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擅长:儿童的眼部整形、儿童的屈光不正、儿童弱视的治疗。
向 Ta 提问
-
近视加散光如何配镜
验光检查包括散瞳验光和综合验光仪检查;镜片选择有框架眼镜(考虑球柱镜及材质)和隐形眼镜(分RGP和软性);配镜适配要选合适镜框并试戴调整;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成年人配镜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需定期复查,青少年要注意用眼习惯,成年人注意用眼卫生等。 一、验光检查 1.散瞳验光:对于18岁以下的青少年,由于其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通常需要进行散瞳验光。散瞳可以放松睫状肌,消除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准确的屈光度数。一般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等进行散瞳,散瞳后会出现暂时的视力模糊、怕光等现象,通常在6-8小时后逐渐恢复。 2.综合验光仪检查:在散瞳验光的基础上,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精细调整,确定最佳的球镜度数(近视或远视度数)、柱镜度数(散光度数)和轴位等。 二、镜片选择 1.框架眼镜 球镜与柱镜的选择:根据验光得到的近视度数和散光度数来选择合适的镜片。例如,验光结果为近视-3.00D,散光-1.00D,轴位180°,则需要选择含有-3.00D球镜和-1.00D柱镜,轴位为180°的镜片。 材质选择:常见的镜片材质有玻璃镜片和树脂镜片。树脂镜片重量轻、抗冲击性好,较为适合青少年和从事剧烈运动的人群;玻璃镜片折射率高,成像质量好,但重量较重,易碎。 2.隐形眼镜 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对于近视合并散光的情况,RGP镜片可以较好地矫正散光,而且透氧性好,有利于角膜健康,尤其适合一些角膜不规则散光或者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青少年。但其佩戴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初次佩戴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渐适应。 软性隐形眼镜:也可以矫正近视合并散光,但对于较高度数的散光矫正效果可能不如RGP,而且透氧性相对RGP稍差,长期佩戴需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引发眼部感染等问题。 三、配镜适配 1.镜框选择 镜框大小:镜框的大小要与脸部比例相适配。如果镜框过小,可能会导致镜片边缘变形,影响视觉效果;镜框过大则可能不稳定,佩戴不舒适。一般来说,镜框的宽度应与两瞳孔之间的距离相匹配,通常两瞳孔间距在58-64mm之间,选择镜框时可参考这个范围。 镜框材质:镜框材质有金属、塑料等。金属镜框较为坚固,但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塑料镜框重量轻,颜色选择多样,但耐用性相对金属镜框稍差。 2.试戴调整:配镜完成后需要进行试戴,检查视力是否清晰、舒适,有无头晕、眼胀等不适症状。如果有不适,需要对镜片的度数、轴位、镜框的松紧等进行调整,直到达到最佳的佩戴效果。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近视合并散光配镜时,要特别注意定期复查视力,因为儿童的眼睛还在发育过程中,近视度数可能会逐渐变化。一般每3-6个月需要复查一次,根据视力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眼镜度数。同时,要选择质量可靠、适合儿童脸型的镜框,确保佩戴舒适且不影响眼部发育。 2.青少年:青少年处于学习阶段,用眼时间较长,配镜后要注意正确的用眼习惯,保持良好的读写姿势,控制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防止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 3.成年人:成年人近视合并散光配镜后,也要注意用眼卫生和用眼习惯,若从事特殊职业(如飞行员等),需要选择符合职业要求的镜片类型和度数。
2025-09-28 13:15:24 -
眼睛近视矫正手术有风险吗
眼睛近视矫正手术存在感染、视力回退、干眼症、角膜并发症等风险,包括感染可能因操作环境或术后卫生等引发,视力回退与年龄、用眼习惯等有关,干眼症与角膜神经等影响泪液有关,角膜并发症与多种因素相关,患者术前需充分了解风险并与医生沟通,术后要遵医嘱护理用眼以降低风险。 一、感染风险 发生情况:任何有创手术都存在感染的可能性,近视矫正手术也不例外。手术过程中如果操作环境不达标,或者患者术后不注意眼部卫生等,都可能引发眼部感染。例如,术后眼部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可能出现眼睛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视力恢复甚至导致视力下降。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青少年身体发育尚未完全稳定,相对来说发生感染的风险可能较成年人略高一些;生活方式上,长期熬夜、用眼不卫生等人群,自身抵抗力相对较低,术后感染风险也会增加;有眼部病史的患者,比如既往有角膜炎等眼部疾病,本身眼部防御能力较弱,进行近视矫正手术时感染风险更高。 二、视力回退风险 发生情况:部分患者在近视矫正手术后可能出现视力回退的情况。这是因为近视的形成与眼轴长度等多种因素有关,虽然手术改变了角膜的曲率等,但如果患者术后仍然不注意合理用眼,眼轴可能会继续增长或者角膜曲率发生一定变化,从而导致视力再次下降。 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患者,身体还在生长发育阶段,眼轴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空间,所以视力回退的可能性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用眼等不良用眼习惯会加速眼轴的变化,增加视力回退的风险;本身近视度数较高的患者,相比低度数近视患者,术后视力回退的概率可能更大。 三、干眼症风险 发生情况:近视矫正手术会对角膜表面的神经纤维等造成一定影响,可能导致泪液分泌减少或者泪膜稳定性下降,从而引发干眼症。患者会出现眼睛干涩、异物感、怕光、视物模糊等症状。 影响因素:性别上,一般女性相对男性更容易出现干眼症相关问题;年龄较大的人群,泪液分泌功能本身有所下降,进行近视矫正手术后发生干眼症的风险更高;有长期戴隐形眼镜史的患者,本身眼部泪膜状态可能已经受到影响,术后干眼症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 四、角膜并发症风险 发生情况:包括角膜混浊、角膜扩张等。比如准分子激光手术中,如果激光切削的参数不合适等,可能导致角膜混浊,影响视力;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近视矫正手术,如ICL晶体植入术,如果手术操作不当或者患者自身情况不适合等,可能出现角膜扩张等情况。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青少年角膜还在不断发育,进行手术时需要更加谨慎,否则发生角膜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眼部本身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如角膜厚度异常等,进行近视矫正手术时角膜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手术医生的操作技术水平也至关重要,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医生能有效降低角膜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在考虑近视矫正手术时,患者需要充分了解这些风险,并在手术前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近视度数、眼部健康状况等,综合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患者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谨慎做出决策。同时,术后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和用眼,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手术效果和眼部健康。
2025-09-28 13:14:01 -
近视眼晚上看不清怎么回事
近视眼患者晚上看不清与屈光不正相关因素(近视度数、瞳孔大小)、视网膜功能相关因素(视网膜周边部功能、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其他相关因素(生活方式、年龄、病史)有关,如近视度数高、瞳孔调节异常、视网膜周边部及色素上皮功能异常、不良生活方式、不同年龄合并其他病变、有眼部病史等都会导致晚上视力下降。 瞳孔大小因素:晚上光线较暗时,正常人的瞳孔会自然扩大。而近视眼患者的瞳孔在暗光下的反应可能存在一定异常。正常情况下,瞳孔扩大可以让更多光线进入眼内,但如果近视眼患者的瞳孔调节功能异常,比如瞳孔扩大后不能很好地配合近视的屈光状态,就会导致晚上视力下降。例如,一些研究发现,部分近视患者在暗光下瞳孔直径虽然增大,但光线在眼内的聚焦仍然不能准确落在视网膜上,从而出现晚上看不清的情况。 视网膜功能相关因素 视网膜周边部功能:视网膜周边部对于夜间视力也有一定影响。近视眼患者由于眼轴延长等原因,可能会导致视网膜周边部的功能发生改变。比如,视网膜周边部的感光细胞分布和功能可能出现异常,在夜间光线不足时,周边视网膜不能有效地感知光线,进而影响整体的视力。有研究表明,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周边部的神经节细胞密度可能降低,这会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导致夜间视力下降。 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视网膜色素上皮在维持视网膜正常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视眼患者可能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的异常。在夜间,视网膜的代谢和功能活动需要正常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来支持。如果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异常,就会影响视网膜细胞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废物的清除,从而导致晚上视力看不清。例如,一些研究发现近视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可能下降,影响了外节盘膜的正常更新,进而影响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其他相关因素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熬夜、过度用眼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加重近视眼患者晚上看不清的情况。比如,经常熬夜会打乱眼睛的生物钟,影响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和眼睛的调节功能等。过度用眼会导致眼睛疲劳,在夜间这种疲劳状态下,视力会进一步下降。对于经常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近视眼患者,夜间使用电子设备后,眼睛更容易出现干涩、疲劳,进而加重晚上视力不清的现象。 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段的近视眼患者晚上看不清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除了近视本身的因素外,还可能与眼部的发育情况有关。比如,青少年时期眼轴还在不断发育,如果发育异常导致近视加深,夜间视力受影响更大。而中老年近视眼患者,可能还会合并其他眼部退行性病变,如玻璃体混浊、晶状体混浊等,这些病变会进一步影响夜间视力。例如,中老年近视眼患者出现晶状体混浊(白内障)时,会严重影响光线的透过,导致晚上视力明显下降。 病史相关因素:有其他眼部病史的近视眼患者,晚上看不清的风险更高。比如,曾经有过视网膜脱离病史的近视眼患者,即使经过治疗,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已经受到一定损害,夜间视力容易出现问题。或者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全身疾病相关的眼部并发症的近视眼患者,其眼部的微血管等结构发生病变,影响了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和代谢,进而导致夜间视力下降。
2025-09-28 13:09:44 -
眼痒怎么回事
眼部眼痒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眼部过敏(如花粉过敏、接触性过敏)、眼部感染(如过敏性结膜炎、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引发的眼痒)、其他因素(如干眼症、环境因素、全身性疾病累及眼部引起的眼痒),不同因素有不同成因与表现。 一、眼部过敏相关 (一)花粉过敏 成因:在花粉传播季节,花粉颗粒易接触眼部,引发过敏反应。例如,春季空气中杨絮、柳絮等花粉飘散,过敏体质人群接触后,眼部黏膜受到刺激,导致眼痒。不同性别对花粉过敏的易感性无显著差异,但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病。长期处于花粉浓度高环境的人群,如生活在花粉产区附近且未做好防护的人,眼痒风险增加。 表现:眼痒较为明显,常伴有眼睛发红、流泪等症状,眼部可出现结膜充血等表现。 (二)接触性过敏 成因:接触化妆品、隐形眼镜及其护理液、眼部用药等过敏原时可引发。比如使用了不适合自己肤质的眼部化妆品,其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刺激眼部皮肤及黏膜导致过敏。女性使用眼部化妆品的概率相对较高,若对其中成分过敏则易出现眼痒。长期佩戴隐形眼镜且护理不当的人,接触性过敏风险升高。 表现:眼痒同时可能伴有眼部肿胀、皮疹等,接触部位相关表现明显。 二、眼部感染因素 (一)过敏性结膜炎引发的眼痒 成因:由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如上文提到的花粉、接触物等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引发结膜的过敏性炎症。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过敏体质者更易患。 表现:眼痒是主要症状之一,还可伴有眼部分泌物增多、眼睛异物感等。 (二)细菌性结膜炎相关眼痒 成因:细菌感染结膜所致,不注意眼部卫生,用脏手揉眼等易导致细菌侵入。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手部活动频繁易接触细菌,发病概率相对较高。免疫力低下者,如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也易受细菌感染引发结膜炎出现眼痒。 表现:眼痒的同时,眼部可出现较多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明显。 (三)病毒性结膜炎导致的眼痒 成因:病毒感染结膜引起,如腺病毒等感染。在人群密集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病毒易传播导致发病。各年龄段均可感染,儿童因接触机会多且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较易发病。 表现:眼痒伴随眼睛发红、水样分泌物等表现。 三、其他因素 (一)干眼症引起的眼痒 成因: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多等导致干眼症,眼部缺乏足够泪液润滑,可引起眼痒。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如上班族、学生等,由于长时间用眼,泪液蒸发增加,易患干眼症出现眼痒。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泪液分泌功能减退,也是干眼症高发人群,易出现眼痒。 表现:眼痒同时伴有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等。 (二)环境因素导致眼痒 成因:干燥、多风的环境可使眼部水分蒸发加快,刺激眼部引起眼痒。在空调房间待久的人,空气干燥,易出现眼痒。 表现:单纯因环境干燥多风引起的眼痒,脱离该环境后可能有所缓解,但仍可能有眼部不适。 (三)全身性疾病累及眼部引起眼痒 成因: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等可能累及眼部,导致眼痒。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甲状腺疾病的人群,眼部可能出现相关病变伴随眼痒。 表现:眼痒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眼部表现的一部分,还会伴有该全身性疾病的其他相关症状。
2025-09-28 13:08:18 -
近视眼应该配戴什么镜
矫正视力的方法包括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框架眼镜有凹透镜和渐进多焦点框架眼镜,凹透镜矫正近视,渐进多焦点适合有看近需求者;角膜接触镜分软镜和硬镜,软镜适合部分人群,硬镜可延缓青少年近视增长;角膜塑形镜适用于特定青少年,需严格眼部检查和护理。 一、框架眼镜 1.凹透镜 原理: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原本聚焦在视网膜前方的光线后移,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近视。 适用人群:各年龄段近视患者均可佩戴,对于儿童青少年等近视度数处于发展阶段的人群较为常用。一般来说,框架眼镜验配相对简单,价格较为亲民,且安全性较高。儿童青少年在佩戴框架眼镜时,需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因为其近视度数可能会随身体发育等因素发生变化。 2.渐进多焦点框架眼镜 原理:这种眼镜的镜片上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焦点,看远用远处的焦点,看近用近处的焦点,能够满足近视患者看远和看近的不同需求。 适用人群:适用于既有近视又需要兼顾看近需求的人群,如一些从事需要频繁近距离工作又有近视的成年人。对于青少年,如果近视度数稳定且有一定看近需求时也可考虑,但需要专业验配确保合适的度数和渐进区域。 二、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 1.软镜 原理:软镜材质柔软,透气性较好的软镜可以让氧气透过镜片到达角膜,矫正近视。其通过改变角膜的曲率来矫正视力。 适用人群:适合一些不愿意佩戴框架眼镜且近视度数相对稳定的人群。对于青少年,如果眼部条件合适,也可以佩戴,但需要注意佩戴卫生和定期复查。儿童由于自我护理能力相对较弱,佩戴隐形眼镜需要家长严格监督,并且要确保眼部健康无炎症等情况才能考虑。一般18岁以下青少年佩戴隐形眼镜需谨慎,因为其眼部发育尚未完全稳定,且自我管理可能不到位。 2.硬镜(RGP,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原理:RGP镜片由特殊材料制成,透气性强,通过塑形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青少年近视度数的增长。它可以改变角膜的几何形态,使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适用人群:对于近视度数发展较快的青少年有一定的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其适用人群相对较广,但需要经过严格的眼部检查,确保角膜等眼部条件符合佩戴要求。青少年佩戴RGP时,要注意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并且严格遵守佩戴和护理的规范,防止眼部感染等问题。 三、角膜塑形镜(OK镜) 1.原理: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接触镜,夜间佩戴时,通过镜片对角膜的压迫作用,暂时改变角膜的形态,使白天不戴眼镜也能有清晰的视力。长期佩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近视度数的增长。 2.适用人群:主要适用于8岁以上、近视度数在一定范围(一般近视度数≤600度,散光度数≤150度)内且有控制近视进展需求的青少年。对于青少年来说,佩戴OK镜需要家长高度重视,要确保孩子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佩戴和护理,并且定期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角膜地形图、眼压等多项检查,以监测眼部健康状况。因为青少年眼部仍在发育,佩戴过程中可能出现眼部感染、角膜损伤等风险,所以必须密切关注。
2025-09-28 13: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