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擅长损伤性皮肤病的诊治,皮肤美容。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明春,男,主任医师,皮肤科副主任,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中山医科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主要研究方向:皮肤病与性病、皮肤美容外科。擅长于各种皮肤性病的诊治,尤其对尖锐湿疣、扁平疣、皮肤肿瘤、囊肿、痤疮、色素痣、疤痕等损容性皮肤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长于操作多种皮肤外科手术和美容手术,擅长肉毒素、玻尿酸注射美容和激光美容。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损伤性皮肤病的诊治,皮肤美容。展开
  • 脚指甲盖有黑点是什么情况

    甲下出现黑点可能由甲下出血、甲母痣、真菌感染(甲真菌病)、黑色素瘤等情况引起。甲下出血多因脚趾外伤,随指甲生长可推移,儿童易因活动受伤致此;甲母痣是甲母质痣细胞增生,有恶变可能,各年龄段可发;甲真菌病由真菌感染引起,潮湿环境等生活方式易致;黑色素瘤罕见但需警惕,有可疑恶变表现需尽快就医,长期紫外线暴露可能增加风险。 一、甲下出血 1.常见情况:多因脚趾受到挤压、碰撞等外伤引起,比如穿了不合脚的鞋子,长时间行走或运动导致脚趾与鞋反复摩擦、碰撞,使得甲下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淤积就会形成黑点。这种情况在儿童活泼好动、容易发生磕碰的情况下较为常见,成人也可能因工作或生活中的意外受伤出现。一般会随着指甲的生长逐渐向远端推移,新的指甲长出后,黑点会被替代。 2.年龄与性别因素:儿童由于活动量大且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甲下外伤导致出血出现黑点;不同性别在这方面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主要与日常活动中脚部受到的外力情况相关。 3.生活方式影响:经常穿高跟鞋、尖头鞋的人群,脚趾受到挤压的概率增加,更容易出现甲下出血;喜欢剧烈运动,如篮球、足球等的人,脚部碰撞受伤的风险高,也较易出现甲下出血形成的黑点。 二、甲母痣 1.特征表现:是痣细胞在甲母质部位增生所形成的,表现为甲上一条纵向的黑线,宽度相对比较均匀。甲母痣有一定的恶变概率,需要密切观察。儿童和成人都可能出现,不过儿童甲母痣相对较少见。如果黑点宽度短期内明显增宽、颜色加深、边界变得不清晰、甲周出现红肿疼痛等情况,要高度警惕恶变可能。 2.年龄与性别因素:虽然各年龄段都有发生可能,但儿童甲母痣相对少见,成人中各年龄段均可出现,性别差异不明显。 3.生活方式影响:目前没有明确的生活方式因素直接导致甲母痣,但长期的紫外线照射等可能对皮肤痣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不过对于甲母痣来说,主要还是与自身的痣细胞发育等内在因素相关。 三、真菌感染(甲真菌病) 1.表现情况:由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除了指甲上出现黑点外,还可能伴有指甲变色、增厚、变形、浑浊等表现。儿童如果经常处于潮湿的环境,比如经常光脚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地方,容易感染真菌引发甲真菌病;成人也可能因接触传染源,如共用拖鞋、毛巾等而感染。 2.年龄与性别因素:儿童中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上述易感因素也可能发生;成人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性别差异不突出,主要与接触真菌的机会有关。 3.生活方式影响:经常处于潮湿环境、个人卫生习惯差、与他人共用足部用品等生活方式,会增加真菌感染的风险,从而可能导致指甲出现黑点等甲真菌病的表现。 四、黑色素瘤 1.罕见但需警惕情况: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甲下黑色素瘤也会表现为甲下黑点,但往往进展较快,黑点颜色不均匀、边界不规则、直径可能大于6毫米等。儿童和成人都可能发生,但相对非常罕见。如果发现甲下黑点有上述可疑恶变的表现,需要尽快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皮肤镜检查、病理活检等。 2.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有发生可能,性别差异不显著,一旦出现可疑表现需高度重视。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紫外线暴露可能增加包括黑色素瘤在内的皮肤肿瘤的发生风险,但甲下黑色素瘤的发生更多与自身黑色素细胞的异常变化相关,不过避免过度紫外线暴露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包括皮肤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风险。

    2025-10-11 14:14:52
  • 眼睛周围有斑什么原因

    眼睛周围色斑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遗传因素使部分人易患如太田痣等具遗传倾向的眼部色斑;紫外线照射会激活黑色素细胞致黑色素生成增多形成色斑,男女皆会受其影响;育龄期女性内分泌失调如怀孕、月经不调等会刺激黑色素分泌致眼部现斑,不同年龄因不同原因可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出现眼部色斑;年龄增长致皮肤老化,新陈代谢减缓、修复能力下降,眼部周围易沉积黑色素形成色斑;肝脏疾病会使雌激素灭活异常致黑色素分泌增多出现眼部色斑,内分泌疾病影响激素分泌代谢也会导致眼部周围长斑。 一、遗传因素 部分眼睛周围的斑具有遗传倾向,比如太田痣,它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在一些家族中可能会有聚集现象。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出现这类与遗传相关的眼部周围色斑。 二、紫外线照射 1.作用机制: 紫外线会刺激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产生更多的黑色素。当皮肤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时,黑色素细胞会被激活,合成黑色素的酶活性增加,导致黑色素生成增多,从而在眼睛周围形成色斑。例如,长期从事户外工作且不注意眼部周围皮肤防晒的人,更容易出现晒斑等眼部周围色斑。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受到紫外线影响,年轻人如果经常在户外活动而不做好防晒,眼部周围就可能逐渐出现色斑;老年人由于皮肤本身的新陈代谢等变化,对紫外线损伤的修复能力下降,紫外线照射也会加重眼部周围色斑的形成。 2.性别差异: 一般来说,女性可能相对更关注皮肤外观,眼部周围色斑对女性外观影响可能更受重视,但男性也同样会因为紫外线照射出现眼部周围色斑,只是关注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三、内分泌失调 1.原因及影响: 内分泌失调常见于育龄期女性,如怀孕、月经不调等情况。怀孕时,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雌激素、孕激素等水平升高,会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导致眼部周围出现妊娠斑。月经不调等内分泌紊乱情况也会影响激素平衡,进而影响黑色素的代谢,使得眼部周围色素沉着形成色斑。 不同年龄的人群内分泌失调的原因不同,年轻人可能因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等导致内分泌暂时失调,引起眼部周围色斑;老年人内分泌功能本身逐渐衰退,也可能出现内分泌失调相关的眼部周围色斑。 四、皮肤老化 1.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的新陈代谢减缓,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逐渐流失,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眼部周围皮肤比较薄嫩,更容易出现老化现象。老化的皮肤在黑色素代谢等方面出现异常,黑色素容易沉积,形成老年斑等眼部周围色斑。 不同年龄段的人皮肤老化速度不同,年轻人如果有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可能会加速皮肤老化,导致眼部周围色斑提前出现;老年人则是随着自然的年龄增长出现皮肤老化相关的眼部周围色斑。 五、某些疾病因素 1.肝脏疾病: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如果患有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会影响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雌激素不能被正常灭活,就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从而在眼睛周围形成色斑。例如,慢性肝炎患者可能会出现眼部周围色素沉着的情况。 不同年龄的肝病患者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年龄不是决定因素,而是取决于肝病的病情发展。 2.内分泌疾病: 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内分泌疾病,会影响激素的分泌和代谢,进而影响黑色素的生成和代谢,导致眼部周围出现色斑。这类疾病在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来改善眼部周围色斑情况。

    2025-10-11 14:14:15
  • 脚指甲黑是什么原因

    脚指甲变黑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外伤致甲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真菌感染引发甲真菌病、全身性疾病导致肢端血液循环障碍以及色素痣变化或黑色素瘤等,不同因素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有不同表现及风险情况,如儿童易因外伤,中老年人易因免疫力低或血管问题等出现脚指甲变黑,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一、外伤因素 1.具体情况: 当脚部受到挤压、碰撞等外伤时,甲下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淤积在指甲下方就会导致脚指甲变黑。例如,穿着过紧的鞋子长时间行走、踢到硬物等情况都可能引起这种外伤。儿童活泼好动,在玩耍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脚部外伤导致脚指甲变黑;对于老年人,由于行动相对不便,在上下楼梯等活动中也可能因不小心碰撞而出现甲下出血。 2.年龄性别差异: 儿童由于好奇心强、活动量大,外伤导致脚指甲变黑的情况相对较多;女性可能因为经常穿高跟鞋,鞋头较窄,更容易挤压脚部,从而增加甲下出血导致脚指甲变黑的风险;男性如果从事一些需要频繁活动脚部的工作或运动,也可能因外伤出现脚指甲变黑的情况。 二、真菌感染(甲真菌病) 1.具体情况: 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甲板和甲下组织可引起甲真菌病,其中一种表现就是脚指甲变黑。真菌在指甲内生长繁殖,会破坏指甲的正常结构和颜色。真菌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脚部如果经常处于潮湿状态,如长时间穿不透气的鞋子、袜子,就容易滋生真菌。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甲真菌病,但中老年人由于身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感染真菌;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从事一些特殊职业,如经常接触水的工作者,患甲真菌病的风险会增加。 2.年龄性别差异: 中老年人免疫力下降,真菌更容易入侵;对于从事水产养殖、厨师等经常接触水的工作者,无论男女,都需要特别注意保持脚部干燥,预防真菌感染导致脚指甲变黑。 三、某些全身性疾病 1.具体情况: 例如,心脏病、脉管炎等疾病可能导致肢端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起脚指甲变黑。当血液循环不畅时,指甲的营养供应受到影响,可能出现颜色改变。患有这些全身性疾病的人群,由于基础疾病的存在,脚指甲变黑的概率相对较高。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因全身性疾病出现脚指甲变黑,但老年人本身血管等生理功能有所衰退,更容易出现血液循环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脚指甲变黑;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没有绝对的性别差异,但患有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来改善脚指甲变黑的情况。 2.年龄性别差异: 老年人血管弹性降低等因素使得血液循环障碍的风险增加;对于患有心脏病、脉管炎等疾病的患者,无论男女,都需要密切关注脚部情况,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病,以改善脚指甲变黑的状况。 四、色素痣或黑色素瘤 1.具体情况: 脚指甲下的色素痣如果发生变化可能导致脚指甲变黑,而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肿瘤,也可能表现为脚指甲变黑。色素痣一般是良性的,但如果出现颜色加深、面积增大、边界不规则等情况,需要警惕恶变可能;黑色素瘤则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需要高度重视。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但中老年人相对更需要警惕黑色素瘤的可能;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如果发现脚指甲变黑且伴有上述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检查。 2.年龄性别差异: 中老年人需要更加留意脚指甲变黑是否与色素痣恶变或黑色素瘤有关;对于发现脚指甲异常变黑的人群,无论男女,都应尽快到皮肤科等相关科室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因。

    2025-10-11 14:13:23
  • 为什么会长湿疹和水泡

    湿疹产生与内在因素(遗传、免疫、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和外在因素(过敏原接触、刺激性物质刺激、环境因素)相关,湿疹发展中炎症可致表皮内液体聚集形成水泡,此外烫伤烧伤、接触性皮炎、病毒感染等也会导致水泡产生。 一、湿疹产生的相关因素 (一)内在因素 1.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过敏史,比如父母患有湿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那么子女患湿疹的风险会增加。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与湿疹的易感性相关,遗传因素会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等,使得个体更容易发生湿疹。 2.免疫因素:人体的免疫系统失调可能引发湿疹。例如,Th1和Th2细胞失衡,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增强时,容易导致湿疹的发生。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会导致皮肤炎症反应的产生,出现湿疹的相关症状。 3.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皮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正常的皮肤屏障可以防止外界刺激物和过敏原的侵入,同时阻止水分流失。当皮肤屏障功能出现问题时,如角质层结构和功能异常,经皮水分丢失增加,外界的各种刺激物就更容易进入皮肤内部,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导致湿疹。婴幼儿由于皮肤发育尚未完善,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所以更易患湿疹。 (二)外在因素 1.过敏原接触:接触某些过敏原可诱发湿疹。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等。当皮肤接触到这些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识别为外来的“敌人”,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炎症,表现为湿疹样改变。例如,对尘螨过敏的人,长期处于有尘螨的环境中,皮肤就可能出现湿疹症状。 2.刺激性物质刺激:一些刺激性物质会损伤皮肤,诱发湿疹。比如肥皂、清洁剂、某些化学物质等。这些刺激性物质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刺激皮肤产生炎症反应。长期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肥皂清洗皮肤,可能会导致皮肤干燥、屏障受损,进而引发湿疹。 3.环境因素: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对湿疹的发生有影响。过热、过湿的环境都可能诱发湿疹。例如,在炎热潮湿的夏季,皮肤容易出汗,汗液会刺激皮肤,同时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滋生,这些都可能导致湿疹的发生或加重。 二、水泡产生的相关情况 (一)与湿疹相关的水泡情况 在湿疹的发展过程中,皮肤炎症会导致表皮内液体聚集形成水泡。当湿疹处于急性发作期时,皮肤炎症反应较为剧烈,表皮细胞间液体渗出,就会形成水泡。例如,急性湿疹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密集的小水泡,伴有剧烈瘙痒等症状。这是由于湿疹的炎症刺激使得皮肤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表皮内形成水泡。 (二)其他导致水泡的因素 1.烫伤或烧伤:皮肤受到高温的烫伤或烧伤后,局部组织受损,细胞内和细胞间的液体渗出,会形成水泡。比如,被热水烫伤后,皮肤表面会迅速出现水泡,这是身体对烫伤损伤的一种反应,通过形成水泡来保护深层组织。 2.接触性皮炎:接触某些刺激性或过敏性物质后,除了可能引发湿疹样改变外,也可能形成水泡。例如,接触某些植物如毒葛等,会引起接触性皮炎,皮肤出现红斑、水泡等症状。这是因为接触物引起了皮肤的过敏或刺激反应,导致表皮内液体积聚形成水泡。 3.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引起皮肤出现水泡样病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皮肤黏膜处增殖,导致局部出现成群的小水泡,伴有疼痛等症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也会引起水泡,水痘患者会出现全身分布的水泡,带状疱疹患者则是沿神经分布区域出现成簇的水泡。

    2025-10-11 14:12:17
  • 指甲里面痛是怎么回事

    指甲里面疼痛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外伤因素包括指甲受挤压(如重物砸压、门夹等致指甲下组织受损、淤血肿胀疼痛)和指甲刺伤(尖锐物体刺入指甲与甲床间致刺痛、按压痛);感染因素有甲沟炎(指甲周围皮肤破损致细菌侵入、红肿疼痛,严重可化脓影响活动)和甲下脓肿(多由甲沟炎发展而来、指甲下肿胀疼痛、有脓液形成伴全身症状);其他因素包含指甲下异物(异物进入指甲与甲床间致异物感、按压痛)和全身性疾病局部表现(如银屑病、雷诺病等致指甲疼痛并伴相应疾病其他表现)。 一、外伤因素 1.指甲受到挤压: 成因:手指受到重物砸压、被门夹到等情况,会导致指甲下的组织受损,引起里面疼痛。例如,在建筑工地工作时,手部可能被掉落的物体砸到,或者日常生活中关门时不慎夹到手指,都可能造成这种情况。对于儿童来说,玩耍时奔跑碰撞也容易出现指甲被挤压的情况。 表现:受伤当时可能有明显的疼痛,随后指甲下可能会出现淤血,呈现出黑色或紫色,指甲可能会有肿胀的感觉。 2.指甲刺伤: 成因:手指被尖锐物体如木屑、针刺等刺伤,尖锐物体刺入指甲与甲床之间,会引发疼痛。比如在修理家具时,手指被木屑刺伤,或者在gardening(园艺活动)中被树枝上的刺扎到手指。儿童在探索周围环境时,也可能被小的尖锐物体刺伤指甲。 表现:能看到指甲上有明显的刺伤痕迹,可能有少量出血,指甲里面会有刺痛感,按压时疼痛加剧。 二、感染因素 1.甲沟炎: 成因:多因指甲周围皮肤破损,细菌侵入引起感染。常见的情况有指甲修剪过短,导致指甲周围的皮肤破损,细菌趁机进入;或者是咬指甲、过度修甲等不良习惯损伤了指甲周围的皮肤。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儿童如果有咬指甲的习惯,更容易引发甲沟炎。 表现:指甲周围的组织出现红肿、疼痛,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有脓液形成,指甲里面也会有明显的疼痛,按压时疼痛更甚,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手指的活动。 2.甲下脓肿: 成因:多由甲沟炎进一步发展而来,细菌感染扩散到指甲下方,引起甲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如果甲沟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细菌会在指甲下繁殖,导致脓肿形成。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对于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甲下脓肿,因为他们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更容易扩散。 表现:指甲下出现肿胀、疼痛,指甲表面可能会有发黄或发白的区域,按压时波动感明显,疼痛较为剧烈,可能会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三、其他因素 1.指甲下异物: 成因:细小的异物如沙子、小石子等进入指甲与甲床之间,会引起疼痛。在户外活动时,脚部的指甲可能会被沙子等异物侵入,但手部指甲也可能会因为接触到异物而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在玩耍时,接触到一些小的异物也容易导致指甲下有异物。 表现:能感觉到指甲里面有异物感,伴有疼痛,可能会看到指甲下有异物的痕迹,按压时疼痛明显。 2.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成因: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指甲里面疼痛,如银屑病累及指甲时,会出现指甲的变形、增厚、疼痛等表现;雷诺病患者在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时,手指末端的血管痉挛,也可能引起指甲里面的疼痛。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银屑病在儿童和成人中都可能出现,而雷诺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表现:除了指甲里面疼痛外,还会有相应全身性疾病的其他表现,如银屑病患者可能会有皮肤的红斑、鳞屑等表现,雷诺病患者会有手指遇冷变白变紫等表现。

    2025-10-11 14:11: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