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风湿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血管炎、硬皮病等风湿免疫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84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曾在日本、美国留学深造。行医近25年,一直从事风湿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兼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委员,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委员,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委。 承担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课题、部级课题及院级课题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综述、论文摘要及专题报告等共6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风湿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血管炎、硬皮病等风湿免疫病的诊治。展开
  • 痛风能吃黑豆和红豆吗

    痛风患者能否食用黑豆和红豆需分情况,非急性发作期可适量食用(选煮后弃汤方式),急性发作期不宜食用;从嘌呤代谢角度看其摄入量影响血尿酸水平;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患者要严控量并关注症状,年轻患者要遵原则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其他基础疾病者要综合考虑相关指标调整饮食。 从嘌呤代谢角度分析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痛风患者体内尿酸代谢异常。黑豆和红豆中的嘌呤会在体内代谢生成尿酸,所以其摄入量会影响血尿酸水平。非急性发作期的痛风患者适量食用经过处理的黑豆和红豆,一般不会对血尿酸产生过大波动,但如果大量食用或烹饪方式不当(如直接煮汤饮用),就可能使血尿酸升高,诱发痛风发作。 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痛风患者:老年痛风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在食用黑豆和红豆时更要严格控制量,并且要密切关注食用后的血尿酸变化以及关节症状。因为老年人代谢能力相对较弱,对嘌呤的耐受程度更低,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痛风急性发作,影响生活质量。 年轻痛风患者:年轻痛风患者如果处于非急性发作期,可以在遵循上述食用原则的基础上食用黑豆和红豆,但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保持合理体重等,以辅助控制血尿酸水平。同时,要避免因为年轻而放松对饮食的控制,长期高嘌呤饮食仍会加重病情。 有其他基础疾病的痛风患者:比如合并糖尿病的痛风患者,在食用黑豆和红豆时,要考虑到豆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因为黑豆和红豆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这部分患者食用时需要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以维持血糖的稳定,同时也要关注血尿酸的变化,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

    2025-09-09 12:19:13
  • 痛风病人能不能吃莴笋

    痛风病人可适量吃莴笋,因其属低嘌呤食物,且富含营养成分、水分高,对痛风有益;但食用时要注意烹饪方式选清淡的,考虑个体差异,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痛风病人也有相应食用注意事项。 莴笋对痛风病人的益处 富含营养成分:莴笋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尿酸的排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痛风病人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预防便秘等问题,而便秘可能会影响尿酸的代谢。 水分含量高:莴笋水分含量较高,能帮助痛风病人补充水分,从而促进尿液生成,进一步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 食用莴笋的注意事项 烹饪方式:痛风病人食用莴笋时应选择清淡的烹饪方式,如清炒、凉拌等,避免采用油炸、红烧等会增加油脂摄入的烹饪方法。因为过多的油脂摄入可能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同时也不利于痛风病人控制体重,而超重或肥胖是痛风的危险因素之一。 个体差异:每个痛风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血尿酸控制情况等存在个体差异。如果痛风病人同时合并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等,在食用莴笋时还需要考虑莴笋对血糖等指标的影响。例如,莴笋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一般不会对血糖造成明显波动,但如果过量食用,也可能会有一定影响,所以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适量食用。 特殊人群:对于儿童痛风病人,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食用莴笋时要保证营养均衡,同时要注意莴笋的摄入量,不能因为莴笋对痛风有益就过量食用,以免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对于老年痛风病人,要考虑其消化功能等情况,确保莴笋易于消化吸收,并且根据其整体的健康状况和尿酸控制情况合理安排莴笋的食用量。

    2025-09-09 12:17:46
  • 女人会得痛风吗,什么症状

    女人会得痛风,其症状包括急性发作期(起病急骤,多夜间发作,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等,疼痛剧烈伴红肿热痛等)、间歇期(症状缓解后可能无明显不适,但若血尿酸控制不佳间歇期缩短、发作频率增加、受累关节增多)、慢性期(出现痛风石、关节畸形、肾功能损害等),女性应关注相关症状,及时就医,日常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发病风险。 女人患痛风的症状 急性发作期症状:通常起病急骤,多在夜间突然发作。最常累及的部位是第一跖趾关节,表现为该部位的剧烈疼痛、红肿、发热,疼痛往往较为剧烈,如刀割样或咬噬样,局部皮肤紧张、发亮,活动受限。除了第一跖趾关节外,踝关节、膝关节、手指关节等部位也可能受累,出现类似的红肿热痛表现。例如,有研究表明,约50%的女性痛风患者首发症状为第一跖趾关节受累。 间歇期症状:在急性发作症状缓解后,可能进入间歇期,此时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但如果血尿酸水平控制不佳,间歇期会逐渐缩短,发作频率逐渐增加,受累关节也可能逐渐增多。 慢性期症状:如果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血尿酸持续升高,可能会进入慢性期,出现痛风石。痛风石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形成的结节,常见于耳廓、关节周围等部位,外观呈黄白色结节状。同时,可能会出现关节畸形、肾功能损害等情况,如出现蛋白尿、血尿等肾功能受损的表现。 女性在关注痛风相关症状时,若出现上述类似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尿酸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以便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来控制病情,减少痛风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同时,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痛风的发病风险。

    2025-09-09 12:16:12
  • 免疫球蛋白m偏高原因

    免疫球蛋白M偏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脏疾病、炎症性肠病、其他疾病、药物、免疫缺陷、肿瘤和妊娠等。需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以明确具体原因。 1.感染:某些感染,如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免疫球蛋白M水平升高。例如,肝炎、肺炎、疟疾等疾病可能会引起免疫球蛋白M偏高。 2.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而引起的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可能导致免疫球蛋白M偏高。 3.肝脏疾病:肝脏是合成免疫球蛋白的重要器官。某些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可能导致免疫球蛋白M偏高。 4.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可能导致免疫球蛋白M偏高。 5.其他疾病:某些其他疾病,如骨髓瘤、淋巴瘤、系统性血管炎等,也可能导致免疫球蛋白M偏高。 6.药物: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可能导致免疫球蛋白M偏高。 7.免疫缺陷:免疫缺陷疾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可能导致免疫球蛋白M水平降低或偏高。 8.肿瘤:某些肿瘤,如骨髓瘤、胃癌、结肠癌等,可能导致免疫球蛋白M偏高。 9.妊娠:妊娠期间,免疫球蛋白M水平可能会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免疫球蛋白M偏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某种疾病,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如果发现免疫球蛋白M偏高,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具体原因。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其他检查,如血液检查、自身抗体检测、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025-09-09 12:13:20
  • 脊柱炎疼痛的表现是什么

    脊柱炎常出现晨僵,多数于晨起或久坐久卧后腰部及脊柱有僵硬感且超三十分钟活动可稍缓病情进展时长延长,年龄较小患者易出现且恢复相对慢;起始主要累及脊柱中轴部位腰骶部疼痛多见男性易有可向臀部大腿后侧放射,随病情发展可逐渐向上累及胸椎颈椎致活动受限,长期伏案或弯腰劳作人群不良姿势易诱发疼痛加重;疼痛多为隐匿性持续性钝痛常伴夜间痛,部分患者休息时疼痛加重活动后稍缓过度活动又加剧,病史较长患者因病理改变疼痛顽固,老年人患脊柱炎时疼痛因身体机能衰退更难缓解需注意与其他老年退行性病变疼痛鉴别。 一、晨僵表现 脊柱炎患者常出现晨僵现象,多数于晨起或久坐、久卧后发生,腰部及脊柱部位有僵硬感,一般持续时间超30分钟,活动后可稍缓解,但病情进展时晨僵时长会延长。年龄较小患者因活动少易出现晨僵且恢复相对慢,与炎症致关节周围组织粘连、炎性物质积聚相关。 二、部位特点表现 1.起始部位:主要累及脊柱中轴部位,腰骶部疼痛多见,可向臀部、大腿后侧放射,男性较女性更易出现腰骶部起始的脊柱炎疼痛,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关。 2.进展表现:随病情发展可逐渐向上累及胸椎、颈椎,致整个脊柱活动受限,长期伏案或弯腰劳作人群因脊柱不良姿势易诱发脊柱炎疼痛加重。 三、疼痛性质表现 多为隐匿性、持续性钝痛,常伴夜间痛,部分患者休息时疼痛加重,活动后稍缓解但过度活动又致疼痛加剧,病情严重时静止状态也有明显疼痛。病史较长患者因脊柱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等病理改变,疼痛更顽固,老年人患脊柱炎时疼痛因身体机能衰退更难缓解,需注意与其他老年退行性病变疼痛鉴别。

    2025-09-09 12:11:5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