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创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以及椎管内肿瘤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廖创新,男,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副主任,神经外科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0余年。主要从事颅内胶质瘤、垂体瘤、脑膜瘤及脊髓肿瘤的治疗,以及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治疗、神经创伤的救治以及神经康复等。对脑膜瘤、垂体瘤、胶质瘤等治疗有多年经验。成功抢救多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颅内自发性出血患者,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脑积水、脑脓肿的治疗也有较深的心得体会。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医学论著二十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以及椎管内肿瘤的治疗。展开
  • 开放性颅脑损伤是指

    开放性颅脑损伤是颅脑损伤处头皮、颅骨及硬脑膜均破损致颅内与外界相通的损伤,其损伤机制与病理改变涉及外力因素及颅内感染、脑组织水肿出血等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有局部的头皮伤口、颅骨骨折、硬脑膜破裂及脑脊液漏,还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表现;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及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有不同检查及评估特点,有基础病史患者检查评估有相应情况。 一、损伤机制与病理改变 外力因素:多由锐器(如刀、钉等)或钝器(如石块、铁器等)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头皮、颅骨及硬脑膜破损,使脑组织与外界环境接触。不同年龄人群因活动特点不同,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外力因素有所差异。儿童活泼好动,可能因玩耍时接触尖锐物品或从高处跌落等导致损伤;成年人则可能因职业、交通事故等原因受外力作用。 病理生理变化:由于颅内与外界相通,细菌等外界病原体容易侵入颅内,引发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脑组织直接暴露,可能导致脑组织水肿、出血等进一步的病理改变,影响脑的正常功能,不同病史的患者在发生开放性颅脑损伤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后续恢复情况也不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恢复相对缓慢且并发症风险更高。 二、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头皮有伤口,颅骨骨折,硬脑膜破裂,可见脑脊液漏(若合并蛛网膜下腔破裂时,脑脊液可经鼻腔、外耳道流出)。不同性别患者在局部表现上无明显差异,但因身体结构差异,女性患者可能在处理伤口时需考虑美观等因素。 神经系统表现:根据损伤程度不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损伤后可能出现特殊的神经系统表现,如抽搐等,且恢复过程中需特别关注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老年患者发生开放性颅脑损伤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相对较慢,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三、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详细检查头皮伤口、颅骨情况、神经系统体征等。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体格检查,获取第一手临床资料,儿童患者检查时需更加轻柔,避免加重损伤。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可明确颅骨骨折情况、颅内出血、脑组织损伤范围等。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头颅CT检查能更精准地评估颅脑损伤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025-09-29 11:10:07
  • 大脑脑干长脂肪瘤

    大脑脑干长脂肪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致异位脂肪组织形成的罕见病症,与胚胎发育时脂肪组织异位迁移有关,临床表现因位置大小各异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头颅MRI是关键诊断方法,无症状无进展可随访观察,有症状或进展需评估手术风险,预后与位置大小及治疗相关,儿童患者要关注手术对神经发育影响选经验团队评估收益风险术后监测恢复,成年患者结合自身健康状况评估治疗方案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健康作息。 一、定义 大脑脑干长脂肪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为异位脂肪组织在脑干区域形成的瘤样病变,属罕见病症。 二、病因 与胚胎发育时期脂肪组织异位迁移有关,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是胚胎早期神经沟闭合时脂肪组织异常分化迁移至脑干区域所致。 三、临床表现 因脂肪瘤位置及大小不同表现各异,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可伴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如肢体无力、麻木等,还可能出现颅神经功能异常,如眼球运动障碍、吞咽困难等,儿童患者可能因神经功能发育受影响出现生长发育相关表现异常。 四、诊断方法 1.头颅MRI:是诊断脑干脂肪瘤的关键影像学检查,能清晰显示病灶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结构关系,脂肪瘤在MRI上呈特征性信号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若脂肪瘤无症状且无进展,可定期通过头颅MRI等检查监测病灶变化,无需立即干预。 2.手术干预:当脂肪瘤出现明显症状(如持续头痛、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等)或有进展倾向时,需评估手术风险后考虑手术,但脑干区域手术风险较高,需谨慎决策。 六、预后 预后与脂肪瘤位置、大小及治疗情况相关,早期规范评估与治疗可改善预后,若未及时干预且病灶进展,可能导致神经功能持续受损。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特别关注手术对其神经功能发育的影响,应选择具备丰富儿童神经外科经验的医疗团队,治疗前充分评估手术收益与风险,术后密切监测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中需保证营养均衡、规律作息以促进康复。 2.成年患者:需结合自身整体健康状况评估治疗方案,如存在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在控制基础疾病稳定后再考虑相关治疗,生活方式上应保持健康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剧烈波动等,以降低对神经功能的不良影响。

    2025-09-29 11:08:13
  • 脊膜膨出都有几类

    脊膜膨出主要分为隐性脊膜膨出和显性脊膜膨出,隐性脊膜膨出较常见,多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显性脊膜膨出包括脊膜膨出(膨出物为脊膜和脑脊液,无脊髓神经组织,有囊状肿物,透光试验阳性)、脊髓脊膜膨出(脊髓和神经根突出,伴神经功能障碍,儿童生长发育受影响,成人生活质量受严重影响)、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含脂肪组织和脊髓脊膜成分,临床表现多样,需关注神经受压并干预) 隐性脊膜膨出:较为常见,其病理表现为部分脊膜膨出,但脊髓本身未发生明显的神经组织膨出或损伤。这种情况往往仅表现为背部中线处皮肤的小缺陷,可能有少许毛发等,一般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多在体检等情况时偶然发现。在儿童群体中,若为隐性脊膜膨出,由于脊髓神经未受明显累及,多数患儿可能无特殊不适,但需密切观察随访,因为少数可能随着生长发育出现一些轻微的神经功能变化风险。对于成年人,若既往存在隐性脊膜膨出,也需注意日常避免腰部过度受力等可能加重神经受压风险的因素。 显性脊膜膨出 脊膜膨出:脊膜通过椎板缺损处向外膨出,膨出物主要为脊膜和脑脊液,里面没有脊髓神经组织。外观上可见背部中线处有囊状肿物,大小不一,囊壁较薄,透光试验阳性。对于儿童患者,出生后即可发现背部的囊状肿物,需注意避免囊壁受到摩擦等损伤,以防发生感染等情况。成年人若有此类情况,也需注意保护膨出部位,减少外力冲击等。 脊髓脊膜膨出:是较为严重的类型,除了脊膜膨出外,脊髓和神经根也突出到膨出囊中。患儿出生时背部可见较大的囊状肿物,常伴有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由于存在脊髓神经的受损,儿童患者的生长发育可能受到严重影响,需要尽早进行评估和治疗干预。成年人若出现脊髓脊膜膨出,往往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为明显,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需要综合评估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脂肪脊髓脊膜膨出:膨出物中含有脂肪组织和脊髓脊膜成分。其临床表现多样,根据膨出程度和累及神经情况不同而有差异,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运动、感觉障碍以及二便功能异常等。在儿童患者中,需关注脂肪组织对脊髓神经的压迫情况,及时评估并考虑手术等干预措施来缓解神经受压。成年人也需重视该病变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积极采取合适的医疗干预手段。

    2025-09-29 11:06:56
  • 脑血管肿瘤严重吗

    脑血管肿瘤严重性需综合肿瘤类型、大小、生长部位及患者个体状况考量,不同类型严重程度有别,大小与生长部位影响颅内压及神经功能,个体状况如年龄、基础病史也有作用,一旦怀疑或确诊需及时就医制定合适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一、肿瘤类型方面 脑血管肿瘤包含多种类型,像脑膜瘤、胶质瘤、血管瘤等。其中,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较高,生长速度往往较快,侵袭性强,会迅速侵犯周围脑组织,对神经功能产生严重影响,预后通常较差;而一些良性的脑膜瘤,如果生长部位相对较“安全”,早期及时干预后,对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影响相对较小,但若是生长在关键功能区,即便为良性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二、肿瘤大小与生长部位影响 大小因素:肿瘤体积较大时,会占据颅内空间,导致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症状,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可引发脑疝,这是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例如,当肿瘤直径超过一定范围,对颅内压力平衡破坏显著,就可能迅速导致患者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等。 生长部位影响:若肿瘤生长在重要的功能区域,比如脑干、丘脑等部位,即便肿瘤体积不大,也可能严重影响相应区域的神经功能,导致肢体运动障碍、感觉异常、语言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等。以生长在脑干的肿瘤为例,脑干是生命中枢所在,任何微小的占位都可能影响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的调控,后果极为严重。 三、患者个体状况相关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如果患上脑血管肿瘤,由于其神经系统还在发育阶段,肿瘤对神经系统的破坏可能会对其未来的生长发育、智力等多方面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而成人患者相对来说在机体代偿等方面有一定基础,但也需依据具体病情评估。 基础病史: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管肿瘤可能会因为这些基础病而加重病情发展,或者在治疗过程中受到基础病的干扰。例如,高血压患者若存在脑血管肿瘤,颅内压变化等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波动血压,增加出血等风险。 总体而言,脑血管肿瘤是较为严重的病症,一旦怀疑或确诊,需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明确病情,尽早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其严重性带来的不良影响。

    2025-09-29 11:04:49
  • 查出患脑膜瘤严重吗

    脑膜瘤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评估,肿瘤特征方面,大小上较小脑膜瘤压迫轻,较大的压迫重,位置上长在重要功能区即使体积小也易致严重功能障碍;患者个体情况方面,儿童患者肿瘤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增加治疗风险,出现明显神经系统症状者病情更严重,无症状者也不能掉以轻心,需神经外科医生综合肿瘤大小、位置、患者症状及整体健康状况制定治疗方案。 肿瘤特征方面 大小:一般来说,较小的脑膜瘤(直径小于3厘米)通常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相对较轻,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头痛等表现;而较大的脑膜瘤(直径大于3厘米)容易对周围重要神经、血管、脑组织造成明显压迫,可能引发较为严重的症状,如偏瘫、视力障碍、癫痫发作频繁等。例如,一些研究显示,直径大于3厘米的脑膜瘤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概率明显高于小脑膜瘤。 位置:脑膜瘤生长的位置至关重要。如果长在重要功能区,像中央前回(与运动功能相关)、语言中枢区域等,即便肿瘤体积不大,也可能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比如位于运动皮质区的脑膜瘤,可能导致肢体运动无力、活动受限;位于鞍区的脑膜瘤,会影响视力、视野,还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等问题。而生长在非重要功能区的脑膜瘤,相对来说严重程度可能稍低,但也不是绝对的,还需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 患者个体情况方面 年龄因素:对于儿童患者,脑膜瘤虽然相对少见,但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肿瘤对脑组织的压迫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比如导致智力发育受影响、头颅外形异常等。而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会增加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风险,使病情的复杂程度加重。 症状表现:如果患者已经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障碍等,往往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干预。相反,一些患者可能只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脑膜瘤,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相对来说严重程度可能相对较低,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肿瘤可能会缓慢生长,后期仍可能出现症状。 总体而言,脑膜瘤的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由神经外科医生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患者的症状以及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5-09-29 11:02:4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