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洪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有较深的造诣。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匡洪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学组(第6、7届) 副组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有较深的造诣。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有较深的造诣。展开
  • 为什么女生有喉结

    女生有喉结主要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和个体差异有关,若仅喉结明显无其他异常属正常,若伴其他异常表现需就医,因喉结明显产生心理压力可进行心理调适。 遗传因素:遗传基因会影响喉部的发育情况。如果家族中存在喉部结构发育相关基因的特定表现,可能导致女生出现相对明显的喉结。例如,某些家族的遗传背景使得喉部软骨等组织的发育在女性个体中呈现出类似男性喉结发育的特征。 激素水平:虽然女性体内以雌激素为主,但也有少量雄激素分泌。正常情况下,女性体内雄激素水平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然而,如果体内雄激素水平相对偏高,就可能刺激喉部软骨的生长发育,从而使喉结相对明显。例如,患有某些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可能会导致雄激素水平异常升高,进而引起喉结较明显的情况。 个体差异:不同女性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即使激素水平正常,喉部的骨骼、软骨等组织结构的发育情况也可能不同。有些女性的喉部软骨可能相对更突出,从外观上看就像是有喉结。这就如同不同人身体的其他部位结构存在差异一样,是正常的个体差异表现。 对于女生有喉结的情况,如果没有其他异常的内分泌症状等,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同时伴有月经不调、多毛等其他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内分泌等相关指标,以排除潜在的内分泌疾病等问题。如果是由于个体差异等正常情况导致的喉结,无需过度担忧,但如果因为喉结明显而产生心理压力等情况,也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心理调适,比如寻求专业心理辅导等。

    2025-07-30 10:58:35
  • 男性性激素低吃什么药

    男性性激素低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十一酸睾酮胶丸、甲睾酮片等药物治疗,造成男性性激素低的原因有睾丸疾病、下丘脑-垂体疾病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遵医嘱用药、注意饮食、适当运动、定期复查。 男性性激素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十一酸睾酮胶丸、甲睾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造成男性性激素低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点: 1.睾丸疾病:如睾丸炎、睾丸发育不良等,会导致睾丸分泌的睾酮减少。 2.下丘脑-垂体疾病:下丘脑或垂体的病变会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导致睾酮水平降低。 3.其他因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慢性疾病、过度肥胖等也可能导致男性性激素低。 需要注意的是,性激素低会影响男性的生殖功能和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产生不良反应。 2.注意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3.适当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性激素水平。 4.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男性性激素低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饮食、运动和定期复查等方面,以提高治疗效果。

    2025-07-30 10:53:19
  • 糖尿病会通过什么途径传染

    糖尿病不是传染病,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患者亲属患病风险相对高但非传染)和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等,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不同个体因遗传背景等发病不同)相关,人们应了解发病因素并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控制糖尿病。 遗传因素:部分糖尿病具有遗传易感性,若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亲属患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但这不是传染,而是遗传物质的传递导致的发病倾向。例如,某些基因的突变或组合可能增加个体患糖尿病的几率,这种遗传因素在同家族成员中可能有一定的聚集性,但并非像传染病那样由病原体传播。 环境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环境因素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如,长期摄入过多高糖、高脂肪食物,身体不能及时消耗,导致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加重,进而引发糖尿病。不同个体处于相同环境因素下,发病情况也会因个体的遗传背景等有所不同,但这不是传染过程。对于儿童来说,如果长期高脂肪、高糖饮食且缺乏运动,也可能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这是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代谢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传染。对于有家族糖尿病病史的人群,更需要注意避免高热量饮食、保持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来降低发病风险。 总之,糖尿病不存在传染途径,人们应通过了解其发病相关因素,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2025-07-30 10:48:07
  • 2型糖尿病可以吃大米饭吗

    2型糖尿病患者可吃大米饭,但需注意:控制每餐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依体重、活动量等定,如轻体力成年患者每餐50-100克生重;采用蒸煮方式,搭配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延缓吸收;考虑个体差异,年轻活动量大者可适当多摄入需遵医嘱,年长伴其他慢性病及病史长血糖不稳者需严格控制并密切监测血糖。 烹饪方式的影响:大米饭的烹饪方式也会对血糖产生影响。相比之下,蒸煮的大米饭升糖相对较慢。而如果将大米饭煮得过于软烂,其消化吸收速度会加快,导致血糖升高较明显。所以,建议采用蒸煮的方式制作大米饭,并且可以适当搭配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一起食用,如蔬菜等,这样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稳定血糖。 个体差异的考虑:不同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例如,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平时活动量较大,可能可以适当多摄入一些大米饭,但也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整;而年龄较大且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则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大米饭的摄入量,因为其身体代谢能力相对较弱,过高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会加重代谢负担。同时,有糖尿病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太稳定的患者,在食用大米饭时更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大米饭的摄入量。

    2025-07-30 10:42:34
  • 糖尿病人能吃荸荠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荸荠,但需注意食用量和血糖监测。 糖尿病人可以吃荸荠,但需注意食用量和血糖监测。 荸荠是一种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量食用荸荠可以提供一定的营养,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血糖控制:荸荠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会影响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在食用荸荠后,应相应减少其他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保持血糖稳定。 食用量: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次食用荸荠的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0克。 血糖监测:在食用荸荠后,糖尿病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如有必要,可适当调整药物或胰岛素的剂量。 搭配其他食物:将荸荠与其他蔬菜、蛋白质食物一起搭配食用,可减缓血糖上升速度。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血糖反应可能不同,因此食用荸荠后的血糖变化也会有所差异。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血糖水平、身体状况、药物治疗等。在食用任何新的食物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此外,除了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还应保持适量的运动、定期监测血糖、规范用药等,以全面控制糖尿病。

    2025-07-30 10:37:1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