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航

广东省人民医院

擅长:血管内治疗,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血管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舒航,男,主任医师,专长: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血管性疾病。展开
个人擅长
血管内治疗,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血管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展开
  • 如何理解皮毛窦的超声图像

    皮毛窦超声下呈从皮肤表面延伸至皮下组织的异常管状结构管壁低或等回声管腔内容物依情况有差异可清晰显示走行方向起始点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儿童皮肤薄探查需轻柔并关注动态改变成人结合症状判断感染超声发现管状结构可提示窦道存在辅助诊断并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一、皮毛窦超声图像的形态特征 皮毛窦在超声下可呈现出从皮肤表面延伸至皮下组织的异常管状结构。其管壁通常表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管腔内部回声因内容物不同而有差异,若为单纯窦道且无感染时,管腔内多为无回声或低回声液体样物质;若合并感染,则管腔内可能出现不均质回声,可见点状或絮状高回声。 二、超声图像中结构的定位与走向 超声可清晰显示皮毛窦的走行方向,多呈直线或迂曲状从皮肤表面向深部组织延伸,能明确其起始点(皮肤表面开口处)及延伸深度,有助于判断窦道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比如是否邻近骨骼、神经等重要结构。 三、不同人群超声表现的考量 儿童人群 儿童皮毛窦的超声图像特点与成人基本一致,但需特别注意儿童皮肤及皮下组织相对较薄,超声探查时要轻柔操作,避免对儿童造成额外损伤。同时,儿童皮毛窦可能因生长发育等因素影响窦道的进一步变化,超声监测时要关注其动态改变。 成人人群 成人皮毛窦超声图像中,窦道的管壁回声相对成人组织特点表现为相应的回声特性,其临床意义主要结合患者症状来综合判断,若成人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感染表现,超声下管腔内不均质回声更需警惕感染性病变。 四、超声图像对临床诊断的提示意义 超声发现皮毛窦的管状结构可提示窦道存在,结合患者病史(如局部曾有异常表现、出生时即存在等情况)能辅助临床医生明确诊断。通过观察窦道的形态、内部回声及与周围组织关系,还可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比如判断是否需要手术干预以及手术时窦道的处理范围等。

    2025-09-29 10:11:01
  • 脑胼胝周围脂肪瘤

    脑胼胝周围脂肪瘤源于胚胎发育时期异位脂肪组织致病因与神经管闭合及脂肪迁移异常有关部分患者无症状部分体积大压迫出现头痛癫痫认知障碍等头颅MRI是重要诊断手段典型呈高信号无症状小体积随访有压迫症状大体积手术儿童手术风险需评估关注神经发育孕妇需权衡手术对胎儿影响制定个体化方案。 一、定义与病因 脑胼胝周围脂肪瘤是源于胚胎发育时期异位脂肪组织的颅内病变,胚胎发育过程中脂肪组织异常沉积是其可能病因,具体发病机制与胚胎时期神经管闭合及脂肪组织迁移异常相关。 二、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 2.有症状情况:若肿瘤体积较大压迫周围脑组织,可出现头痛、癫痫发作、认知功能障碍等,不同患者因受压脑组织区域不同,症状表现存在差异,如累及额叶可能影响认知及精神状态,累及皮层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三、诊断方法 1.头颅MRI检查:是诊断脑胼胝周围脂肪瘤的重要手段,典型表现为T1加权像与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病灶,因其脂肪成分的磁共振信号特征具有特异性。 四、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对于无症状且体积较小的脑胼胝周围脂肪瘤,可定期进行头颅影像学复查,监测肿瘤变化情况。 2.手术干预:当肿瘤出现压迫症状或体积较大时,需考虑手术切除,手术目的是解除肿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改善临床症状。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风险需充分评估,术后恢复要密切关注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因儿童对手术创伤的耐受性及恢复能力与成人不同,需特别谨慎处理。 2.孕妇患者:孕妇确诊脑胼胝周围脂肪瘤时,需综合权衡手术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如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考虑妊娠周期等因素,尽量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2025-09-29 10:09:22
  • 硬膜外血肿是重伤吗

    硬膜外血肿是否为重伤需综合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形成与颅骨骨折损伤血管等有关,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临床表现有特定症状,诊断靠头部CT,治疗主要是手术,预后因是否及时治疗及患者自身情况而异,儿童、女性患者治疗需特殊考量 一、硬膜外血肿的形成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 硬膜外血肿多因颅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等血管所致,出血积聚在硬膜外间隙。年龄因素会产生影响,儿童颅骨弹性较好,骨折不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而成人颅骨相对固定,骨折更易损伤血管引发血肿。生活方式方面,有头部外伤史的人群发生硬膜外血肿的风险相对较高。病史方面,有凝血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即使轻微头部外伤也可能引发硬膜外血肿且病情更易加重。 二、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上,患者可能先有短暂的昏迷(清醒后再昏迷的典型“中间清醒期”并非所有硬膜外血肿患者都有,但也是重要表现之一),随后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头部CT检查,CT可清晰显示硬膜外血肿的位置、大小等情况,这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至关重要。通过CT能准确测量血肿量,从而辅助判定是否为重伤。 三、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与预后相关情况 治疗上主要是手术清除血肿等措施。对于符合重伤标准的硬膜外血肿患者,手术等治疗的紧迫性更高。预后方面,若能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可恢复较好,但如果延误治疗导致脑疝等严重情况,预后往往较差,可能遗留肢体残疾、智力障碍等后遗症。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的脑代偿能力与成人不同,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特殊生理时期对病情的影响等情况,比如孕期患者的治疗需要综合权衡母婴情况等。

    2025-09-29 10:06:02
  • 脑挫裂伤输液速度

    脑挫裂伤伴脑水肿时需在规定时间快速输入甘露醇以减轻脑水肿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要依患者情况匀速输入,小儿脑挫裂伤患者需按体重精确计算并监测生命体征调整速度,老年患者因心肾功能减退要减慢输液速度,有基础心脏病史患者要谨慎把控速度防诱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均基于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及基础疾病状况制定合理输液速度调控原则。 一、脱水治疗相关输液速度 脑挫裂伤常伴发脑水肿,需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时,一般要求在15~30分钟内快速输入甘露醇,以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促使脑组织内水分向血浆转移,达到快速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目的,此为基于临床指南中脑水肿急性期脱水治疗的循证依据。 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输液速度 需依据患者电解质检查结果及出入量情况调整输液速度,通常保持匀速输入。对于儿童患者,因其心肺功能及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过快输液易加重心脏负担,需严格按体重等因素精准计算输液速率;老年患者若存在心肾功能减退,输液速度应适当减慢,避免加重心肾负担;有基础心脏病史患者,亦需控制输液速度,以防诱发心力衰竭,均是基于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及基础疾病状况制定的合理输液速度调控原则。 三、特殊人群输液速度的个性化考量 小儿脑挫裂伤患者: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根据体重精确计算输液速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动态调整速度,保障输液过程安全,因小儿各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对输液速度变化更敏感。 老年患者:需重点关注心肾功能状态,输液速度应减慢,防止因心肾功能减退致输液负荷过重,引发不良心血管事件或加重肾脏代谢负担。 有基础心脏病史患者:输液速度需谨慎把控,避免过快输入液体增加心脏前负荷,诱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需结合患者心功能情况个体化调整输液速率。

    2025-09-29 10:04:12
  • 颅内脂肪瘤危害

    颅内脂肪瘤可因占位效应压迫周围脑组织致不同人群神经功能缺损,还能刺激脑组织引发癫痫发作,且可阻碍脑脊液循环引发脑积水致颅内压升高等一系列危害。 一、占位效应导致神经功能缺损 颅内脂肪瘤可占据颅内空间,产生占位效应,压迫周围正常脑组织,进而引发神经功能缺损。例如,若肿瘤压迫运动神经相关区域,可导致肢体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活等;压迫感觉神经区域时,可能出现肢体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若压迫视觉通路相关结构,可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视觉障碍。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因颅内空间相对狭小,占位效应可能更早、更显著地影响神经发育,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认知功能受影响等情况;成年人则可能因肿瘤缓慢压迫,逐渐出现工作、生活能力下降等问题。 二、诱发癫痫发作 颅内脂肪瘤可刺激脑组织,引发异常放电,从而导致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包括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部分性发作等。对于有颅内脂肪瘤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均存在癫痫发作的风险,且癫痫发作可能因频繁发生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导致意外损伤等。儿童患者若频繁癫痫发作,还可能对神经系统发育造成进一步不良影响,干扰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正常发展。 三、影响脑脊液循环引发脑积水 颅内脂肪瘤可能阻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通路,导致脑脊液回流受阻,进而引起脑积水。脑积水可使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长期脑积水还会进一步损害脑组织,导致智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儿童脑积水可能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功能发育,而成年人则可能因持续颅内压增高出现精神萎靡、视力进一步下降等表现,且病史较长的患者脑积水可能逐渐加重,对神经系统的危害持续累积。

    2025-09-29 10:01: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