥厚等表现。 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能更清晰观察喉部细微结构,对于一些不典型喉炎或需进一步明确喉部病变情况时可采用,可发现喉部黏膜更精细的充血、水肿等改变。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例如急性细菌性喉炎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往往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提示存在细菌感染性炎症。 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增高。如病毒性喉炎患者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多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有所上升。 病原体检测:对于考虑为感染性喉炎的患者,可根据情况进行咽拭子等病原体检测,如怀疑流感病毒感染,可进行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等,以明确具体病原体,指导治疗。 影像学检查 喉部X线检查:一般不作为喉炎常规检查,但在某些特殊情况,如怀疑喉部有异物等情况时可考虑进行,可辅助判断喉部有无异物等异常情况。 喉部CT或MRI检查: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如考虑喉部有占位性病变等与喉炎表现相似需鉴别时,可进行喉部CT或MRI检查,能更清晰显示喉部组织结构,帮助明确诊断。

    2025-10-16 11:56:04
  • 耳耵聍是怎么回事

    耳耵聍俗称耳屎,由外耳道皮肤耵聍腺分泌物混合灰尘等形成,有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过多积聚可堵塞外耳道、引起耳部异物感、听力下降、耳鸣、刺激外耳道皮肤等不适,正常下颌运动可助部分人自行排出,过多堵塞需就医由医生用合适方法清理,不同人群需依自身特点应对耳耵聍相关问题。 耵聍的类型 干性耵聍:呈片状,多见于东方人,通常可自行排出。 湿性耵聍:呈黏稠的油脂状,有的人耵聍分泌较多且不易排出。 耵聍过多或积聚的情况及影响 堵塞外耳道:当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时,会逐渐积聚形成团块,堵塞外耳道。儿童由于外耳道较窄,耵聍更容易堵塞。婴幼儿若耵聍堵塞,可能表现为哭闹、抓耳等异常行为。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如糖尿病患者,耵聍排出不畅的风险可能更高。 引起不适症状 耳部异物感:患者会感觉耳朵里有东西堵住,不舒服。 听力下降:耵聍堵塞外耳道会影响声音传入中耳,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尤其是儿童,听力下降可能影响其语言发育,若婴幼儿耵聍堵塞导致听力轻度下降,可能对其学习语言时的声音接收产生不良影响。 耳鸣:部分患者会出现耳鸣症状,嗡嗡作响等。 刺激外耳道皮肤:耵聍刺激外耳道皮肤,可引起外耳道炎症,出现外耳道瘙痒、疼痛等不适。老年人皮肤防御功能相对较弱,发生炎症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且炎症恢复可能较慢。 耵聍的排出与清理 自行排出:正常的下颌运动等可帮助部分人的耵聍自行排出,比如经常咀嚼较硬食物的人,耵聍排出相对更顺利。 专业清理:当耵聍过多堵塞严重时,需要到医院由医生进行清理。医生会根据耵聍堵塞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用耵聍钩取出、用冲洗法清除等。对于儿童,由于其外耳道较脆弱,医生操作需更加轻柔谨慎,避免损伤外耳道及鼓膜。例如在给儿童清理耵聍时,要固定好儿童头部,防止其乱动导致操作意外。 总之,耳耵聍是外耳道正常的分泌物,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但当出现耵聍过多堵塞等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对耳部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同人群在耵聍相关问题上需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025-10-16 11:55:2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