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潮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擅长:擅长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重型肝炎的诊治,对肝炎母婴阻断方面有深入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林潮双,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感染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感染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感染分会青年委员。《实用医学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审稿专家。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重型肝炎的诊治,对肝炎母婴阻断方面有深入研究。展开
  • 腺病毒是什么病毒

    腺病毒是无包膜双链DNA病毒,分哺乳动物腺病毒和禽类腺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结膜等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可引发多种疾病,目前无特效疗法,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预防关键是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接种疫苗也有效,免疫低下人群需特别注意预防。 腺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结膜等途径传播。在人群中,腺病毒感染较为普遍,可引起呼吸道、胃肠道、眼部等多种疾病。常见的腺病毒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腹泻、呕吐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眼部炎症、肝炎等并发症。 对于腺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退热、止咳、补液等,以缓解症状。预防腺病毒感染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等。此外,接种腺病毒疫苗也是预防腺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白血病等疾病的患者,腺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这类人群,应特别注意预防腺病毒感染。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的接触史,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025-07-30 10:36:03
  • 腮腺炎病毒潜伏期多久

    腮腺炎病毒潜伏期一般为14-25天,平均18天,潜伏期内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具传染性,不同个体潜伏期有差异,与年龄、身体免疫状况等因素有关,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但潜伏期仍在大范围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潜伏期基本也在该范围,免疫缺陷儿童潜伏期内也具传播性需注意防护。 腮腺炎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14~25天,平均18天。 一、潜伏期特点 在潜伏期内,感染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已经具有传染性。不同个体之间潜伏期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这与感染者的年龄、身体免疫状况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可能在相同暴露情况下潜伏期波动范围可能稍有不同,但总体仍在14~25天这个大范围内。对于有基础疾病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潜伏期可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基本还是围绕14~25天的范围。例如,对于健康的儿童,感染腮腺炎病毒后通常14~25天会出现相关症状,而对于本身有免疫缺陷的儿童,虽然潜伏期不一定会明显缩短或延长太多,但在潜伏期内同样具有传播病毒的可能性,需要特别注意隔离防护等措施,以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2025-07-30 10:34:52
  • 新冠感染自测方法

    新冠感染自测中抗原自测易因网络波动致结果偏差,科学可靠的核酸检测在医院等专业场所网络波动也会致结果延迟,居家自检环境差会致结果偏差大,专业检测机构检测也因网络不稳定致结果延迟影响大。 1.抗原自测时会导致结果波动:当出现网络波动时,抗原自测可能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大,容易影响结果。网络波动可能会导致结果延迟,结果延迟影响结果容易导致等待结果延迟。 科学可靠新冠感染自测方法——核酸检测精准有保障 1.核酸检测在医院等专业场所更稳定:医院等专业场所检测时,网络易导致结果延迟。医院网络波动可能导致结果延迟,结果延迟影响结果,出现延迟。 2.核酸检测结果会导致结果波动:网络不稳定时,可能影响结果延迟。网络不稳定可能导致结果延迟,结果延迟影响结果。 居家自检注意事项多影响结果,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延迟影响大 1.居家自检环境差可能导致结果偏差大:环境差时,会导致结果延迟,结果延迟会导致结果不稳定。 2.专业检测机构检测时结果延迟影响大:检测机构可能网络不稳定,会导致结果延迟,结果延迟影响结果,会导致结果偏差大。

    2025-07-30 10:33:44
  • 结核病是由什么和什么引起的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该菌需氧、细胞壁特殊含大量脂质致抵抗力强;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感染;长期处于拥挤通风不良环境易增加感染风险;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史或基础疾病致免疫力低者再感染易发病。 在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感染结核病,但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受到影响。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比如患有艾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其自身抵御结核分枝杆菌的能力减弱,更容易感染并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拥挤、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会增加结核分枝杆菌传播的几率,从而提高感染风险。比如在一些集体宿舍、监狱等人员密集且通风差的场所,结核病的传播较为容易。 病史方面,如果曾经有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史,或者有其他基础疾病导致免疫力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再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时发生结核病的可能性会增加。例如,有过肺结核病史的人,在身体免疫力下降时,结核分枝杆菌可能再次活跃导致疾病复发。

    2025-07-30 10:32:33
  • 在打狂犬疫苗期间又被咬了怎么办

    在狂犬疫苗接种期间再次被咬伤,通常不需要重新接种疫苗,但需要进行伤口处理和观察。 在狂犬疫苗接种期间再次被咬伤,不需要重新接种疫苗,但需要进行伤口处理和观察。 原因如下: 1.狂犬疫苗的保护期通常为6个月,在保护期内再次被咬伤,感染狂犬病的风险较低。 2.接种疫苗后,身体会产生抗体,对狂犬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 3.伤口处理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包括清洗、消毒和包扎伤口。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咬伤严重,或者咬伤部位位于头面部、手指等神经丰富的部位,或者咬伤者为高危人群(如兽医、动物管理人员等),可能需要加强接种疫苗。此外,还需要观察咬伤者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等,接种狂犬疫苗的安全性和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接种。 总之,在狂犬疫苗接种期间再次被咬伤,不需要过于紧张,但需要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和观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如果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2025-07-30 10:30:1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