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擅长: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梁俊雄,男,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物理治疗学会中医顾问,台湾中国药用生物保育协会生物科技研究委员,台湾《中国药用生物保育杂志》编委,《中华医药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华中西医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主要研究肝胆疾病、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从事对外中医教育, 中医文献的英译研究,每年都应邀到境外讲学。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消化道、肝胆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特别是肝癌和其它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曾经任儿科医师,对儿科常见病的诊治也有较深刻的体会。从事对外中医教学工作多年,曾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美国、澳大利亚等地任教,弟子遍及世界各地。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展开
  • 产后湿气重的表现是什么

    产后湿气重有多种表现,包括身体沉重困倦、舌苔异常、消化系统症状、皮肤问题、关节肌肉酸痛等,身体沉重困倦是因湿气阻滞气血运行致疲惫,舌苔厚腻是湿气蕴结体内的反映,消化系统受影响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等,皮肤可出现油腻、湿疹等问题,关节肌肉因湿气侵袭经络致酸痛不适。 舌苔异常 观察舌苔是判断湿气重的一个重要方法。产后湿气重的女性往往舌苔厚腻,正常健康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而湿润的,而湿气重时,舌苔上会有一层厚厚的、发白或发黄发腻的物质覆盖,这是由于湿浊之邪蕴结于体内,反映在舌苔上的表现。不同体质的产妇可能舌苔表现略有差异,但厚腻苔是较为典型的特征之一,通过观察舌苔的变化能辅助判断体内湿气情况。 消化系统症状 湿气影响脾胃功能,产后湿气重的女性常出现消化系统方面的问题。比如食欲减退,对食物没有明显的兴趣,吃一点就感觉腹部胀满不适,消化不良,容易出现腹胀、腹泻或大便黏腻不爽的情况,大便粘在马桶上不易冲净,这是因为湿气困脾,导致脾胃运化失常,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吸收,水湿代谢也出现紊乱。这种情况在产后饮食习惯改变、身体机能调整阶段较为突出,若不及时调理,可能会影响产妇的营养摄入和身体恢复。 皮肤问题 部分产后湿气重的女性会出现皮肤方面的表现。例如皮肤油腻,面部容易出油,甚至头发也会变得油腻,这是因为湿气内蕴,影响了人体的津液代谢,导致体内油脂分泌失调。还有可能出现湿疹等皮肤问题,皮肤瘙痒,长有小疙瘩等,这是由于湿气外溢肌肤,与风、热等邪气相搏结,引发皮肤的病变,不同肤质的产妇出现皮肤问题的情况可能不同,但总体与体内湿气环境有关。 关节肌肉酸痛 湿气具有重浊黏滞的特点,产后湿气重可能会导致关节肌肉酸痛。产妇会感觉关节沉重、疼痛,活动时不灵活,肌肉也有酸楚不适感,尤其在劳累或潮湿环境下症状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湿气侵袭经络关节,阻碍了气血的流通,使得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对于产后需要照顾婴儿、身体还在恢复中的女性来说,这种关节肌肉的不适会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

    2025-10-16 11:55:58
  • 喝槐米茶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喝槐米茶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包括辅助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等,坏处有刺激胃肠道、引发过敏、与药物相互作用,孕妇和低血糖人群需谨慎饮用。 一、喝槐米茶的好处 1.辅助降血脂:槐米中含有芦丁等成分,有研究表明芦丁能影响脂类代谢,可能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例如,一些动物实验发现,给予含芦丁的物质后,实验动物的血脂指标有所改善,但这需要更多人体长期大规模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其确切效果。 2.辅助降血压:芦丁可以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使脆性增加的毛细血管恢复弹性,从而起到降低血管通透性、辅助降低血压的作用。不过,它只是一种辅助的保健措施,不能替代正规的降压药物治疗。 3.抗氧化作用:槐米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性,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自由基会损伤细胞,导致衰老和一些疾病的发生,适量饮用槐米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等。 二、喝槐米茶的坏处 1.胃肠道刺激:对于一些胃肠道功能较弱的人,大量饮用槐米茶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因为槐米茶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促进胃肠道蠕动,如果本身胃肠道比较敏感,就容易出现这些反应。 2.过敏风险:个别人群可能对槐米过敏,饮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如果有过对其他植物过敏的病史,在饮用槐米茶前需要谨慎,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饮用并及时就医。 3.与药物相互作用:如果正在服用某些药物,槐米茶可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例如,槐米中的成分可能影响肝药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药物的代谢。但目前相关研究还不是非常充分,所以在服用药物期间饮用槐米茶最好咨询医生,尤其是正在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等的人群。 4.特殊人群需谨慎 孕妇:目前缺乏足够的研究表明孕妇饮用槐米茶的安全性,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未知风险,孕妇一般不建议饮用槐米茶。 低血糖人群:槐米茶可能有一定的辅助降血压、降血脂作用,对于本身血糖偏低的人群,饮用后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血糖水平,导致头晕、乏力等低血糖症状加重,这类人群需要谨慎饮用。

    2025-10-16 11:55:39
  • 长期吃干桂圆的好处

    干桂圆含多种营养物质,有补充营养、补益心脾功效,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儿童、老年人食用需注意相关事项,糖尿病患者要监测血糖控量,肥胖人群适量并结合运动,儿童控制量,老年人注意方式或咨询医生。 一、补充营养物质 干桂圆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碳水化合物,每100克干桂圆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满足日常活动所需;还含有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等,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此外,干桂圆中还含有矿物质,像钾元素等,钾元素对于维持人体的电解质平衡、心脏正常节律等有重要意义。 二、补益心脾 从中医角度来看,干桂圆有补益心脾的功效。对于心脾两虚的人群,适当食用干桂圆可能有助于改善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现代研究也发现,干桂圆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缓解因心脾不足引起的不适。例如,有研究表明,干桂圆中的营养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对于改善睡眠质量可能有一定帮助,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干桂圆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糖尿病患者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如果要食用干桂圆,需要严格监测血糖,并且控制食用量,建议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少量食用,并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以避免血糖升高幅度过大。 肥胖人群:干桂圆热量相对较高,肥胖人群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导致体重进一步增加。肥胖人群应适量食用干桂圆,同时要注意结合适当的运动来控制体重,保持热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 儿童: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过量食用干桂圆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儿童食用干桂圆时应控制量,可作为偶尔的小零食适量食用,不宜大量进食。 老年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有所减退,食用干桂圆时要注意方式,比如可以将干桂圆泡软后食用,避免增加消化负担。同时,老年人如果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食用干桂圆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因为干桂圆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对心血管等系统有一定影响。

    2025-10-16 11:55:02
  • 心包经的位置及作用是什么

    一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联络三焦,循行于上肢内侧中线,止于中指末端,其有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调节情志活动、通络止痛等作用,对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相应健康问题上有一定调节或缓解作用。 二心包经的作用 1.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 心包经与心脏关系密切,能够辅助心脏进行气血的运行调节。现代研究表明,刺激心包经上的穴位可以影响心脏的节律和心肌的供血等。例如,刺激内关穴等穴位,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可以对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调节神经-体液机制来改善心脏的功能状态。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不同,年轻人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影响心包经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心血管系统;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血管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心包经的调节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刺激心包经相关穴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心血管系统的相对稳定。 2.调节情志活动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包为心之外卫,所以心包经对情志活动有调节作用。例如,内关穴对于缓解情志不舒引起的胸闷、心悸、失眠等有一定作用。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的人群,容易出现情志方面的问题,影响心包经的功能,而通过按摩心包经上的穴位等方式可以调节情志。不同性别在情志调节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女性相对更容易受到情志因素的影响,通过调理心包经可以帮助女性更好地维持情志的平稳。对于有抑郁症等情志障碍病史的人群,心包经的调节作用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一部分,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3.通络止痛 心包经循行经过上肢内侧,所以对于上肢内侧的疼痛等有调节作用。比如,对于因劳损等引起的上肢内侧疼痛,刺激心包经上的穴位可以起到通络止痛的效果。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年轻人如果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容易导致上肢内侧经络不通,出现疼痛,通过刺激心包经相关穴位可以缓解疼痛;老年人由于关节退变等原因,上肢内侧可能出现疼痛不适,心包经的通络作用也能起到一定的缓解症状的作用。

    2025-10-16 11:54:38
  • 湿热和湿寒会不会同时存在

    从中医理论看湿热和湿寒可能同时存在,其产生与病因相互作用、体质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有湿热和湿寒兼具特点,治疗需兼顾并在生活方式上注意避免不良环境、保持规律作息饮食等对不同人群调护。 产生机制 病因相互作用:在人体的致病过程中,外邪侵袭或人体自身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可能导致湿热和湿寒同时出现。例如,长时间处于潮湿寒冷的环境中,同时又有湿邪化热的因素影响,就可能使湿热与湿寒并存。从脏腑功能方面讲,脾胃功能失调时,既可能有湿邪停滞,又可能因体质等因素出现寒化或热化的不同转归,进而导致湿热和湿寒同时存在。 体质因素影响:某些特殊体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本身有阳虚体质倾向,又感受了外湿,同时外湿又有化热的条件,就会出现阳虚湿寒基础上兼有湿热的状态。对于女性而言,在经期前后等特殊生理阶段,体质相对敏感,也可能出现湿热与湿寒并存的情况;而对于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人群,其脏腑功能紊乱,也较易出现湿热和湿寒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临床表现及应对 临床表现特点:患者可能既有湿热的表现,如口干口苦、大便黏腻不爽、舌苔黄腻等,又有湿寒的表现,如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苔白腻等。在不同人群中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会有食欲不佳、腹胀,同时又有怕冷、手足凉等表现;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出现湿热兼湿寒时,可能会有更明显的乏力、消化不良等综合表现。 应对原则:治疗上需要兼顾清热祛湿与温阳散寒等,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判断。在生活方式方面,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需要注意避免久居潮湿寒冷环境,保持规律作息和合理饮食,对于儿童要注意根据季节增减衣物,避免受寒,同时也要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对于老年人则要更注重保暖,适度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来促进气血流通等。 总之,湿热和湿寒是有可能同时存在的,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日常生活调护中都需要综合考虑这种复杂的病理情况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2025-10-16 11:54:1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