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擅长感染性角膜病, 干眼 ,过敏性结膜炎角膜病、圆锥角膜等。
向 Ta 提问
-
半飞秒手术和全飞秒手术是何含义
半飞秒手术是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制作角膜瓣后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层改曲率矫正近视,适用近视散光度数范围通常在一定以下需依角膜厚度等判定,青少年需18周岁以上且近两年近视度数稳定,特殊人群有相应限制;全飞秒手术为全飞秒激光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切除术,全程用飞秒激光制作取出透镜矫正近视,具切口小等优势,适用近视散光度数范围同半飞秒,青少年要求相同,特殊人群眼部活动度更具优势,特殊病史需经严格眼部检查评估是否适合。 一、半飞秒手术含义 半飞秒手术全称为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其操作流程是首先利用飞秒激光制作一个角膜瓣,将角膜瓣掀开后,再运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基质层进行切削,以此改变角膜的曲率,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该手术适用的近视度数范围通常在1200度以下,散光在600度以下,不过具体还要结合角膜厚度等眼部状况综合判定。此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后角膜瓣的愈合需要一定时间,在愈合期间需注意避免外力碰撞眼部等情况。对于青少年人群,需待眼部发育相对稳定,一般建议18周岁以上且近两年近视度数稳定才可考虑;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如运动员等对眼部活动度要求高的人群,半飞秒手术因有角膜瓣存在,相对全飞秒在眼部活动度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限制;有眼部疾病史等特殊病史的人群,要先经严格眼部检查评估是否适合该手术。 二、全飞秒手术含义 全飞秒手术全称为全飞秒激光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整个手术全程使用飞秒激光完成,直接在角膜基质层内制作一个透镜,之后通过微小切口将透镜取出,从而矫正近视。该手术无需制作角膜瓣,具有切口小(一般2-4mm)、恢复快、术中术后舒适度较高等优势。其适用的近视度数范围一般也是1200度以下,散光600度以下,同样需依据角膜厚度等眼部情况综合评估。在年龄方面,青少年同样要求18周岁以上且近视度数稳定;对于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全飞秒因切口小,在眼部活动度方面相对更具优势;有特殊病史人群也需经严格眼部检查来确定是否适合。
2025-09-29 10:42:34 -
近视眼怎么自然恢复6天以内恢复视力的方法
目前无6天内让近视眼自然恢复视力的可靠方法,近视形成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存在一些快速恢复的误区,正确防控措施包括增加户外活动、保持正确用眼习惯、定期检查视力,已近视可通过合适眼镜矫正,角膜塑形镜需遵医嘱使用。 一、近视形成的原因 近视的形成主要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遗传方面,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是近视,子女患近视的风险相对较高。环境因素包括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屏幕,阅读姿势不正确,在光线过暗或过亮的环境下用眼等,这些都会增加近视发生的几率。 二、关于所谓快速恢复的误区 有些宣传声称能在短时间内让近视恢复,往往缺乏科学依据。比如一些所谓的眼部按摩、特殊仪器治疗等,可能在短期内让人感觉眼睛舒适,但并不能真正改变近视的屈光状态。 三、正确的近视防控措施 1.增加户外活动: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研究表明,充足的户外活动可以降低近视的发生风险。因为在户外,眼睛能接触到更多的自然光线,有助于调节眼部肌肉,缓解视疲劳。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应重视,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近视防控的关键阶段,更要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 2.保持正确用眼习惯: 读写姿势: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离书本约33厘米(一尺),胸口离书桌约一拳距离,握笔的手指离笔尖约3厘米(一寸)。 控制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一般用眼30-40分钟后,要休息10-15分钟,可以远望或做眼保健操等。对于儿童青少年,要根据年龄合理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比如6岁以下儿童尽量不使用电子屏幕,6岁以上儿童每次不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等。 3.定期检查视力:定期到眼科进行视力检查,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以便及时发现视力变化,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如果已经发生近视,可通过佩戴合适的眼镜(框架眼镜或角膜塑形镜等)来矫正视力,角膜塑形镜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使用,尤其要注意儿童佩戴时的眼部卫生等问题,避免引起眼部感染等并发症。
2025-09-29 10:40:46 -
角膜溃疡有哪些症状
角膜溃疡有疼痛(伴畏光、流泪等,儿童哭闹揉眼、成人影响生活)、视力下降(儿童视物不清、成人看东西不清晰)、眼部充血(程度不一)、分泌物增多(性质因病因异,儿童易被家长发现、成人感异物影响视物)、角膜有病灶(裂隙灯可查,形态大小因病因不同)等症状。 疼痛:是较为突出的症状,患者常感眼部剧烈疼痛,可伴有畏光、流泪等表现。这是因为角膜上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炎症刺激会导致明显的疼痛不适,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频繁用手揉眼等,因为儿童难以准确表达疼痛,但会通过行为来体现眼部的不适。对于成人来说,疼痛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休息,导致难以正常工作、睡眠受扰等。 视力下降:角膜是光线进入眼内的重要屈光介质,发生溃疡时,角膜的透明度受到影响,光线折射和传导异常,从而引起视力下降。如果是儿童的角膜溃疡,可能会表现为视物不清,比如原本能清楚看到的物体变得模糊,在玩耍或学习时可能出现行动不便等情况;成人则可能会发现看东西不如以前清晰,对工作和生活中的视觉需求产生影响。 眼部充血:角膜周围的血管会出现扩张充血,表现为眼睛发红。眼部充血的程度可轻可重,轻度充血时可能仅能看到眼白部分有轻微的泛红,重度充血时整个眼白部分会呈现明显的鲜红色。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眼部充血都是比较容易观察到的症状之一。 分泌物增多:患者眼部可出现较多的分泌物,分泌物的性质可以是脓性、黏液性等。如果是细菌性角膜溃疡,往往会出现较多的脓性分泌物;而病毒性角膜溃疡可能分泌物相对少一些,但也会有增多的情况。儿童的眼部分泌物增多可能更易被家长发现,比如晨起时眼睑被分泌物黏住,需要清理才能睁开眼睛;成人则可能会感觉眼部有异物感、分泌物增多影响视物等。 角膜病灶:通过裂隙灯等检查可发现角膜上有局限性的混浊、缺损病灶,病灶的形态、大小等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细菌性角膜溃疡的病灶可能边界相对清晰,中心有坏死组织;病毒性角膜溃疡的病灶可能边界不太规则等。这些角膜病灶的存在是诊断角膜溃疡的重要依据之一。
2025-09-29 10:38:51 -
近视和老花能抵消吗
近视和老花不能抵消,近视因眼球等问题致远物成像靠前,老花是年龄增长致晶状体调节力下降致近物视物难,两者成因不同无直接数学关系抵消,不同人群有不同视觉矫正情况且同时存在时眼部风险可能更高,需依个体屈光状态等进行合适视力矫正与眼部健康维护。 一、近视与老花的基本原理 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屈光力过强,导致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而老花是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下降,睫状肌功能减弱,引起眼睛调节能力减退,导致近距离视物困难。 二、无法完全抵消的原因 从生理机制上看,近视是眼轴变长等屈光不正问题,老花是晶状体调节力下降的老化现象,两者的成因不同。虽然部分近视患者在看近时可能会感觉不用完全依赖老花镜,但这并非是近视和老花相互抵消。例如,一个原本近视-3.00D的人,到了老花年龄,可能会出现看近不清,但是其近视度数和老花的调节力下降是独立存在的情况,不能真正抵消。近视度数和老花度数之间没有直接的数学关系可以让两者完全抵消。 三、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年轻人:如果本身有近视,随着年龄增长到40岁左右开始出现老花,此时看远可能还能借助近视度数,看近时需要一定的矫正,但不能说近视和老花抵消了,只是在看近时近视度数部分“代偿”了老花的部分影响,但这种代偿是有限的,而且会随着年龄增长,老花度数逐渐稳定,近视度数如果稳定还好,若近视度数继续变化则会更复杂。 老年人:对于原本就有近视的老年人,老花出现后,看近时可能需要佩戴双光镜等特殊眼镜来兼顾看远和看近,但这不是近视和老花抵消了,而是通过眼镜来进行光学矫正,满足不同距离的视力需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眼部健康,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因为近视和老花同时存在时,眼部的屈光状态更为复杂,出现其他眼部问题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比如眼底病变等问题的筛查需要更频繁。 总之,近视和老花不能完全抵消,在不同人群中表现出不同的视觉矫正需求情况,需要根据个体的屈光状态等进行合适的视力矫正和眼部健康维护。
2025-09-29 10:37:00 -
眼睛长了个白色的东西正常吗
眼睛长白色东西通常不正常,可能是睑裂斑(中老年人及长期户外工作者易患,一般无症状,严重或反复炎症可手术,户外工作者戴防护镜)、结膜结石(睑结膜黄白点,突出有异物感时可剔除,注意眼部卫生)、角膜白斑(角膜炎等愈合后瘢痕,影响视力,据情况药物或移植,有眼部感染病史者积极治原发病)、白内障(年龄相关性过熟期可致,视力渐降,手术治疗,老年人定期检查)、翼状胬肉(三角形,表面白,小静止无需治,进展影响视力需手术,户外工作者注意防护),需及时就医查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睑裂斑: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及长期户外工作者,是一种黄白色、无定形样沉积的结膜变性损害,出现在睑裂区近角膜缘的球结膜上皮下。一般无明显症状,若发生炎症会有刺激感,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严重影响外观或反复慢性炎症时可考虑手术切除。对于长期户外工作的人群,应注意佩戴防护眼镜减少紫外线等刺激。 结膜结石:是在睑结膜上的多发性坚硬的黄白点,是上皮细胞堆积和粘液浓缩压入的变性产物。当结石突出于结膜面引起异物感时,可在表面麻醉下用异物针或尖刀剔除。有眼部不适的患者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 角膜白斑:常由角膜炎、角膜溃疡等疾病愈合后瘢痕修复形成,表现为角膜上白色的混浊区。会不同程度影响视力,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药物治疗、角膜移植等治疗方式。有眼部感染病史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病情加重形成角膜白斑。 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过熟期白内障可能会出现晶状体皮质液化、核下沉,看起来有白色改变。患者会有视力逐渐下降等表现,治疗主要是手术摘除混浊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翼状胬肉:多呈三角形,尖端指向角膜,表面呈白色,可能与紫外线照射、烟尘等有关。小而静止的胬肉无需治疗,进行性发展侵入角膜影响视力时需手术切除。长期户外工作者等要注意眼部防护。 总之,眼睛出现白色东西需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眼部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025-09-29 10: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