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肝胆外科,肛肠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肝胆外科,肛肠疾病。展开
  • 男性腹股沟疝气的原因

    男性腹股沟疝气的引发因素包括解剖结构薄弱(新生儿及婴幼儿因局部组织发育不完善易发病)、腹内压增高(慢性咳嗽、便秘、重体力劳动可致腹内压升高从而促发疝气)以及其他因素(年龄增长致组织退行性变、疾病因素如精索静脉曲张及腹部手术史等增加发病风险)。 腹内压增高 慢性咳嗽:男性若长期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会频繁出现咳嗽症状。咳嗽时会导致腹内压持续升高,反复的腹内压增高会对腹股沟区域薄弱的组织产生冲击,久而久之就容易促使疝气的形成。例如,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多年的男性,由于长期咳嗽,腹内压反复波动,增加了腹股沟疝气的发病风险。 便秘:长期便秘的男性,在排便时需要用力屏气,这会使腹内压急剧升高。粪便长时间堆积在肠道内,排便时的过度用力会对腹股沟部位的组织造成压力,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腹股沟疝气的发生。一些老年人由于胃肠蠕动功能减弱等原因容易发生便秘,进而增加了患腹股沟疝气的可能性。 重体力劳动: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在用力劳作过程中,腹部肌肉会频繁用力收缩,导致腹内压升高。腹股沟区域承受的压力增大,对于本身存在解剖薄弱的男性来说,就容易引发疝气。比如建筑工人等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腹股沟疝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其他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腹股沟区域的肌肉、筋膜等组织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强度和韧性下降,这使得老年人相对年轻人更容易出现腹股沟疝气。老年男性由于身体组织的老化,对腹内压变化的耐受能力降低,当有轻微的腹内压增高因素时,就可能引发疝气。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也可能增加男性腹股沟疝气的发病风险,如精索静脉曲张等疾病,可能会影响腹股沟区域的血液循环和组织状态,从而为疝气的发生创造条件。此外,有过腹部手术史的男性,手术可能会对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局部组织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受到破坏,增加了疝气的发生几率。

    2025-10-22 10:45:49
  • 疝气有哪些影响

    疝气对人体多方面有影响,对日常生活致活动受限、影响生活质量且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病情;发生嵌顿影响消化系统功能,长期嵌顿还会有严重后果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带来身体不适等易引发患者心理健康问题,儿童患者家长也可能有焦虑情绪;男性患者腹股沟疝不及时治可能影响生育功能,老年男性也需关注疝气对生育功能的潜在影响。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疝气若发生嵌顿,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比如腹股沟疝嵌顿后,肠管被卡住无法回纳,会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嵌顿的肠管会阻碍肠道内容物的正常通过,导致肠道梗阻。长期的疝气嵌顿还可能造成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进一步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等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营养吸收障碍会阻碍身体的正常生长。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疝气带来的身体不适以及对日常生活和健康的影响可能会引发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患者因疝气导致行动受限、经常出现疼痛不适等情况,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尤其是一些年轻患者,可能会因为身体的异常和生活受到限制而产生自卑等心理,这进一步影响其生活质量,而心理状态不佳又可能反过来影响身体的恢复,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儿童疝气患者,家长可能会因为孩子的病情而产生焦虑情绪,这种家庭氛围也可能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 对生育功能的影响(男性) 对于男性患者,腹股沟疝如果不及时治疗,疝内容物可能是睾丸等组织,长期的疝气可能会影响睾丸的血液循环等,进而影响生育功能。比如腹股沟斜疝,疝囊可能会压迫精索,影响精子的输送和睾丸的正常生精环境,导致精子质量下降等问题,从而对生育造成不良影响。而对于老年男性,本身生育功能已经处于衰退阶段,但疝气对生育功能的潜在影响仍然需要关注,因为如果不及时处理疝气,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生育功能受损的风险。

    2025-10-22 10:43:43
  • 嵌顿性股疝有哪些症状

    嵌顿性股疝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有腹股沟区或股部肿块且嵌顿时不能回纳、质地硬伴压痛,还有持续性疼痛且绞窄时可向腹部放射;全身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绞窄坏死时出现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寒战、心率加快、精神萎靡等,症状因个体差异不同,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 腹股沟区或股部肿块:患者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出现一半球形的突起肿块。肿块通常较小,早期可能可回纳,但发生嵌顿时,肿块不能回纳,且质地较硬,有明显压痛。例如,成年女性相对更易发生股疝,在腹压增加时(如咳嗽、便秘等),股部会出现可复性的半球形肿块,而嵌顿时肿块固定且伴有疼痛。 疼痛:嵌顿发生后,局部会出现明显疼痛。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胀痛,且疼痛会逐渐加重。如果嵌顿的肠管发生绞窄,疼痛可能会转变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并可向腹部放射。对于儿童患者,嵌顿性股疝也会引起局部的疼痛不适,由于儿童表达能力相对有限,可能会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异常表现。 全身症状 消化道症状:当嵌顿的肠管影响肠道功能时,患者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开始可能为反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胆汁样呕吐物,甚至是粪样呕吐物,提示肠道梗阻加重。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嵌顿性股疝导致的肠道梗阻可能会使消化道症状更为明显,且老年患者对梗阻的耐受能力较差,病情变化可能更快。 感染中毒症状:如果嵌顿的肠管发生绞窄坏死,会出现感染中毒症状。表现为发热,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伴有寒战、心率加快、精神萎靡等。例如,一些年老体弱或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嵌顿性股疝绞窄后,更容易出现严重的感染中毒表现,因为其自身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无法有效抵御感染。 嵌顿性股疝的症状因患者个体差异(如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而有所不同,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2025-10-22 10:41:10
  • 疝气手术后尿不出来怎么办

    疝气手术后患者尿不出来可采取调整体位尝试排尿、诱导排尿等措施,若无效需就医评估处理,儿童和老年患者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调整体位可利用重力助排,诱导排尿可听流水声或按摩膀胱区,无效时医生检查后可能导尿,儿童要轻柔操作并防损伤,老年要防感染等并发症。 操作:患者根据自身情况慢慢坐起,利用重力作用促进尿液排出,儿童则由家长轻柔协助调整到合适姿势。 诱导排尿 原因:通过一些方法诱导排尿反射,可帮助患者排出尿液。 操作 听流水声:打开水龙头让水流出,利用流水声刺激排尿反射,这对大部分人有一定效果,儿童也可利用此方法,通过声音诱导其排尿。 按摩膀胱区:家长或医护人员轻柔按摩患者下腹部膀胱区,从膀胱上缘开始向下轻轻按摩,促进膀胱收缩排尿,儿童按摩时要注意力度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就医评估与处理 原因: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效,可能存在其他问题,需要及时就医评估。 情况:医生会进行相关检查,如泌尿系统超声等,了解膀胱内尿液潴留情况等。若膀胱内尿液潴留较多,可能需要进行导尿操作。对于儿童,导尿时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对于成年患者,医生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方式,导尿后要注意观察尿液情况及患者恢复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疝气手术后尿不出来更需谨慎处理,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情绪及下腹部情况,在采取上述措施时要更加轻柔,及时就医,避免因尿潴留时间过长导致膀胱损伤等严重后果。同时要安抚儿童情绪,减少其因紧张导致排尿困难的情况。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疝气手术后尿不出来更要重视。在调整体位、诱导排尿等操作时要考虑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行动不便时需协助到位,及时就医,导尿后要注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泌尿系统感染风险较高。

    2025-10-22 10:40:24
  • 用高锰酸钾坐浴的颜色

    使用高锰酸钾坐浴时,需注意浓度、时间、水温适宜,同时要保持清洁卫生,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对高锰酸钾或其他化学物质过敏、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肛裂、痔疮等疾病的人群,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高锰酸钾溶液应密封保存,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使用高锰酸钾坐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浓度适宜:一般情况下,高锰酸钾坐浴的浓度为1:5000,即1克高锰酸钾粉需要加入5000毫升水。浓度过高可能会刺激皮肤,过低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在使用前,应该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准确配置高锰酸钾溶液。 2.控制时间:每次坐浴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过长时间的坐浴可能会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等不适症状。 3.注意水温:高锰酸钾溶液的水温应该适宜,一般在38-40摄氏度之间。过热的水可能会破坏高锰酸钾的活性,影响治疗效果。 4.清洁卫生:在使用高锰酸钾坐浴前,应该先清洁肛门周围的皮肤,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坐浴后,应该及时清洗干净,避免高锰酸钾残留对皮肤造成刺激。 5.个体差异:对高锰酸钾或其他化学物质过敏的人群,应该避免使用高锰酸钾坐浴。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某些疾病(如肛裂、痔疮等)的人群,在使用高锰酸钾坐浴前,应该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6.观察反应:在使用高锰酸钾坐浴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皮肤的反应。如果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并清洗干净。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该及时就医。 7.存储方法:高锰酸钾溶液应该密封保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如果溶液出现颜色变化、异味等异常情况,应该停止使用。 总之,高锰酸钾坐浴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浓度、时间、水温等因素,以确保安全有效。如果对使用方法有任何疑问,应该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的意见。

    2025-10-22 10:37:0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