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有较深的造诣。
向 Ta 提问
-
激素药的危害有哪些
长期使用激素药可干扰机体代谢致血糖升高等,影响骨骼代谢引发骨质疏松等,抑制免疫细胞降低防御易致感染且感染表现不典型,外用可致皮肤萎缩变薄等,还可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儿童用会干扰生长发育,孕妇用需谨慎,老年人用感染风险高且易致心肾并发症。 一、代谢相关危害 长期使用激素药可干扰机体正常代谢过程。在糖代谢方面,会促进糖原异生、减少葡萄糖利用,进而导致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尤其本身有糖耐量异常基础的人群更易受影响;在水盐代谢方面,可引起水钠潴留,表现为水肿、血压升高,对于已有高血压基础的患者,会使血压控制难度加大。 二、骨骼系统危害 激素药会对骨骼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它抑制成骨细胞活性,促进破骨细胞活性,致使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长期作用下可引发骨质疏松,使骨折风险显著升高。儿童长期使用时,还会干扰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老年人本身骨量流失较多,使用激素药后骨质疏松相关危害更为突出。 三、免疫系统危害 激素药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使机体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而且,使用激素药后发生感染时,炎症反应往往不典型,如发热等表现可能不明显,容易延误病情。例如,呼吸道感染时,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高热、明显咳嗽伴大量脓痰等表现,增加了感染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四、皮肤相关危害 长期外用激素药时,皮肤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导致皮肤萎缩变薄,使皮肤变得脆弱,容易受到外界机械性损伤;出现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皮肤表面可见红色的丝状或网状血管;还可能引起色素沉着,影响皮肤外观,尤其对于面部等暴露部位使用激素药的患者,美观影响更为显著。 五、内分泌系统危害 激素药长期使用可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长期外源性激素摄入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自身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若突然停药,可能引发肾上腺危象,出现休克、低血糖等严重危及生命的情况。 六、特殊人群的特殊危害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长期使用激素药可干扰生长激素分泌及骨骼生长发育,影响身高增长,还可能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产生影响,干扰性发育过程。 孕妇:激素药使用需谨慎,部分激素药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如可能增加胎儿畸形风险等,因此孕妇使用激素药必须在医生严格评估利弊后谨慎选择。 老年人:除了骨质疏松风险升高外,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使用激素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更高,且感染后恢复能力较弱,同时水钠潴留可能加重心、肾负担,引发心功能不全、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2025-10-11 12:41:12 -
喝红糖水会得糖尿病吗
喝红糖水本身一般不会直接致糖尿病,但不同人群需注意。健康人群要控量;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应慎喝;儿童过量喝易营养不均衡、增肥胖风险;老年人喝红糖水需格外谨慎,有相关问题者绝对不能喝,无问题者也需控量并监测血糖,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来维持血糖等健康状态。 一、喝红糖水本身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主要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红糖主要成分是蔗糖,属于碳水化合物,人体摄入后会被消化分解为葡萄糖等单糖进入血液循环,正常情况下,人体自身的血糖调节机制会发挥作用,如胰岛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使血糖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偶尔适量喝红糖水,不会超出人体正常血糖调节能力从而直接引发糖尿病。但如果长期大量无节制地喝红糖水,再加上本身存在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等潜在因素,就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因为过多的糖分摄入会加重胰岛的负担,长此以往可能影响胰岛功能,导致血糖代谢紊乱。 二、不同人群喝红糖水需注意的情况 (一)健康人群 健康人群适量喝红糖水一般不会有问题,但也要注意控制量,建议每天摄入的添加糖不超过25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如果喝了红糖水,相应减少其他含糖类食物的摄入,以维持每日糖分摄入的合理总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这样能更好地维持自身血糖调节的良好状态,降低患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潜在风险。 (二)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 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调节存在障碍,不建议随意喝红糖水,因为红糖水会快速升高血糖,难以控制。而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高危人群,也应谨慎喝红糖水,平时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血糖情况,通过定期监测血糖等方式来及时了解身体状况,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规律运动等,尽量减少患糖尿病的可能性。 (三)儿童 儿童如果过量喝红糖水,可能会影响正常的食欲,导致其他富含营养的食物摄入减少,长期下去可能造成营养不均衡,而且过多糖分摄入也可能增加肥胖等风险,而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所以儿童应尽量避免过量喝红糖水,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偏好,选择更健康的饮品和食物。 (四)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有所下降,血糖调节能力也可能不如年轻人,喝红糖水需格外谨慎。如果老年人有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情况,绝对不能喝红糖水;即使没有这些问题,也要控制饮用量,并且可以在喝红糖水后监测血糖,了解身体对糖分的反应,同时老年人本身在饮食等方面也应注重整体的健康管理,如保持低盐、低脂、适量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结构等,以维护身体的健康状态,降低患糖尿病等疾病的几率。
2025-10-11 12:38:50 -
正常尿酸值是多少
尿酸值因性别、年龄等因素有差异,成年男性150-416μmol/L,成年女性89-357μmol/L,儿童随年龄增长接近成人水平,女性因激素影响尿酸值低于男性,生活方式中饮食、饮酒影响尿酸,痛风、孕妇、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尿酸值有其注意事项,需据此调整生活方式或进行治疗。 一、正常尿酸值的界定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正常尿酸值因性别和检测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成年男性正常尿酸值范围通常在150~416μmol/L;成年女性正常尿酸值范围相对较低,在89~357μmol/L。 二、年龄因素对尿酸值的影响 儿童时期尿酸值较低,随着年龄增长,到青春期后逐渐接近成人水平。例如,新生儿尿酸水平较低,随着身体发育,到青少年阶段,尿酸值会逐渐向成人正常范围靠近。这是因为嘌呤代谢相关的酶等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育完善,代谢尿酸的能力逐步增强。 三、性别差异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女性体内雌激素等激素水平影响尿酸代谢,雌激素有一定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而男性雄激素相对抑制尿酸排泄,所以女性正常尿酸值低于男性。 意义:在临床诊断中,医生会考虑性别因素来判断尿酸水平是否正常。比如女性尿酸值超过357μmol/L就可能提示高尿酸血症,男性超过416μmol/L则考虑高尿酸血症。 四、生活方式对尿酸值的影响及应对 饮食方面:高嘌呤饮食是影响尿酸值的重要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大量摄入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会使尿酸生成增多。例如,长期每天饮用大量浓肉汤的人,尿酸值往往容易升高。建议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低嘌呤食物,以维持尿酸在正常范围。 饮酒方面:酒精会影响尿酸代谢,乙醇代谢会竞争抑制尿酸排泄,而且酒精本身在体内代谢也会产生尿酸。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尿酸升高风险增加。应限制饮酒,尤其是啤酒等富含嘌呤的酒类。 五、特殊人群尿酸值注意事项 痛风患者:痛风患者即使尿酸值在正常范围下限附近,也可能因为尿酸盐结晶沉积等问题引发关节疼痛等症状。需要密切监测尿酸值,并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注意生活方式调整。 孕妇:孕妇尿酸值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一般也遵循成年女性的正常尿酸值范围,但由于孕期生理变化,需要更谨慎监测。如果孕妇尿酸异常,可能需要通过调整饮食等非药物方式来干预,因为药物使用需要特别谨慎,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尿酸排泄障碍,容易出现尿酸升高。这类患者正常尿酸值的判断需要结合肾功能情况综合考虑,而且治疗上需要在改善肾功能的基础上关注尿酸水平,可能需要特殊的饮食和药物管理,但药物选择要非常慎重,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2025-10-11 12:32:33 -
糖尿病吃糖会怎样
糖尿病患者吃糖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包括血糖快速上升,加重病情控制难度,增加慢性并发症风险,影响整体健康状况,儿童、老年等不同年龄段患者受影响程度不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受影响更甚。 一、血糖快速上升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存在异常,吃糖后,糖分会迅速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大幅升高。例如,正常人体有相对稳定的血糖调节机制,能使血糖波动在一定范围内,而糖尿病患者的这种调节机制受损,吃糖后血糖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被合理调控,会出现明显的血糖飙升情况。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本身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糖波动过大更易影响其身体正常发育,如影响骨骼、神经等的正常生长;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剧烈波动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因为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弹性下降等。 二、加重病情控制难度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进一步损害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等,使病情更难控制。比如,持续高血糖会让胰岛β细胞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影响其正常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形成恶性循环。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糖尿病患者经常吃糖,会打乱原本的饮食控制计划,使得饮食难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标,不利于整体病情的管理。对于有肥胖问题的糖尿病患者,吃糖后血糖升高,身体为了处理过多的血糖,可能会储存更多脂肪,加重肥胖程度,而肥胖又会进一步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加重糖尿病病情。 三、增加慢性并发症风险 长期高血糖还会引发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以糖尿病肾病为例,高血糖会损伤肾脏的微血管,导致肾小球硬化等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是高血糖损伤视网膜血管,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受影响程度不同,儿童糖尿病患者若长期吃糖致高血糖,会影响其肾脏和眼部等器官的正常发育,增加未来发生相关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器官功能有所衰退,高血糖带来的慢性并发症风险更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出现肾功能不全导致生活自理困难等情况。 四、影响整体健康状况 频繁吃糖使血糖不稳定,会让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乏力、口渴、多尿等不适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在饮食方面,过多摄入糖分会挤占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空间,导致患者营养不均衡,影响身体的抵抗力等。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吃糖后血糖波动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可能导致胎儿过大等不良妊娠结局;而对于患有糖尿病且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吃糖加重高血糖后,对血管等的损伤会更严重,因为吸烟本身就会损伤血管,高血糖与之协同作用会加速血管病变进程。
2025-10-11 12:25:14 -
老人糖尿病怎么办
老人需定期监测血糖以了解波动来调整治疗方案,饮食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原则控总热量,选合适运动且循序渐进,遵医嘱用降糖药,定期查并发症预防,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注意肝肾功能及运动时有人陪并关注心理状态。 一、血糖监测:老人需定期监测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通过血糖监测结果了解血糖波动情况,例如每周至少监测2~3天空腹及餐后血糖,以此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血糖监测可使用家用血糖仪操作简便且能及时反馈血糖状态。 二、饮食管理: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主食可选择燕麦、糙米等全谷物,这类食物升糖指数相对较低;蛋白质来源优先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脂肪选择橄榄油、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5%~30%,同时保证每日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 三、运动锻炼:根据老人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散步可每日进行,每次30~60分钟,速度适中;太极拳等运动能增强身体柔韧性与平衡能力,每周运动3~5次。运动时需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引发身体不适,运动前后要做好热身与放松活动,防止肌肉损伤,且运动过程中要关注自身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运动。 四、药物治疗:遵医嘱选择降糖药物,常见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等)或胰岛素等,药物的选择需依据老人的血糖水平、肝肾功能等综合情况由专业医生决定,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五、并发症预防:定期进行相关检查预防并发症,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底检查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每半年检查肾功能等,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并及时干预。同时要注意足部护理,每日检查足部皮肤状况,选择合适的鞋袜,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六、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老人每日需7~9小时睡眠。戒烟限酒,吸烟会影响血管功能加重糖尿病并发症风险,过量饮酒会干扰血糖代谢,因此需严格限制烟酒摄入,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血糖控制的不利影响。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人肝肾功能可能随年龄增长出现减退,在使用降糖药物时需密切关注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如口服降糖药可能对肝脏、肾脏功能有一定影响,使用时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运动时需有人陪同,防止因平衡能力下降等原因发生跌倒意外。此外要关注老人的心理状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家人应多给予关心与陪伴,帮助老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025-10-11 12: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