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擅长妇科良性疾病的宫腔镜、腹腔镜的微创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牛刚,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妇科临床工作。熟悉妇产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肿瘤、不孕症、妇科腹腔镜、宫腔镜及子宫畸形等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论著:1.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经阴道切除34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年03期;2.Vaginal Repair of Cesarean Section Scar Diverticula. TH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GYNECOLOGY, 2012,19(4)。2008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妇科良性疾病的宫腔镜、腹腔镜的微创治疗。展开
  • 外阴红肿瘙痒怎么回事

    外阴红肿、瘙痒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局部皮肤因素包括非特异性、霉菌性、婴幼儿外阴炎及外阴过敏;阴道因素有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全身性因素涉及糖尿病、黄疸;还有不良生活习惯和过敏体质等也会导致外阴红肿、瘙痒。 一、局部皮肤因素 1.外阴炎 非特异性外阴炎:多因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引起,如不注意外阴局部清洁,经血、阴道分泌物、尿液、粪便等的刺激,或经期使用卫生用品不当等。任何年龄女性均可发生,表现为外阴皮肤黏膜红肿、瘙痒,伴有疼痛等。例如,长期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加,容易滋生细菌,引发非特异性外阴炎。 霉菌性外阴炎: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者易患。主要症状为外阴红肿、剧烈瘙痒,有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白带。女性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阴道内环境改变,也容易发生霉菌性外阴炎。 婴幼儿外阴炎:多见于5岁以下幼女,因婴幼儿外阴发育差,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糖原少,pH值偏高,局部抵抗力低,易受感染。常因卫生不良、粪便污染或直接接触感染等引起,表现为外阴红肿、瘙痒,患儿哭闹不安,用手搔抓外阴等。 2.外阴过敏 女性使用某些卫生巾、卫生护垫、避孕套等接触外阴的产品,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外阴红肿、瘙痒。此外,食用某些过敏食物后也可能出现外阴过敏反应,这种情况在有过敏体质的女性中更易发生。例如,对某种材质的卫生巾过敏,接触后数小时外阴就会出现红肿、瘙痒症状。 二、阴道因素 1.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可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式便器、衣物等间接传播。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外阴瘙痒,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检查可见外阴红肿,甚至有抓痕。女性在月经前后阴道pH值改变时,容易引发滴虫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病: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尤其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灼热感。阴道分泌物涂片可见线索细胞等,外阴可能出现红肿情况,多发生于性生活活跃的女性。 三、全身性因素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尿糖对外阴皮肤的刺激,容易并发外阴炎,出现外阴红肿、瘙痒等症状。血糖控制不佳时,症状往往更明显。例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阴道内环境改变,有利于念珠菌生长繁殖,从而加重外阴瘙痒、红肿等症状。 2.黄疸 肝胆疾病引起黄疸时,血中胆盐含量增高,沉积于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可导致全身皮肤瘙痒,也可能累及外阴,出现外阴红肿、瘙痒。这种情况在患有肝胆系统疾病的患者中出现,如肝硬化、胆道梗阻等患者。 四、其他因素 1.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久坐、不注意外阴清洁、穿紧身化纤内裤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外阴局部通风不良,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真菌等滋生,进而引起外阴红肿、瘙痒。例如,一些办公室女性长期久坐,下班回家后又不及时更换内裤,就容易出现外阴不适。 2.过敏体质 本身为过敏体质的人,在接触到如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时,不仅可能出现皮肤其他部位的过敏症状,也可能累及外阴,出现外阴红肿、瘙痒。过敏体质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

    2025-10-17 14:11:30
  • 宫颈微小浸润会扩散吗

    宫颈微小浸润癌存在扩散可能,其扩散受患者自身因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和疾病本身因素(浸润深度、范围、病理类型)影响,早期通过宫颈癌筛查发现并及时治疗可降低扩散风险,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是降低其扩散风险的关键。 一、宫颈微小浸润的定义及一般扩散情况 宫颈微小浸润癌是指显微镜下可见的、局限于宫颈上皮下间质的浸润癌,其浸润深度有限。一般来说,若能及时发现并进行规范治疗,其扩散风险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一定可能性。从病理角度看,它具有一定的侵袭性潜能,若未得到恰当干预,癌细胞可能会突破最初的浸润范围向周围组织或远处转移。例如,通过淋巴转移途径,癌细胞可能进入局部淋巴结;通过血行转移途径,也有可能转移至肺、肝、骨等远处器官。 二、影响宫颈微小浸润扩散的因素 1.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年轻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相对可能更活跃一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年龄不是唯一决定扩散的因素。不过,年轻患者如果存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等情况,可能会加速病情发展,增加扩散风险。而老年患者机体的各项机能包括免疫监视功能等有所下降,对癌细胞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出现扩散。 性别:这里主要针对女性群体,女性的生殖系统生理结构等特点会影响宫颈微小浸润癌的发展。女性的宫颈与阴道、子宫等相邻,癌细胞容易向这些邻近组织蔓延,若未及时阻断,扩散风险增加。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女性,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等,影响身体对癌细胞的防御能力,可能使宫颈微小浸润癌更易扩散。而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如长期摄入高脂肪、低纤维食物等,也可能不利于身体对癌症的控制,增加扩散几率。 病史:如果患者既往有其他妇科疾病史,且未得到良好控制,可能会影响宫颈局部的微环境,使得宫颈微小浸润癌更易扩散。比如既往有慢性宫颈炎长期不愈,宫颈局部的组织处于一种相对不稳定、利于癌细胞生长扩散的状态。 2.疾病本身因素 浸润深度和范围:虽然是微小浸润癌,但如果浸润深度相对较深、浸润范围相对较广,那么癌细胞更有可能突破初始的限制向周围组织扩散。例如,浸润深度超过一定界限,或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癌细胞已经侵犯到较多的间质区域,扩散的可能性就会相应增加。 病理类型:不同的病理类型其生物学行为有所差异,某些病理类型的宫颈微小浸润癌相对更具侵袭性,更容易发生扩散。比如一些分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病理亚型,癌细胞的增殖活性高,更容易突破组织屏障发生转移。 三、早期发现对减少扩散的重要性 通过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如宫颈细胞学检查(TCT)联合HPV检测等,可以早期发现宫颈微小浸润癌。早期发现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手术治疗等,能够最大程度地切除癌组织,降低癌细胞扩散的风险。例如,通过规范的宫颈癌筛查,在病变尚处于微小浸润阶段就被发现并进行手术干预,患者预后通常较好,扩散的几率会大大降低。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应按照相应的筛查指南进行定期筛查。年轻女性也不能忽视筛查,因为HPV感染在年轻女性中也较为常见,且有发展为宫颈癌的可能;老年女性同样需要定期筛查,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患宫颈癌的风险也可能增加。 总之,宫颈微小浸润癌存在扩散的可能性,但其是否扩散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是降低其扩散风险的关键。

    2025-10-17 14:10:43
  • 月经洗澡会有什么影响

    月经期间适当洗澡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还能保持清洁舒适,但需注意不同人群特殊情况及正确方式与注意事项,如正常洗澡要注意卫生、血液循环与舒适感,不同人群有相应特殊情况需留意,应选淋浴方式,做好保暖和卫生用品更换等。 一、月经期间洗澡本身的一般影响 (一)卫生方面 在月经期间,女性会有经血排出,保持身体清洁很重要。正常洗澡可以帮助清洁外阴等部位,减少细菌滋生的风险。只要注意保暖和正确的洗澡方式,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卫生影响。例如,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清洁外阴周围,但要避免过度冲洗阴道内部,因为阴道内部有自身的菌群平衡,过度冲洗可能破坏这种平衡。 (二)血液循环与身体舒适感 适当洗澡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的疲劳感,让女性在月经期间感觉相对舒适。不过,洗澡时的水温、洗澡时间等因素需要注意。如果水温过低,可能会引起血管收缩,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甚至可能导致痛经等不适症状加重。一般建议洗澡水温保持在37℃-40℃较为适宜,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 二、不同人群月经期间洗澡的特殊情况 (一)青少年女性 青少年女性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月经期间身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洗澡时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因为受凉可能导致月经不调等问题。例如,在冬季洗澡时,要提前将浴室温度调节好,洗澡后尽快擦干身体并穿上保暖的衣物。同时,要使用合适的卫生用品,保证外阴清洁,但不要进行坐浴,坐浴可能会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引发阴道炎等妇科疾病。 (二)成年女性 成年女性如果本身没有特殊的妇科疾病等情况,月经期间洗澡一般是安全的。但如果有痛经比较严重的情况,洗澡时要注意避免水温过低加重痛经。另外,对于有盆腔炎等妇科炎症的成年女性,月经期间洗澡需要更加注意卫生,洗澡后要保持外阴干燥,防止炎症加重。同时,要选择正规合格的卫生用品,洗澡后及时更换卫生巾等。 (三)中老年女性 中老年女性月经期间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洗澡时要格外注意防滑,防止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因为中老年女性骨骼强度相对降低,摔倒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骨折等问题。在洗澡水温方面,也需要更加谨慎,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如果中老年女性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洗澡时还要注意血压的变化,避免因洗澡导致血压波动过大而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三、月经期间洗澡的正确方式及注意事项 (一)洗澡方式选择 月经期间建议选择淋浴的方式,避免坐浴或盆浴。淋浴可以有效避免污水进入阴道,降低感染的风险。在淋浴过程中,要注意用温水从前往后冲洗外阴,即先冲洗尿道周围,再冲洗肛门周围,避免将肛门周围的细菌带到尿道和阴道部位。 (二)保暖措施 洗澡前要将室内温度调节适宜,洗澡过程中要注意保暖,洗完澡后要迅速擦干身体,穿上厚一些的衣物。可以使用浴巾包裹身体,尽快离开浴室,防止受凉。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或气温较低的时候,保暖措施更为重要。 (三)卫生用品更换 洗澡前后都要及时更换卫生巾等卫生用品,保证外阴的清洁和干爽。如果在洗澡过程中卫生巾移位等,要及时重新放置好,确保经期卫生。 总之,月经期间适当洗澡并注意正确的方式和相关事项,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还能保持身体清洁舒适,但不同人群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注意相应的细节。

    2025-10-17 14:09:30
  • 小腹隐隐作痛白带有血是什么原因

    小腹隐隐作痛白带有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妇科炎症(如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病变(如宫颈息肉、宫颈癌)、内分泌原因(如排卵期出血)、其他原因(如宫内节育器、恶性肿瘤转移),出现该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卫生、复查等情况以明确病因并采取治疗措施。 一、妇科炎症相关原因 (一)宫颈炎 发病情况:宫颈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各年龄段女性都可能患病,性生活活跃的女性相对更易发生。 具体机制:宫颈部位发生炎症时,宫颈黏膜充血、水肿,质地变得脆弱,容易出现接触性出血,表现为小腹隐隐作痛且白带有血。炎症刺激还可能导致盆腔组织受影响,引起小腹隐痛。例如,病原微生物感染宫颈,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感染,会引发宫颈炎相关症状。 (二)子宫内膜炎 发病情况:多发生于产后、流产后或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年龄上没有严格限制,但产后女性相对高发。 具体机制:子宫内膜发生炎症时,子宫内膜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增加,同时子宫收缩可能不协调,导致小腹隐隐作痛。炎症累及血管时可引起白带有血。比如,产后宫腔内有残留胎盘组织等情况,容易引发子宫内膜炎,出现上述症状。 二、宫颈病变相关原因 (一)宫颈息肉 发病情况:任何年龄的女性都可能患宫颈息肉,尤其多见于育龄期女性。 具体机制:宫颈息肉是宫颈组织增生形成的赘生物,质地较脆,接触时容易出血,表现为白带有血,同时息肉刺激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导致小腹隐隐作痛。例如,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宫颈,可促使宫颈息肉的形成。 (二)宫颈癌 发病情况:多见于30-55岁女性,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具体机制:宫颈癌是宫颈的恶性肿瘤,癌组织侵犯周围组织和血管,会导致接触性出血,表现为白带有血,肿瘤侵犯盆腔组织等可引起小腹隐痛。例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感染HPV的女性患宫颈癌风险增加。 三、内分泌相关原因 (一)排卵期出血 发病情况:发生在有规律月经周期的女性,一般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 具体机制:排卵期时,体内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导致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少量出血,表现为白带有血,同时卵泡破裂、卵泡液刺激腹膜等可能引起小腹隐隐作痛。这种情况一般是生理性的,通常持续1-3天可自行缓解。 四、其他原因 (一)宫内节育器 发病情况: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女性,尤其是放置后的前几个月。 具体机制:宫内节育器作为一种异物,刺激子宫收缩,可能引起小腹隐隐作痛,同时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导致白带有血。不同女性对宫内节育器的适应情况不同,部分女性会出现这种不良反应。 (二)恶性肿瘤转移 发病情况: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病史的女性,如卵巢癌、直肠癌等转移至盆腔时。 具体机制:恶性肿瘤转移至盆腔,侵犯周围组织和血管,可导致小腹隐痛和白带有血。例如,卵巢癌转移至盆腔,侵犯子宫、宫颈等组织,引起相应症状。 如果出现小腹隐隐作痛白带有血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白带常规、HPV检测、TCT检查、B超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育龄期女性,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对于有宫内节育器的女性,要定期复查节育器情况;有恶性肿瘤病史的女性要密切随访,以便早期发现转移等情况。

    2025-10-17 14:08:39
  • 阴道分泌物异味怎么回事

    女性阴道分泌物异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阴道炎相关方面,细菌性阴道病是阴道内菌群失调致乳杆菌减少等,分泌物增多有鱼腥味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假丝酵母菌引起,分泌物白色稠厚呈凝乳状等;宫颈炎相关,急性宫颈炎多由性传播等病原体感染,分泌物黏液脓性等,慢性宫颈炎多迁延或持续感染,分泌物淡黄色或脓性等;还有异物残留会致阴道分泌物异常伴异味;宫颈癌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等有关,分泌物水样米泔状有腥臭味等;子宫内膜癌与雌激素等因素有关,多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阴道排液增多有恶臭等。 一、阴道炎相关 1.细菌性阴道病 成因: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增多所致。女性性生活频繁、多个性伴侣、阴道灌洗等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在年龄方面,育龄女性相对更易受影响,因为其阴道微环境相对活跃。 分泌物特点: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味,尤其在性交后加重,分泌物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常黏附于阴道壁,但黏度很低,容易将分泌物从阴道壁拭去。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成因:主要由假丝酵母菌引起,常见诱因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女性的生理结构特点使得阴道在这些因素影响下易发生菌群失衡从而致病,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但以育龄女性多见。 分泌物特点:阴道分泌物增多,典型的分泌物呈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 二、宫颈炎相关 1.急性宫颈炎 成因:多由性传播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也可由内源性病原体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所致。性生活活跃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更容易发生急性宫颈炎,因为其宫颈处于相对敏感的状态,且性活动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分泌物特点: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 2.慢性宫颈炎 成因:多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也可无急性宫颈炎病史,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如卫生习惯差等也可能诱发,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生。 分泌物特点: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或脓性,有的患者可伴有腰骶部疼痛、盆腔部下坠痛等。 三、其他原因 1.异物残留 成因:阴道内遗留异物,如卫生棉条、纱布等,时间过长未取出,可引起阴道分泌物异常伴有异味。这种情况在有自行放置卫生棉条等行为的女性中可能发生,各年龄段都有可能,但多见于有相关行为操作的人群。 分泌物特点:阴道分泌物可呈脓性,伴有异味,同时可能有阴道局部的刺激症状,如疼痛等。 2.宫颈癌 成因: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另外,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过早、多孕多产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各年龄段女性都可能患宫颈癌,但以生育期女性相对多见。 分泌物特点: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晚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泔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3.子宫内膜癌 成因:发病因素与雌激素长期刺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或不育及绝经延迟等有关。多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 分泌物特点:阴道不规则流血,阴道排液增多,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时可有脓血性排液,有恶臭。

    2025-10-17 14:07:5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