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潮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擅长:擅长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重型肝炎的诊治,对肝炎母婴阻断方面有深入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林潮双,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感染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感染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感染分会青年委员。《实用医学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审稿专家。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重型肝炎的诊治,对肝炎母婴阻断方面有深入研究。展开
  • “二阳”为什么不会传染

    “二阳”一般指二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二阳”后不会传染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免疫系统的有效应对,二是病毒复制和扩散能力的减弱,三是病毒在宿主中的适应性变异。 一、免疫系统的有效应对 当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会迅速且积极地做出反应,进而产生抗体来全力抵抗病毒。在部分患者身上,当再次检测出病毒呈阳性时,其实往往是病毒残留物或死亡病毒所导致的,并非是新的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在这种情况下,免疫系统已经成功地将活跃的病毒清除掉了,所以也就不会有传播的风险。 二、病毒复制和扩散能力的减弱 在感染的初始阶段,病毒会大量进行复制并扩散开来,这会使得患者体内的病毒量急剧增加。然而,随着免疫系统的不断强化以及其他治疗手段的作用,病毒的复制和扩散能力会逐渐受到限制。因此,即便在“二阳”的情况下检测到有病毒存在,其传染性也会大幅度下降。 三、病毒变异和适应宿主的关系 病毒在感染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变异,但这些变异并不一定会致使传染性增强。相反,有些变异可能会让病毒更容易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使其传染性减弱。所以,“二阳”后不会传染这一现象或许反映了病毒在宿主内逐渐失去传染能力的过程。 总之,“二阳”后不传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免疫系统的有效作用、病毒自身特性的变化等。

    2025-08-15 11:53:25
  • 艾滋病有哪些传染途径

    艾滋病可通过无保护的异性或同性性行为使病毒经破损黏膜或皮肤进入感染,也可通过输入污染血液及血制品、共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且未严格消毒的侵入性医疗器械或可能因皮肤破损接触带病毒血液的物品传播,还能通过母婴孕期胎盘、分娩产道、产后母乳喂养时传给胎儿或婴儿。 一、性传播 艾滋病可通过无保护的异性或同性性行为传播。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在无安全套等防护措施的性行为过程中,病毒可通过破损的黏膜或皮肤进入对方体内从而造成感染。无论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无保护性交,均存在感染风险。 二、血液传播 1.输入污染血液及血制品:若输入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如凝血因子等,其中的艾滋病病毒会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引发感染。 2.共用受污染的医疗器械: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且未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牙科器械等侵入性医疗器械时,病毒可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导致感染。此外,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因皮肤破损接触到带有病毒的血液而造成传播。 三、母婴传播 感染艾滋病的母亲在怀孕期,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接触母亲含有病毒的血液、羊水等也可能被感染;产后母乳喂养阶段,母乳中的病毒可经婴儿消化道等黏膜感染婴儿。

    2025-08-15 11:51:36
  • 艾滋病治愈新进展有哪些

    基因编辑技术可精准识别切割HIV病毒基因组但临床应用需验证安全性长期效果,利用潜伏反转剂联合其他药物促使潜伏HIV病毒激活待清除且要平衡药物副作用与效果,通过免疫调节药物或细胞疗法增强免疫系统对HIV感染细胞识别攻击能力且不同免疫状态人群治疗需关注免疫反应差异及个体化调整。 一、基因编辑技术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艾滋病治愈研究中展现潜力,该技术可精准识别并切割HIV病毒基因组,体外实验显示能有效削减病毒载量,通过编辑宿主细胞相关基因阻碍HIV复制,不过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与长期效果。 二、病毒库清除策略 利用潜伏反转剂联合其他药物促使潜伏的HIV病毒激活,进而被免疫系统清除,临床前研究表明此类联合疗法有一定效果,通过激活潜伏病毒使其暴露于免疫系统攻击范围内,为清除病毒库提供可能,但实际应用中需平衡药物副作用与病毒清除效果。 三、免疫重建相关研究 通过免疫调节药物或细胞疗法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HIV感染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能力,部分临床试验显示能改善免疫功能状态,例如某些免疫疗法可提升T细胞功能,增强机体对HIV的抵御及对感染细胞的清除能力,不同免疫状态人群在治疗中需关注免疫反应差异及个体化调整。

    2025-08-15 11:50:25
  • 肺鼠疫的感染途径有哪些

    鼠疫传播分染疫动物传播与人传人传播,染疫动物传播是人接触染疫啮齿类动物皮血肉等经破损皮肤或黏膜感染,人传人传播是肺鼠疫患者含菌飞沫经空气传播,密切接触者、未规范佩戴防护装备的医护及免疫力低的儿童等感染风险较高。 一、染疫动物传播 肺鼠疫可通过接触染疫的啮齿类动物而感染。鼠疫耶尔森菌的主要宿主为啮齿类动物(如旱獭、黄鼠等),人在接触染疫动物的皮、血、肉等时,病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例如,牧民在捕猎旱獭等过程中,若皮肤有破损,接触到染疫旱獭的血液或组织,就可能感染鼠疫耶尔森菌;野外工作者在接触到染疫的啮齿类动物尸体时,也存在感染风险。 二、人传人传播 肺鼠疫具有人传人的能力,主要通过含菌飞沫经空气传播。肺鼠疫患者呼吸道会排出大量鼠疫耶尔森菌,当健康人近距离接触肺鼠疫患者时,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含菌飞沫,就会被感染。这种人际间的空气飞沫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密切接触者中,如患者的家属、医护人员等,容易造成快速传播。对于特殊人群而言,如医护人员在救治肺鼠疫患者时若未规范佩戴防护装备,感染风险显著增加;而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在接触肺鼠疫患者时若未做好防护,感染几率也会高于成年人。

    2025-08-15 11:49:45
  • 弓形虫疫苗的适用人群是哪些

    弓形虫疫苗适用人群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等因自身抵御能力弱感染后易现严重症状者、孕妇因感染可致胎儿出现流产等严重后果者、从事兽医及实验室涉弓形虫操作等高风险职业因接触概率高者,接种疫苗可降感染及相关严重疾病发生等风险。 一、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等)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对弓形虫的抵御能力下降,感染后更易出现严重的弓形虫病症状,如弓形虫性脑炎等,因此这类人群属于弓形虫疫苗的适用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弓形虫的风险,减少相关严重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孕妇群体 孕妇若感染弓形虫,弓形虫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导致胎儿出现先天性弓形虫病,引起流产、死胎或胎儿出生后出现智力发育障碍、视力听力受损等严重后果。因此,为避免孕妇感染弓形虫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孕妇属于弓形虫疫苗的适用人群,接种疫苗有助于保护孕妇自身及胎儿免受弓形虫感染威胁。 三、高风险职业人群 从事兽医、实验室涉及弓形虫操作的工作人员等,因工作原因接触弓形虫的概率较高,为降低职业暴露感染弓形虫的风险,这类高风险职业人群也属于弓形虫疫苗的适用人群,通过接种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因职业接触而感染弓形虫。

    2025-08-15 11:49:0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