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洪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有较深的造诣。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匡洪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学组(第6、7届) 副组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有较深的造诣。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有较深的造诣。展开
  • 甲亢能吃胡萝卜吗

    甲亢患者可以吃胡萝卜,因其营养丰富且对甲状腺功能无不良影响,儿童甲亢患者食用要注意烹饪软烂保证营养均衡满足生长发育,老年甲亢患者食用要注意烹饪易于消化并综合考虑整体饮食结构遵循相关饮食原则保证营养均衡。 营养丰富: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其中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上皮组织健康等;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等;膳食纤维则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这对甲亢患者维持正常的消化系统功能有益。例如,有研究表明,经常食用富含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蔬菜有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对于甲亢患者来说,保证营养均衡是非常重要的,而胡萝卜能为其提供多种所需营养。 对甲状腺功能无不良影响:目前并没有科学研究表明胡萝卜会对甲状腺的功能产生不良作用。甲亢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自身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过多有关,胡萝卜中的成分不会干扰甲状腺激素的正常代谢和功能,所以甲亢患者可以放心食用胡萝卜来补充营养。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甲亢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上需要保证营养均衡。胡萝卜可以作为儿童甲亢患者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为其提供必要的营养。但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做得软烂,便于儿童咀嚼和消化。同时,要关注儿童整体的饮食搭配,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热量等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老年甲亢患者:老年甲亢患者往往消化功能有所减退,胡萝卜可以适当多吃一些,但也要注意烹饪得易于消化。例如可以做成胡萝卜泥、胡萝卜粥等。另外,老年甲亢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饮食上除了关注胡萝卜的摄入外,还需要综合考虑整体的饮食结构,遵循低盐、低脂等饮食原则,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有利于控制其他慢性疾病的病情。

    2025-09-28 10:29:34
  • 粥吃多了容易糖尿病吗

    粥吃多了可能增加患糖尿病风险,因其易致血糖快速上升影响糖代谢调节,健康人群要警惕、高危人群需严格控粥摄入、糖尿病患者一般不宜多吃粥,若吃可煮粗糙些、减食量并监测血糖。 一、粥吃多了与糖尿病的关系 粥属于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若长期大量进食粥类等易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是可能增加患糖尿病风险的。从科学角度来看,粥的质地较为软烂,其中的碳水化合物更容易被人体快速消化吸收,导致血糖迅速上升。例如有研究发现,相比吃同样碳水化合物量但质地更粗糙的食物,进食粥后人体血糖波动更大。长期处于这种较大的血糖波动状态,会影响人体的糖代谢调节机制,使得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受到影响,长期下来就可能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 二、不同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一)健康人群 健康人群如果长期过量食用粥类食物,尤其是那些煮得很软烂、熬煮时间过长的粥,要警惕血糖调节出现问题。建议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食物,控制粥类食物的摄入量,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摄入蔬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维持正常的糖代谢。 (二)糖尿病高危人群 本身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如有家族糖尿病史、肥胖、运动量过少等情况的人,更要严格控制粥类等易升糖食物的摄入。因为这类人群的糖代谢调节能力本就相对较弱,过量进食粥会进一步加重糖代谢紊乱的风险。这类人群应选择升糖指数相对较低的食物,如杂粮饭等代替部分粥类,同时增加运动量,定期监测血糖,以便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情况。 (三)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管理饮食,粥类食物由于消化吸收快,容易导致血糖快速升高,一般不建议过多食用。如果要吃粥,可以选择将粥煮得相对粗糙一些,减少进食量,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例如可以搭配一些蛋白质类食物一起食用,以延缓血糖的上升速度。

    2025-09-28 10:27:49
  • 糖尿病打胰岛素有哪些危害

    胰岛素使用有低血糖风险、可致体重增加、有注射部位反应、可能引起水肿、偶发过敏反应,不同人群受影响表现不同,需关注并处理相关情况。 体重增加 部分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后会出现体重增加的情况。这是因为胰岛素可以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也会促进脂肪的合成,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对于本身就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体重增加可能会加重代谢紊乱,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注射部位反应 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可能会出现注射部位的反应,如局部红肿、瘙痒、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这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血糖波动不稳定。例如,皮下脂肪萎缩会使局部皮肤凹陷,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吸收速度和剂量的准确性;皮下脂肪增生则会使局部皮肤隆起,同样会干扰胰岛素的吸收。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患者,注射部位的选择和轮换对于减少注射部位反应非常重要,比如儿童患者应选择合适的部位并定期轮换,以保护局部皮肤和保证胰岛素的有效吸收。 水肿 少数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可能会出现轻度水肿,多见于颜面和四肢。这是因为胰岛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导致水钠潴留。一般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水肿会逐渐消退,但对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水肿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需要密切观察和相应的处理。老年患者本身心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出现水肿时更要谨慎评估和处理。 过敏反应 虽然较为罕见,但胰岛素过敏反应也可能发生,包括局部过敏和全身过敏。局部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皮疹、瘙痒等;全身过敏则可能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过敏症状。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胰岛素制剂的纯度、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对于有过敏体质的患者,使用胰岛素时需要更加谨慎,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025-09-28 10:26:18
  • 糖尿病吃荔枝可以吗

    糖尿病患者能否吃荔枝需综合考量,荔枝含糖量较高,食用后会致糖尿病患者血糖快速升高,波动幅度大不利病情控制,儿童、老年糖尿病患者食用需特别注意,若非常想吃可在血糖平稳时少量食用,且相应减少主食量、密切监测血糖、选择两餐之间食用。 从血糖波动角度分析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能力异常,荔枝中的糖分(主要是葡萄糖、蔗糖等)被人体摄入后会较快被吸收进入血液,从而引起血糖快速升高。有研究表明,健康人食用荔枝后血糖会在短时间内上升,而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调节机制存在障碍,食用荔枝后血糖波动幅度往往更大,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高血糖状态,长期如此不利于血糖的控制,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增加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比如影响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等。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饮食中糖分的控制要求更严格。荔枝的高糖分很容易导致儿童血糖急剧升高,而且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准确把握食用荔枝的量,所以儿童糖尿病患者一般不建议食用荔枝。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包括血糖调节功能、肝肾功能等。食用荔枝后血糖波动可能会对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等重要器官产生不良影响,如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情况。同时,老年人如果合并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高血糖的波动会进一步加重这些疾病的病情。 食用荔枝的注意事项及建议 如果糖尿病患者非常想吃荔枝,可在血糖控制相对平稳的情况下,少量食用,比如每次吃1-2颗,并且要相应减少当日主食的摄入量,以保证全天总热量的平衡。同时,食用荔枝后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观察食用荔枝对血糖的具体影响,以便更好地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另外,最好选择在两餐之间食用荔枝,避免餐前或餐后立即食用导致血糖波动过大。

    2025-09-28 10:25:03
  • 甲减眼睛的症状有哪些

    甲减可引起多种眼部症状,包括眼部肿胀感、眼睑下垂、眼裂变小、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甲减患者出现眼部症状需分别关注并处理。 眼睑下垂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引起提上睑肌功能异常或支配神经的功能改变,从而导致眼睑下垂。这种情况在一些甲减患者中较为常见,会影响患者的外观和视力,因为下垂的眼睑可能遮挡部分视线。 眼裂变小 由于眼部周围组织的肿胀以及可能存在的肌肉功能变化等,甲减患者可能出现眼裂变小的情况。眼裂是指上下眼睑之间的裂隙,眼裂变小会使眼睛看起来不够明亮有神,这也是甲减在眼部的一种典型表现,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全身代谢减慢、组织水肿等病理生理改变相关。 眼球运动障碍 少数甲减患者可能出现眼球运动障碍,表现为眼球转动不灵活等。这可能是因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影响了眼部相关肌肉的神经调节或肌肉本身的代谢,导致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眼球的正常运动。 视力下降 部分甲减患者可能出现视力下降,其原因可能与眼部的肿胀、眼内压变化、视网膜或视神经的代谢改变等有关。例如,眼部肿胀可能压迫视神经或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视力受到影响,出现视物模糊等视力下降的表现。 对于儿童甲减患者,眼部症状可能会影响其视觉发育,需要密切关注,及时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治疗,以减少对眼部及全身发育的不良影响;对于老年甲减患者,眼部症状可能会加重其行动不便等问题,需要在治疗甲减的同时,注意眼部症状的护理和监测,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女性甲减患者在孕期如果出现眼部症状,需要更加谨慎处理,因为孕期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甲减的病情和眼部表现,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管理,保障母婴健康。

    2025-09-28 10:18:1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