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合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鼻窦炎、鼻腔鼻窦肿瘤、侧颅底区域肿瘤等相关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合新,男,国内著名耳鼻喉科专家学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耳鼻喉科医院 书记、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有二十余年耳鼻咽喉科临床医疗及教学科研经历。临床中擅长于鼻科(鼻窦外科,鼻眼相关外科和鼻颅底相关外科)和头颈外科。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七项(其中第一作者四项)。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和省卫生厅基金各1项。长期从事鼻-鼻窦炎、鼻眼相关、鼻颅底相关、鼻神经外科学基础和临床研究。对鼻窦炎、鼻腔鼻窦肿瘤、侧颅底区域肿瘤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鼻眼相关、鼻颅底外科等相关疾病的手术及修复重建有深入的研究。展开
个人擅长
鼻窦炎、鼻腔鼻窦肿瘤、侧颅底区域肿瘤等相关疾病的诊治。展开
  • 喉咙卡骨头的症状

    喉咙卡骨头有多种常见症状。局部疼痛方面,儿童哭闹拒食,成人能明确部位且程度因骨而异,炎症基础疾病者疼痛更明显;异物感上,儿童频繁清嗓,成人持续存在,有咽喉手术史者异物感复杂;吞咽困难时,儿童不愿吞咽固体甚至流口水,成人吞咽受阻严重;呼吸困难多因骨大卡关键部位,儿童风险高,有呼吸基础病者更易出现且病情复杂;还有其他伴随症状,如骨头划伤致痰中带血,长时间卡骨可致感染出现发热畏寒等,儿童感染后发热更明显,成人有基础病感染恢复慢。 不同年龄表现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拒食,因为儿童无法准确表达疼痛,但会通过异常的行为来提示。而成人则多能明确指出喉咙疼痛的部位,疼痛程度因骨头的大小、形状及刺入的深浅而异。比如较小的细刺可能引起较轻的刺痛感,而较大较尖锐的骨头可能导致较为剧烈的疼痛,且吞咽时疼痛往往会加重。 与生活方式关系:如果本身有咽喉部炎症等基础疾病,卡骨头后疼痛可能会更明显且恢复时间可能延长。因为炎症状态下咽喉部组织敏感性较高,骨头的刺激会加重局部的炎症反应和疼痛。 异物感: 各年龄段感受: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会感觉喉咙里有东西存在,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儿童可能会频繁清嗓子,试图排出异物,但往往无法成功。而成人可能会一直感觉到喉咙处有异物的存在,影响正常的吞咽和呼吸动作。 与病史关联:有过咽喉部手术史的人,喉咙卡骨头后异物感可能更复杂,因为手术可能改变了咽喉部的正常结构,导致对异物的感知和反应与常人不同,异物感可能更持久或表现不典型。 吞咽困难: 不同年龄表现:儿童可能表现为不愿意吞咽食物,尤其是固体食物,甚至连口水都可能吞咽困难,可能会出现流口水的情况。成人则是明显感觉到吞咽食物时有阻碍,严重时可能无法吞咽任何食物和液体。 与生活方式关系:如果平时有暴饮暴食、进食过快等不良生活方式,卡骨头后吞咽困难可能会更严重,因为这些习惯可能已经对咽喉部的正常功能有一定影响,再加上骨头的刺激,会进一步加重吞咽障碍。 呼吸困难: 特殊情况及影响:这是比较严重的症状,多见于骨头较大且卡在咽喉部较关键部位,如声门附近。儿童由于气道相对狭窄,发生呼吸困难的风险更高。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生命。比如骨头卡在声门,会影响空气的进出,导致患者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时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等。 与年龄、病史关系: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喉咙卡骨头后发生呼吸困难的可能性更大,且病情可能更复杂,因为基础疾病已经影响了呼吸功能,骨头的刺激会进一步加重呼吸方面的问题。 其他伴随症状: 出血情况:如果骨头划伤了咽喉部的黏膜,可能会有少量出血,表现为痰中带血。儿童可能不太容易观察到痰中带血,而成人可能会发现痰液中有血丝。严重时可能会有较多出血,但相对较少见。 感染风险:长时间喉咙卡骨头可能会引起咽喉部的感染,出现发热、畏寒等症状。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后发热等症状可能更明显,且体温上升较快。成人如果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感染后恢复可能较慢,发热等症状可能持续时间较长。

    2025-10-16 14:07:14
  • 氯化钠可以洗鼻子吗

    氯化钠洗鼻子因溶液与体液渗透压相近能维持鼻腔内环境平衡,可清除异物、减轻炎症等,适用于变应性鼻炎、急性鼻炎、鼻腔术后患者,使用时要用0.9%等渗溶液,注意器具清洁,儿童、严重心肺疾病及鼻腔严重出血倾向者需谨慎,且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对严重细菌感染的鼻腔炎症仅靠它难控病情还需结合药物。 一、氯化钠洗鼻子的原理 氯化钠溶液与人体体液的渗透压相近,属于等渗溶液。当用氯化钠溶液洗鼻子时,能够保持鼻腔内环境的渗透压平衡,有助于维持鼻腔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它可以通过冲洗的作用,将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细菌等异物清除,从而减轻鼻腔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等症状。例如,研究表明等渗氯化钠溶液冲洗鼻腔能够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腔症状,包括减少鼻分泌物、减轻鼻塞等,其机制可能与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和炎性介质有关。 二、氯化钠洗鼻子的适用情况 1.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内常有较多的分泌物,使用氯化钠溶液洗鼻子可以清除这些分泌物,减轻鼻黏膜的水肿,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定期用等渗氯化钠溶液冲洗鼻腔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其症状评分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2.急性鼻炎患者:在急性鼻炎发作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氯化钠洗鼻子有助于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促进鼻腔通气,缓解不适症状。 3.鼻腔术后患者:鼻腔手术后,鼻腔内会有血痂、分泌物等,使用氯化钠溶液洗鼻子可以清洁鼻腔,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三、氯化钠洗鼻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方法:一般采用专用的鼻腔冲洗器,将配制好的等渗氯化钠溶液(浓度通常为0.9%)注入一侧鼻腔,让溶液从另一侧鼻腔流出,或者从口腔吐出。冲洗时要注意姿势,身体微微前倾,头部稍向一侧倾斜,避免溶液流入咽鼓管引起不适。 2.注意事项 溶液浓度:必须使用0.9%的等渗氯化钠溶液,因为高渗或低渗溶液可能会对鼻腔黏膜造成损伤。例如,高渗溶液可能会导致鼻黏膜脱水,低渗溶液可能会引起鼻黏膜水肿加重。 冲洗器具清洁:每次使用完鼻腔冲洗器后要及时清洁,避免细菌滋生,引起鼻腔感染。 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使用氯化钠洗鼻子时需要特别谨慎,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小型冲洗器具,并且在成人的监护下进行。因为儿童的鼻腔比较娇嫩,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不适或损伤。例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难以配合冲洗动作,容易导致溶液误入气管等危险情况。 患有严重心肺疾病患者:这类患者在洗鼻子时可能会因为鼻腔冲洗引起的呼吸变化而加重心肺负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比如,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鼻腔冲洗时的呼吸改变可能影响其通气功能。 鼻腔有严重出血倾向患者:此类患者不宜进行鼻腔冲洗,以免加重出血。 四、氯化钠洗鼻子的局限性 虽然氯化钠洗鼻子有诸多益处,但它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等其他正规的医疗手段。对于一些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较严重的鼻腔炎症,仅靠氯化钠洗鼻子可能无法完全控制病情,还需要结合相应的抗感染等药物治疗。例如,细菌性鼻窦炎患者,除了鼻腔冲洗外,可能还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系统治疗。

    2025-10-16 14:06:25
  • 中耳炎老复发怎么办

    中耳炎老复发与感染因素未彻底清除、咽鼓管功能异常、免疫因素有关,可通过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增强免疫力、保持耳部健康来预防及应对,儿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明确中耳炎老复发的原因 感染因素未彻底清除:例如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细菌等病原体残留,就容易导致复发。儿童的咽鼓管短、宽且直,病原体更易经此途径进入中耳,所以儿童中耳炎复发相对更常见。 咽鼓管功能异常: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咽部的管道,若其功能出现问题,如咽鼓管通气引流障碍,就会使中耳容易出现负压,引发炎症反复。比如过敏性鼻炎患者,鼻腔黏膜肿胀,会影响咽鼓管功能,进而增加中耳炎复发风险。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或者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时,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较弱,容易导致中耳炎反复。 二、预防及应对措施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就医治疗。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很容易波及中耳引发中耳炎。例如感冒时,要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可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等缓解鼻腔症状,降低中耳炎复发几率。 过敏性鼻炎: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可通过药物控制过敏症状,像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以减少鼻腔黏膜肿胀对咽鼓管的影响,降低中耳炎复发可能。 增强免疫力 饮食方面: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比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柠檬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等。 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儿童一般需要10-14小时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也需7-8小时以上的高质量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儿童可以每天进行户外活动1-2小时,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都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保持耳部健康 正确擤鼻:擤鼻时要注意方法,不要同时捏住两侧鼻孔用力擤鼻,应该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分泌物,以免将分泌物经咽鼓管挤入中耳。 避免耳部进水:在游泳、洗澡等情况下,要注意防止耳部进水。如果耳部进水,可以将头偏向进水侧,单脚跳跃使水流出,或者用干净的棉签轻轻吸干水分。儿童在洗澡时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护其耳部,可使用耳塞等防护用品。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中耳炎复发较为常见,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耳部情况。儿童感冒后要注意观察有无耳痛、发热等中耳炎相关症状。在照顾儿童时,要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如正确喂养,避免呛奶等导致病原体进入中耳。同时,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挖耳等。 老年人: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更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免疫力,增加中耳炎复发风险。老年人在出现耳部不适等情况时,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中耳炎。这类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遵循糖尿病饮食和治疗方案,保持血糖稳定,以降低中耳炎复发的可能性。

    2025-10-16 14:04:51
  • 鼻腔内干燥怎么回事

    鼻腔干燥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环境因素包括空气干燥和空气污染;生活方式因素有不良习惯(频繁挖鼻、过度使用鼻腔喷雾剂)和水分摄入不足;疾病因素涉及鼻部疾病(鼻炎、鼻窦炎)和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特殊人群中儿童因鼻腔娇嫩等易出现,老年人因黏膜萎缩等更易发生且受全身性疾病等影响。 一、环境因素 1.空气干燥:在气候干燥的季节,如秋冬,室内外空气湿度较低,鼻腔黏膜容易失水,导致干燥。例如,北方冬季室内多使用暖气,会进一步降低空气湿度,使得鼻腔内水分蒸发加快,引发干燥感。对于长期处于这种干燥环境中的人群,如生活在北方冬季室内的居民,鼻腔内干燥的发生率会相对较高。 2.空气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会刺激鼻腔黏膜,影响其正常的保湿功能。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环境中的人,鼻腔受刺激后更容易出现干燥情况。比如生活在大城市交通繁忙区域的居民,长期暴露于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中,鼻腔干燥的风险增加。 二、生活方式因素 1.不良习惯 频繁挖鼻:经常用手指挖鼻会损伤鼻腔黏膜,破坏其自身的保护和保湿机制,从而引发干燥。例如,一些人有不自觉挖鼻的习惯,长期下来容易导致鼻腔内干燥不适。 过度使用鼻腔喷雾剂:某些含有血管收缩成分的鼻腔喷雾剂,长期或过度使用可能会影响鼻腔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黏膜干燥。如长期使用含萘甲唑啉等成分的鼻腔喷雾剂,可能引发鼻腔干燥问题。 2.水分摄入不足:身体整体缺水时,鼻腔黏膜也会缺乏足够的水分来维持湿润状态。比如日常饮水过少的人,鼻腔内干燥的可能性增大。 三、疾病因素 1.鼻部疾病 鼻炎:各种类型的鼻炎,如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都会直接影响鼻腔黏膜的正常功能,导致鼻腔干燥。干燥性鼻炎主要是鼻腔黏膜干燥、分泌物减少;萎缩性鼻炎除了鼻腔干燥外,还伴有鼻腔黏膜萎缩等情况。例如,患有干燥性鼻炎的患者,鼻腔内经常感觉干燥,有时还会伴有鼻出血等症状。 鼻窦炎:鼻窦炎患者由于炎症刺激,鼻腔黏膜的分泌功能和保湿功能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出现鼻腔干燥现象。 2.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影响鼻腔黏膜的血液供应和神经调节,导致鼻腔干燥。例如,长期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鼻腔干燥是其中之一表现。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舍格伦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也可能影响鼻腔黏膜的腺体分泌,导致鼻腔干燥。 四、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儿童鼻腔黏膜相对娇嫩,若处于干燥环境或有不良生活习惯,更容易出现鼻腔内干燥。比如幼儿可能因不懂保护鼻腔而频繁挖鼻,加上自身鼻腔黏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易受环境影响出现干燥。同时,儿童水分摄入相对较少时,也较易引发鼻腔干燥。 2.老年人:老年人鼻腔黏膜萎缩,腺体分泌功能减退,本身就更容易出现鼻腔干燥情况。此外,老年人可能伴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进一步增加了鼻腔干燥的发生风险。而且老年人对环境湿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在干燥环境中更易受影响。

    2025-10-16 14:03:46
  • 鼻涕黏稠擤不出来怎么办

    保持鼻腔湿润可通过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左右,以及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增加水分摄入要多喝温水,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可适量喝温热蜂蜜水(1岁以下婴儿禁喝蜂蜜);适当擤鼻要单侧轻轻擤,避免过度擤鼻;若鼻涕黏稠不缓解超1-2周或伴其他症状、老年人、孕妇出现此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保持鼻腔湿润 1.使用加湿器:空气过于干燥会使鼻涕变得黏稠,在室内使用加湿器,将空气湿度保持在40%-60%左右,有助于湿润鼻腔,使鼻涕软化,利于擤出。对于儿童来说,干燥的空气可能会加重鼻腔不适,合适的湿度能让他们呼吸更舒适;成年人若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也容易出现鼻涕黏稠情况,使用加湿器可改善。 2.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可以购买生理盐水滴鼻剂或鼻喷剂,按照说明书使用。生理盐水能直接滋润鼻腔黏膜,稀释黏稠的鼻涕。儿童使用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刺激到鼻腔;成年人使用相对灵活,但也需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一般每天可使用2-3次,根据鼻涕黏稠程度调整使用频率。 二、增加水分摄入 1.多喝温水:饮用充足的温水能使鼻腔黏膜保持湿润,从而稀释鼻涕。成年人每天建议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儿童则根据年龄和体重适量饮用,一般年龄越小,每千克体重所需水分相对越多。充足的水分摄入不仅对稀释鼻涕有帮助,还对整体身体健康有益,能促进新陈代谢等。 2.饮用温热的汤茶:例如喝温热的蜂蜜水(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可适量饮用),蜂蜜有一定的润肺止咳、湿润呼吸道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鼻涕黏稠的情况。但要注意1岁以下婴儿禁止饮用蜂蜜,避免引起肉毒杆菌中毒。 三、适当擤鼻方法 1.正确擤鼻姿势:单侧擤鼻,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鼻涕,然后再换另一侧。儿童擤鼻时,家长要在一旁指导正确方法,避免用力过猛损伤鼻腔黏膜。比如让儿童身体稍微前倾,先按住一侧鼻翼,将另一侧鼻腔的鼻涕轻轻擤出,再用同样方法处理另一侧。成年人也应采用正确擤鼻方式,防止因擤鼻不当导致耳部不适等问题。 2.避免过度擤鼻:虽然需要擤出黏稠鼻涕,但过度擤鼻可能会引起鼻腔黏膜损伤、鼻出血等情况。所以要适度,当鼻涕基本擤出后就停止,不要反复用力擤鼻。 四、就医处理情况 1.持续不缓解且伴随其他症状:如果鼻涕黏稠擤不出来的情况持续超过1-2周,或者同时伴有发热、头痛、鼻塞严重影响呼吸、鼻涕有异味等症状,可能是由鼻窦炎等疾病引起,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相关检查,如鼻内镜检查等,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儿童来说,长期鼻涕黏稠可能会影响呼吸和睡眠,更需要及时就医;成年人若伴随严重不适症状,也应尽快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2.特殊人群需重视:老年人如果出现鼻涕黏稠擤不出来的情况,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且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更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鼻腔、鼻窦的病变等;孕妇出现这种情况时,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因为很多药物在孕期使用需要权衡利弊,所以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安全的处理方案是很重要的。

    2025-10-16 14:03: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