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擅长: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梁俊雄,男,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物理治疗学会中医顾问,台湾中国药用生物保育协会生物科技研究委员,台湾《中国药用生物保育杂志》编委,《中华医药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华中西医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主要研究肝胆疾病、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从事对外中医教育, 中医文献的英译研究,每年都应邀到境外讲学。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消化道、肝胆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特别是肝癌和其它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曾经任儿科医师,对儿科常见病的诊治也有较深刻的体会。从事对外中医教学工作多年,曾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美国、澳大利亚等地任教,弟子遍及世界各地。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展开
  • 更年期能喝藏红花吗

    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会有诸多症状。藏红花含活性成分,有改善情绪、促进血液循环等潜在益处,但存在个体差异、与药物相互作用及特殊人群需谨慎等注意事项,同时非药物干预对更年期很重要,更年期女性能否喝藏红花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在医生指导下决策,且可结合非药物方式应对更年期变化。 一、更年期女性的生理特点与藏红花的成分及功效 更年期是女性从中年向老年过渡的一段时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会出现月经紊乱、潮热盗汗、情绪波动等一系列症状。藏红花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藏红花素、藏红花酸等,具有活血化瘀、解郁安神等功效。 二、更年期喝藏红花的潜在益处 (一)改善情绪方面 有研究表明,藏红花可能对更年期女性的情绪有一定调节作用。更年期女性常因激素变化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藏红花中的有效成分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等途径来缓解情绪波动。例如一些临床前研究发现,藏红花提取物能作用于大脑的神经递质系统,起到类似抗抑郁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更年期女性的情绪状态。 (二)促进血液循环 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存在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而藏红花的活血化瘀功效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良好的血液循环对于维持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有重要意义,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血液循环不佳可能导致的身体不适,如手脚冰凉等症状。 三、更年期喝藏红花的注意事项 (一)个体差异 不同更年期女性的身体状况存在差异,部分女性可能对藏红花较为敏感。例如,本身月经量较多的更年期女性,饮用藏红花可能会导致经量进一步增多,所以这类女性不建议随意饮用藏红花来调理。 (二)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如果更年期女性正在服用其他药物,饮用藏红花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比如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的女性,藏红花的活血化瘀作用可能会增强出血的风险,因此在饮用藏红花前应咨询医生,了解是否与正在服用的药物有冲突。 (三)特殊人群谨慎使用 对于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更年期女性,如患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稳定的女性,饮用藏红花需要格外谨慎。因为藏红花可能对血压有一定影响,虽然相关研究表明其影响因人而异,但为了安全起见,这类人群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饮用藏红花。 四、非药物干预在更年期的重要性 更年期女性还可以通过非药物方式来缓解相关症状,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激素水平的调节;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缓解更年期的不适症状;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富含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总之,更年期女性是否能喝藏红花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个体差异以及是否与其他药物有相互作用等多方面因素,最好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做出决策。同时,非药物干预在更年期的健康管理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更年期女性可以结合多种方式来更好地应对更年期的各种变化。

    2025-10-13 12:39:49
  • 颈动脉斑块吃什么中药

    具有一定作用的中药有丹参、三七、山楂等,丹参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三七有抗血栓等作用,山楂能调节血脂等;中药使用需注意个体差异,不同年龄、性别、病史人群反应不同,老年患者等需特殊考虑,且单纯中药治疗不够,还需结合非药物干预,不同年龄人群都应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中药治疗要与非药物干预结合。 一、具有一定作用的中药 (一)丹参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有助于改善颈动脉斑块相关的血液循环障碍。例如,有研究发现丹参提取物可以通过调节血脂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影响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对颈动脉斑块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丹参的具体作用效果可能因个体的年龄、基础病史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病史的老年人,使用丹参需要密切关注其对整体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二)三七 三七中的三七总皂苷等成分具有抗血栓、调节血脂和抗氧化等多种作用。它可以抑制血栓素A的合成,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同时还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轻血管壁的炎症反应,进而对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干预作用。不过,三七的使用也需要考虑年龄因素,老年人在使用时要注意其出血风险等可能受到的影响,因为老年人的凝血功能可能相对较弱。 (三)山楂 山楂含有黄酮类、有机酸等成分,具有调节血脂、抗氧化和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它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有助于改善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脂代谢和血液高凝状态。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的人群,山楂可能对改善颈动脉斑块有一定帮助,但对于本身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使用山楂时需要谨慎,因为山楂可能会刺激胃肠道。 二、中药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个体差异 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人群对中药的反应存在差异。例如,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中药的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在选择和使用针对颈动脉斑块的中药时,需要更加谨慎,要综合考虑其肝肾功能状况来调整可能的用药方案。女性患者在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经期)使用相关中药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对自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患者在使用中药治疗颈动脉斑块时,要考虑中药与其他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防止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二)非药物干预的重要性 单纯依靠中药治疗颈动脉斑块往往不够,还需要结合非药物干预措施。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应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例如,年轻人如果有颈动脉斑块相关风险因素(如肥胖、缺乏运动等),应通过增加运动、合理饮食来控制体重、调节血脂等。老年人则需要在适度运动的基础上,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结构,戒烟限酒等。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必须纠正这些生活方式因素,因为它们是导致颈动脉斑块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中药治疗需要与这些非药物干预措施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025-10-13 12:38:45
  • 湿气重的症状有哪些啊

    湿气重可致身体表现有躯体沉重、四肢倦怠、乏力困倦,消化系统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苔可见厚腻、脉象呈濡缓,皮肤有湿疹痤疮等问题及局部潮湿,关节肌肉感沉重酸痛且阴雨天加重,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因不同因素易受湿气影响出现相关表现。 一、身体表现层面 1.躯体沉重感:湿邪阻滞机体,常使人自觉身体沉重、四肢倦怠,活动时缺乏轻快感,即便轻度活动也易有疲惫感,这是因为湿邪阻碍气血津液的正常输布,导致身体机能受影响。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出现,儿童若长期饮食不当等致湿气重,也会表现为肢体沉重、不愿活动;成年人因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等因素,更易出现此症状。 2.乏力困倦:湿气困遏阳气,会使人体阳气不振,表现为精神萎靡、倦怠嗜睡,即使睡眠充足仍感觉疲劳,影响日常工作学习状态。年龄较大人群因机体功能衰退,更易受湿气影响出现乏力困倦;长期从事高强度脑力或体力劳动人群,若生活方式不调,也易出现该表现。 二、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1.食欲不振:湿邪困脾,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升降失调,出现食欲减退,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减少。不同性别均可能发生,女性若因经期、孕期等生理阶段调整饮食或受情绪等影响,更易出现;男性长期饮酒、饮食不规律等也易引发湿气困脾致食欲不振。 2.腹胀便溏:湿邪阻滞中焦,使胃肠蠕动减缓,出现腹部胀满不适,且大便质地稀溏、黏腻,排便不爽,黏滞马桶不易清洁。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湿气重时更易出现腹胀便溏;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病史人群,湿气重可加重原有症状。 三、舌苔脉象特征 1.舌苔厚腻:观察舌苔可见舌苔白厚或黄厚而腻,这是湿气在体内的典型舌象表现,因为湿邪会影响舌苔的正常状态,导致舌苔出现厚腻的改变。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通过舌苔变化反映湿气情况,儿童若饮食不当致湿气重,舌苔也可能出现厚腻表现。 2.脉象濡缓:脉象上可呈现濡脉,即脉来细软而沉,轻取可以摸到,重按反不明显;同时脉率偏缓,体现出湿邪阻滞气血运行,使脉象出现相应变化。 四、皮肤及局部不适表现 1.皮肤问题:湿气外溢肌肤时,可能出现湿疹、痤疮等皮肤症状,皮肤油腻、瘙痒等,这是因为湿邪与热邪等相合,蕴结于皮肤所致。中青年人群因皮脂腺分泌旺盛等因素,湿气重时更易出现皮肤相关问题;女性在经期前后,激素水平变化结合湿气影响,皮肤问题可能更明显。 2.局部潮湿表现:女性可能出现白带量多且质地黏稠,男性可能有阴囊潮湿等情况,这是由于湿气在体内积聚,影响局部津液代谢所致。已婚女性若有妇科炎症病史等,湿气重易加重局部潮湿等不适;男性久坐、穿着不透气衣物等因素结合湿气影响,易出现阴囊潮湿。 五、关节肌肉症状 湿气重可导致关节肌肉沉重、酸痛,活动时感觉不灵活,阴雨天等潮湿环境下症状可能加重,因为湿邪侵袭经络关节,阻碍气血流通。中老年人群因关节退变等基础情况,湿气重时关节肌肉不适更易凸显;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损伤后恢复不佳人群,湿气重会加重关节肌肉的不适症状。

    2025-10-13 12:37:26
  • 清湿热的食物是什么

    具有清湿热作用的常见食物有苦瓜、冬瓜、绿豆、薏米等,它们各有其营养成分和清湿热功效,但不同人群食用清湿热食物时有不同注意事项,如儿童要控性凉食物食用量、女性经期慎食过于寒凉食物、慢性病患者要选合适食物、健康人群要均衡搭配。 一、具有清湿热作用的常见食物 (一)苦瓜 苦瓜性寒,味苦,归心、脾、肺经。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苦瓜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苦瓜甙、5-羟基色胺、多种氨基酸等。研究表明,苦瓜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祛湿的功效。例如,苦瓜中的活性成分可能对机体的代谢有一定调节作用,有助于促进体内湿热之邪的排出。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苦瓜来辅助清湿热,但脾胃虚寒者应谨慎食用,因为苦瓜性寒,可能会加重脾胃虚寒的症状,引发消化不良等问题。 (二)冬瓜 冬瓜性凉,味甘、淡,归脾、胃、小肠经。冬瓜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冬瓜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暑的作用,对于湿热体质者有较好的清湿热功效。其原理在于冬瓜能促进尿液的排出,从而将体内多余的湿热之邪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一般人群都适合食用冬瓜,尤其适合在夏季食用,既能清热又能补充水分,但对于孕妇以及脾胃虚寒、阳气不足者,应适量食用,以免引起不适。 (三)绿豆 绿豆性凉,味甘,归心、胃经。绿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族、钙、铁等营养成分。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对于湿热引起的烦渴、发热、泄泻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现代研究发现,绿豆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参与机体的抗氧化和抗炎过程,有助于调节机体的湿热状态。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绿豆,可煮成绿豆汤饮用,但体质虚寒者不宜过多食用,因为绿豆性凉,可能会导致寒邪加重,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 (四)薏米 薏米性凉,味甘、淡,归脾、胃、肺经。薏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钙、磷、铁等营养成分。薏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对于体内有湿热之邪引起的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薏米中的有效成分可以促进机体的水液代谢,帮助排出湿热。一般人群可以食用薏米,但孕妇应慎用,因为薏米有一定的滑利性,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另外,脾虚无湿、大便燥结者也不宜食用薏米。 二、清湿热食物的食用注意事项 在食用清湿热食物时,不同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人群需要注意不同方面。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在食用苦瓜、绿豆等性凉的清湿热食物时,要控制食用量,避免因过量食用导致脾胃受寒。女性在经期时,要谨慎食用过于寒凉的清湿热食物,如过多食用冬瓜、苦瓜等,可能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痛经等问题。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如脾胃虚寒型胃病的患者,在选择清湿热食物时,要优先考虑温和的食物,如适量食用薏米粥等,同时要避免食用过于苦寒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而对于健康人群,在食用清湿热食物时也应注意均衡搭配,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合理选择食用量和食用种类,以达到更好的清湿热效果且不影响身体健康。

    2025-10-13 12:35:48
  • 艾灸什么时候最好艾灸的最佳时间

    季节维度艾灸最佳时间为春季选天气晴朗上午、夏季选白天10点至下午3点、秋季选清晨或上午、冬季选上午9至11点;一日内上午9至11点人体阳气较旺利于艾灸;特殊人群中儿童需专业医生指导下短时间艾灸,孕妇腹部腰骶部谨慎艾灸,老年人控温时间,阴虚体质者避免中午及夏季长灸且艾灸后补水分观察反应。 一、季节维度的最佳艾灸时间 1.春季:春季阳气渐升,人体肝气相对较旺,可选择在阳气开始舒展的时段艾灸,以助力阳气进一步升发,调和气血。此时艾灸有助于改善因冬春交替可能出现的阳气不足、气血不畅等状况,比如可在天气晴朗的上午进行艾灸操作。 2.夏季:夏季阳气最为旺盛,人体肌肤腠理多处于开泄状态,此时艾灸利于借助外界阳气及人体自身阳气旺盛之势,驱散体内寒湿之邪。一般可选择在白天阳气充足时艾灸,如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左右,能更好地发挥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的作用,但需注意避免在过于炎热、出汗过多时立即艾灸,以防耗伤气阴。 3.秋季: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肺气易受影响,可通过艾灸来调理肺气。适宜在清晨或上午时段艾灸,借助相对充足的阳气来扶助肺气,缓解秋季可能出现的肺气不足、咳嗽等相关问题。 4.冬季:冬季阳气潜藏于内,人体易受寒邪侵袭,此时艾灸能有效温阳散寒。可选择在上午阳气开始回升的时段艾灸,如9点至11点,通过艾灸温煦脏腑经络,抵御寒邪入侵,改善畏寒怕冷等阳虚表现。 二、一日内时间段维度的最佳艾灸时间 一天中人体阳气有盛衰变化,上午9点至11点为人体阳气较旺之时,此时经络气血相对活跃,艾灸能更好地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运行。此时间段进行艾灸,利于艾灸的温热效应传递至体内,发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等功效。而下午至傍晚,阳气逐渐减弱,若此时艾灸需注意把握好艾灸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耗伤阳气。 三、特殊人群的艾灸时间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娇嫩、脏腑功能尚未完善,一般不建议常规艾灸,若有特殊医疗需求需艾灸时,必须在专业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且选择合适的艾灸部位和极短的艾灸时间,以防烫伤或对儿童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2.孕妇:孕妇腹部、腰骶部等部位应谨慎艾灸,因为艾灸可能引起子宫收缩等反应,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若孕妇有艾灸需求,需咨询专业中医师,评估后选择相对安全的非腹部等部位进行少量艾灸,并严格控制艾灸时间和温度。 3.老年人:老年人皮肤感觉功能可能减退,艾灸时要特别注意控制艾灸温度和距离,避免烫伤。艾灸时间也不宜过长,可选择在身体较为舒适、阳气相对旺盛的上午时段短时间艾灸,以达到温阳保健的目的,同时需密切关注艾灸后的身体反应。 4.阴虚体质人群:阴虚体质者本身有阴液不足的表现,如怕热、口干等,艾灸时要谨慎选择时间和频率,一般不宜在阳气最盛的中午及夏季炎热时段长时间艾灸,可选择在上午相对温和时段短时间艾灸,且艾灸后需注意补充水分,观察身体反应,若出现阴虚症状加重情况应立即停止艾灸并就医。

    2025-10-13 12:35: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