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擅长: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梁俊雄,男,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物理治疗学会中医顾问,台湾中国药用生物保育协会生物科技研究委员,台湾《中国药用生物保育杂志》编委,《中华医药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华中西医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主要研究肝胆疾病、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从事对外中医教育, 中医文献的英译研究,每年都应邀到境外讲学。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消化道、肝胆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特别是肝癌和其它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曾经任儿科医师,对儿科常见病的诊治也有较深刻的体会。从事对外中医教学工作多年,曾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美国、澳大利亚等地任教,弟子遍及世界各地。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展开
  • 六个月宝宝适合做推拿吗

    六个月宝宝通常适合做推拿,推拿有促进生长发育、缓解不适症状等益处,但需注意操作环境要温暖舒适,人员需经专业培训,宝宝要在不过饥过饱、情绪稳定时进行,皮肤有破损等特殊情况或患严重疾病时要谨慎处理,要在合适条件下由专业人员规范操作以保宝宝安全和效果。 一、推拿的益处 1.促进生长发育 有研究表明,适当的小儿推拿可以对六个月宝宝的身体机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例如,通过特定的推拿手法刺激相关穴位,可能有助于促进宝宝脾胃功能的改善,从而保障营养的更好吸收,进而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宝宝在六个月时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良好的营养吸收是关键,而推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消化系统的功能。 从神经系统发育角度,推拿手法的刺激可以对宝宝的神经传导等产生影响,有助于神经系统的良好发育,为宝宝的运动、认知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2.缓解不适症状 对于六个月宝宝常见的一些不适,如轻微的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便秘等情况,推拿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通过对腹部相关穴位的推拿,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帮助宝宝改善消化功能,减轻腹胀、便秘等不适。比如,揉腹的手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肠道蠕动,缓解宝宝因消化问题导致的腹部不适。 若宝宝有轻微的感冒、咳嗽等初期症状,一些特定的推拿手法对缓解这些症状也可能有帮助。例如,开天门、推坎宫等手法对于缓解宝宝感冒初期的不适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二、推拿的注意事项 1.操作环境与人员要求 推拿时环境要温暖、舒适,避免宝宝着凉。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25℃-28℃较为适宜。 进行推拿的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推拿手法和穴位定位。因为六个月宝宝皮肤娇嫩,骨骼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错误的推拿手法可能会对宝宝造成伤害。例如,手法过重可能会损伤宝宝的皮肤、肌肉,甚至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2.宝宝状态要求 宝宝在过饥、过饱的状态下不适合进行推拿。过饥时宝宝身体虚弱,推拿可能会加重不适;过饱时胃肠负担较重,推拿可能会引起宝宝呕吐等情况。一般建议在宝宝进食后1-2小时左右进行推拿较为合适。 宝宝在哭闹剧烈时也不宜立即进行推拿,应等宝宝情绪稳定后再进行。因为哭闹时宝宝身体处于紧张状态,此时推拿可能不易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增加宝宝的不适感。 3.特殊情况谨慎处理 如果宝宝皮肤有破损、炎症、湿疹等情况,相应部位不宜进行推拿。例如,宝宝皮肤有湿疹的部位,推拿可能会刺激皮肤,加重湿疹症状。 若宝宝患有某些严重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骨折等,应避免随意进行推拿,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评估是否可以进行相关推拿操作,因为不当的推拿可能会加重病情。 总之,六个月宝宝可以适合做推拿,但必须在合适的条件下,由专业人员进行规范操作,以确保宝宝的安全和推拿的效果。

    2025-10-13 12:11:00
  • 胃癌吃中药能治愈吗

    胃癌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模式,单纯中药治愈胃癌少见,中药可辅助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力但非关键,早期手术等规范治疗是治愈关键,中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针对患者个体化情况合理应用,不能替代主要治疗实现胃癌治愈。 一、中药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 1.辅助改善症状 对于胃癌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部分中药可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例如一些健脾和胃的中药方剂,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的气血津液运行,减轻化疗等西医治疗带来的胃肠道反应。有研究表明,在胃癌化疗期间配合健脾益气中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体力状况评分等指标,但这并非是治愈胃癌的关键作用。 2.辅助提高机体免疫力 某些中药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胃癌患者由于肿瘤的消耗以及治疗的影响,机体免疫力往往下降。一些中药成分可以促进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如增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功能等。不过,这种免疫调节作用是相对有限的,不能单纯依靠中药来恢复机体强大的抗肿瘤免疫能力从而实现治愈胃癌。 二、胃癌的规范治疗模式 1.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是最有可能治愈的手段。早期胃癌如果能完整切除肿瘤病灶,部分患者有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可能。但手术的实施需要根据患者的肿瘤部位、大小、分期等多种因素综合评估,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也有所不同。例如年轻患者身体耐受性相对较好,但仍需严格评估手术相关风险;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 2.化疗 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以及晚期胃癌的姑息化疗等。化疗可以杀灭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不同的化疗方案针对不同分期和病理类型的胃癌患者,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相对较好,但也需要密切监测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老年患者则需要更谨慎地选择化疗方案,以减轻不良反应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3.放疗 对于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放疗可以起到局部控制肿瘤的作用,缓解肿瘤引起的疼痛等症状。放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也与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等因素相关,例如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放疗可能会对正常组织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需要特别谨慎考虑放疗的必要性和剂量等问题。 三、胃癌治愈的可能性与中药的定位 目前,胃癌的治愈主要还是依赖于早期的手术等规范治疗手段。中药在胃癌治疗中可以作为辅助手段,起到改善症状、辅助调节机体功能等作用,但不能替代手术、化疗、放疗等主要治疗方法来实现胃癌的治愈。对于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病史的胃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是个体化的,中药的使用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应用,而不能期望通过单纯服用中药达到治愈胃癌的目的。

    2025-10-13 12:09:00
  • 胃热怎么办

    调整胃热可从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习惯、中医调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入手。调整饮食结构需减少辛辣油腻食物摄入、增加清热食物摄取且不同年龄段有差异;改善生活习惯要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且不同人群运动方式有别;中医调理可穴位按摩(内庭穴)和中药调理(如清胃散,需专业医师指导);儿童胃热要控饮食、初步调理,不缓解就医;老年人胃热避免滥用药物,优先非药物干预,需用药遵医嘱。 增加清热食物摄取: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清热作用的食物,如苦瓜,苦瓜中含有苦瓜素等成分,有清热降火的功效;绿豆也是不错的选择,绿豆汤能清热解毒,对于胃热导致的口干、口苦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不同年龄段人群饮食调整需有所差异,儿童胃热时应选择软烂易消化且清热的食物,如煮得很烂的绿豆粥;老年人胃热则要避免过于寒凉的食物,以防损伤脾胃阳气,可选择温和的清热食物。 改善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睡眠: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脏腑功能,容易导致胃热产生。成年人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儿童睡眠时长需根据年龄调整,一般幼儿12-14小时,学龄儿童10-12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自我修复,调节肠胃功能,缓解胃热。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减轻胃热症状。但运动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进行,老年人胃热时可选择散步等温和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身体负担;儿童胃热可进行轻快的户外活动,如在公园玩耍等,但要注意避免运动后受凉。 中医调理方法 穴位按摩:可以按摩内庭穴,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位于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按摩内庭穴有清胃泻火的作用,用拇指按压内庭穴,每次按压1-3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不同人群按摩力度需适当调整,儿童按摩时力度要轻柔,避免用力过大造成不适。 中药调理:一些中药方剂对胃热有较好的调理作用,如清胃散,由黄连、升麻、当归等药物组成,有清胃凉血的功效,但中药的使用需在专业中医师的辨证论治下进行,尤其是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用药。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胃热:儿童胃热多与饮食不节有关,如过度食用零食等。家长要严格控制儿童的饮食,避免给儿童食用过多辛辣、油腻及高热量的零食。同时,要关注儿童的消化情况,若出现胃热相关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如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等方式进行初步调理,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适的处理。 老年人胃热:老年人胃热要特别注意避免自行滥用药物。由于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在调理胃热时,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方法,如上述的饮食调整和适度运动等,若需要使用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选用,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2025-10-13 12:08:41
  • 桂花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桂花茶有提神醒脑、理气止痛、美容养颜、舒缓情绪、化痰止咳等功效,但阴虚火旺者慎服、过敏体质者需谨慎、孕妇需适量、糖尿病患者需注意、胃肠功能较弱者不宜过量。 一、桂花茶的功效与作用 1.提神醒脑:桂花中含有的芳香物质能刺激神经系统,有助于提神醒脑,缓解疲劳,对于长时间工作或学习导致的困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其芳香成分可通过刺激嗅觉神经,进而影响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提升清醒度。 2.理气止痛:中医认为桂花有理气之功,对于因气滞引起的胃脘胀痛等不适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桂花中的某些成分能够对胃肠道平滑肌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减轻平滑肌痉挛带来的疼痛。 3.美容养颜:桂花茶中含有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长期饮用有助于改善肌肤状态,使皮肤更加光滑细腻,有一定的美容效果。例如,其中的酚类、黄酮类等抗氧化成分可抑制黑色素形成,减少色斑产生。 4.舒缓情绪:桂花的香气具有舒缓情绪的作用,能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其芳香气味通过嗅觉传入大脑,可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使人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 5.化痰止咳:对于咳嗽痰多等症状有一定的辅助缓解作用。桂花中的一些成分对呼吸道黏膜有一定的安抚作用,能减轻黏膜的炎症反应,减少痰液分泌,从而起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二、桂花茶的禁忌 1.阴虚火旺者慎服:桂花性温,阴虚火旺体质的人饮用后可能会加重体内虚火,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不适症状。因为阴虚火旺者本身体内阴液不足,阳气相对偏亢,而桂花的温热特性会进一步耗伤阴液,导致病情加重。 2.过敏体质者需谨慎:部分过敏体质的人可能对桂花过敏,饮用桂花茶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体质者在首次饮用桂花茶时应少量尝试,观察有无不适反应,若有过敏迹象应立即停止饮用,并及时就医。 3.孕妇需适量:孕妇饮用桂花茶需适量,过量饮用可能对身体产生一些不利影响。虽然目前尚无明确的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桂花茶对孕妇绝对有害,但由于孕妇的身体处于特殊状态,为了保险起见,应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饮用,若有任何不适需及时咨询医生。 4.糖尿病患者需注意:市场上一些桂花茶可能添加了较多糖分,糖尿病患者饮用后可能会引起血糖波动。即使是无糖桂花茶,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中的其他成分对血糖的潜在影响,所以糖尿病患者饮用时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5.胃肠功能较弱者不宜过量:桂花茶可能会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胃肠功能较弱,如患有胃溃疡、胃炎等疾病的人过量饮用可能会加重胃肠道不适,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因为桂花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促进胃酸分泌,对于胃肠黏膜有炎症或损伤的人来说,会进一步刺激黏膜,导致病情加重。

    2025-10-13 12:06:52
  • 中医讲面部潮红的原因

    面部潮红可由阴虚火旺、肝阳上亢、外感风热引起。阴虚火旺因先天阴液不足或后天耗伤阴液等,午后或夜间明显,伴五心烦热等;肝阳上亢与中老年人肝肾渐亏、女性更年期及长期精神压力大等有关,伴头晕目眩等且血压易升高;外感风热因季节交替起居不慎等,伴发热微恶风寒等。 一、阴虚火旺 1.成因及机制: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若先天阴液不足,或后天久病耗伤阴液,如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机能衰退,阴液易亏;青年人群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也可耗伤阴液。在性别方面,女性由于生理周期等因素,相对更容易出现阴液亏虚情况。当阴液亏虚时,不能制约阳气,虚热内生,虚火上炎,就会导致面部潮红。例如,《中医内科学》中提到,阴虚之人,水不制火,虚火上蒸头面,可见面部潮红。 生活方式上,长期食用辛辣燥热之品,如经常吃火锅、烧烤等,会加重体内虚火;过度性生活也会耗伤阴精,从而引发阴虚火旺导致面部潮红。 2.表现特点:面部潮红多在午后或夜间明显,常伴有五心烦热(即双手心、双脚心及胸口感到发热)、盗汗(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口干咽燥、舌红少苔等症状。 二、肝阳上亢 1.成因及机制: 年龄方面,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肝肾渐亏,肝阳易亢;从性别来看,女性在更年期时,由于肝肾阴精不足,肝阳相对偏亢。生活方式中,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易激动,如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进而上扰头目,出现肝阳上亢,引发面部潮红。比如,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精神高度紧张的人群,更易出现肝阳上亢的情况。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若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气郁化火,肝阳升发太过,上扰头面,则见面部潮红。 2.表现特点:面部潮红同时伴有头晕目眩、头痛、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舌红苔黄等症状,且血压往往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因为肝阳上亢与血压波动有一定关联。 三、外感风热 1.成因及机制: 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尤其在季节交替时,如春季或秋季,气温变化较大,容易感受风热之邪。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外感风热。生活方式上,外感风热多因起居不慎,感受外界风热之邪,邪气侵袭人体肌表,卫气被郁,正邪相争,进而上犯头面,导致面部潮红。例如,在流感流行季节,体质较弱者就容易感染风热之邪出现面部潮红等症状。 从中医病因角度,《诸病源候论》指出,风热之气,先从皮毛入于肺,肺主气,其脉起于中焦,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若风热之邪侵袭,肺卫受邪,可出现面部潮红等表证。 2.表现特点:面部潮红伴有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舌尖边红、苔薄黄等症状。

    2025-10-13 12:04:3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