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学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擅长:擅长: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诊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余学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委员、武汉市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内科急危重症杂志》副主编、《药品评价》常务编委;《临床内科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及《糖尿病天地》编委。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诊疗。展开
  •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百香果吗

    糖尿病患者可吃百香果,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升糖指数低且含膳食纤维可助平稳血糖,但需依血糖控制情况食用,血糖控制理想可两餐间适量吃1-2个,波动大时不建议吃,还需注意搭配饮食及特殊人群情况,要合理食用并注意整体搭配。 一、百香果的营养成分特点 百香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例如维生素C、维生素E、多种矿物质(如钾、钙等)以及膳食纤维等。每100克百香果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11.14克,其糖分组成包含果糖、葡萄糖等。 二、对血糖的影响及依据 1.升糖指数方面:百香果的升糖指数相对较低,这意味着食用后引起血糖快速升高的幅度相对较小。研究表明,其升糖指数约在30-40左右,低于许多精制糖类食物。 2.膳食纤维的作用:其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有助于平稳血糖。膳食纤维能够在肠道内形成一种黏性物质,阻碍肠道对葡萄糖的快速摄取,使血糖上升速度得到减缓。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食用百香果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三、食用时的注意事项 1.血糖控制稳定时: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较为理想,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可以在两餐之间适量食用百香果,一般建议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2个(根据百香果大小)。 2.血糖波动较大时: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明显,如空腹血糖超过8.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时,不建议食用百香果,以免血糖进一步波动。 3.搭配饮食方面:食用百香果时要注意整体饮食的搭配,将其热量计算在每日总热量摄入之中。例如,若食用了1-2个百香果,那么需要相应减少主食等其他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摄入量。 4.特殊人群: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食用百香果时要注意细嚼慢咽,避免一次性食用过多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对于合并有胃肠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若胃肠道功能较差,也要谨慎食用,防止加重胃肠道不适。 总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百香果,但需要根据自身血糖控制情况合理食用,并注意饮食的整体搭配。

    2025-10-17 11:09:40
  •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症状是什么

    桥本氏甲状腺炎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甲状腺肿大,多为双侧对称弥漫性肿大,质地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多见,长期高碘饮食可加重;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症状,有代谢率降低表现及对各系统影响,儿童患者影响生长发育,成年女性影响月经及怀孕;少数患者会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高代谢表现,女性相对常见。 表现: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多为双侧对称弥漫性肿大,质地韧,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一般无疼痛或仅有轻微疼痛。 年龄、性别因素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更为多见。在儿童患者中,甲状腺肿大可能会影响颈部外观及呼吸、吞咽等功能;成年女性患者甲状腺肿大可能因影响美观等因素对心理产生一定影响。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碘饮食等可能会加重甲状腺肿大的情况,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史的人群若摄入过多碘,会刺激甲状腺进一步肿大。 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症状 代谢率降低表现:患者可能出现畏寒、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体重增加等症状。例如,代谢率降低会使身体产热减少,所以患者会感觉畏寒;由于代谢缓慢,能量消耗减少,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对各系统影响:心血管系统方面,可能出现心动过缓、心输出量减少、血压偏低等;消化系统方面,会有食欲减退、便秘等表现;神经系统方面,除了上述的记忆力减退等,还可能出现手脚麻木等周围神经病变表现。在儿童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高增长缓慢、智力发育受影响等;成年女性患者可能会影响月经周期,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情况,对于有怀孕计划的女性,可能会增加流产、早产等风险。 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 高代谢表现:少数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短暂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为怕热、多汗、心慌、手抖、多食易饥、体重减轻等。例如,高代谢状态下身体消耗增加,所以患者会怕热、多汗,心率加快出现心慌,手会不自主颤抖等。这种情况在女性患者中相对较常见,与女性的内分泌特点等因素有关,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史的女性在某些诱因下更容易出现这种短暂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

    2025-10-17 11:08:19
  • 尿酸高的症状

    痛风不同阶段有不同症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阶段仅血尿酸高无明显症状;急性关节炎期多夜间或清晨突然起病,常见第一跖趾关节等受累,剧痛、红肿等;间歇期反复急性关节炎发作;慢性关节炎期有关节破坏、痛风石形成;肾脏病变有尿酸盐肾病早期夜尿多,进展现蛋白尿等,及尿酸性尿路结石有肾绞痛等症状。 急性关节炎期症状 发病特点:多在夜间或清晨突然起病,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足背、踝、膝、指、腕等关节,男性患者相对更为多见,年龄较大且有痛风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更高。 局部表现:受累关节会出现剧烈疼痛,呈刀割样、撕裂样或咬噬样,皮肤发红、灼热,关节肿胀明显,活动受限。例如第一跖趾关节受累时,患者会因疼痛而无法触碰,难以行走。 间歇期症状 急性关节炎发作后,进入间歇期,此期间患者症状可完全缓解,但会反复发生急性关节炎。不同人群间歇期长短不一,一般来说,随着病情进展,发作频率会逐渐增加,受累关节也可能逐渐增多。 慢性关节炎期症状 关节破坏:尿酸盐结晶不断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导致慢性关节炎。关节会出现肿胀、畸形、僵硬,活动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比如手指关节可能出现变形,影响日常的抓握等动作。 痛风石形成:皮下可出现大小不一的痛风石,常见于耳廓、关节周围等部位。痛风石质地较硬,外观类似芝麻到鸡蛋大小不等的黄白色结节。随着痛风石的增大,可能会破溃流出白色尿酸盐结晶,破溃处不易愈合,而且容易继发感染。 肾脏病变相关症状 尿酸盐肾病:早期可表现为夜尿增多,这是因为肾脏浓缩功能受到影响。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等,进而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出现水肿、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肾脏病变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患者肾功能本身有一定减退,尿酸盐肾病对其肾功能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 尿酸性尿路结石:部分患者会出现肾绞痛、血尿等症状,结石较大时可引起尿路梗阻,导致肾积水,严重时可影响肾功能。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或长期高尿酸血症病史的人群发生尿酸性尿路结石的风险更高。

    2025-10-17 11:07:26
  • 糖尿病人可以喝柠檬水吗

    糖尿病人可适量喝柠檬水,因其本身含糖低且消化吸收慢,一般不致血糖剧烈波动,但制作时不能加大量糖;饮用要注意冲泡方式用白开水且水温适宜,时机选两餐之间,个体差异大的糖尿病人需依自身情况而定,老年和年轻糖尿病人饮用也各有注意事项,要结合自身综合管理血糖。 一、柠檬水对血糖的影响 柠檬本身含糖量较低,每100克柠檬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8.8克左右,且其中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相对缓慢。有研究表明,适量饮用柠檬水一般不会引起血糖的剧烈波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制作柠檬水时添加大量的糖,那就会使柠檬水的含糖量大幅升高,从而导致糖尿病人血糖迅速上升,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二、饮用柠檬水的注意事项 冲泡方式:糖尿病人饮用柠檬水时,建议用白开水冲泡柠檬,不要添加蔗糖、果糖等甜味剂。可以选择将新鲜柠檬切片后,用温水冲泡,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破坏柠檬中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但也不能用冷水,冷水冲泡柠檬不能使柠檬中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出来。 饮用时机:可以在两餐之间饮用柠檬水,这样既能补充水分,又相对不容易对血糖产生过大影响。如果在餐后立即饮用大量柠檬水,可能会因为胃的快速扩张等因素影响消化,而且也可能使血糖在短时间内有一定波动。 个体差异:不同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不同,对于血糖控制较差、波动较大的糖尿病人,在饮用柠檬水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根据自己的血糖监测情况来决定是否饮用以及饮用的量。同时,糖尿病人本身可能还伴有其他并发症,如肾病等,如果存在肾功能不全,需要限制水分的摄入,这时候饮用柠檬水就需要谨慎,要根据肾功能情况来调整饮用量。 三、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老年糖尿病人,由于其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减弱,饮用柠檬水时更要严格控制量和冲泡方式。同时,老年糖尿病人可能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要注意柠檬水是否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对于年轻的糖尿病人,在饮用柠檬水时也要遵循上述原则,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除了关注柠檬水对血糖的影响外,还要结合自身的运动、饮食等综合管理血糖。

    2025-10-17 11:06:06
  • 促甲状腺素低是甲减还是甲亢

    甲亢时因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激素经负反馈致促甲状腺素(TSH)低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高,甲减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少致垂体增TSH分泌使TSH高而FT3、FT4低,孕妇甲亢需结合其他指标鉴别,儿童甲亢除TSH低有发育等异常表现,儿童甲减TSH升高影响发育,老年甲亢症状不典型,老年甲减TSH升高伴系统功能异常需关注。 一、甲亢时促甲状腺素低的机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时,甲状腺合成并释放过多甲状腺激素(如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抑制垂体前叶分泌促甲状腺素(TSH),致使血清TSH水平降低,同时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升高。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甲亢患者中约90%存在TSH降低而FT3、FT4升高的实验室特征。 二、甲减时促甲状腺素的表现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垂体感知到甲状腺激素不足后会增加TSH分泌以刺激甲状腺分泌激素,因此表现为TSH升高,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降低。这是因为机体需要通过升高TSH来试图促使甲状腺分泌更多激素以满足代谢需求,此为甲减时典型的实验室指标变化特点。 三、特殊人群差异考量 孕妇群体:孕妇发生甲亢时也可出现TSH降低,但需结合孕妇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等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因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甲状腺功能评估产生一定干扰,需专业医生精准鉴别。 儿童群体:儿童甲亢除TSH低外,可能伴随生长发育速度异常、情绪易激惹等表现,家长需留意儿童身体及行为变化,及时就医检查甲状腺功能;而儿童甲减时TSH升高表现更为典型,可能影响儿童智力及体格发育,需早期干预。 老年群体:老年甲亢患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TSH降低可能伴发心悸、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表现,需细致评估甲状腺功能全貌;老年甲减患者TSH升高时,可能合并心血管等系统功能异常,需关注整体健康状况及并发症风险。

    2025-10-17 11:04: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