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泌尿系肿瘤、结石等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梁月有,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学历,1988年7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系,1995年提前攻读外科博士学位,1998年获得外科博士学位。一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尤其专注于泌尿外科临床诊断和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泌尿系肿瘤、结石等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展开
  • 龟头上下方有长一粒粒的小肉疙瘩是什么

    龟头上下方长一粒粒小肉疙瘩可能是珍珠状阴茎丘疹、尖锐湿疣、皮脂腺异位症、阴茎系带旁丘疹性纤维瘤等情况。珍珠状阴茎丘疹多见于20-40岁男性,无自觉症状;尖锐湿疣由HPV感染引起,多有不洁性接触史,需及时就医治疗;皮脂腺异位症是皮脂腺生理变异,一般无需治疗;阴茎系带旁丘疹性纤维瘤多见于包皮过长青年人,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发现此类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有性生活男性需排查性传播疾病,儿童出现也需就诊排查特殊情况。 尖锐湿疣 特征: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多有不洁性接触史。损害初起为细小淡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大增多,单个或群集分布,湿润柔软,表面凹凸不平,呈乳头样、鸡冠状或菜花样突起。颜色可为红色或污灰色。可发生在龟头上下方等部位,随着病情进展,皮疹会逐渐增大增多。需要及时就医,可通过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或手术等方法去除疣体。 皮脂腺异位症 特征:是由于皮脂腺生理变异而发生在唇部、口腔黏膜及外生殖器部位增生性病变。发生于外生殖器部位者,多在龟头、包皮、小阴唇等部位,表现为无明显隆起皮肤的粟粒大小扁平丘疹,群集分布,多呈淡黄色或少数为淡白色,一般无自觉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患者有治疗需求,可采用激光等方法去除。 阴茎系带旁丘疹性纤维瘤 特征:多见于包皮过长的青年人,发生于阴茎系带两侧,为对称分布的白色或淡红色小丘疹,一般无自觉症状,可能与局部刺激有关,通常无需特殊处理,注意观察即可。 如果发现龟头上下方有长一粒粒的小肉疙瘩,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有性生活的男性,需要注意排查性传播疾病相关情况;对于儿童,若发现外生殖器有异常丘疹,也要及时就诊,排查是否有特殊的情况,因为儿童出现此类情况可能有其特殊的原因,如先天性发育等问题,但相对成人来说较为少见。

    2025-10-13 09:54:50
  • 女性肾结石有什么症状

    女性肾结石常见症状有肾区疼痛(隐痛、胀痛,结石活动致输尿管梗阻时出现剧烈肾绞痛)、血尿(镜下或肉眼血尿,结石移动损伤黏膜致出血)、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痛,结石刺激或合并感染引起),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肾绞痛伴发)、发热寒战(尿路梗阻继发感染所致),患者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要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出现症状及时规范诊疗。 血尿 血尿也是女性肾结石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镜下血尿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才能发现红细胞,而肉眼血尿则是尿液呈洗肉水样或血色。血尿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结石在移动过程中损伤了肾盂、输尿管黏膜,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一般来说,活动后血尿症状可能会加重。 排尿异常 部分女性肾结石患者可能出现排尿不适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这是因为结石刺激尿路黏膜,或者结石引起尿路梗阻合并感染时,容易导致泌尿系统的刺激症状。例如,当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时,炎症刺激膀胱黏膜,就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 其他症状 恶心、呕吐:当肾结石引起剧烈肾绞痛时,常常会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这是因为内脏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反应。 发热、寒战:如果肾结石导致尿路梗阻并继发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这是由于细菌在梗阻的尿液中滋生繁殖,引发了感染性炎症。 对于女性肾结石患者,尤其是出现上述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泌尿系统超声、尿常规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女性在肾结石的发生发展及症状表现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长期饮水较少、饮食中高钙高草酸等成分摄入较多的女性相对更容易患肾结石,且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在日常中,女性应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降低肾结石的发生风险,并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诊疗。

    2025-10-13 09:53:24
  • 吃什么能治前列腺炎

    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以稀释尿液减少对前列腺刺激,食用富含番茄红素的番茄西瓜及富含锌的坚果贝类等辅助前列腺健康,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前列腺充血加重症状,老年患者需注重饮食均衡控制高油高盐,年轻男性有久坐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则要结合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综合管理前列腺。 一、充足饮水 每日应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建议维持在1500~2000ml。充足饮水可稀释尿液,减少高浓度尿液对前列腺的刺激,有助于降低前列腺炎相关不适风险,循证研究表明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对泌尿系统健康包括前列腺健康有积极意义。 二、富含番茄红素的食物 番茄、西瓜等富含番茄红素的食物可作为辅助。研究显示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特性,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对前列腺炎症可能有一定辅助改善作用,通过摄入此类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前列腺健康维护。 三、富含锌的食物 坚果(如核桃、腰果)、贝类(如牡蛎)等富含锌的食物对前列腺健康有益。锌元素参与前列腺的正常生理功能维持,适量摄入富含锌的食物有助于保障前列腺的正常代谢等过程,从营养角度助力前列腺健康维护。 四、避免刺激性食物 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此类食物可能会引起前列腺充血,进而加重前列腺炎相关症状,循证证据表明辛辣刺激饮食与前列腺炎症加重存在关联,需注意规避。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需注重饮食均衡,在保证上述有益饮食摄入的同时,要控制高油、高盐食物的摄取,以维持整体身体代谢平衡,助力前列腺健康管理,因老年人群代谢功能相对减弱,合理饮食结构更显重要。 年轻男性:若存在久坐、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除饮食调整外,还需结合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综合方式来管理前列腺炎,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前列腺健康,通过多维度干预才能更好维护前列腺状态。

    2025-10-13 09:49:24
  • 前列腺炎吃什么比较好

    前列腺炎患者饮食应注意多吃含锌、番茄红素的食物,多吃利尿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适量饮水,饮食调理只能作为辅助措施,不能替代正规治疗,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饮食方面可能需要注意不同的问题。 1.多吃富含锌的食物 如南瓜籽、花生仁、杏仁和芝麻等,有助于缓解前列腺炎症状。 2.多吃含番茄红素的食物 番茄红素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有预防前列腺癌的作用。番茄、西瓜、葡萄柚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 3.多吃利尿食物 前列腺炎患者应多吃利尿食物,如冬瓜、黄瓜、赤豆等,有利于尿液的排放,缓解前列腺的压力。 4.避免刺激性食物 前列腺炎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等,这些食物会刺激前列腺,加重炎症。 5.适量饮水 前列腺炎患者应适量饮水,避免憋尿,保持尿路通畅。 需要注意的是,饮食调理只能作为前列腺炎治疗的辅助措施,不能替代正规治疗。如果患者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此外,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和病史的前列腺炎患者在饮食方面可能需要注意不同的问题,以下是一些温馨提示: 儿童患者:前列腺炎在儿童中较为罕见,一般不需要特殊饮食。但如果有相关病史或症状,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糖果、饮料等。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饮食方面需要更加注意。应避免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有饮酒习惯的患者:饮酒会加重前列腺炎症状,应尽量避免饮酒。 有久坐习惯的患者:久坐会压迫前列腺,加重炎症。应适当增加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 有其他病史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饮食方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应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2025-10-13 09:46:58
  • 隐睾遗传吗

    隐睾是睾丸未正常从腹腔降至阴囊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异常,其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某些基因突变或异常表达、性染色体异常等可增加风险,但非遗传因素也有影响,如孕期接触有害物质、母亲患糖尿病等,有家族史人群患病风险高,孕期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儿童要关注睾丸发育,及时就医处理隐睾,因其不及时治疗有不良后果。 遗传因素的相关研究 有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可能与隐睾的发生有关。例如,一些涉及睾丸下降相关信号通路的基因,如```SF1```、```WT1```、```DAX1```等基因的突变,可能增加隐睾发生的风险。这些基因的遗传变异可能在家族中传递,使得有家族史的人群患隐睾的概率相对较高。 从染色体层面来看,性染色体异常等情况也可能与隐睾存在关联。比如,```Klinefelter```综合征(47,XXY)等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患者,隐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而性染色体异常是遗传物质的异常,提示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作用。 非遗传因素的影响 虽然遗传因素有一定作用,但隐睾的发生还受到多种非遗传因素的影响。母亲在孕期的一些情况会对胎儿睾丸下降产生影响,如孕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如农药、化学毒物等)、母亲患有糖尿病等疾病、孕期使用某些药物等,这些非遗传因素也可能导致胎儿出现隐睾。 对于有隐睾家族史的人群,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隐睾,但相比没有家族史的人群,其患病风险有所增加。在孕期,孕妇应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胎儿出现隐睾等发育异常的风险。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睾丸的发育情况,若发现睾丸未正常下降至阴囊,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相应处理,因为隐睾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生育功能、增加睾丸恶变的风险等。

    2025-10-13 09:45:5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