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擅长: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梁俊雄,男,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物理治疗学会中医顾问,台湾中国药用生物保育协会生物科技研究委员,台湾《中国药用生物保育杂志》编委,《中华医药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华中西医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主要研究肝胆疾病、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从事对外中医教育, 中医文献的英译研究,每年都应邀到境外讲学。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消化道、肝胆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特别是肝癌和其它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曾经任儿科医师,对儿科常见病的诊治也有较深刻的体会。从事对外中医教学工作多年,曾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美国、澳大利亚等地任教,弟子遍及世界各地。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展开
  • 鸡骨草禁忌副作用

    鸡骨草孕妇忌用虚寒体质者需谨慎使用过量服用可致胃肠道不适长期或大量用会增加肝肾负担个别人群有过敏反应儿童应避免使用肝肾疾病患者需谨慎使用虚寒体质人群使用中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变化。 一、禁忌情况 1.孕妇忌用:鸡骨草具有一定药性,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不良影响,从妊娠安全角度出发,孕妇应避免使用鸡骨草,以防影响妊娠过程及胎儿健康。 2.虚寒体质者谨慎使用:鸡骨草性偏凉,虚寒体质者本身多有畏寒、肢冷、大便溏薄等表现,使用鸡骨草可能进一步加重虚寒症状,故需谨慎权衡后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使用。 二、副作用表现 1.胃肠道不适:过量服用鸡骨草可能引发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这是因为其成分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影响胃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 2.肝肾负担:鸡骨草需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长期或大量服用可能增加肝肾的代谢负担,对于肝肾功能正常者可能影响不大,但对于本身存在肝肾疾病的人群,可能会加重肝肾的损伤风险,因其代谢排泄功能受限,鸡骨草的代谢产物更易在体内蓄积。 3.过敏反应:个别人群可能对鸡骨草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表现为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若出现过敏反应需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相应抗过敏措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鸡骨草经肝肾代谢,为避免加重肝肾负担及引发不良反应,应避免儿童使用鸡骨草。 肝肾疾病患者:此类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已受损,鸡骨草的代谢排泄功能受限,使用鸡骨草可能进一步加重肝肾损伤,故应谨慎使用,必要时需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或避免使用。 虚寒体质人群:除谨慎使用外,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变化,若出现虚寒症状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停用并就医。

    2025-10-16 11:09:17
  • 枸杞子怎么吃壮阳

    枸杞子无直接明确“壮阳”针对性功能的特定功效,含多种营养成分,常见食用方法有直接嚼食、泡水、煮粥、煲汤等,不同食用方法有适量要求,且枸杞子不能替代正规医疗解决性功能问题,有性功能严重问题应及时就医正规治疗。 直接嚼食:取适量枸杞子直接咀嚼,这样能最大程度保留枸杞子中的营养成分,但要注意适量,一般每天食用10-15克左右较为合适,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正常体质者可按此量食用,而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脾胃虚弱者,可能需要适当减少食用量,因为过多食用可能加重脾胃负担。 泡水饮用:将枸杞子用开水冲泡,可反复冲泡多次,直至味道变淡。一般每次放入10克左右枸杞子。泡水饮用适合大部分人群,但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枸杞子中含有一定糖分,需谨慎饮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血糖控制情况来决定是否饮用及饮用的量。 煮粥:在煮粥时放入适量枸杞子,如煮小米粥、大米粥等,煮好的粥口感清香,还能增加营养。一般煮粥时放入10-15克枸杞子即可。不同年龄的人群食用一般无特殊禁忌,但儿童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食用时需注意适量,避免过量食用影响正常饮食。 煲汤:在煲汤时加入枸杞子,如炖鸡汤、排骨汤等,能使汤的味道更鲜美,营养更丰富。煲汤时枸杞子的用量同样控制在10-15克左右。对于患有某些慢性疾病需注意饮食的人群,如高血压患者,在煲汤时要注意控制其他食材中盐分等的加入量,遵循低盐等饮食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枸杞子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手段来解决性功能相关的问题,如果存在性功能方面的严重问题,应及时就医,进行正规的医学检查和治疗,而不能单纯依赖枸杞子来达到“壮阳”目的。

    2025-10-16 11:08:44
  • 治疗抑郁症导致失眠的中药有哪些

    百合具养心安神之效,其有效成分可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等,影响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系统,进而改善睡眠,对抑郁症伴随失眠有缓解作用且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相关;酸枣仁能养心补肝、宁心安神,含成分可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改善睡眠,适用于抑郁症伴失眠因心神不宁导致的睡眠问题;刺五加能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可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途径,缓解抑郁症相关失眠状况助改善睡眠状态。 一、百合 百合具有养心安神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百合中的有效成分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等方式发挥作用。例如,百合中的某些成分能影响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系统,进而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对抑郁症伴随的失眠有一定缓解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相关,有科学研究证实百合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质量。 二、酸枣仁 酸枣仁能养心补肝、宁心安神。药理学研究发现,酸枣仁含有的酸枣仁皂甙等成分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可通过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来改善睡眠。对于抑郁症导致的失眠,酸枣仁可发挥宁心安神功效,其作用是基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众多临床前研究及部分临床观察显示酸枣仁对失眠有改善作用,尤其适用于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因心神不宁导致的睡眠问题。 三、刺五加 刺五加能益气健脾、补肾安神。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刺五加可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其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能对抑郁症相关的神经功能紊乱产生影响,进而改善失眠症状。科学研究表明刺五加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途径,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相关的失眠状况,对机体的整体功能调节有助于改善睡眠状态。

    2025-10-16 11:07:53
  • 红枣枸杞百合一起煮可以吗

    红枣枸杞百合一起煮可行且营养全面,红枣能增强免疫力等,枸杞有抗氧化调节免疫作用,百合有润肺止咳安神功效,糖尿病患者、脾胃虚寒者、儿童食用时各有注意事项。 一、食材特性与搭配可行性 红枣富含维生素C、糖类等营养成分;枸杞含有枸杞多糖等多种有益物质;百合含有丰富的秋水仙碱等成分。三者在成分上不存在冲突,一起煮是可行的。从营养搭配角度看,红枣提供碳水化合物等能量来源,枸杞补充多种活性成分,百合则能增添独特的营养与口感,三者搭配可以使营养更加全面。 二、营养功效方面 红枣:其含有的维生素C能够参与人体多种代谢过程,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糖类可为人体提供能量。例如有研究表明,红枣中的特定糖类物质能快速为人体补充能量,缓解疲劳。 枸杞:枸杞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同时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可增强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 百合:百合中的秋水仙碱等成分有一定的润肺止咳功效,对于肺热咳嗽等情况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其含有的一些营养物质还能起到安神的效果,对于改善睡眠有一定帮助。 三、特殊人群情况 糖尿病患者:红枣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食用时需谨慎,应控制摄入量,因为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血糖波动。可以少量煮食,且最好监测食用后的血糖变化。 脾胃虚寒者:百合性微寒,脾胃虚寒者过量食用百合可能会加重脾胃虚寒的症状,如腹痛、腹泻等,所以这类人群食用时要注意百合的用量,可适当减少百合的比例。 儿童:儿童可以适量食用红枣枸杞百合煮的食物,但要注意食材的软烂程度,避免发生呛噎等情况。同时,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也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2025-10-16 11:07:35
  • 决明子泡水喝的功效和副作用

    决明子泡水喝有调节脂质代谢、明目、润肠通便等功效,但脾胃虚寒者饮用可能加重脾胃虚寒致不适,长期大量饮用会进一步损伤脾胃影响营养吸收,孕妇及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以防出现健康问题。 一、决明子泡水喝的功效 1.调节脂质代谢:多项研究显示决明子中的有效成分可参与机体脂质代谢过程,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对高血脂相关风险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例如《中药药理与临床》等相关文献中有相关研究支撑其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机制。 2.明目作用:决明子含有的某些成分能够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对因用眼过度等导致的眼部疲劳等有一定缓解功效,通过促进眼部血液流通,帮助减轻眼部不适,在传统医学及现代研究中均有提及决明子对眼部健康的积极影响。 3.润肠通便:其含有的蒽醌类物质可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道内容物的推进速度,从而起到促进排便的作用,有助于缓解便秘情况,相关药理学研究证实了决明子的这一通便机制。 二、决明子泡水喝的副作用 1.影响脾胃功能:决明子性微寒,脾胃虚寒人群饮用后可能加重脾胃虚寒状态,引发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因为寒凉之性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 2.长期大量饮用风险:长期大量饮用决明子泡水可能进一步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虚弱情况加重,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正常消化吸收,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这是由于其持续的寒凉刺激对脾胃造成持续损伤所致。 3.特殊人群风险:孕妇饮用决明子泡水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因其寒凉特性可能影响胎儿稳定或对孕妇自身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需避免孕妇随意饮用;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其脾胃功能等尚未发育完善,更应谨慎接触决明子泡水,防止出现脾胃功能紊乱等问题。

    2025-10-16 11:06:5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