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秋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擅长:诊治内分泌代谢疾病,尤其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妊娠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生长发育障碍、痛风与高尿酸血症、肥胖症及更年期焦虑状态有丰富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委会(第6届)副主委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诊治内分泌代谢疾病,尤其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妊娠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生长发育障碍、痛风与高尿酸血症、肥胖症及更年期焦虑状态有丰富经验展开
  • 血糖高可以吃樱桃吗

    血糖高可以吃樱桃,血糖控制稳定时可在两餐间吃100克以内,儿童血糖高因病因不同情况有异,老年血糖高要关注口腔、肾功能等,需综合考量自身情况并监测血糖调整食用量。 血糖控制稳定时可食用:当血糖高的人血糖控制比较理想,即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7.0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左右,且血糖波动相对较小时,可以在两餐之间适量吃一些樱桃,一般建议每次吃100克以内。这是因为樱桃中的糖分在人体摄入后,不会导致血糖迅速大幅度升高,其原因在于樱桃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等成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例如有研究表明,樱桃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食物在胃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使得糖分的释放速度减慢,从而有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 特殊人群需谨慎: 儿童血糖高:儿童血糖高相对较少见,多与遗传代谢等因素有关。如果是儿童血糖高,在考虑是否吃樱桃时,首先要明确病因。若是由于肥胖等生活方式导致的血糖轻度升高,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少量吃樱桃,但要注意避免同时摄入过多其他高糖食物,并且要鼓励孩子多进行运动,因为运动有助于消耗能量,促进血糖的利用。 老年血糖高:老年人血糖高较为常见,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老年人吃樱桃时,除了要关注血糖情况外,还需注意牙齿等口腔状况。如果老年人牙齿不好,吃樱桃可能会有困难,此时可以将樱桃榨成汁,但要注意避免添加其他糖类,并且要控制饮用量,因为榨汁过程中破坏了樱桃的膳食纤维结构,糖分吸收会相对加快,可能导致血糖短时间内升高较明显。同时,老年人往往伴有肾功能等方面的减退,如果存在肾功能不全,需要严格控制樱桃的摄入量,因为过多的糖分代谢也需要肾脏参与,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这是由于肾功能不全时,机体对糖分的代谢调节能力下降,过多摄入樱桃中的糖分可能无法正常代谢,进而影响血糖及肾脏功能的稳定。 总之,血糖高的人可以吃樱桃,但要根据自身血糖控制情况、年龄等因素综合考量,并且吃樱桃时要注意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食用量。

    2025-10-20 12:56:55
  • 泌乳素正常值是多少一文告诉你

    成年女性非孕期泌乳素有相应正常值,孕期泌乳素显著升高属正常生理现象,成年男性泌乳素正常值相对较低,生理状态、药物、疾病可影响其水平,孕期一般无需过度担忧但异常伴症状需就医,哺乳期维持高泌乳素水平正常但非哺乳期异常泌乳要就诊,儿童及青少年异常升高需警惕垂体病变等情况。 一、成年女性非孕期泌乳素正常值 成年女性非孕期血清泌乳素(PRL)正常值一般为3.34~26.72ng/mL(不同检测方法参考范围略有差异),此范围基于多数健康非孕期女性的检测结果,反映垂体分泌泌乳素的基础水平。 二、成年女性孕期泌乳素正常值 孕期女性泌乳素水平显著升高,妊娠早期泌乳素开始逐渐上升,妊娠中晚期可达到非孕期的数倍,通常可高于100ng/mL甚至更高,这是孕期垂体为适应乳腺发育及产后泌乳的生理性准备,属正常生理现象。 三、成年男性泌乳素正常值 成年男性血清泌乳素正常值相对较低,一般为2.64~13.13ng/mL,男性泌乳素水平相对稳定,受生理状态影响较小,但仍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四、影响泌乳素水平的因素 1.生理状态:睡眠、运动、应激等可暂时影响泌乳素水平,如睡眠时泌乳素分泌增加,运动后可短时间内升高;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降压药等)可干扰泌乳素分泌,导致其水平异常; 3.疾病因素:垂体泌乳素瘤等垂体疾病可致泌乳素异常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也可能影响泌乳素水平。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期女性:孕期泌乳素升高为正常生理现象,一般无需过度担忧,但需定期产检监测激素水平及胎儿情况,若出现异常增高伴头痛、视力改变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垂体疾病; 2.哺乳期女性:哺乳期泌乳素持续维持较高水平以保证乳汁分泌,属正常生理状态,但若出现非哺乳期异常泌乳等情况,应及时就诊明确原因; 3.儿童及青少年:儿童时期泌乳素水平较低,若出现异常升高需警惕垂体病变等情况,青少年时期泌乳素水平随生理发育可能有一定变化,需结合年龄阶段综合评估。

    2025-10-20 12:54:45
  • 高胆固醇血症吃什么菜降的快

    多种蔬菜有助于降胆固醇,西兰花含膳食纤维可降LDL-C,烹饪宜健康方式;芹菜含膳食纤维和钾,不同人群食用需注意方式;菠菜含植物甾醇可抑制胆固醇吸收,肾结石病史者需适量;洋葱含前列腺素A等利于调节血脂,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者要控量;胡萝卜富含营养可炒着吃,儿童患者制作要避免过多油腻调料。 西兰花:每100克西兰花中约含膳食纤维1.6克。膳食纤维可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研究表明,摄入足够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日常可将西兰花列入菜谱,如清炒西兰花,烹饪时尽量减少油脂使用,以蒸、清炒等健康方式为主。 芹菜:芹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同时还富含钾元素等。钾元素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对维持心血管健康有帮助。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以选择凉拌芹菜等方式食用,一般人群均可适量食用,但对于本身有胃肠道疾病且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应注意烹饪方式,避免过于生硬刺激肠胃。 富含植物甾醇的蔬菜 菠菜:菠菜是富含植物甾醇的蔬菜之一,植物甾醇能够竞争性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一般人群每餐可摄入适量菠菜,例如菠菜蛋花汤,对于有肾结石病史的人群,由于菠菜中含有一定量的草酸,食用时需注意适量,烹饪前可先焯水以减少草酸含量。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蔬菜相关 洋葱:洋葱含有前列腺素A,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间接有助于调节血脂。洋葱中的硫化物等成分也对胆固醇代谢有一定益处。可以做成洋葱炒木耳等菜肴,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要注意控制洋葱的摄入量,因为洋葱升糖指数相对较高。 其他有助于降胆固醇的蔬菜 胡萝卜: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等,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胡萝卜可以炒着吃,如胡萝卜炒肉片(但需注意控制肉片的量以减少脂肪摄入),对于儿童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家长在制作菜肴时要避免添加过多油腻调料,保证营养均衡且利于胆固醇控制。

    2025-10-20 12:53:54
  • 孕妇血糖高能吃菠萝吗

    孕妇血糖高时菠萝含一定糖分,升糖指数中等,食用需注意:每次量控在100克内,选两餐之间吃,可搭配富含膳食纤维食物,若合并妊娠糖尿病等严重情况要咨询医生。 一、孕妇血糖高时菠萝的糖分情况 菠萝含有一定量的糖分,每100克菠萝中约含碳水化合物10.8克左右,其中包含葡萄糖、果糖等。对于孕妇血糖高的情况,需要关注摄入后对血糖的影响。一般来说,菠萝的升糖指数(GI)约为56,属于中等升糖指数食物,孕妇食用后血糖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具体升高幅度因个体差异等因素而异。 二、孕妇血糖高吃菠萝的注意事项 1.食用量的把控 孕妇血糖高时应控制菠萝的食用量,建议每次食用量在100克以内。因为即使是升糖指数中等的食物,过量食用也可能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上升较多。例如,若一次食用过多菠萝,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被人体快速吸收,可能会使孕妇血糖超出正常范围,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2.食用时间的选择 尽量选择在两餐之间食用菠萝,避免在进餐时同时大量食用。比如可以在上午10点左右或下午3点左右食用。这是因为进餐时本身食物的摄入会引起血糖升高,若此时再食用菠萝,会进一步增加血糖的波动。而在两餐之间食用,此时孕妇的血糖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食用适量菠萝引起的血糖升高幅度相对较小,更有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 3.搭配其他食物 可以搭配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一起食用,如全麦面包等。膳食纤维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减缓血糖的上升速度。例如,吃菠萝时搭配一片全麦面包,菠萝中的糖分在膳食纤维的延缓作用下,被人体吸收的速度会减慢,有助于控制血糖升高的幅度。 三、特殊情况的考虑 如果孕妇血糖高且合并有妊娠糖尿病等较严重的情况,在食用菠萝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血糖控制情况、孕周等因素来综合评估是否可以食用菠萝以及食用的量等。因为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对血糖的控制要求更为严格,需要更精准地管理饮食,所以这种特殊情况下必须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饮食决策。

    2025-10-20 12:52:36
  • 父亲是糖尿病遗传吗

    糖尿病有一定遗传易感性,1型糖尿病发病与HLA基因区域遗传易感性及病毒感染等环境因素相关,父亲患1型糖尿病子女发病风险高但非绝对;2型糖尿病遗传倾向更明显,遗传因素占比50%-70%,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至关重要,父亲患2型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显著增加,有糖尿病家族史人群需关注生活方式调整,儿童青少年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成年人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检查,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但并非绝对会遗传。1.1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1型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区域与1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如果父亲患有1型糖尿病,子女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会高于普通人群,但不是说子女一定会发病。其发病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比如病毒感染等环境因素可能会触发具有遗传易感性个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引发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为明显,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如果父亲患有2型糖尿病,子女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比一般人群显著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所占比例较高,可能达到50%-70%左右。但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不健康的饮食(高糖、高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环境因素会大大增加携带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个体发病的风险。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父亲患糖尿病)的人群,需要关注自身生活方式的调整。在儿童青少年时期,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肥胖,比如减少高糖饮料、高盐高脂食品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同时要保证适量的运动,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等到剧烈强度的身体活动。对于成年人,同样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等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血糖异常情况并及时干预。如果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典型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糖等相关检查。

    2025-10-20 12:51: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