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娜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擅长小儿呼吸道和消化道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血液系统疾病,贫血,营养性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兰娜,女,副主任医师,从事儿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小儿消化道、呼吸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营养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儿童营养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有着深入的研究 。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小儿呼吸道和消化道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血液系统疾病,贫血,营养性疾病。展开
  • 婴儿头顶软软的能碰吗

    婴儿头顶软软的是囟门,分前囟和后囟,后囟6-8周闭合,前囟1-1.5岁闭合,正常可轻轻触碰,要避免用力按压等不当操作,日常护理轻柔触碰可行,避免外力剧烈撞击等,特殊婴儿更要小心囟门护理保障脑部健康发育 婴儿头顶软软的是囟门,分前囟和后囟,后囟6-8周闭合,前囟1-1.5岁闭合,正常可轻轻触碰,要避免用力按压等不当操作,日常护理轻柔触碰可行,避免外力剧烈撞击等,特殊婴儿更要小心囟门护理保障脑部健康发育 婴儿头顶软软的部位是囟门,分为前囟和后囟。后囟一般在出生后6-8周闭合,前囟在1-1.5岁闭合。正常情况下是可以轻轻触碰囟门的,但要注意避免用力按压等不当操作。囟门是婴儿头颅骨尚未完全闭合形成的骨缝间隙,它对保护婴儿的脑部有一定作用。在日常护理中,比如给婴儿清洁头部时,轻柔触碰囟门是可以的,因为囟门处有头皮等组织保护着下方的脑部结构。但要避免外力的剧烈撞击等情况,因为婴儿的脑部还比较娇嫩,过度的外力可能会对脑部造成损伤。对于有特殊病史或早产等情况的婴儿,更要格外小心囟门部位的护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力刺激囟门区域,以保障婴儿脑部的健康发育。

    2025-07-29 14:59:11
  • 拉拉裤和纸尿裤的区别是什么

    拉拉裤和纸尿裤的区别主要在于设计和使用方式,拉拉裤像内裤,更方便宝宝活动,适合学爬或学步的宝宝,选择时需考虑宝宝的情况和需求。 拉拉裤和纸尿裤的区别主要在于设计和使用方式上。 纸尿裤在使用时需要粘贴魔术贴或系上腰带,以确保宝宝的舒适和固定。而拉拉裤则类似于内裤,具有弹性腰围和腿部开口,方便宝宝穿着和活动,无需粘贴或系腰带。 此外,拉拉裤的吸收能力通常与纸尿裤相当,但在贴合性和防漏性方面可能会有所不同。一些拉拉裤具有更好的贴身设计,可以减少侧漏的风险。 对于宝宝来说,选择拉拉裤还是纸尿裤取决于他们的年龄、活动能力和个人喜好。一般来说,宝宝在学会爬行或站立后,使用拉拉裤会更加方便。 在选择拉拉裤或纸尿裤时,父母还应考虑宝宝的皮肤敏感程度、尺寸合适度以及品牌信誉等因素。同时,及时更换纸尿裤或拉拉裤,保持宝宝的干爽和清洁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无论是拉拉裤还是纸尿裤,都旨在为宝宝提供舒适和便利的尿片选择。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产品。

    2025-07-29 14:53:32
  • 两岁宝宝能喝蜂蜜水吗

    两岁宝宝不能喝蜂蜜水,一是因婴儿肠道菌群未完全建立,蜂蜜含肉毒杆菌孢子易致其繁殖产毒,婴儿难应对可中毒;二是蜂蜜糖分多,过量摄入会致宝宝龋齿、肥胖及影响其他营养摄取,不利健康生长发育,美国CDC明确1岁以下婴儿禁食用蜂蜜。 1.肉毒杆菌风险:婴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杆菌孢子,婴儿食用后孢子可在肠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而婴儿的免疫系统和肝脏解毒功能尚不完善,无法有效应对这种毒素,可能引发肉毒杆菌中毒,出现便秘、食欲不振、虚弱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明确指出,1岁以下婴儿禁止食用蜂蜜。 2.糖分摄入问题:蜂蜜中含有较多的糖分,两岁宝宝的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且控制糖分摄入。过量摄入糖分可能导致宝宝出现龋齿、肥胖等问题,还可能影响对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取,不利于宝宝的健康生长发育。

    2025-07-29 14:47:10
  • 手足口疫苗有必要打吗

    手足口疫苗有必要打,因为它能预防EV71型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风险。 手足口疫苗有必要打。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EV71型病毒是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感染后会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甚至导致死亡。手足口疫苗主要就是预防EV71型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能够显著降低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发生风险。因此,手足口疫苗有必要打。

    2025-07-29 14:40:57
  • 宝宝积食发烧能自愈吗

    宝宝积食发烧能否自愈,取决于多种因素,一般情况下,症状较轻且精神状态良好可能会自愈,但体温过高、精神状态不佳、积食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时,需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宝宝积食发烧能否自愈,取决于多种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一般情况下,如果宝宝积食症状较轻,体温不超过38.5°C,且精神状态良好,可能会通过自身调节逐渐自愈。这是因为宝宝的免疫系统可以对抗积食引起的炎症反应。 然而,以下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1.体温过高:如果宝宝的体温持续升高或超过38.5°C,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尤其是对于较小的婴儿或存在基础疾病的宝宝。 2.精神状态不佳: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等异常表现,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 3.积食症状严重:除了发烧外,还伴有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可能是积食引发了其他并发症。 4.持续时间较长:如果宝宝的积食发烧持续时间超过3天,或者反复发热,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其他潜在问题。 在面对宝宝积食发烧时,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观察宝宝的症状: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精神状态、饮食和大小便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2.调整饮食:适当减少宝宝的进食量,避免食用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多给宝宝喝水。 3.物理降温:可以采用温水擦拭、退热贴等方法帮助宝宝降低体温,但不要使用酒精擦浴。 4.就医:如果宝宝的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宝宝的情况都不同,如果对宝宝的健康有任何疑虑,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此外,预防积食也很重要,家长可以注意宝宝的饮食规律,避免过度喂养,同时适当增加宝宝的运动量,有助于促进消化。

    2025-07-28 16:11: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