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擅长损伤性皮肤病的诊治,皮肤美容。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明春,男,主任医师,皮肤科副主任,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中山医科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主要研究方向:皮肤病与性病、皮肤美容外科。擅长于各种皮肤性病的诊治,尤其对尖锐湿疣、扁平疣、皮肤肿瘤、囊肿、痤疮、色素痣、疤痕等损容性皮肤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长于操作多种皮肤外科手术和美容手术,擅长肉毒素、玻尿酸注射美容和激光美容。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损伤性皮肤病的诊治,皮肤美容。展开
  • 宝宝压力性紫癜的原因

    宝宝压力性紫癜可因机械性因素(剧烈咳嗽、长时间哭闹等致胸腔腹腔压力升高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外伤因素(受外力挤压碰撞致局部血管压力改变出血)、基础疾病相关因素(某些基础疾病致血管脆性增加,相对少见需结合整体健康排查)引发。 一、机械性因素导致 宝宝在剧烈咳嗽、长时间哭闹、用力排便、频繁呕吐等情况下,会使胸腔或腹腔内压力急剧升高,进而传导至局部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引发压力性紫癜。例如,宝宝剧烈咳嗽时,呼吸道内压力瞬间增高,可使面部、颈部等部位的毛细血管承受过高压力而破裂,出现紫癜表现。 二、外伤因素引发 当宝宝受到外力挤压、碰撞等情况时,局部血管直接受到外力作用,血管内压力改变,致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形成压力性紫癜。比如宝宝被外力轻轻挤压到脸部或颈部等部位,就可能因局部血管压力变化出现紫癜现象。 三、基础疾病相关因素 某些基础疾病可能导致宝宝血管脆性增加,此时即使是相对较小的压力变化也易引发压力性紫癜。例如,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等疾病时,血管的稳定性下降,轻微的压力波动就可能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此类因基础疾病导致的情况相对较少见,多需结合宝宝整体健康状况进一步排查。

    2025-08-12 15:04:04
  • 脸又圆又大怎么办

    脸大又圆可通过如下方式改善:减肥、注射瘦脸针、吸脂手术、磨骨手术。 一、减肥: 1.饮食控制:适当控制饮食,减少食物摄入量,每日保持七分饱左右,避免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2.加强锻炼:如进行跑步、游泳等运动。 3.脸部按摩:采用科学方法对脸部进行按摩。通过这些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脸大又圆的状况。 二、注射瘦脸针: 1.原理:瘦脸针中的肉毒素可进入皮肤深处阻断脸部肌肉与神经联系,使局部咬肌萎缩以达到瘦脸目的。 2.价格:通常在3000-5000元左右。 3.维持时间:注射后能维持约1年。 4.注意事项:肉毒素属于国家未获批项目,具有风险性,需谨慎选择。 三、吸脂手术: 1.方式:利用专用设备通过负压技术将体内多余脂肪抽吸到体外。 2.价格:大概在10000-30000元左右。 3.效果:可长久维持。 四、磨骨手术: 1.方式:使用专业磨具去除腮骨一部分以改变脸型。 2.价格:在20000-50000元左右。 3.效果:能较长时间维持。 总结:对于脸大又圆的情况,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改善方式,减肥相对较为安全,注射瘦脸针、吸脂手术和磨骨手术则各有特点及风险,需谨慎考虑。

    2025-08-12 15:02:38
  • 毛囊炎属于真菌感染吗

    毛囊炎有真菌性和细菌性等不同类型,真菌性中常见马拉色菌性,好发皮脂腺丰富部位,有圆顶状毛囊性丘疹等皮损表现可通过真菌镜检发现,细菌性由细菌感染引起,诱因有擦伤等,皮损为毛囊性炎性丘疹等,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真菌镜检、细菌培养等检查针对性处理。 一、真菌性毛囊炎情况 真菌性毛囊炎中较为常见的是马拉色菌性毛囊炎,马拉色菌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当皮肤油脂分泌旺盛等因素导致局部微环境改变时,马拉色菌大量繁殖可引发毛囊炎。其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胸背部、颈部等,皮损表现为圆顶状毛囊性丘疹、丘疱疹或小脓疱,周围有红晕,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通过真菌镜检或培养可发现马拉色菌等真菌病原体。 二、细菌性毛囊炎情况 细菌性毛囊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皮肤擦伤、多汗、搔抓等因素易诱发细菌性毛囊炎,皮损多为毛囊性炎性丘疹,逐渐发展为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干涸或破溃后可结痂。 总之,毛囊炎既有真菌引起的情况,也有细菌等其他因素引起的情况,不能简单认为毛囊炎完全属于真菌感染。诊断时需结合临床表现、真菌镜检、细菌培养等检查明确具体致病因素,从而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5-08-12 15:00:42
  • 脚烂是什么真菌

    引起脚烂的皮肤癣菌主要有红色毛癣菌等,易在脚部潮湿温暖且皮肤屏障受损时侵犯角质层引发足癣出现红斑水疱等症状,多与脚部多汗等因素相关;念珠菌也可致脚烂,尤其在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人群中易发生,表现为趾间糜烂局部皮肤浸渍发白等且有明显瘙痒感,因局部微环境利于其增殖及自身免疫弱易受侵袭。 一、皮肤癣菌导致的脚烂 引起脚烂常见的皮肤癣菌主要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皮肤癣菌易在脚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滋生繁殖,当皮肤屏障受损时便会侵犯脚部皮肤角质层。例如红色毛癣菌感染,常引发足癣(俗称脚气),表现为脚部出现红斑、水疱、糜烂、渗液等症状,多与脚部多汗、长期穿着不透气鞋袜等因素相关,汗液积聚使局部环境潮湿,为皮肤癣菌提供了适宜生长条件,进而导致脚烂情况出现。 二、念珠菌导致的脚烂 念珠菌也可引起脚烂现象,尤其在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中更易发生。念珠菌感染引发的脚烂多表现为趾间糜烂,局部皮肤浸渍发白,去除浸渍层后可见潮红糜烂面,常伴有明显瘙痒感。这是因为此类人群局部皮肤微环境利于念珠菌增殖,且自身免疫防御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念珠菌侵袭而出现脚烂症状。

    2025-08-12 14:58:21
  • 手指扎了小刺怎样取出

    手指扎入小刺可尝试用镊子、针挑出,或涂抹油脂后粘贴胶布引出,或就医处理。操作时要冷静耐心,避免过力,注意保持伤口清洁,感染时及时就医。 1.使用镊子:如果小刺露出皮肤,可以使用消毒过的镊子将其拔出。在操作之前,先清洁双手并使用酒精消毒镊子。小心地抓住小刺的外露部分,然后缓慢而稳定地拔出。 2.用针挑出:如果小刺较浅,可以使用消毒过的针挑出。用酒精消毒针后,小心地将针尖穿过小刺的底部,然后轻轻地挑出小刺。 3.涂抹油脂:在小刺周围涂抹一些油脂,如橄榄油或婴儿油。这可以帮助小刺更容易地浮出皮肤表面。然后用干净的胶布或创可贴粘贴在皮肤上,轻轻按压一段时间,再缓慢撕下胶布,有时可以将小刺带出。 4.寻求医疗帮助: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取出小刺,或者手指出现感染、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医生可以使用专业的工具或方法将小刺取出,并对伤口进行处理和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在取出小刺时要保持冷静和耐心,避免过度用力或强行拔出,以免导致更严重的伤害。同时,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如果伤口出现感染症状,如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应及时就医。

    2025-08-12 14:57:1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