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洪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有较深的造诣。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匡洪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学组(第6、7届) 副组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有较深的造诣。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有较深的造诣。展开
  • 为什么低钾血症多尿

    低钾血症可通过肾性失钾致渗透性利尿、醛固酮分泌增多致多尿、细胞内外钾离子转移致尿液变化等机制引发多尿,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病史的人群情况各有特点,需综合考虑处理。 一、肾性失钾导致的渗透性利尿 低钾血症时,肾小管上皮细胞钾离子浓度降低,钠-钾泵功能障碍,使得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减少,管腔内钠离子浓度升高,引起渗透性利尿。例如,在某些肾脏疾病导致钾丢失增多的情况下,肾小管内由于钾缺乏影响了正常的离子转运平衡,使得水和溶质的重吸收受到干扰,大量水分随尿液排出,从而出现多尿现象。这种情况在患有肾小管-间质疾病等导致肾性失钾的患者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发生,若不及时纠正钾缺乏,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肾脏的浓缩功能等。 二、醛固酮分泌增多相关的多尿 低钾血症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增多。醛固酮具有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和钾、氢的排泄作用。当醛固酮分泌增多时,肾脏排钾增加,同时由于钠重吸收增多,导致肾小管腔内渗透压增高,水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引起多尿。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如儿童若存在低钾血症导致醛固酮分泌异常,也可能出现多尿情况;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阶段,若出现低钾血症,醛固酮分泌改变引发多尿的机制同样适用,但可能受激素波动等因素影响有所不同;有肾脏基础病史的患者,其醛固酮-钾代谢的调节可能更为复杂,更容易出现因低钾血症导致的多尿情况。 三、细胞内外钾离子转移引发的尿液变化 低钾血症时,细胞外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为维持电中性,细胞内氢离子向细胞外转移,导致细胞外液氢离子浓度降低,出现碱中毒。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碱中毒时,排氢减少,排钾增多,同时由于细胞外液氢离子减少,碳酸酐酶活性降低,碳酸氢根重吸收减少,尿液呈碱性,并且由于肾小管内渗透压改变等因素,也会引起多尿。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高钠饮食等可能影响钾代谢进而导致低钾血症,从而引发多尿情况,在纠正生活方式后可能有助于改善钾代谢及多尿症状;对于有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若合并低钾血症,其钾-酸碱平衡及尿液情况会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处理。

    2025-10-17 11:22:34
  • 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

    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利用造影剂增强血流信号来清晰显示甲状腺病变,有提高病变检出率、鉴别病变性质等优势,检查前要做准备、注射造影剂后超声检查,适用甲状腺结节患者和随访患者,需注意过敏风险及特殊人群情况。 检查原理:通过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造影剂随血液循环到达甲状腺组织,使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的血流差异更明显,借助超声设备实时观察造影剂的灌注情况,以判断甲状腺病变的性质等。例如,恶性肿瘤通常血管丰富,造影时灌注表现有其特点。 检查优势 提高病变检出率:能发现更小的甲状腺病变,相较于常规超声可能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助于早期发现甲状腺异常。 鉴别病变性质:通过观察造影剂的灌注模式、时间-强度曲线等,辅助鉴别甲状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一般来说,恶性结节多表现为快速增强、快速消退等特征,良性结节灌注特点有所不同,但需结合多种因素综合判断。 检查流程 检查前准备:一般无需特殊禁食等准备,但要向医生告知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情况。比如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需谨慎评估。 注射造影剂:经静脉快速推注超声造影剂。 超声检查:注射造影剂后立即进行超声动态观察,记录不同时间点甲状腺病变及周围组织的造影情况。 适用人群 甲状腺结节患者:常规超声提示结节,但性质不明,可通过造影进一步明确。 甲状腺疾病随访患者:用于评估原有甲状腺病变在治疗前后或随访过程中的血流变化等情况。 注意事项 过敏风险:虽然超声造影剂过敏反应相对较少,但仍存在过敏可能,检查前要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检查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对于有造影剂过敏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既往严重造影剂过敏史等,需格外谨慎。 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进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时,要安抚其情绪,尽量配合检查。由于儿童身体机能发育尚未完全,要注意造影剂注射速度等操作的适宜性,密切观察检查过程中的反应。 妊娠期女性:一般不首选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若确实需要,要充分权衡利弊,因为造影剂可能对胎儿有一定潜在影响,要在严格评估后谨慎进行。 哺乳期女性:检查后一般不影响哺乳,但可根据具体情况咨询医生,不过从安全角度考虑,也需谨慎对待。

    2025-10-17 11:21:03
  • 男人吃雌激素会怎么样

    男性服用雌激素会引发内分泌系统紊乱,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受抑、睾丸萎缩及精子生成障碍;会使第二性征改变,出现第二性征退化、男性乳腺发育等情况;对心血管系统有不利影响,可致血脂代谢紊乱、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风险,还可能引起水钠潴留致血压升高等;对骨骼系统有影响,会使骨量丢失加快、骨密度降低,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男性勿随意自行服雌激素,因病需用应在医生严格指导下并监测各项指标,日常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维持内分泌正常功能。 第二性征改变:男性的第二性征主要由雄激素维持,如胡须生长、喉结突出、声音低沉等。而雌激素会对抗雄激素的作用,长期服用雌激素的男性会出现第二性征退化的情况。例如,胡须生长减缓甚至停止,喉结变浅,声音逐渐变得尖细,类似于女性的声调。同时,乳房可能会发育增大,出现男性乳腺发育症,这是因为雌激素可以促进乳腺导管和腺泡的增生。 心血管系统影响: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对于男性而言,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研究发现,男性长期摄入雌激素会导致血脂代谢紊乱,使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可能引发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另外,雌激素还可能引起水钠潴留,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血压升高等问题。 骨骼系统影响:雄激素对维持男性骨骼的强度和密度起着重要作用。男性服用雌激素后,由于雄激素分泌受抑制,会影响骨骼的正常代谢。雌激素可能会促进破骨细胞的活性,抑制成骨细胞的功能,导致骨量丢失加快,骨密度降低,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使男性更容易发生骨折等骨骼相关问题。 温馨提示 对于男性来说,不要随意自行服用雌激素,尤其是没有医疗指征的情况下。如果是因疾病需要使用雌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并且要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如性激素水平、肝肾功能、血脂等,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男性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以维持自身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保障身体健康。

    2025-10-17 11:16:49
  • 男性泌乳素瘤

    男性泌乳素瘤由垂体泌乳素细胞异常增生引发致血清泌乳素异常升高,与下丘脑多巴胺能调节功能紊乱等相关,垂体泌乳素细胞自主性分泌增多,临床表现有性功能减退、男性乳腺增生及长期高泌乳素影响骨代谢致毛发稀疏、骨质疏松等,通过血清泌乳素测定(>200μg/L高度提示需多次确认)及垂体MRI检查确诊,首选多巴胺激动剂类药物治疗,育龄期男性用该类药需权衡生殖功能并监测,老年需重视骨质疏松管理,有基础病史患者要告知医生调整方案,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适度锻炼、维持合理体重利于病情控制。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男性泌乳素瘤是由垂体泌乳素细胞异常增生引发的肿瘤,致使血清泌乳素水平异常升高,其发病与下丘脑多巴胺能调节功能紊乱等因素相关,垂体泌乳素细胞呈现自主性分泌增多状态。 二、临床表现 1.性功能减退:因泌乳素升高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表现为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等。 2.男性乳腺增生:泌乳素刺激乳腺组织增生,出现乳房发育情况。 3.其他表现:长期高泌乳素水平影响骨代谢,可导致毛发稀疏、骨质疏松等。 三、诊断方法 1.血清泌乳素测定:血清泌乳素水平>200μg/L高度提示泌乳素瘤,需多次检测确认。 2.垂体MRI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垂体瘤的大小、位置等,以确诊及评估病情。 四、治疗方案 首选药物治疗,常用多巴胺激动剂类药物,该类药物作用于垂体泌乳素细胞上的多巴胺受体,抑制泌乳素分泌并缩小肿瘤体积。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男性:使用多巴胺激动剂可能影响生殖功能,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治疗与生育需求,定期监测生殖激素水平。 2.老年男性:需重视骨质疏松管理,除药物治疗外,可通过适当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适度运动等方式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同时留意药物对骨骼代谢的影响。 3.有基础病史患者:若合并其他疾病,需告知医生基础病史,以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所用药物与多巴胺激动剂产生相互作用,如某些降压药可能影响药物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4.生活方式: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适度进行体育锻炼,维持合理体重,利于病情控制。

    2025-10-17 11:15:40
  • 甲减不治疗有什么后果

    甲减若不治疗会引发多系统功能紊乱,包括代谢系统功能紊乱致体重异常增加、血脂升高、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心血管系统受累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可能引发心包积液、血压升高,加重老年患者心血管负担;消化系统功能异常致食欲减退、便秘,加重基础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精神状态改变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抑郁嗜睡,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加重老年患者神经系统损害;还可能引发黏液性水肿昏迷,死亡率高,寒冷、感染等应激情况易诱发,老年及有基础疾病患者救治难度大。 心血管系统受累 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心脏功能,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长期不治疗可能引发心包积液,导致心脏受压,进一步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还可能使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易升高,增加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在老年患者中,原本可能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血管基础问题,甲减不治疗会使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病情恶化风险更高。 消化系统功能异常 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胃肠蠕动减慢,导致便秘。长期便秘不仅会引起腹部不适,还可能因粪便在肠道内积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进一步加重身体的营养不良状况。对于患有基础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胃炎、胃溃疡等,甲减不治疗可能会使病情加重,因为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调节。 神经系统及精神状态改变 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抑郁、嗜睡等精神症状。儿童患者若甲减未得到治疗,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导致智力发育迟缓等问题。老年患者本身神经系统功能逐渐衰退,甲减不治疗会进一步加重神经系统的损害,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 黏液性水肿昏迷风险 在病情严重且未治疗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黏液性水肿昏迷,这是甲减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主要是由于甲状腺激素极度缺乏,身体处于严重的代谢低下状态,患者会出现低体温、呼吸减慢、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一系列危及生命的表现,尤其在寒冷、感染等应激情况下更易诱发。对于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一旦发生黏液性水肿昏迷,救治难度极大。

    2025-10-17 11:13: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