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荣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擅长治疗各种颅内疾病如垂体瘤、胶质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畸形以及三叉神经痛有丰富的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擅长治疗各种颅内疾病如垂体瘤、胶质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畸形以及三叉神经痛有丰富的经验。展开
  • 脑子里出现颅内压增高是怎么回事

    颅内压增高是颅腔内容物压力持续超正常致一系列综合征,常见原因有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脊液循环障碍、脑体积增加,临床表现有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生命体征改变,诊断靠影像学检查和腰椎穿刺,处理原则包括病因治疗、降颅压治疗及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颅内压增高的定义 颅内压增高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持续超过200mmHO,正常成人颅内压约为70~200mmHO,颅内压增高会导致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二、常见原因 1.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颅内血肿(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等),肿瘤生长占据颅腔空间,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2.脑脊液循环障碍:脑积水是常见原因,因脑脊液生成过多、吸收障碍或循环通路受阻,导致脑脊液在颅内积聚,使颅内压升高。 3.脑体积增加:脑外伤后脑组织水肿、颅内炎症(如脑炎、脑膜炎)引起的脑组织肿胀等,均可使脑体积增大,进而引发颅内压增高。 三、临床表现 1.头痛:多为持续性胀痛,程度可逐渐加重,清晨时往往较为明显,咳嗽、用力等动作可使头痛加剧。 2.呕吐:常呈喷射性,与进食无明显关系,是因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所致。 3.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等,长期可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4.意识障碍: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这与颅内压增高影响脑干功能有关。 5.生命体征改变:初期可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减慢等,若病情进一步恶化,可导致生命体征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可快速明确颅内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出血等情况;头颅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及脑积水等。 2.腰椎穿刺:可直接测量脑脊液压力,若压力超过200mmHO可确诊颅内压增高,但需注意,当颅内压明显增高时,腰椎穿刺有诱发脑疝的风险,需谨慎操作。 五、处理原则 1.病因治疗:针对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发病进行处理,如手术切除颅内肿瘤、清除颅内血肿等。 2.降颅压治疗:可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如甘露醇等,仅提药物名称),通过减少脑组织中的水分来降低颅内压,但需注意药物对特殊人群的影响,如儿童使用时需严格评估,避免过度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等。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颅缝未闭,颅内压增高时颅腔可部分代偿,临床表现不典型,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前囟情况等,一旦怀疑颅内压增高,应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颅内压增高时需更谨慎处理,在降颅压过程中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因过度脱水等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

    2025-09-29 12:17:06
  • 右丘脑出血后遗症多久能恢复呢

    右丘脑出血后遗症恢复时间有较大个体差异,受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康复治疗开始时间及方法、患者自身状况等多因素影响,出血量少、部位影响小、康复早且方法科学、年轻及基础健康状况好的患者恢复相对快,反之则慢,甚至可能长期遗留后遗症。 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的关系 出血量:出血量较少时,对脑组织的破坏相对较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相对小,恢复相对较快;若出血量较大,会导致更多的脑组织受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恢复时间往往较长。例如,出血量小于10ml的右丘脑出血患者,相较于出血量大于30ml的患者,恢复进程通常会更顺利,恢复时间相对较短。 出血部位:右丘脑出血的部位如果是相对局限且对周围重要神经结构影响较小的区域,恢复可能相对快些;如果出血部位涉及到关键的神经传导通路等重要结构,恢复就会困难,时间也会大大延长。比如,出血部位靠近丘脑的运动传导纤维区域,会影响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恢复时间会明显延长。 与康复治疗开始时间及方法的关系 康复治疗开始时间:发病后康复治疗开始得越早,越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一般在病情稳定后48-72小时,就可以开始早期的康复介入。如果能及时开始康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的恢复会比延误康复治疗时机的患者要快。例如,发病1周内就开始规范康复治疗的患者,比发病1个月后才开始康复的患者,在3个月后的恢复程度往往更好。 康复治疗方法: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法能有效促进恢复。包括物理治疗(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等)、作业治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言语治疗(如果存在言语障碍)、认知训练(如果有认知障碍)等。例如,采用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根据患者具体的功能缺损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患者恢复会更理想。对于存在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通过循序渐进的运动疗法,如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再到抗阻运动的逐步训练,有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与患者自身状况的关系 年龄:年轻患者身体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强,恢复可能相对快些;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神经修复能力下降,恢复往往更慢,而且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影响恢复进程。比如,30岁左右的右丘脑出血患者,相较于70岁以上的患者,在6个月时的功能恢复评分通常会更高。 基础健康状况:患者本身没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恢复相对顺利;如果患者合并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会影响整体的恢复,延长恢复时间。例如,合并糖尿病的右丘脑出血患者,由于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神经修复,其感觉障碍等后遗症的恢复会比没有糖尿病的患者更慢。 右丘脑出血后遗症的恢复时间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康复治疗情况以及自身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

    2025-09-29 12:15:32
  • 脑转移瘤症状有哪些

    脑转移瘤有神经系统症状和颅内压增高相关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多为持续性且渐重,与颅内压升高致脑膜等受刺激有关,有肿瘤病史者易发生)、呕吐(喷射性,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有关,需与儿科疾病呕吐鉴别)、癫痫发作(因肿瘤改变脑组织电生理环境诱发,有脑部基础病或肿瘤病史者风险高)、神经功能缺损(依转移瘤部位不同有对侧肢体无力、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表现,不同人群因部位而异);颅内压增高相关症状有视力障碍(因视神经乳头水肿等致视力下降等,有肿瘤病史且颅内压高者易出现)、意识障碍(随颅内压增高从嗜睡渐至昏睡、昏迷,因肿瘤进展速度等因素而异)。 头痛:是脑转移瘤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持续性头痛,程度可逐渐加重。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肿瘤占位效应引起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血管及神经有关。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均可出现,一般年龄较大、有肿瘤病史者更易发生。例如,有肺癌病史的患者发生脑转移时,头痛可能较早出现且逐渐加剧。 呕吐:通常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有关。当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时,就会引发呕吐症状,与进食无关。不同人群均可出现该症状,儿童患者若发生脑转移,也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但需与其他儿科疾病导致的呕吐相鉴别。 癫痫发作:部分脑转移瘤患者会出现癫痫发作,可为局部性发作或全身性发作。肿瘤的占位、浸润等改变了脑组织的正常电生理环境,从而诱发癫痫。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都有可能发生,有脑部基础疾病或肿瘤病史的人群风险相对更高。比如既往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患者发生脑转移时,可能出现癫痫发作。 神经功能缺损:根据转移瘤所在的部位不同,会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若转移瘤位于运动区,可导致对侧肢体无力、肌力下降;位于语言中枢,可能出现语言障碍,如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等;位于小脑,可引起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步态蹒跚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因转移瘤部位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各异,例如老年患者脑转移瘤位于小脑时,共济失调症状可能更明显,影响其日常活动。 颅内压增高相关症状 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可导致视神经乳头水肿,进而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长期颅内压增高还可能导致视神经萎缩,严重影响视力。各年龄段及不同性别的患者均可出现,有肿瘤病史且颅内压明显增高的患者更易发生视力方面的改变,如肺癌脑转移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 意识障碍:随着颅内压进一步增高,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从嗜睡逐渐进展到昏睡、昏迷。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和代谢,不同患者意识障碍出现的速度和程度因肿瘤进展速度、个体差异等因素而异,例如肿瘤进展迅速的患者可能较快出现意识障碍。

    2025-09-29 12:13:43
  • 脑干出血做了气管手术是否只能吃流质食物

    脑干出血做气管手术后一段时间通常需吃流质食物,因其可降低误吸等风险,流质食物要营养均衡、温度适宜,术后1-2周左右开始逐步评估吞咽功能并据此过渡饮食,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过早摄入非流质食物有误吸致吸入性肺炎及加重胃肠道负担等风险,需重视饮食管理及相关风险与注意事项。 流质食物的选择要点 营养均衡:要保证提供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可以选择牛奶、豆浆、米汤、藕粉等。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等营养成分,每100ml牛奶约含3g蛋白质,能为患者提供必要营养;豆浆也是植物蛋白的良好来源,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 温度适宜:温度以37-40℃为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患者胃肠道及可能受损的吞咽相关神经肌肉。过冷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过热则可能烫伤患者咽喉部等。 吞咽功能评估与饮食过渡 评估时间:一般在气管手术后1-2周左右开始逐步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可通过洼田饮水试验等方法。洼田饮水试验是让患者取坐位,将30ml温水咽下,根据饮水时间和呛咳情况分级,如Ⅰ级为能顺利1次咽下,Ⅱ级为能分2次以上咽下但无呛咳等。 过渡原则:根据吞咽功能评估结果逐步过渡。如果洼田饮水试验Ⅰ-Ⅱ级,可在流质基础上逐渐添加半流质食物,如蒸蛋羹、软面条等。蒸蛋羹质地柔软,容易消化,每100g蒸蛋羹约含7g蛋白质;软面条则能提供一定碳水化合物能量。对于儿童脑干出血患者,由于其消化系统和吞咽功能发育特点与成人不同,更要谨慎评估吞咽功能,在饮食过渡上可能需要更缓慢的步骤,且要特别注意营养的精准供给,因为儿童生长发育对营养需求更敏感,需确保各种营养素满足其生长需要。对于老年脑干出血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影响营养状况,在饮食过渡中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比如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流质食物选择要注意糖分控制,避免高糖流质导致血糖波动。 非流质食物摄入的风险及注意事项 误吸风险:如果过早摄入非流质食物,如固体食物,很容易发生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会加重患者病情,延长住院时间,降低预后效果。研究显示,脑干出血患者误吸后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概率比正常吞咽患者高很多。 胃肠道负担:非流质食物对于吞咽功能未恢复好的患者,胃肠道难以充分消化吸收,可能引起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适。例如,固体食物进入胃肠道后,需要更多消化液和胃肠蠕动来消化,但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胃肠蠕动可能本身就受影响,会加重胃肠负担。 总之,脑干出血做了气管手术的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内通常需要吃流质食物,并且要根据吞咽功能评估逐步合理过渡饮食,同时要密切关注误吸和胃肠道等相关情况,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的患者在饮食管理上有不同的细节需要注意。

    2025-09-29 12:09:57
  • 脉络丛乳头状瘤怎么办

    脉络丛乳头状瘤需先通过头颅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和腰椎穿刺等实验室检查诊断评估,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未能全切或复发者可考虑放射治疗,术后要监测病情并进行康复治疗,预后与肿瘤切除程度相关,儿童预后有特殊性,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肿瘤及相关指标变化。 一、诊断评估 1.影像学检查:通过头颅CT及MRI检查是重要手段,CT可发现高密度占位病变,MRI能更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明确诊断。例如,在MRI的T1加权像上,肿瘤通常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2.实验室检查:腰椎穿刺可能会发现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细胞数可轻度增多,但需谨慎操作,因为存在诱发脑疝等风险,尤其是当肿瘤较大导致颅内压明显增高时。 二、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尽可能做到全切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对于位于侧脑室等部位的肿瘤,可通过开颅手术切除;对于第三脑室或第四脑室的肿瘤,也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手术能够直接去除肿瘤组织,减轻肿瘤对脑组织的压迫。 2.放射治疗:对于未能完全切除的肿瘤或复发的脉络丛乳头状瘤,可考虑放射治疗。但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等因素,儿童患者在进行放射治疗时需格外谨慎,因为放射治疗可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等产生影响。例如,可能会导致放射性脑损伤等并发症,所以需要严格掌握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和剂量等。 三、术后管理 1.病情监测: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情况。若患者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加重等情况,要及时进行头颅CT等检查,以了解是否有颅内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更要加强巡视和监测频率。 2.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如果患者存在肢体运动障碍等情况,在病情稳定后可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针灸等康复手段。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四、预后及随访 1.预后情况:肿瘤的切除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全切除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复发风险较低;部分切除的患者复发风险较高。一般来说,儿童患者的预后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可能具有一定特殊性,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等多方面的情况。 2.随访安排: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包括头颅MRI等检查,以监测肿瘤是否复发。随访频率通常在术后初期较短,如术后3-6个月进行首次复查,之后根据情况适当延长间隔时间。对于儿童患者,在随访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肿瘤情况,还要关注其智力、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标变化。

    2025-09-29 12:08:0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