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潮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擅长:擅长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重型肝炎的诊治,对肝炎母婴阻断方面有深入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林潮双,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感染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感染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感染分会青年委员。《实用医学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审稿专家。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重型肝炎的诊治,对肝炎母婴阻断方面有深入研究。展开
  • 埃博拉病毒症状有哪些

    埃博拉病毒感染后的症状分早期、进展期、严重阶段,早期有发热、全身不适,进展期有胃肠道症状、出血倾向,严重阶段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有暴露风险人群出现可疑症状需立即就医检测并采取措施。 1.早期症状 发热:患者通常会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8℃以上,甚至更高。这是较为常见的首发症状,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的一种应激反应,但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来说,发热的起始表现可能相似,不过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等因素,可能发热表现相对更急骤。 全身不适:包括肌肉疼痛、头痛、乏力等。患者会感觉身体疲惫,肌肉酸痛较为明显,活动能力下降,这是因为病毒在体内复制,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影响肌肉等组织的正常功能,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出现此类全身不适的情况,但儿童可能因表达能力受限,更需要通过观察其精神状态、活动情况等来判断是否存在全身不适。 2.进展期症状 胃肠道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病毒感染胃肠道相关细胞,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例如,严重时腹泻可能较为频繁,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这会导致机体大量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脱水等严重后果,需要特别关注其尿量、皮肤弹性等情况来评估脱水程度;对于成年人,也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内环境稳定。 出血倾向: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如皮肤瘀点、瘀斑,鼻腔、牙龈出血等,严重时可出现呕血、便血、咯血等内脏出血情况。这是因为埃博拉病毒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凝血功能障碍。在不同人群中,出血表现的严重程度可能不同,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凝血功能本身可能相对较弱,所以出血风险可能更高,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等情况;儿童出现出血倾向时,由于其身体代偿能力相对有限,也需要及时采取止血等相应措施。 3.严重阶段症状 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如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转氨酶升高等;肾功能损害,出现蛋白尿、肌酐升高等;严重时可导致休克,患者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等。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速度可能不同,儿童的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更易受到病毒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影响,需要更精细的器官功能监测和支持治疗;老年人本身各器官功能有所衰退,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后预后相对更差一些。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症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进展性,一旦出现相关可疑症状,尤其是有埃博拉病毒暴露风险(如接触过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患者、动物等)的人群,应立即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测以明确诊断,采取相应隔离和治疗措施。

    2025-10-15 14:52:23
  • 新型冠状病毒会导致腹泻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腹泻,其机制是病毒侵犯胃肠道黏膜,不同人群感染后出现腹泻有不同特点,一般人群、特殊人群出现腹泻时需采取相应应对及注意事项,如一般人群补水电解质、清淡饮食,儿童要防脱水和护臀,老年人防脱水及意外,有基础病史人群要关注基础病变化等。 一、新型冠状病毒导致腹泻的机制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侵犯胃肠道黏膜,病毒与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从而进入细胞并在其中复制,引起肠道炎症反应等,进而导致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有研究表明,在新冠患者的粪便中可检测到新冠病毒核酸,提示病毒可能通过粪便-口途径传播,而肠道受累时就可能出现腹泻表现。 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出现腹泻的人群特点 不同年龄:儿童、成年人、老年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都可能出现腹泻,儿童感染后肠道相对娇嫩,出现腹泻的表现可能较为常见,但具体表现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老年人本身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感染后出现腹泻可能更需关注脱水等并发症。 不同性别:男性和女性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腹泻的概率暂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不同个体的身体状况等因素会影响腹泻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炎症性肠病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腹泻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且腹泻症状可能更复杂,需要在治疗新冠的同时兼顾基础胃肠道疾病的管理;而没有胃肠道基础病史的人群感染后出现腹泻可能与病毒对肠道的直接侵袭相关。 生活方式相关: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饮食不规律等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腹泻的可能性可能相对增加,因为本身胃肠道功能受生活方式影响,感染病毒后更易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表现。 三、出现腹泻时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一般人群:出现腹泻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可以适当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如果腹泻不严重,可先观察,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出现腹泻时更要密切关注液体摄入,防止脱水,可选择儿童专用的口服补液盐。由于儿童胃肠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腹泻时要特别注意臀部护理,避免出现红臀等情况,勤换尿布,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腹泻要警惕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必要时需要就医补液纠正。同时,老年人行动相对不便,腹泻时要注意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家属要加强护理。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病的患者出现腹泻,除了针对新冠进行相应处理外,要密切观察基础病的变化情况,如腹痛、腹泻程度等,如果腹泻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检查和处理,且要遵循基础病相关的饮食等注意事项。

    2025-10-15 14:52:06
  • 新冠感染潜伏期症状

    新冠感染潜伏期一般1-3天多不超7天,部分人有症状,包括呼吸道相关(咽干咽痛、咳嗽)、全身症状(乏力、肌肉酸痛)、其他症状(嗅觉味觉减退丧失、眼部不适),儿童症状不典型、老年人易掩盖潜在问题、有基础疾病人群需关注基础病控制。 呼吸道相关症状: 咽干、咽痛:部分人在潜伏期会感觉咽喉部有干涩、疼痛的不适感,这可能是病毒开始侵袭上呼吸道黏膜引发的局部反应。例如,有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感染后,病毒会首先接触并作用于咽部黏膜,导致咽部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咽干、咽痛症状。 咳嗽:少数人在潜伏期会出现轻微咳嗽,一般为干咳,这是因为病毒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呼吸道的防御性反射。 全身症状: 乏力:感染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这可能与病毒在体内引发的炎症反应,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有关。比如,病毒感染后会激活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炎症介质,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和肌肉功能,从而使人感到乏力。 肌肉酸痛:部分人会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腰背部、四肢肌肉等,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释放的炎性物质作用于肌肉组织,引起肌肉的疼痛和不适。 其他症状: 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有少部分人在潜伏期会出现嗅觉、味觉的改变,如感觉闻到的气味不如以前浓烈,吃东西时感觉味道不鲜美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会影响鼻腔内负责嗅觉的细胞以及舌部味蕾细胞,导致嗅觉、味觉功能异常。 眼部症状:个别感染者在潜伏期可能出现眼部不适,如眼睛干涩、发红、流泪等,这可能是病毒累及眼部结膜等组织引起的。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在新冠感染潜伏期的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有的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部分年龄稍大的儿童可能会诉说头痛等,但一般症状较成人相对较轻。这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和身体机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对病毒的反应相对温和。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在潜伏期可能更容易出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被掩盖的情况。比如可能原本就有基础疾病,感染新冠病毒后在潜伏期可能会使基础疾病的症状有所变化,如原本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可能会出现心悸等症状较前加重的情况,需要家人更加留意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如体温、呼吸、心率等,如有异常应尽快就医检查。 有基础疾病人群: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新冠感染潜伏期,需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因为感染病毒导致血糖波动加大,需要密切监测血糖;高血压患者可能血压会较平时不稳定,要注意血压的监测和调控。同时,这类人群要注意休息,增强自身免疫力,尽量减少病毒对身体的进一步影响。

    2025-10-15 14:51:00
  • 腮腺炎淀粉酶高的原因是什么

    腮腺炎淀粉酶高主要与腮腺病理改变有关,流行性腮腺炎由病毒感染致腮腺炎症使细胞内淀粉酶释放入血,儿童青少年易感染;化脓性腮腺炎因细菌感染致腮腺化脓性炎症使淀粉酶释放增加,老年人及患全身性疾病者易患;自身免疫性腮腺炎因自身免疫紊乱致腮腺炎症使淀粉酶升高,有既往病史者再发时淀粉酶升高可能更明显。 流行性腮腺炎 发病机制: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感染腮腺后,引发腮腺的炎症反应,使得腮腺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内的淀粉酶大量释放入血,从而导致血清淀粉酶升高。一般在发病前1-2周有腮腺炎患者接触史,发病时除了腮腺肿大等表现外,血清淀粉酶可显著升高,通常发病后2-3天开始升高,3-5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 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相对尚未完全成熟。对于儿童患者,一旦接触传染源,感染后发生腮腺炎导致淀粉酶升高的概率相对较高,而且儿童发病时症状可能相对成人更为明显,淀粉酶升高的程度可能也更显著。 化脓性腮腺炎 发病机制:化脓性腮腺炎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导致腮腺组织发生化脓性炎症,炎症刺激使得腮腺细胞受损,淀粉酶释放增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患者通常有腮腺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挤压腮腺时可见脓性分泌物从导管口流出,同时血清淀粉酶升高,一般升高程度相对流行性腮腺炎可能有所不同,但也会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生活方式:对于一些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功能减退,口腔卫生状况较差等生活方式因素,容易发生化脓性腮腺炎。比如长期卧床、口腔清洁不佳的老年人,细菌更容易在腮腺导管内滋生繁殖,引发化脓性炎症,进而导致淀粉酶升高。而对于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并发化脓性腮腺炎,出现淀粉酶升高的情况。 其他类型腮腺炎 自身免疫性腮腺炎:自身免疫性腮腺炎是由于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腮腺组织,导致腮腺发生炎症反应。在炎症过程中,腮腺细胞受到损伤,细胞内的淀粉酶释放到血液中,引起淀粉酶升高。这种情况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可能出现,如干燥综合征等患者,除了有腮腺相关症状外,血清淀粉酶会升高,而且病情可能会反复发作,与自身免疫紊乱持续存在有关。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有既往腮腺炎病史,再次发生腮腺炎时,机体的免疫反应等病理过程可能使得淀粉酶升高更为迅速或程度更明显。例如曾经患过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再次接触腮腺炎病毒时,由于体内存在一定的免疫记忆,但如果病毒毒力较强或机体免疫状态有变化,仍可能出现腮腺炎症,导致淀粉酶升高。

    2025-10-15 14:50:19
  •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能不能研制出来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研制出来并广泛应用,研发进程与现状是疫情爆发后全球科研人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成功研制多种疫苗且有大量临床试验数据支撑,研发依据与技术支撑是基于对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设计疫苗并遵循多学科原理且有实验和临床数据支撑,不同人群接种情况及注意事项为一般人群按程序接种需留观等,老年人无严重禁忌应积极接种要如实告知健康状况等,妊娠期女性需权衡利弊谨慎接种,慢性病患者病情稳定可接种发作期暂缓。 自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全球科研人员迅速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通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技术等,多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相继成功研制。例如,我国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多种类型的疫苗已经获批上市并广泛接种。以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为例,其研发是基于对新冠病毒的结构和致病机制的科学研究,通过培养病毒并进行灭活等工艺制备而成,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疫苗研发的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从科学角度看,科研人员首先对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进行解析,明确了病毒的关键抗原位点等信息。基于这些信息,能够针对性地设计疫苗。例如,重组蛋白疫苗是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关键受体结合域等抗原蛋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体外细胞中表达,然后经过一系列纯化等工艺制成疫苗,人体接种后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从而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这种研发是严格遵循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多学科的科学原理进行的,每一步都有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作为支撑。 不同人群接种疫苗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般人群:大多数健康的成年人、青少年等一般人群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新冠疫苗。接种后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以便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及时处理。接种后要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饮酒等。 特殊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如果没有严重的禁忌证,如未控制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等,应积极接种新冠疫苗。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但接种前应如实告知医生自身健康状况,接种后要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妊娠期女性:目前对于妊娠期女性接种新冠疫苗的相关研究仍在持续,但一般建议在权衡利弊后谨慎接种。如果在接种后发现妊娠,不需要因为接种疫苗而采取特殊的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但需要做好孕期的监测和保健。 慢性病患者: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且病情控制稳定的患者,是可以接种新冠疫苗的。接种前应将病情控制情况告知医生,接种后要注意监测病情变化以及疫苗接种后的反应。如果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则需要暂缓接种。

    2025-10-15 14:49:4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