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秋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擅长:诊治内分泌代谢疾病,尤其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妊娠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生长发育障碍、痛风与高尿酸血症、肥胖症及更年期焦虑状态有丰富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委会(第6届)副主委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诊治内分泌代谢疾病,尤其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妊娠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生长发育障碍、痛风与高尿酸血症、肥胖症及更年期焦虑状态有丰富经验展开
  • 糖尿病脚麻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脚麻主要由周围神经病变所致,高血糖致神经细胞水肿、髓鞘异常及血管病变致神经供血障碍引发,相关危险因素有血糖控制不佳、病程长、伴高血压高血脂等,诊断需评估症状、神经电生理及血糖指标,预防管理包括控血糖、足部护理、用营养神经药,对高危人群很重要,可缓解症状、延缓进展。 相关危险因素 血糖控制情况: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是关键因素,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血糖持续高于正常范围会不断损伤神经。比如糖化血红蛋白长期高于7%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脚麻等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明显高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的患者。 病程时长:病程越长,脚麻等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越高。一般病程超过5年的糖尿病患者,约有30%-4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包括脚麻。 其他伴随疾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风险增加,会进一步影响神经的血液供应,从而更容易出现脚麻。例如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神经缺血缺氧的情况比单纯糖尿病患者更严重,脚麻出现的概率和严重程度都可能更高。 诊断与评估 临床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脚麻的发生时间、部位、程度、加重或缓解因素等。比如脚麻是从足部远端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还是突然出现,休息时是否加重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通过肌电图等检查可以检测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判断神经受损的程度和部位。一般来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会减慢,以此辅助诊断脚麻是否由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 血糖相关指标检测: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了解血糖的总体控制情况,因为血糖控制情况与脚麻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预防与管理 血糖控制:严格管理血糖是关键,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合理用药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如糖化血红蛋白尽量控制在7%以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适当调整)。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饮食和运动的安排有所不同,比如儿童糖尿病患者需要在保证生长发育营养的前提下控制饮食,增加适合的运动;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要注意避免摔倒等意外。 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足部情况,保持足部清洁,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伤。因为足部受伤后在神经病变的基础上容易发生感染等严重问题,而老年患者足部感觉更不敏感,更要注意避免受伤。 营养神经药物辅助: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等,但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使用,考虑年龄因素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 糖尿病脚麻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了解其机制、危险因素、诊断评估及预防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年龄较大等高危人群非常重要,通过综合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脚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2025-10-11 12:37:30
  • 糖尿病不能吃什么水果

    高糖水果如西瓜、荔枝、龙眼,含淀粉较高的水果如香蕉、葡萄需注意,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老年糖尿病患者食用这类水果需严格控制,因高糖及含淀粉高的水果易致血糖波动,影响健康,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不佳还会影响胎儿,老年患者易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 一、高糖水果 1.西瓜:西瓜的升糖指数相对较高,每100克西瓜中含糖量约为5%-8%左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用后可能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这是因为西瓜中的碳水化合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速度较快,会引起血糖的明显波动。比如一些研究表明,健康人食用西瓜后血糖会在短时间内升高,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血糖调节能力受限,食用后血糖波动更为显著。 2.荔枝:荔枝的含糖量较高,大约在15%-20%左右。其含有的糖分主要是葡萄糖和蔗糖等,食用后很容易使血糖急剧升高。糖尿病患者食用荔枝后,血糖可能会迅速上升,对病情控制不利。有相关研究发现,过量食用荔枝可能会引发血糖的异常波动,增加糖尿病患者血糖失控的风险。 3.龙眼:龙眼的含糖量也不低,每100克龙眼的含糖量能达到16%-22%。其中的糖分容易被人体快速吸收,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食用龙眼后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因为其可能会打破原本相对稳定的血糖状态。 二、含淀粉较高的水果 1.香蕉:香蕉中含有一定量的淀粉,同时也富含糖分。一般来说,每100克香蕉的含糖量约为20%左右,而且其中的淀粉在体内也容易转化为葡萄糖。糖尿病患者食用香蕉后,淀粉和糖分的摄入会使血糖升高。例如,有研究显示,食用香蕉后人体血糖会有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食用不当可能会导致血糖难以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2.葡萄:葡萄的含糖量较高,通常在10%-25%之间,并且含有一定量的淀粉类物质。葡萄中的糖分吸收较快,会使血糖在短时间内升高。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葡萄时要格外谨慎,即使是少量食用也可能对血糖产生影响。一些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食用葡萄后血糖波动情况较为明显,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严格控制摄入量。 三、特殊情况需注意的水果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来说,上述高糖和含淀粉较高的水果同样需要严格控制摄入。因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本身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血糖控制不佳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比如过高的血糖可能会导致胎儿过大,增加难产等风险。而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更弱,食用这类水果后血糖波动可能会对心脑血管等重要器官产生不利影响,更容易引发如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水果时要更加谨慎,尽量避免食用高糖和含淀粉较高的水果。

    2025-10-11 12:34:53
  • 血糖和尿糖有什么区别

    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有其正常范围及受多种因素调节,是诊断糖代谢紊乱疾病的重要依据;尿糖是尿液中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健康人尿液几乎不含葡萄糖,尿糖检测准确性有限,可作为初步筛查指标,尿糖阳性多提示血糖高于肾糖阈,两者在定义、检测及与糖代谢关系上不同,临床需综合评估糖代谢状况。 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肝脏也可通过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来补充血糖。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血糖正常范围有所差异,儿童和成人的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一般在3.9~6.1mmol/L,餐后血糖也有相应的正常区间。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血糖控制目标需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尿糖:是指尿液中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在肾小管被完全重吸收,所以健康人尿液中几乎不含葡萄糖,尿糖检测呈阴性。 检测方法及意义 血糖检测:常用静脉血糖或指尖血糖检测。静脉血糖检测相对准确,是诊断糖尿病等糖代谢紊乱疾病的重要依据。例如,当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且伴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典型症状时,可诊断为糖尿病。对于妊娠期女性,血糖监测更为重要,因为妊娠糖尿病会对母婴健康产生影响,需要密切关注不同时期的血糖水平。 尿糖检测:可通过尿常规检查中的尿糖项目进行检测。尿糖检测简便易行,但它的准确性相对有限。尿糖阳性可能提示血糖升高,但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比如肾糖阈降低时,即使血糖正常,尿糖也可能呈阳性,常见于妊娠期女性或一些肾脏疾病患者。所以尿糖检测主要作为初步筛查指标,不能单独用于诊断糖尿病,还需结合血糖等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与糖代谢的关系 血糖与糖代谢:血糖处于动态平衡中,受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调节,以及饮食、运动等因素影响。当机体糖代谢紊乱时,首先表现为血糖的异常变化,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血糖升高。 尿糖与糖代谢:尿糖是血糖经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后的结果。只有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一般为8.89~10.0mmol/L)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尿糖才会呈阳性。所以尿糖阳性往往意味着血糖已经高于正常肾糖阈水平,提示糖代谢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但如前面所说,肾糖阈异常时尿糖情况可能不反映真实血糖水平。 总之,血糖是反映体内糖代谢的直接指标,而尿糖受血糖和肾糖阈等多种因素影响,两者在定义、检测及与糖代谢关系上均有不同,临床中需综合两者及其他相关检查来评估糖代谢状况。

    2025-10-11 12:28:53
  • 二型糖尿病能喝酒吗

    二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不建议喝酒,酒精会直接影响血糖波动并与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不同人群如成年、老年患者及伴有其他并发症者饮酒风险更高,且饮酒不符合健康生活方式,不利于病情控制及降低并发症风险。 一、酒精对二型糖尿病的直接影响 1.血糖波动方面:酒精会干扰肝脏的正常糖代谢。一般来说,酒精在体内代谢时,会抑制肝糖原的输出,同时可能影响胰岛素的作用。如果二型糖尿病患者饮酒,可能会导致血糖先降后升的情况。短时间内,酒精可能使血糖降低,这是因为酒精代谢消耗能量,可能暂时减少血糖的利用,但随后肝脏代谢酒精结束后,又可能出现血糖反跳性升高。例如,有研究表明,一次性大量饮酒后,部分二型糖尿病患者会在数小时后出现血糖明显升高的现象,这会打乱血糖的稳定控制,不利于病情管理。 2.药物相互作用层面:很多治疗二型糖尿病的药物与酒精存在相互作用。比如磺脲类降糖药,它的作用机制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而酒精会增强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低血糖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昏迷。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1.成年二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是成年二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不建议饮酒。但如果实在要喝,需要严格控制量。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同时,要注意饮酒时间,不要在空腹时饮酒,最好在进食后少量饮用。而且饮酒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因为每个人对酒精的代谢和对血糖的影响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2.老年二型糖尿病患者:老年二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减弱,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也降低。所以老年二型糖尿病患者更不适合饮酒,一旦饮酒,发生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过大的风险更高。老年患者本身病情可能较为复杂,有其他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饮酒会进一步增加这些风险,如加重肝脏负担、影响心血管系统等。 3.伴有其他并发症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对于伴有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二型糖尿病患者,饮酒是绝对禁忌的。例如,伴有肝硬化的二型糖尿病患者,酒精会加重肝脏的损伤,导致肝功能进一步恶化;伴有冠心病的二型糖尿病患者,饮酒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稳定,诱发心肌缺血等心血管事件。 三、生活方式与病情管理角度 从整体的生活方式管理来看,二型糖尿病患者应该以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控制病情,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饮酒并不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且会对血糖控制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稳定病情,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二型糖尿病患者不建议喝酒。

    2025-10-11 12:26:49
  • 糖尿病可以喝牛蒡茶吗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喝牛蒡茶,因其含有的膳食纤维等可能对血糖有一定调节作用及其他营养成分有益健康,但饮用时需监测血糖、避免添加糖分,个体差异大的患者饮用前最好咨询医生,儿童糖尿病患者不建议喝,老年糖尿病患者饮用要注意适量及考虑自身多器官功能衰退情况。 牛蒡茶对糖尿病患者可能的益处 膳食纤维方面:牛蒡茶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可能对血糖的波动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研究发现,膳食纤维摄入充足的人群,其血糖控制相对更稳定。例如,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保持高膳食纤维饮食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低,而糖尿病患者适当摄入膳食纤维可能有助于改善血糖指标。 其他营养成分:牛蒡茶还含有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对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是有帮助的。不过,这些营养成分对血糖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从整体健康角度考虑,对糖尿病患者维持身体状态有一定积极意义。 饮用牛蒡茶的注意事项 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在饮用牛蒡茶后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因为每个人对食物和饮品的反应不同,有些患者饮用牛蒡茶后可能血糖会有轻微波动,通过监测可以及时了解自身血糖变化情况。比如有的患者饮用后血糖可能稍有下降,而有的患者可能没有明显变化,还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血糖小幅度上升的情况,所以监测很重要。 避免添加糖分:在饮用牛蒡茶时,一定不要添加蔗糖、葡萄糖等糖类物质。如果添加了糖类,就会使牛蒡茶的升糖作用增加,不利于血糖的控制。例如,原本牛蒡茶对血糖影响较小,但加入糖后,就可能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非常不利。 个体差异:不同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等各不相同。对于病情较重、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在饮用牛蒡茶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比如患有糖尿病肾病且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考虑牛蒡茶中的一些成分对肾脏的影响,因为肾功能不全时身体对某些物质的代谢能力下降,此时饮用牛蒡茶可能需要更谨慎评估。 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不建议饮用牛蒡茶,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身体对饮品的代谢和成人有差异,目前对于儿童饮用牛蒡茶对其生长发育及血糖等方面的长期影响还不明确,为了安全起见不建议儿童糖尿病患者饮用。而老年糖尿病患者饮用牛蒡茶时,除了要遵循上述一般糖尿病患者的注意事项外,还需要考虑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多器官功能衰退情况,比如有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胃肠道功能较弱的情况,饮用牛蒡茶时要注意适量,避免引起胃肠道不适,因为胃肠道功能不好可能影响牛蒡茶中成分的吸收以及对血糖的调节等相关作用。

    2025-10-11 12:25:1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