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章秋主任医师(17)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章秋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擅长:诊治内分泌代谢疾病,尤其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妊娠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生长发育障碍、痛风与高尿酸血症、肥胖症及更年期焦虑状态有丰富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委会(第6届)副主委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诊治内分泌代谢疾病,尤其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妊娠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生长发育障碍、痛风与高尿酸血症、肥胖症及更年期焦虑状态有丰富经验展开
  • 每天喝奶茶会得糖尿病吗

    奶茶含高糖高脂等成分,长期大量饮用易增加患糖尿病风险,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会影响风险,可通过控制奶茶摄入、均衡饮食与运动及特殊人群注意相关事项来降低每天喝奶茶患糖尿病的风险。 一、奶茶的成分与糖尿病的关联 奶茶通常含有较高的糖分、脂肪等成分。其中,大量的添加糖是关键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摄入高糖食物会使人体血糖波动较大。例如,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饮食中添加糖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当人体频繁摄入高糖饮品如奶茶时,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会逐渐下降。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会导致血糖不能被有效地摄取和利用,长期如此就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二、个体差异对患糖尿病风险的影响 1.年龄因素: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代谢相对活跃,但如果长期每天喝奶茶,高糖高脂的摄入会影响其正常的代谢功能发育。而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代谢能力下降,每天喝奶茶更容易使血糖、血脂等指标失控,增加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在相同的生活方式下,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每天喝奶茶患糖尿病风险不同,但女性在特殊时期如孕期等,身体代谢会发生变化,若此时每天喝奶茶,血糖调节负担加重,更易出现血糖异常情况。 3.生活方式其他方面:如果本身已经有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再每天喝奶茶,那么患糖尿病的风险会进一步升高。因为久坐少动会使身体消耗能量减少,而奶茶中的热量无法被及时消耗,就会转化为脂肪堆积,进一步影响胰岛素的作用。同时,有家族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其自身患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较高,每天喝奶茶会加大基因易感性转化为实际患病风险的可能性。 三、降低每天喝奶茶患糖尿病风险的建议 1.控制奶茶摄入量:尽量减少每天喝奶茶的频率和量,选择低糖、低脂的奶茶替代品,如自己用牛奶、茶叶等制作的健康饮品。 2.均衡饮食与运动: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摄入蔬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增加运动量,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以促进身体代谢,降低因每天喝奶茶可能带来的患糖尿病风险。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和青少年应避免每天大量饮用奶茶,家长要引导其养成健康的饮品习惯;有家族糖尿病病史的人群更要严格限制奶茶摄入,并定期监测血糖等指标;孕期女性则应特别注意控制奶茶等高糖饮品的摄入,保证自身和胎儿的健康,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2025-10-28 13:38:28
  • 甲减喝酒会有什么后果

    甲减患者喝酒有诸多不良后果,会加重甲减相关症状、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增加肝脏负担,老年、女性甲减患者及长期大量饮酒的甲减患者需特别注意,这些情况会使病情更复杂难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甲减患者本身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率降低,常出现乏力、怕冷、嗜睡、食欲减退等症状。酒精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可能会使甲减患者原本的乏力、嗜睡等症状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有研究表明,酒精摄入可能干扰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过程,进一步影响甲状腺功能的稳定,不利于甲减病情的控制。 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甲减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等药物来替代治疗,维持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而酒精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例如,酒精可能会与左甲状腺素钠结合,影响药物的吸收效率,导致药物不能有效地发挥补充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从而无法良好地控制甲减病情,使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难以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增加肝脏负担 甲减患者的肝脏代谢功能可能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而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喝酒会加重肝脏的负担。长期饮酒可能引发酒精性肝病等肝脏疾病,对于甲减患者来说,肝脏功能的损害会进一步影响整体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干扰药物在肝脏内的代谢过程,进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和病情的稳定。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老年甲减患者 老年甲减患者本身各器官功能有所减退,喝酒对其身体的不良影响更为显著。除了上述加重甲减症状、影响药物效果、增加肝脏负担等问题外,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系统的风险。酒精会使血管扩张,可能导致老年甲减患者出现血压波动,增加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同时也会影响心脏的正常代谢功能,不利于老年甲减患者的整体健康维护。 女性甲减患者 女性甲减患者在饮酒时需要格外注意。如果是备孕或怀孕期间的女性甲减患者,饮酒可能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酒精可以通过胎盘,干扰胎儿的甲状腺激素代谢,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等。而且,饮酒还可能影响女性甲减患者的内分泌平衡,进一步影响月经周期等生殖相关的生理功能,对生育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长期大量饮酒的甲减患者 对于本身就有长期大量饮酒习惯的甲减患者,其身体的各项机能已经受到酒精的长期损害,此时再合并甲减病情,会使病情更加复杂和难以控制。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身体多系统损害会与甲减的病理生理过程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需要高度重视,积极劝导这类患者减少酒精摄入并规范治疗甲减。

    2025-10-28 13:37:27
  • 矮个子服用增高药有效果吗

    人体身高约70%-80%由遗传决定父母矮子代受遗传影响显著,骨骺线闭合后多数增高药无法使其再开放,非药物可通过充足睡眠让生长激素分泌旺盛、合理饮食摄入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素食物、适当纵向运动刺激骨骼生长板,儿童青少年应优先非药物干预避免盲目用增高药低龄儿童用可能损害肝肾,身高异常需正规医疗评估针对性处理骨骺线未闭合者也不能单靠增高药要综合生活方式调整。 一、遗传因素对身高的主导作用 人体身高约70%-80%由遗传因素决定,若父母身高较矮,子代矮个子受遗传影响显著,此情况下单纯服用增高药实现明显增高的效果有限。因为遗传基因决定了骨骼生长的基础框架,从根本上制约着身高的潜在增长范围。 二、骨骺线闭合与增高药的关系 正常人体身高增长与骨骺线是否闭合密切相关。当骨骺线闭合后,骨骼基本停止生长,绝大多数增高药无法使已闭合的骨骺线重新开放以实现增高。目前尚无科学依据证实现有增高药能突破骨骺线闭合这一人体生理结构限制来达成增高目的。 三、非药物干预的有效增高方式 (一)充足睡眠 生长激素在夜间睡眠时分泌旺盛,青少年每天需保证7-9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高质量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刺激生长激素分泌,对身高增长有积极作用。例如,规律的睡眠周期能为骨骼生长营造有利的内分泌环境。 (二)合理饮食 要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牛奶富含钙和优质蛋白质,钙是骨骼的重要构成成分,优质蛋白质有助于身体组织包括骨骼的发育;同时应保证蔬菜、水果等的摄入,以获取充足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来维持骨骼正常代谢,保障身高增长的营养需求。 (三)适当运动 像跳绳、篮球等纵向运动能刺激骨骼生长板,促进身高增长。运动可以增强骨骼的血液循环,刺激骨骼细胞的活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身高增长,但运动需长期坚持且要注意适量,避免运动损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青少年群体,应优先通过非药物干预促进正常生长发育,避免盲目使用增高药。低龄儿童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很多所谓的增高药可能含有不明确成分,服用后不仅可能无法达到增高效果,还可能对肝肾功能等造成损害。若儿童青少年有身高增长异常等情况,应首先通过正规医疗途径评估,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疾病等因素导致的身高问题,再进行针对性处理,而非自行盲目依赖增高药。对于骨骺线未闭合且有合理增高需求的人群,也不能单纯依赖增高药,需综合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促进身高增长,始终以科学、安全的方式关注身高发展。

    2025-10-28 13:36:10
  • 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引起皮肤瘙痒与高血糖有关,有全身性或局限性特点,可通过控制血糖、皮肤护理、治疗相关感染应对,老年和儿童糖尿病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糖尿病引起皮肤瘙痒的特点 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多为全身性或局限性。全身性瘙痒可累及身体多个部位,且瘙痒程度不一,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瘙痒,有的则瘙痒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局限性瘙痒常见于会阴部、足部等部位,这与局部皮肤的生理特点以及糖尿病相关的局部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例如,足部皮肤由于血液循环相对较差,且糖尿病患者足部容易出现神经病变,更容易发生瘙痒,而且局部瘙痒可能会因患者搔抓而导致皮肤破损,进而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糖尿病引起皮肤瘙痒的应对措施 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是缓解糖尿病皮肤瘙痒的基础。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以及合理使用降糖药物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可从根本上改善因高血糖导致的皮肤相关异常。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洁,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沐浴后及时涂抹保湿霜,保持皮肤湿润,有助于减轻皮肤干燥引起的瘙痒。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皮肤更易干燥,选择保湿效果好的护肤品尤为重要。同时,要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一旦皮肤破损,老年患者愈合能力相对较弱,且容易引发感染,所以要告诫老年患者尽量避免搔抓,可以通过轻轻拍打皮肤等方式缓解瘙痒。 治疗相关感染:如果存在皮肤感染,如霉菌感染等,要积极进行抗真菌等治疗。对于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治疗感染时要考虑其身体状况和药物耐受性等。例如,儿童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感染时,要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真菌药物等,且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时,除了上述一般措施外,要特别注意皮肤的日常护理,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同时,要定期监测血糖,调整降糖方案要谨慎,因为老年患者对血糖变化的耐受性较差,避免因血糖波动过大加重皮肤瘙痒。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时,要更加注重皮肤护理的温和性,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在控制血糖方面,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胰岛素的使用剂量需要根据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同时要加强对儿童的健康宣教,让患儿及其家长了解皮肤瘙痒与糖尿病的关系,以及正确的护理和血糖控制方法。

    2025-10-28 13:35:30
  •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糖尿病临床表现有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及不典型的皮肤瘙痒视物模糊治疗包含饮食管理、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特殊人群里儿童需营养均衡运动监护妊娠需专业指导控血糖老年要留意防低血糖选药考虑肝肾功能等因素并定期监测调整方案。 一、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一)典型临床表现 1.多饮:血糖升高使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引发口渴,患者频繁饮水但仍感口干。例如,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超过一定阈值时,会出现明显的口渴多饮症状。2.多食:葡萄糖不能被机体有效利用,机体处于能量缺乏状态,从而产生饥饿感导致多食。3.多尿: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无法完全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表现为尿量增多。4.体重减轻:葡萄糖利用障碍,机体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致使体重下降。 (二)不典型临床表现 1.皮肤瘙痒: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真菌滋生,引发皮肤瘙痒,女性患者可能出现外阴瘙痒。2.视物模糊:血糖波动使眼房水和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视物模糊。 二、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一)饮食管理 依据患者体重、活动量等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合理搭配,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食用蔬菜、全谷物等,以维持血糖稳定。 (二)运动疗法 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间可安排在餐后,需避免低血糖发生。例如,餐后30分钟左右进行适度运动较为适宜。 (三)药物治疗 包括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等不同类别药物,需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药物,如2型糖尿病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降糖药物。 (四)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指标,了解血糖控制状况,依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糖尿病患者 饮食运动管理需注重营养均衡与生长发育需求,运动应选择适合儿童的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引发低血糖,运动时需有家长或医护人员陪同监护。 (二)妊娠糖尿病患者 需严格控制血糖以保障母婴健康,饮食运动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措施。 (三)老年糖尿病患者 要留意避免低血糖发生,药物选择需考虑肝肾功能等因素,用药时需谨慎评估,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时充分考量老年患者的机体耐受性。

    2025-10-28 13:32:0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