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秋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擅长:诊治内分泌代谢疾病,尤其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妊娠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生长发育障碍、痛风与高尿酸血症、肥胖症及更年期焦虑状态有丰富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委会(第6届)副主委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诊治内分泌代谢疾病,尤其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妊娠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生长发育障碍、痛风与高尿酸血症、肥胖症及更年期焦虑状态有丰富经验展开
  • 甲状腺结节3级回声欠均匀怎么治疗

    甲状腺结节3级回声欠均匀需进一步检查,包括超声造影、甲状腺功能检查、细针穿刺活检等。治疗策略分情况,良性可能性大且无特殊症状者可定期随访观察并调整生活方式;考虑有恶性倾向时,高度怀疑恶性或穿刺提示恶性需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情况进行后续治疗,不同人群在检查和治疗的具体实施及调整上有差异。 一、甲状腺结节3级回声欠均匀的评估 1.进一步检查 超声造影:通过超声造影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甲状腺结节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对于甲状腺结节3级回声欠均匀的患者,超声造影能够提供更多关于结节血管分布等信息,一般人群均可进行该项检查,儿童需在医生评估风险后谨慎选择。 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的检测。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甲状腺功能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如儿童甲状腺功能指标与成人不同,需参考各自年龄段的正常范围。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了解甲状腺的合成、分泌功能状态,若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影响结节的处理决策。 细针穿刺活检(FNA):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或者通过初步检查难以判断的结节,可考虑FNA。一般人群中,若结节有恶性超声征象(如微钙化、纵横比大于1等)时,可进行FNA。特殊人群如孕妇,需谨慎评估FNA的风险与收益,因为穿刺可能带来流产等风险,需由多学科团队综合判断。 二、不同情况的治疗策略 1.良性可能性大且无特殊症状 定期随访观察:对于大部分甲状腺结节3级回声欠均匀且考虑良性可能性大的患者,可定期进行超声复查,一般建议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超声。不同年龄人群随访间隔可略有调整,儿童由于甲状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随访间隔可能相对更短,如每3-6个月复查超声,密切观察结节的大小、回声等变化情况。在随访过程中,若结节出现明显变化(如体积增大、超声征象趋向恶性等),则需进一步处理。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都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合理饮食,保证碘的适量摄入,对于碘缺乏地区人群可适当增加含碘食物摄入(如海带、紫菜等),但对于碘过量地区人群则需控制碘摄入;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不同年龄人群缓解压力的方式不同,儿童可通过玩耍等方式缓解压力,成年人可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适度运动,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不同,儿童可进行适合其年龄的户外活动等,成年人可选择有氧运动等。 2.考虑有恶性倾向 手术治疗:如果通过进一步检查高度怀疑结节为恶性或者FNA提示为恶性,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结节大小、位置等。对于儿童甲状腺结节,手术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和颈部外观等方面)的影响,尽量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前提下,减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不同性别患者在手术创伤恢复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主要还是以肿瘤根治为首要原则。 术后后续治疗:若为恶性结节进行手术治疗后,可能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后续治疗,如对于一些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等,但具体治疗方案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依据,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理类型、分期等因素来制定,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治疗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等方面可能会有所不同,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等指标。

    2025-10-11 14:05:24
  • 甲亢喝碘-131后的问题

    甲亢喝碘-131后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放射性甲状腺炎等问题,治疗后要注意隔离与辐射防护、饮食限制与营养均衡,且需长期随访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情况,甲状腺功能减退约50%-70%患者1年内出现,需终身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放射性甲状腺炎1-3周内出现,症状轻可休息,重可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后需隔离1周内与他人保持距离,注意排泄物等特殊处理,饮食限含碘食物,长期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做超声等检查,有基础病等高危人群更要密切随访。 一、甲亢喝碘-131后的常见问题及应对 (一)甲状腺功能减退 1.发生情况:碘-131治疗甲亢后,甲状腺被破坏,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约50%-70%的患者在治疗后1年内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年龄较大的患者(如50岁以上)相对更易发生。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病史的患者也更易出现甲减。 2.表现及影响:患者可出现乏力、畏寒、嗜睡、记忆力减退、便秘、体重增加等表现。长期甲减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风险;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等。应对措施: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一旦确诊甲减,通常需要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 (二)放射性甲状腺炎 1.发生情况:一般在治疗后1-3周内出现,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少数患者症状较明显。 2.表现及影响: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吞咽时疼痛加重,还可能伴有局部肿胀。生活方式上,如果患者在治疗后不久进行剧烈运动或颈部受到过多刺激,可能会加重疼痛。应对措施:症状较轻者可通过休息缓解,疼痛明显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 二、碘-131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一)隔离与辐射防护 1.隔离时间:治疗后患者需要隔离一定时间,一般建议在治疗后1周内与他人保持适当距离,尤其是孕妇和儿童,因为碘-131有放射性,可能会对他们造成辐射影响。年龄较小的儿童对辐射更敏感,所以要特别注意与儿童的隔离。 2.防护措施:患者的排泄物、唾液等含有一定放射性,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如使用单独的卫生间,且每次使用后充分冲洗等。 (二)饮食注意 1.碘摄入限制:治疗后要避免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海鱼等,因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过多的碘摄入可能会影响碘-131治疗的效果,一般需要限制碘摄入1-2个月。不同年龄的患者在饮食上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由于生长发育需要营养均衡,但要严格遵循碘摄入限制。 2.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注意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以支持身体在治疗后的恢复。 三、长期随访的重要性 1.甲状腺功能监测:治疗后需要长期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一般每3-6个月监测一次甲状腺激素水平,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患者,随访更为重要,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这些基础疾病的控制。年龄较大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甲状腺功能变化对身体的影响可能更明显,所以更要密切随访。 2.其他相关检查:还需要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等检查,观察甲状腺组织的变化情况。对于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随访时要更加关注甲状腺的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2025-10-11 14:02:43
  • 孕妇如何降低空腹血糖

    降低孕妇空腹血糖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饮食调整,要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合理分配三餐;适度运动,选择适合方式、把握时间频率;血糖监测,掌握正确方法并据结果调整方案;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睡眠充足,保证睡眠质量,有特殊病史孕妇需遵个性化方案,不同孕妇依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保障母婴健康。 合理分配三餐: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将一天的食物分成5-6餐。这样可以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导致血糖急剧升高,又能保证胎儿的营养供应。比如,早餐可以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鸡蛋、全麦面包;上午10点左右可以吃一小把坚果和水果;午餐正常摄入主食、蔬菜、优质蛋白;下午3点左右再吃些低糖水果或低脂奶制品;晚餐适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适度运动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孕妇可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运动。散步是较为安全且有效的运动方式,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以上,速度保持在每分钟60-80步左右。孕妇瑜伽则可以帮助孕妇调节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同时也有助于控制血糖。运动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最好在饭后1-2小时进行,此时血糖相对较高,运动能更好地消耗血糖。每周运动3-5次较为合适,长期坚持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空腹血糖。但如果孕妇有先兆流产、胎盘低置等特殊情况,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运动方案。 血糖监测 掌握正确监测方法:孕妇要学会使用血糖仪正确监测空腹血糖。一般在早晨起床后,空腹状态下抽取指尖血进行检测。每天固定在同一时间监测,如每天早上6-8点之间,这样能更准确地反映空腹血糖的变化情况。通过定期监测血糖,孕妇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方案:如果监测到空腹血糖偏高,孕妇需要分析是饮食、运动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如果是饮食方面的问题,要进一步调整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和饮食结构;如果是运动不足,要适当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如果血糖持续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是否需要其他干预措施。 心理调节 保持良好心态:孕妇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研究发现,心理压力过大时,体内会分泌一些升糖激素,导致血糖升高。孕妇可以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例如,每天安排一定时间听舒缓的音乐,或者定期与家人沟通分享孕期的感受,让自己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睡眠充足 保证睡眠质量:孕妇每天需要保证7-9小时的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调节,对血糖的稳定也有积极作用。睡眠不足可能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孕妇要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舒适,温度适宜,养成规律的睡眠时间,晚上尽量在10点前入睡,白天可以适当午休,但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0分钟-1小时为宜。 对于有妊娠糖尿病等特殊病史的孕妇,在降低空腹血糖时需要更加谨慎,应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个性化方案,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定期产检,确保母婴健康。同时,不同体质和孕期阶段的孕妇在实施上述措施时可能会有一些细微差异,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与健康。

    2025-10-11 14:01:23
  •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0什么意思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0IU/mL通常在正常范围内,结合甲状腺疾病来看,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提示自身免疫系统对甲状腺球蛋白攻击较弱,需结合其他甲状腺相关指标等综合判断,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等有不同需考虑的方面,一般需结合具体临床情况综合分析判断。 1.结合甲状腺疾病的意义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方面: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通常会升高。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0IU/mL时,提示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抗体方面,患者自身免疫系统针对甲状腺球蛋白的攻击相对较弱。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还需要结合其他甲状腺相关指标,如甲状腺功能指标(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以及甲状腺超声等检查综合判断。例如,若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0IU/mL,但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如TSH升高、T4降低,同时甲状腺超声显示甲状腺有弥漫性病变等,可能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情况。 与其他疾病的关联:单纯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0IU/mL本身与其他非甲状腺疾病的直接关联性相对较小,但如果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等情况,仍需要密切关注甲状腺相关指标的变化。对于没有甲状腺疾病相关症状的人群,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0IU/mL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需要定期进行甲状腺相关指标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 2.不同人群的差异考虑 儿童人群:儿童的甲状腺功能和自身免疫状态与成人有所不同。对于儿童来说,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0IU/mL如果是在正常的儿童参考范围内,一般无需过度担忧。但如果儿童有甲状腺肿大等临床表现,除了关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外,还需要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甲状腺功能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估。例如,对于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儿童,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其身高、智力等发育,所以即使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0IU/mL,若发现儿童有甲状腺相关异常表现,也需要进一步详细检查。 老年人群:老年人的甲状腺功能可能会出现生理性减退。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0IU/mL在老年人中,如果甲状腺功能指标基本正常,那么需要关注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甲状腺功能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对老年人的代谢、心血管等系统产生影响。例如,老年人如果同时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即使很轻微,也可能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所以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指标。 女性人群:女性在孕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甲状腺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0IU/mL在这些时期,如果甲状腺功能其他指标正常,需要关注孕期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变化以及哺乳期甲状腺功能对乳汁分泌等的影响。例如,孕期女性甲状腺激素需求增加,即使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正常,也需要监测甲状腺功能,确保母体和胎儿的甲状腺激素供应正常;哺乳期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的甲状腺功能,所以也需要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总之,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0IU/mL一般提示抗体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需要结合具体临床情况,如患者的症状、其他甲状腺相关指标以及不同人群的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2025-10-11 14:00:18
  • 淋巴结和甲状腺能一起检查吗

    淋巴结和甲状腺可一起检查,常用超声、CT、MRI等方式。超声无辐射、简便,可初步筛查;CT有辐射,复杂情况时考虑;MRI分辨率高,碘过敏等可用但有禁忌。同时检查有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意义,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有差异,需结合病史等综合分析。 超声检查:超声是同时检查淋巴结和甲状腺常用的方法。超声利用高频声波反射来成像,能清晰显示甲状腺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甲状腺内的结节等情况,也可以观察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皮质髓质结构等。例如,对于甲状腺结节,超声可以初步判断其是囊性、实性还是囊实性,以及结节的边界、回声等特征;对于淋巴结,能判断淋巴结是否肿大、结构是否正常等。超声检查无辐射,操作相对简便,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不同年龄人群,超声检查的操作方式基本一致,但儿童因配合度可能需要适当安抚。生活方式一般不影响超声检查结果,对于有甲状腺或淋巴结相关病史的人群,超声检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 CT检查:CT检查也可用于同时评估淋巴结和甲状腺。CT通过X线断层扫描成像,能更清晰地显示甲状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淋巴结与周围结构的解剖细节。对于一些超声难以判断的复杂情况,CT可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不过,CT有辐射,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除非超声等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才会考虑。不同年龄人群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儿童更应谨慎评估辐射风险。有甲状腺或淋巴结相关病史者,CT检查可帮助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等情况。 MRI检查:MRI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成像,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在检查淋巴结和甲状腺时,尤其适用于对碘过敏等不适合做增强CT的患者。它可以多方位成像,更清晰地显示甲状腺病变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以及淋巴结的内部结构等。但MRI检查时间较长,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不能进行MRI检查。不同年龄人群进行MRI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儿童若需进行MRI检查可能需要适当镇静等处理,有甲状腺或淋巴结相关病史者,MRI检查可提供更详细的组织学信息。 临床意义 疾病诊断:同时检查淋巴结和甲状腺有助于一些疾病的诊断。例如,甲状腺癌可能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通过同时检查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可以判断甲状腺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转移的范围等情况。对于一些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可能需要同时检查甲状腺,以排除甲状腺疾病相关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等情况。不同年龄层中,儿童的甲状腺疾病和淋巴结病变有其自身特点,如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概率相对较低,但也需通过同时检查淋巴结和甲状腺来综合判断;老年人可能多种疾病并存,同时检查能更全面地评估病情。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如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等可能增加甲状腺疾病和淋巴结病变的风险,在检查时需结合病史综合分析。 病情监测:对于已确诊甲状腺疾病或淋巴结疾病的患者,定期同时检查淋巴结和甲状腺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比如,甲状腺癌患者治疗后定期同时检查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可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情况。不同人群的监测频率可能不同,一般来说,病情稳定的患者可间隔一定时间进行检查,而病情不稳定或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检查。特殊人群如孕妇,在监测甲状腺和淋巴结时需考虑胎儿安全,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时机。

    2025-10-11 13:59:0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