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擅长损伤性皮肤病的诊治,皮肤美容。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明春,男,主任医师,皮肤科副主任,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中山医科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主要研究方向:皮肤病与性病、皮肤美容外科。擅长于各种皮肤性病的诊治,尤其对尖锐湿疣、扁平疣、皮肤肿瘤、囊肿、痤疮、色素痣、疤痕等损容性皮肤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长于操作多种皮肤外科手术和美容手术,擅长肉毒素、玻尿酸注射美容和激光美容。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损伤性皮肤病的诊治,皮肤美容。展开
  • 疥疮是怎么回事

    疥疮是由人疥螨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有特定好发部位,临床表现有皮肤损害和瘙痒,可根据临床表现和显微镜检查诊断,治疗用外用杀疥螨药物且全家同时治疗,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集体单位普查普治,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特殊对待。 一、疥疮的定义 疥疮是由疥螨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疥螨常寄生于皮肤较薄而柔软的部位,如手指缝及其两侧、腕屈面、肘窝、腋窝、脐周、腰部、下腹部、生殖器、腹股沟及股上部内侧等。 二、疥疮的病原体——疥螨 疥螨分为人疥螨和动物疥螨,引起人体疥疮的主要是人疥螨。疥螨成虫体近圆形或椭圆形,浅黄色或乳白色,雌螨大小约0.3-0.5mm,雄螨略小。疥螨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疥螨通过人与人直接接触(如同床共寝、握手等)传播,也可通过患者使用过的衣物等间接传播。 三、疥疮的临床表现 1.皮肤损害 丘疹:一般为针头大小的丘疱疹,多见于指缝、腕部等部位,是疥螨挖掘隧道时引起的皮肤反应。 水疱:常由疥螨的分泌物刺激皮肤引起,可出现在皮肤薄嫩处,疱液清澈。 隧道:是疥螨挖掘的蜿蜒曲折的皮损,长约0.5cm,呈灰白色或浅黑色线纹,是疥疮的特异性皮疹,多见于指缝处。 结节:部分患者在阴囊、阴茎、阴唇、腹股沟等处可出现黄豆大小的结节,这是由于局部的过敏反应引起。 2.瘙痒:瘙痒是疥疮的突出症状,尤以夜间为甚,这是因为疥螨在夜间活动频繁,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剧烈瘙痒,患者常因搔抓而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等继发皮损。 四、疥疮的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根据患者接触史(如家庭或集体单位中有相同患者)、典型的皮肤损害(如指缝的隧道、丘疹、水疱等)及剧烈瘙痒等表现,可初步考虑疥疮。 2.显微镜检查:在隧道末端挑出疥螨或虫卵是确诊疥疮的可靠方法。可使用消毒的针尖挑破隧道的尽端,取出疥螨,或用矿物油滴于皮肤患处,再用刀片轻刮局部,将刮取物置于载玻片上,镜下可发现疥螨或虫卵。 五、疥疮的治疗 主要是外用杀疥螨的药物,如硫磺软膏等。治疗时应注意全家同时治疗,治疗前应洗澡,更换清洁衣物,然后将药物从颈部以下全身涂抹,皮疹集中的部位应反复涂抹并加压摩擦。 六、疥疮的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被褥。 2.避免接触传染源:不与疥疮患者同床共寝,不使用患者的衣物、被褥等。 3.集体单位预防:在疥疮流行的集体单位或家庭中,应做好普查普治,避免相互传播。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在治疗和护理时需更加谨慎,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避免搔抓导致皮肤感染等情况。同时,要告知家长儿童疥疮的特点及预防措施,加强对儿童生活环境的清洁管理。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药物时需咨询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

    2025-10-16 13:35:08
  • 什么原因会长灰指甲

    灰指甲医学上称甲真菌病,主要由真菌引起,自身指甲损伤、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及环境温暖潮湿、特殊职业等因素易致其发病,皮肤癣菌等真菌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指甲外伤、免疫低下者易感染,温暖潮湿环境及特殊职业者指甲易处潮湿环境增加感染风险。 一、真菌感染是主要原因 灰指甲医学上称为甲真菌病,主要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霉菌)等真菌引起。皮肤癣菌是最常见的致病真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这些真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患者的足部、手部等部位的皮肤癣菌病灶,或者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拖鞋、毛巾、指甲刀等而感染指甲。比如,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公共场所,容易接触到被真菌污染的环境,从而增加感染灰指甲的风险。儿童如果经常在公共泳池玩耍且不注意足部卫生,也可能感染真菌引发灰指甲;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弱,也更容易受到真菌的侵袭而患上灰指甲。 二、自身因素影响 1.指甲损伤:指甲受到外伤,如砸伤、刺伤等,会使指甲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真菌更容易侵入指甲周围的组织并感染指甲。例如,从事建筑、机械等行业的人群,由于工作中容易发生指甲外伤,所以患灰指甲的几率相对较高;女性经常美甲,美甲过程中使用的打磨、抛光等操作可能会损伤指甲表面的角质层,为真菌的入侵创造条件,长期频繁美甲的女性患灰指甲的风险比不美甲的女性要高。 2.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会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受到影响,使得身体抵抗真菌等病原体的能力下降,从而容易感染灰指甲。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而且其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可能存在障碍,影响指甲的营养供应和自我修复,进一步增加了患灰指甲的可能性;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更容易受到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真菌引起的甲真菌病。 三、环境因素作用 1.温暖潮湿环境:温暖潮湿的环境非常适合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比如,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湿热,比北方地区更容易发生灰指甲的流行;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如塑料鞋、橡胶鞋等,会使脚部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为真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在运动后脚部出汗较多时,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儿童如果穿不透气的运动鞋,又没有及时更换袜子,脚部环境温暖潮湿,就容易感染真菌引发灰指甲;老年人如果脚部出汗较多且鞋子不透气,也容易患上灰指甲。 2.职业环境:一些特殊职业,如厨师、洗衣工等,由于经常接触水或者潮湿的环境,指甲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增加了感染真菌的风险。厨师经常需要接触水和各种食材,手部指甲容易被水浸泡,而且厨房的环境也可能存在较多的真菌;洗衣工需要频繁接触水和清洁用品,手部皮肤和指甲受到刺激和损伤的同时,也处于潮湿环境中,容易感染真菌导致灰指甲。

    2025-10-16 13:34:54
  • 腋毛有味道是怎么回事

    腋毛有味道可能有多种情况。正常生理情况中,个人卫生不佳致细菌分解小汗腺汗液可产生轻微气味,保持清洁可改善;狐臭与遗传、大汗腺分泌异常有关,青春期明显,有特殊刺鼻味;局部感染如细菌、真菌等感染腋毛部位会产生异常气味且常伴局部症状;某些内分泌疾病或长期食特殊食物也可能致腋毛有特殊气味,若异常味道持续不缓解或伴不适需就医,不同人群处理方式有别。 一、正常生理情况 人体的汗腺分为小汗腺和大汗腺,小汗腺分泌的汗液本身是无色无味的,但当汗液被皮肤表面的细菌分解时,可能会产生一些气味。腋毛部位有较多的大汗腺,其分泌的汗液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质,正常情况下,若个人卫生清洁不到位,细菌分解汗液就可能产生轻微的气味,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通过保持局部清洁等方式可改善。比如,经常洗澡、勤换衣物,保持腋毛部位的干燥清洁,气味可能会减轻。 二、狐臭(腋臭) 1.病因 遗传因素:狐臭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狐臭患者,后代患狐臭的概率相对较高。研究表明,狐臭的发生与特定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异常有关,这种遗传因素会导致大汗腺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使其分泌的汗液成分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特殊的刺鼻气味。 大汗腺分泌异常:大汗腺分泌的汗液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如脂肪酸、蛋白质等,这些物质被皮肤表面的细菌分解后,会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和氨等物质,从而散发出特殊的臭味。一般在青春期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大汗腺分泌活动增强,狐臭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 2.表现:腋下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令人不适的刺鼻气味,尤其是在运动后、炎热的天气或情绪紧张时,气味往往会加重。 三、局部感染 腋毛部位如果发生细菌、真菌等感染,也可能导致局部有味道。例如,腋下皮肤感染了葡萄球菌等细菌,细菌在局部大量繁殖,分解皮肤表面的物质,就会产生异常气味。同时可能伴有局部皮肤的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比如,皮肤出现小的破损后,细菌入侵感染,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四、其他情况 某些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影响汗液的分泌和气味,但相对较为少见。另外,长期食用一些特殊食物,如大蒜、洋葱等,这些食物中的成分可能会通过汗液排出,导致腋毛部位有特殊气味,但这种情况在停止食用相关食物后通常会有所改善。 如果发现腋毛有异常味道且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比如,对于狐臭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可以在医生评估后考虑通过手术等方法治疗;对于局部感染引起的,需要进行抗感染等相应治疗。同时,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在面对腋毛有味道的情况时,处理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青少年处于青春期,激素水平变化明显,更要注意个人卫生等情况;女性可能因为爱美等原因对腋毛部位的气味更为关注,需要选择合适的清洁和护理方式等。

    2025-10-16 13:34:21
  • 红血丝怎么消除

    消除红血丝的医学治疗可利用特定波长激光选择性作用于异常扩张毛细血管,通过光热作用使其凝固闭合并刺激胶原蛋白再生增厚角质层,不同激光适用于不同情况需专业医生评估操作;日常护理要选用温和无刺激具修复功效护肤品化妆品、避免皮肤温度剧烈变化、注重保湿;生活方式调整需保持健康作息、限制饮酒吸烟、调整饮食多摄入含维C、E食物;孕妇孕期红血丝需避免强效医美以温和护理为主产后再咨询医生,儿童出现红血丝要排查原因优先用温和日常护理并及时就医明确原因采取合适措施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一、医学治疗手段 激光治疗是常见消除红血丝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特定波长激光选择性作用于皮肤中异常扩张的毛细血管,通过光热作用使血管凝固、闭合,同时刺激胶原蛋白再生,增厚角质层,从而改善红血丝状况。不同类型的激光(如脉冲染料激光等)适用于不同程度和原因导致的红血丝,需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评估后操作。 二、日常护理要点 1.避免刺激皮肤:应选用温和、无刺激且具有修复功效的护肤品及化妆品,避免使用含有酒精、香料、强酸强碱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以防进一步损伤皮肤屏障,加重红血丝。 2.控制温度变化:注意避免皮肤受到温度的剧烈变化影响,冬天要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后又扩张;夏天避免长时间暴晒在高温环境下,高温会使血管扩张,加重红血丝显现,外出时可通过佩戴遮阳帽、使用遮阳伞等方式防晒。 3.注重皮肤保湿:保持皮肤水分充足有助于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可选择含有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保湿产品,定期为皮肤补充水分,增强皮肤的耐受性。 三、生活方式调整 1.保持健康作息:充足的睡眠利于皮肤进行自我修复,应保证每天有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皮肤在夜间得到良好的调养,有助于改善红血丝相关皮肤状态。 2.限制不良生活习惯: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酒精和尼古丁会使血管扩张,进而加重红血丝症状,应尽量减少饮酒量并戒烟。 3.调整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橙子、柠檬等)、坚果等,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维护血管健康;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帮助保护皮肤细胞,对改善红血丝有一定辅助作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期因激素变化可能出现红血丝,需特别注意避免采用强效的医美治疗手段,以日常温和的护理方式为主,如选择温和保湿产品、避免刺激因素等,若有需求可在产后咨询医生进一步处理。 儿童:儿童出现红血丝时,要排查是否为先天性因素或皮肤过度敏感等情况,一般优先采用温和的日常护理方法,避免使用成人的刺激性护肤品,及时带儿童就医明确红血丝产生的原因,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措施,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恰当处理对儿童皮肤造成不良影响。

    2025-10-16 13:32:49
  • 男性如何通过生活习惯和饮食来保养脸部皮肤

    生活习惯保养需每日早晚选适合肤质洁面产品清洁(水温30~35℃轻柔按摩1~2分钟)、外出做好防晒(SPF30~50防晒霜隔2~3小时补涂及阳光强烈时段避免暴晒并戴防护用具)、保证7-8小时规律睡眠、选合适保湿护肤品并多喝水;饮食保养要多吃富含维C(柑橘类、猕猴桃、草莓等)和维E(坚果、橄榄油等)的食物、摄入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控制高糖食物摄入、多吃黄瓜西红柿等补水食物。 一、生活习惯保养 1.清洁护肤:每日早晚应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洁面产品清洁面部,油性皮肤可选用清洁力较强的产品,但需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屏障受损,一般每天洁面次数不宜超过2次;清洁时水温要适宜,不宜过冷或过热,以30~35℃为佳,用温水湿润面部后,取适量洁面产品轻柔打圈按摩1~2分钟,再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 2.防晒防护:紫外线是导致皮肤衰老、产生色斑等问题的重要因素,男性日常外出时应做好防晒措施,如选择防晒系数(SPF)适宜的防晒霜,SPF30~50的防晒霜可满足大部分日常户外活动需求,且应每隔2~3小时补涂一次;在阳光强烈时段(如10:00-16:00)尽量避免直接暴晒,外出时可佩戴帽子、太阳镜等防护用具。 3.规律作息: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成年人建议每天睡眠时间维持在7~8小时。睡眠不足会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导致皮肤暗沉、出现黑眼圈、长痘等问题,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皮肤自我修复和更新。 4.保湿补水:根据自身肤质选择合适的保湿护肤品,如油性皮肤可选用水基型保湿乳液,干性皮肤可选择滋润度较高的保湿面霜等。同时要注意多喝水,每日饮水量建议保持在1500~2000毫升,充足的水分摄入能从内而外让皮肤保持水润状态。 二、饮食保养 1.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抵御自由基对皮肤的伤害,可多食用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等)、猕猴桃、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E也是一种抗氧化剂,能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损伤,坚果(如杏仁、核桃等)、橄榄油等是维生素E的良好来源,男性可适当摄入以维持皮肤健康。 2.补充优质蛋白:鱼类(如三文鱼、鳕鱼等)富含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油脂平衡;豆类(如黄豆、黑豆等)也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可促进皮肤胶原蛋白的合成,使皮肤保持弹性。 3.控制糖分摄入:高糖饮食会导致体内血糖升高,引发糖化反应,使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交联变性,加速皮肤老化,出现皱纹等问题,因此男性应减少甜食、含糖饮料等的摄入,如蛋糕、可乐等应适量控制。 4.保证水分充足:除了通过饮水保持皮肤水润外,一些富含水分的食物也可辅助补水,如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其含水量较高,适当多吃这类食物有助于补充皮肤所需水分。

    2025-10-16 13:32:1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