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擅长: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梁俊雄,男,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物理治疗学会中医顾问,台湾中国药用生物保育协会生物科技研究委员,台湾《中国药用生物保育杂志》编委,《中华医药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华中西医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主要研究肝胆疾病、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从事对外中医教育, 中医文献的英译研究,每年都应邀到境外讲学。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消化道、肝胆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特别是肝癌和其它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曾经任儿科医师,对儿科常见病的诊治也有较深刻的体会。从事对外中医教学工作多年,曾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美国、澳大利亚等地任教,弟子遍及世界各地。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展开
  • 月子里上火怎么办

    月子里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果摄入、合理搭配主食)、保证充足休息(充足睡眠、适当休息调养)、保持心情舒畅(情绪调节、家人支持)、注意口腔卫生(正确刷牙漱口、避免口腔刺激)来缓解上火,且母乳喂养产妇、剖宫产产妇、高龄产妇有各自需注意的特殊事项。 合理搭配主食:主食可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且具有清热作用的食物,如小米粥、绿豆粥等。小米粥有健脾和胃的功效,绿豆粥则能清热解毒。避免过多食用油腻、辛辣、高糖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导致体内积热,加重上火情况。 保证充足休息 充足睡眠:产妇在月子里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尽量保证8-10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时身体能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有助于恢复体力,缓解上火带来的不适。由于产后身体较为虚弱,充足的睡眠对身体的恢复至关重要。例如,每晚保证7-8小时的连续睡眠,能让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有利于减轻上火症状。 适当休息调养:除了夜间睡眠,白天也应适当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产妇可以采取侧卧等舒适的姿势休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过度劳累会影响身体的恢复,使上火情况加重。比如,在宝宝休息时,产妇也跟着休息片刻,让身体得到放松。 保持心情舒畅 情绪调节:月子里产妇的情绪容易波动,要注意调节心情,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听轻柔的音乐、与家人交流等方式缓解不良情绪。因为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内分泌,进而加重上火症状。例如,每天听30分钟左右舒缓的音乐,能帮助放松心情;多与家人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释放压力。 家人支持:家人应给予产妇更多的关心和理解,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人的支持能让产妇心情愉悦,有利于身体恢复,减轻上火相关的不适。比如,家人在生活上多关心产妇的需求,在心理上给予安抚,让产妇处于轻松的环境中。 注意口腔卫生 正确刷牙漱口:月子里要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能预防口腔炎症等问题,口腔健康与身体整体状况相关,良好的口腔卫生有助于缓解上火引起的口腔不适。例如,选择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饭后用温水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 避免口腔刺激:避免食用过烫、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口腔黏膜,加重上火症状。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洁用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牙膏等。比如,选择温和无刺激的牙膏,减少对口腔的刺激。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母乳喂养的产妇:母乳喂养的产妇上火时,需特别注意自身饮食对宝宝的影响。在调整饮食结构时,要避免食用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宝宝的食物。例如,避免食用过于寒凉或过于温热的食物,以免宝宝出现腹泻或上火等不适症状。同时,保持心情舒畅也很重要,因为不良情绪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影响宝宝的情绪和健康。 剖宫产产妇:剖宫产产妇在月子里上火时,除了遵循上述一般原则外,还需注意手术切口的恢复情况。要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在休息方面,要注意休息姿势,避免压迫切口,影响恢复。同时,在饮食上要更加注重营养均衡且清淡,促进切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高龄产妇:高龄产妇身体恢复相对较慢,月子里上火时更要注重多方面的调理。在休息上要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以促进身体更好地恢复。饮食上要更加精细选择,确保营养全面且清热降火。同时,高龄产妇心理压力可能相对较大,更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心理支持,帮助缓解情绪,促进身体恢复。

    2025-10-13 13:33:26
  • 气血不足是什么意思

    气血不足是气与血两者都不足的病理状态,气有多种作用,血有营养滋润全身作用,其生成与脾胃、肺、肾等有关,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慢性病等影响,气与血相互关联,常见表现因人群有差异,可通过中医方法评估,可通过饮食、中药、运动调理,要避免过度劳累、调节情绪,不同人群调理需注意相应特点。 一、气血的生成与相关影响因素 生成来源:气的生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之气,二是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三是肾中所藏先天之精气。血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年龄方面,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脾胃功能若不完善,易出现气血生成不足;老年人脾胃功能渐弱,气血生成也会相对减少。性别上,女性有月经、妊娠、分娩等生理过程,相对更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节食的人,脾胃运化功能受影响,气血生成缺乏充足原料;长期熬夜的人,影响气血的正常生成与运行,易导致气血不足。有慢性病史的人,如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影响脾胃功能的患者,会影响气血生成。 相互关系:气能生血,气是生成血的动力,若气不足,会影响血的生成;气能行血,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虚则推动无力,可导致血瘀;气能摄血,气有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的作用,气虚则固摄失职,可引起出血。血能载气,血液是气的载体,气依附于血而存在,血不足则气无所依附。 二、气血不足的常见表现及相关人群特点 常见表现: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淡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肢体麻木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所差异,小儿气血不足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佳等;老年人气血不足除上述表现外,可能更易出现畏寒肢冷、便秘等;女性气血不足除上述表现外,月经可能出现量少、色淡等异常。性别方面,女性除上述普遍表现外,在经期、孕期、产后等特殊时期更易因气血不足出现相关不适。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如长期高强度工作的人群,易出现气短懒言、神疲乏力等表现;有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的人群,更易损伤气血,加重气血不足的表现。有慢性病史的人群,气血不足的表现可能因基础疾病而被放大,且恢复相对更慢。 检测与评估:可以通过一些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初步评估,如观察面色、舌象(舌质淡白等),询问症状等。现代医学虽没有直接对应“气血不足”的特定检测指标,但一些血常规检查若提示血红蛋白降低等情况,可能从西医角度提示有类似气血不足中血不足的部分表现。 三、气血不足的调理与注意事项 调理方式:从中医角度,可通过饮食调理,多吃一些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猪肝等。也可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一些补气血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如八珍汤、归脾丸等。非药物干预方面,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不同人群调理需注意,小儿应选择温和的补气血方式,避免过度滋补;老年人运动要循序渐进;女性在经期、孕期、产后等特殊时期调理气血需遵循相应的生理特点,如经期不宜过度滋补活血;有慢性病史的人群调理气血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与基础疾病的治疗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因为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气血的恢复。注意情绪调节,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调节情绪,如小儿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老年人要保持心态平和等。

    2025-10-13 13:32:50
  • 湿热长痘痘怎么办

    改善湿热痘痘需从多方面着手,饮食上避免湿热食物、多吃清热利湿食物;皮肤清洁护理要选合适洁面产品并注意保湿;生活习惯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中医可通过中药调理、穴位按摩;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各有注意事项。 一、饮食调整 1.避免湿热食物:减少食用辛辣、油腻、甜食等易生湿热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蛋糕等。这些食物会加重体内湿热,导致痘痘加重。研究表明,高糖饮食会引起胰岛素水平升高,进而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增加长痘痘的风险;而辛辣油腻食物会使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 2.多吃清热利湿食物:适当增加绿豆、冬瓜、苦瓜、薏米等清热利湿食物的摄入。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冬瓜能清热利水、消肿解毒;苦瓜可清热解暑、健脾开胃;薏米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的作用。例如,薏米可以煮粥食用,长期坚持有助于改善湿热体质,减轻痘痘问题。 二、皮肤清洁与护理 1.选择合适洁面产品:使用温和的控油洁面产品,早晚清洁面部。保持面部清洁可以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灰尘和污垢,防止毛孔堵塞。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洁,否则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皮肤水油失衡,反而加重痘痘。 2.注意保湿:在清洁后使用适合油性皮肤的保湿产品,保持皮肤水油平衡。因为皮肤在控油的同时需要适当的水分滋养,否则皮肤会分泌更多油脂来弥补干燥。例如,可以选择含有透明质酸等保湿成分的护肤品。 三、生活习惯调整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尽量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熬夜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失衡,进而诱发痘痘。研究发现,长期熬夜的人,体内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会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容易长痘痘。 2.适度运动:坚持适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瑜伽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湿热毒素。例如,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有助于改善湿热体质,对缓解痘痘有一定帮助。 四、中医调理 1.中药调理: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开具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例如,对于湿热型痘痘,常用清热利湿、解毒散结的中药,如茵陈蒿汤加减等。但中药调理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辨证论治,不能自行盲目用药。 2.穴位按摩:可以按摩一些清热利湿的穴位,如阴陵泉、足三里、丰隆等。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能健脾利湿;足三里是强壮穴,可调节脾胃功能;丰隆是祛痰湿的要穴。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但需要长期坚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长湿热痘痘时,要特别注意皮肤清洁的温和性,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洁面产品。生活上要保证规律的作息,饮食上要避免过于油腻、辛辣和高糖的食物,如炸鸡、辣条、糖果等。因为儿童的皮肤和身体机能还在发育中,过度刺激可能会影响皮肤健康和身体正常发育。 2.孕妇:孕妇长湿热痘痘时,不能随意使用药物治疗。在饮食上要格外谨慎,避免食用可能加重湿热的食物。皮肤护理要选择温和无刺激的产品。因为孕妇的身体处于特殊时期,任何治疗措施都需要尽量避免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主要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来改善,如保证充足休息,多吃清淡利湿食物等。 3.老年人:老年人长湿热痘痘相对较少,但如果出现时,要注意皮肤清洁的力度不宜过大,防止损伤皮肤。生活上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规律的生活,饮食上避免过于滋补油腻的食物。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皮肤也较为脆弱,不当的护理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等问题。

    2025-10-13 13:32:17
  • 枸杞杜仲泡水的功效是什么

    枸杞杜仲泡水有对心血管系统有益(降压、改善血脂)、调节免疫系统、保护肾脏、影响神经系统(镇静安神)等功效,但孕妇需谨慎、儿童不建议饮用,有基础疾病人群如糖尿病、肝肾疾病患者饮用需遵医嘱。 一、枸杞杜仲泡水的功效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益处 1.降压作用:杜仲中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降压功效,研究表明杜仲中的绿原酸等成分可能通过影响血管紧张素系统等途径起到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枸杞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也有助于调节机体的血压平衡,对于高血压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其他治疗同时饮用),适量饮用枸杞杜仲泡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血压的控制,但不能替代正规的降压治疗。 2.改善血脂:杜仲中的有效成分可能对血脂代谢有调节作用,能促进脂质的代谢,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的含量,枸杞中的多糖等成分也有助于维持血脂的稳定,对于有血脂异常风险的人群,长期适量饮用枸杞杜仲泡水可能对改善血脂状况有一定帮助,但同样不能作为主要的降脂治疗手段。 (二)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1.增强免疫:枸杞中富含的多糖等物质能够激活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杜仲中的一些成分也可能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或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的人,适量饮用枸杞杜仲泡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免疫,但如果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饮用前需咨询医生意见。 (三)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1.保护肾脏:杜仲具有一定的补肾作用,对肾脏有保护功效,能够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减轻肾脏的损伤,枸杞也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对于肾功能不佳的人群(包括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适量饮用枸杞杜仲泡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但具体情况需根据个人的病情严重程度等由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适合饮用。 (四)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镇静安神:枸杞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杜仲也可能对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起到安神的效果,对于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睡眠不佳的人群,适量饮用枸杞杜仲泡水可能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等,但如果是患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人群,需谨慎饮用并遵循医生建议。 二、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 (一)孕妇 孕妇属于特殊人群,虽然枸杞杜仲泡水有一定益处,但由于个体差异以及孕期身体状况的特殊性,需要谨慎饮用。目前虽然没有明确的禁忌表明绝对不能饮用,但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因为孕期的身体代谢和生理状态与常人不同,过量或不恰当饮用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适合饮用以及饮用的量等。 (二)儿童 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不建议儿童饮用枸杞杜仲泡水。因为儿童的代谢特点与成人不同,目前缺乏针对儿童饮用枸杞杜仲泡水的安全研究数据,为了避免可能对儿童身体造成未知的影响,应避免让儿童接触此类饮品。 (三)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1.糖尿病患者:枸杞中含有一定量的糖分,糖尿病患者饮用枸杞杜仲泡水时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因为过量饮用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所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身血糖控制情况来决定是否饮用以及饮用的量。 2.肝肾疾病患者:本身患有严重肝肾疾病的人群,饮用枸杞杜仲泡水前需咨询医生,因为虽然其可能对肝肾有一定益处,但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下的个体对其成分的代谢等情况不同,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评估饮用的安全性和必要性。

    2025-10-13 13:31:30
  • 痰湿中阻的典型表现

    痰湿中阻典型表现包括消化系统相关的胃脘部胀满、隐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身体形态与感觉相关的形体肥胖、肢体沉重;还有舌苔厚腻、脉象濡滑等。 一、消化系统相关表现 1.胃脘部不适 患者常感胃脘部胀满,这种胀满感多是持续存在的,尤其在进食后会加重。从中医角度看,是由于痰湿阻滞中焦,影响了脾胃的正常气机升降,导致胃脘部气机不畅。在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但一般来说,饮食不规律、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更易发生。对于儿童,若长期食用油腻、甜食等,也可能损伤脾胃,导致痰湿中阻出现胃脘胀满;对于老年人,脾胃功能本身逐渐衰退,若饮食不节,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可能伴有胃脘部隐痛,疼痛程度相对较轻,绵绵不休。这是因为痰湿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失于濡养所致。 2.食欲减退 患者食量明显减少,对食物缺乏兴趣。这是由于痰湿中阻,脾胃运化功能受到抑制,水谷精微的运化失常,导致患者没有明显的饥饿感。例如,正常人每餐能进食一定量的食物,而痰湿中阻患者可能每餐只能进食少量食物,甚至看到食物就有抵触情绪。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若出现食欲减退,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营养摄入不足;老年人食欲减退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其营养补充。 3.恶心呕吐 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严重时会发生呕吐,呕吐物多为痰涎,质地黏稠。这是因为痰湿上逆,影响了胃的和降功能,导致胃气上逆而出现呕吐。对于女性孕期,如果出现痰湿中阻,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但需要与正常的妊娠反应相鉴别。一般来说,痰湿中阻导致的呕吐,呕吐物有痰涎的特征,而正常妊娠反应可能有不同的表现。 二、身体形态与感觉相关表现 1.形体肥胖 痰湿中阻的患者往往形体较为肥胖,尤其是腹部肥满松软。这是因为痰湿内停,积聚于体内,导致脂肪代谢异常,痰湿壅盛。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sedentary(缺乏运动)、高脂高糖饮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形体肥胖。在年龄方面,成年人中,尤其是30-50岁的人群,由于工作压力大、运动少等原因,更易发生。儿童时期如果过度摄入高热量食物且缺乏运动,也可能为成年后的形体肥胖埋下隐患。 2.肢体沉重 患者自觉肢体沉重,活动不灵活。这是因为痰湿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肢体失于濡养,所以会有沉重感。例如,患者可能感觉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走路时提不起劲。在不同性别中,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从生活方式来看,女性如果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再加上饮食不节,更容易出现肢体沉重的情况。对于老年人,肢体沉重可能会增加其跌倒的风险,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关注。 三、舌苔脉象表现 1.舌苔厚腻 舌象上表现为舌苔厚腻,通常是白色或黄白色的腻苔。腻苔是由于痰湿内停,舌苔上覆盖着一层黏稠的物质,就像有一层油腻附着在舌面上。通过舌象可以辅助判断痰湿中阻的情况,这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年龄人群的舌苔可能会因为体质等因素有所不同,但痰湿中阻时的腻苔特征是比较典型的。 2.脉象濡滑 脉象表现为濡滑脉。濡脉是指脉象浮而细软,滑脉是指脉象往来流利,如珠走盘。濡滑脉反映了体内有痰湿,因为痰湿阻滞,气血运行受到影响,导致脉象出现这样的变化。在诊断疾病时,脉象的变化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脉象的表现可能会因为身体机能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但濡滑脉对于痰湿中阻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2025-10-13 13:28:4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