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合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鼻窦炎、鼻腔鼻窦肿瘤、侧颅底区域肿瘤等相关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合新,男,国内著名耳鼻喉科专家学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耳鼻喉科医院 书记、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有二十余年耳鼻咽喉科临床医疗及教学科研经历。临床中擅长于鼻科(鼻窦外科,鼻眼相关外科和鼻颅底相关外科)和头颈外科。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七项(其中第一作者四项)。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和省卫生厅基金各1项。长期从事鼻-鼻窦炎、鼻眼相关、鼻颅底相关、鼻神经外科学基础和临床研究。对鼻窦炎、鼻腔鼻窦肿瘤、侧颅底区域肿瘤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鼻眼相关、鼻颅底外科等相关疾病的手术及修复重建有深入的研究。展开
个人擅长
鼻窦炎、鼻腔鼻窦肿瘤、侧颅底区域肿瘤等相关疾病的诊治。展开
  • 吸烟会导致咽喉变哑吗

    吸烟会导致咽喉变哑,烟草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刺激损伤咽喉部黏膜致声带振动受影响,不同人群中成年人长期大量吸烟、青少年咽喉娇嫩、有咽喉病史人群吸烟后更易咽喉变哑,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吸烟与咽喉变哑关联,停止吸烟部分人症状可改善,所以应尽量避免吸烟保护咽喉健康。 从不同人群角度分析 成年人:长期大量吸烟的成年人,咽喉部受到有害物质刺激的时间更长、程度更严重,发生咽喉变哑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有研究表明,每天吸烟超过20支且持续吸烟多年的成年人,出现声音嘶哑等咽喉不适症状的比例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而且,长期吸烟还可能引发慢性咽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疾病,这些疾病进一步加重声音嘶哑的状况,甚至可能导致长期的声音异常。 青少年:青少年的咽喉部组织相对较为娇嫩,吸烟对其咽喉部的损害可能更为显著。吸烟可能影响青少年咽喉部的正常发育,导致咽喉部功能出现异常,增加咽喉变哑的可能性。同时,青少年若吸烟,还可能因为声音嘶哑等问题影响正常的社交和学习交流。 有咽喉病史人群:本身已经患有咽喉炎、声带疾病等咽喉相关疾病的人群,吸烟会使病情雪上加霜,更容易出现咽喉变哑的情况,并且病情可能会难以控制,恢复时间也会延长。比如,本身患有慢性咽喉炎的人,吸烟后会加重咽喉部的炎症反应,导致声音嘶哑持续不缓解或者反复发作。 相关科学依据支持 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吸烟与咽喉变哑之间的关联。例如,通过对大量吸烟人群和非吸烟人群的对比研究发现,吸烟组中出现声音嘶哑等咽喉异常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而且,停止吸烟后,部分因吸烟导致咽喉变哑的人症状会有所改善,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吸烟对咽喉导致变哑的影响。 总之,吸烟是导致咽喉变哑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无论是从理论机制还是实际的临床研究来看,都充分表明吸烟与咽喉变哑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保护咽喉健康,应尽量避免吸烟。

    2025-10-16 11:32:00
  • 食道卡住异物怎么办

    食道卡住异物后要立即停止进食饮水,成人可尝试咳嗽排异物,成人及1岁以上儿童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站后环抱腹部,握拳冲击肚脐上方),1岁以下婴儿用面朝下拍背和翻正按压交替的海姆立克法,未排出异物或有严重情况要及时就医,儿童家长要放好小物件并正确急救送医,老年人急救动作要轻柔后送医。 尝试咳嗽排出异物 对于成人来说,如果异物卡住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可尝试用力咳嗽,利用咳嗽时产生的气流冲击将异物排出。但要注意咳嗽力度适中,避免因过度用力造成其他损伤。 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成人和儿童,但儿童方法有差异) 成人及1岁以上儿童: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患者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侧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的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每秒约1次,直到异物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 1岁以下婴儿: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手臂上,手臂支撑婴儿头部和颈部,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然后将婴儿翻正,在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两横指处用两手指快速按压5次,交替进行拍击和按压,直到异物排出。 及时就医 如果通过上述方法异物未能排出,或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剧烈疼痛、无法吞咽等严重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在送往医院途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食道相对狭窄且异物卡住后更易出现危险情况,家长平时要注意将小物件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当儿童发生食道异物卡住时,家长要保持冷静,迅速采用正确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并且尽快送医。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食道狭窄、吞咽功能减退等情况,发生异物卡住后要更加谨慎处理。在尝试急救方法时动作要轻柔,因为老年人可能骨骼、肌肉等机能衰退,过度用力可能造成损伤,然后尽快送往医院进行专业处理。

    2025-10-16 11:30:30
  • 喉咙里的结石怎么治疗

    对于喉咙结石,较小结石可尝试温水漱口等自行处理;较大或难自行处理的需就医由医生用镊子等工具取出或用吸引器吸出;预防要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用漱口水,注意饮食,少用黏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一、较小结石的处理方法 对于较小的喉咙结石,可尝试自行用温水漱口,通过水流的冲击作用,有可能将结石冲洗出来。这是因为温水能一定程度上湿润喉咙部位,使结石相对更容易被水流带出。比如每天多次用温盐水漱口,盐水有一定杀菌清洁作用,辅助冲洗结石。 二、较大或难以自行处理的结石处理方式 1.就医由医生处理 医生会在诊室进行操作,一般会使用镊子等工具直接将结石取出。医生操作时会保证轻柔,避免对喉咙造成损伤。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医生会更加谨慎,因为儿童喉咙相对更娇嫩,要确保操作过程安全。比如在操作前会充分评估儿童喉咙状况,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操作力度。 还有可能会使用吸引器等设备来吸出结石。这需要医生熟练操作相关设备,准确找到结石位置并将其吸出。 三、预防喉咙结石的相关措施 1.保持口腔清洁 每天早晚认真刷牙,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要保证牙齿各个面都能清洁到位。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软毛牙刷。 经常使用漱口水漱口,漱口水可以进一步清洁口腔,减少食物残渣等在喉咙部位堆积的可能。但儿童要避免使用含酒精等不适合的漱口水,应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漱口水。 2.注意饮食 减少食用容易在喉咙部位残留的食物,比如黏性较大的食物,像麦芽糖等。这类食物容易黏附在喉咙黏膜上,时间长了可能形成结石。对于有特殊病史的人群,比如有胃肠道疾病导致反酸等情况的人,更要注意饮食,避免因胃酸反流带来更多可能形成结石的物质。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证身体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喉咙黏膜的健康,降低结石形成的风险。

    2025-10-16 11:28:34
  • 有哪些咽炎的治疗方法

    咽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需保障成人和儿童充足休息、充足饮水并规避吸烟饮酒、粉尘等刺激因素及过敏原,药物治疗病毒感染一般对症处理细菌感染则依诊断选合适抗生素,局部治疗可应用清咽利喉含片且儿童需监护,用漱口液漱口时要正确操作且儿童需家长协助指导。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保障: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咽炎患者均需保证充足休息,儿童因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更需保证睡眠时间,一般建议儿童每天睡眠时长在10-14小时左右,成人也应保证7-8小时以上的有效睡眠,以促进身体机能恢复,利于咽炎康复。 2.充足饮水: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保持咽喉部黏膜湿润,稀释痰液等,成人每日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毫升,儿童可根据年龄适量饮水,一般年龄越小单位体重需水量相对越高,比如幼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水量约120-150毫升。 3.规避刺激因素:避免吸烟、饮酒,远离粉尘、刺激性气体等环境,对于有过敏因素导致咽炎的人群,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宠物毛发等,这对各类咽炎患者的病情控制都非常重要。 二、药物治疗 1.病毒感染相关:若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炎,一般具有自限性,通常无需特殊抗病毒药物治疗,但可根据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如使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等缓解咽部不适等症状。 2.细菌感染相关:当明确有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循临床诊断依据来选择合适抗生素,避免滥用。 三、局部治疗 1.含片应用:可使用具有清咽利喉作用的含片,如西瓜霜含片等,含服时需注意按照药物说明书正确使用,儿童使用含片时需有成人监护,防止误吞等情况发生。 2.漱口液使用:使用复方硼砂溶液等漱口液漱口,可清洁口腔、杀菌消炎,减轻咽部炎症,漱口时要注意方法,让漱口液在口腔内充分与咽部接触,儿童漱口时需家长协助指导正确漱口。

    2025-10-16 11:27:30
  • 鼻子总是出血是癌症吗

    鼻子总是出血原因众多不一定是癌症,局部原因有外伤、鼻腔炎症、鼻中隔病变、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等,全身原因有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等,出现此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措施。 局部原因: 外伤:鼻部受到撞击、挖鼻等外伤时,容易导致鼻腔黏膜破损出血。儿童常有挖鼻习惯,可能引发鼻出血;成年人鼻部外伤也较为常见。 鼻腔炎症:如急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干燥性鼻炎时,鼻腔黏膜干燥、脆弱,容易出血;萎缩性鼻炎患者鼻腔黏膜萎缩,也易出现鼻出血症状。 鼻中隔病变:鼻中隔偏曲、鼻中隔溃疡等。鼻中隔偏曲处的黏膜较薄,受气流刺激易出血;鼻中隔溃疡则是黏膜发生溃疡性病变导致出血。 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其中良性肿瘤如鼻咽纤维血管瘤多见于青少年男性;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等也会引起鼻出血,但相对来说,肿瘤导致的鼻出血在总鼻出血中占比不是最高的。 全身原因: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可导致鼻腔血管破裂出血;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弹性差,也容易出现鼻出血。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易出现鼻出血;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也会有鼻出血的表现。 肝肾功能异常:肝肾功能不全时,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等,从而导致鼻出血。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等缺乏时,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鼻出血。 内分泌失调:青春期女性月经前期、妊娠期女性等可能出现鼻出血,与内分泌变化有关。 如果出现鼻子总是出血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鼻内镜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鼻出血,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挖鼻等不良习惯,及时纠正;对于老年人鼻出血,要关注其血压等情况,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2025-10-16 11:26:0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