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陆海英主任医师(107)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陆海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对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合并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对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合并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登革热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传播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有4个血清型,通过蚊媒叮咬入体后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细胞内复制引发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蚊虫密度高季节易高发,典型表现为起病急高热头痛肌肉及骨关节剧烈酸痛伴皮疹出血倾向等,重症可出现休克严重出血等,诊断靠发病前15天内流行区居住或旅行史或蚊虫叮咬史、相关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治疗无特效抗病毒药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症需抗休克等治疗,预防要防蚊灭蚊避免蚊虫叮咬人群防护,儿童感染后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易现重症需加强监测及评估药物对基础疾病影响。 一、定义与病原学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4),病毒通过蚊媒叮咬进入人体后,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细胞内复制,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引发疾病。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蚊虫密度高的季节易高发。 三、临床表现 1.典型登革热:起病急,表现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头痛、肌肉及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伴有皮疹(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出血倾向(如鼻衄、牙龈出血等),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可减少。 2.重症登革热: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休克、严重出血(如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等,需紧急救治。 四、诊断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有登革热流行区居住或旅行史,或有蚊虫叮咬史。 2.临床表现:符合登革热相关症状体征。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清学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特异性IgM抗体等)可辅助诊断;病毒核酸检测可明确病毒感染。 五、治疗原则 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对于重症登革热患者,需积极采取抗休克、止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措施,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重要脏器功能。 六、预防措施 1.防蚊灭蚊:保持居住环境清洁,使用蚊帐、蚊香、电蚊拍等防蚊用品,清理积水以消除蚊虫滋生地。 2.避免蚊虫叮咬:外出时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蚊剂等。 3.人群防护:在登革热流行区,尤其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应加强防护,减少蚊虫接触机会。对于曾患登革热的患者,康复后仍需注意防蚊,因二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病毒可能增加重症风险。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染登革热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监测体温、精神状态及出血倾向等,家长应及时带患儿就医,且避免自行滥用退热药物,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 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此类人群感染登革热后更易出现重症表现,需关注其器官功能状态,加强病情监测,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治疗过程中需谨慎评估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

    2025-10-23 14:36:33
  • 甲肝抗体正常值范围

    甲肝抗体包括IgM和IgG抗体均正常为阴性,IgM阳性提示近期感染,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或有过相关接触史,儿童、老年人、有高危行为、不同生活方式及有病史人群检测甲肝抗体时各有不同情况需综合判断。 甲肝抗体主要包括甲肝IgM抗体和甲肝IgG抗体,其正常值范围如下: 甲肝IgM抗体:正常情况下应为阴性。甲肝IgM抗体是机体感染甲肝病毒后早期产生的抗体,若检测结果为阳性,提示近期有甲肝病毒感染。不同检测方法的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但一般来说都是以阴性为正常范围。例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时,阴性结果表示未感染近期甲肝病毒。 甲肝IgG抗体:正常也应为阴性。甲肝IgG抗体是感染甲肝病毒后后期产生的抗体,可长期存在。当机体既往感染过甲肝病毒并恢复后,甲肝IgG抗体可呈阳性。若既往没有甲肝病毒感染史,甲肝IgG抗体应为阴性。 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与成人有所不同,但甲肝抗体的正常值范围与成人并无本质区别。如果儿童检测甲肝抗体出现异常结果,需要结合儿童的临床表现、接触史等综合判断。例如儿童出现发热、乏力、黄疸等症状,同时甲肝IgM抗体阳性,就高度提示甲肝病毒感染。 老年人: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低,在检测甲肝抗体时,若出现甲肝IgG抗体阳性,需要考虑是否有既往甲肝感染史。同时,老年人感染甲肝病毒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相关症状和肝功能等指标。 有高危行为人群:如有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史的人群,在检测甲肝抗体时需要更加关注甲肝IgM抗体的情况。因为这类人群感染甲肝病毒的风险较高,如果甲肝IgM抗体阳性,就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生活方式与甲肝抗体的关系 健康生活方式人群:一般来说,健康生活方式人群感染甲肝病毒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如果接触了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源等,仍有可能感染。所以即使是健康生活方式人群,也需要关注甲肝抗体检测。例如经常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甲肝患者的人群,若出现甲肝相关症状,也应及时检测甲肝抗体。 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如经常食用可能被甲肝病毒污染食物(如生吃贝类等)、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而又不注意防护的人群,属于甲肝感染的高危人群,更需要定期检测甲肝抗体,以便早期发现是否有甲肝病毒感染情况。 病史对甲肝抗体检测的影响 有甲肝病史人群:既往有甲肝病史的人群,体内甲肝IgG抗体通常会呈阳性,并且会持续较长时间。在后续检测甲肝抗体时,甲肝IgG抗体阳性是既往感染的标志,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出现甲肝相关症状复发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肝功能等指标。 有其他肝脏疾病病史人群:患有其他肝脏疾病的人群,在检测甲肝抗体时,需要排除其他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例如本身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其肝功能等指标可能异常,在判断甲肝抗体结果时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2025-10-23 14:36:13
  • 肺结核检查时会检查身体的哪些部位

    胸部影像学检查中胸部X线是肺结核初筛手段可发现病变大致情况但对细微病变显示不如CT,胸部CT能清晰显示病变细节、判断病变性质范围对不典型肺结核诊断等有重要价值;痰液检查痰涂片抗酸染色找到抗酸杆菌高度提示但阳性率有限需多次送检,痰培养可明确诊断并能做药敏试验;结核菌素试验通过观察皮肤反应初步判断但受卡介苗接种等因素影响需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部分痰液检查阴性高度怀疑肺结核者可做支气管镜检查取标本明确诊断;儿童PPD试验结果解读需谨慎且支气管镜操作要遵循儿科原则,老年人影像学检查需结合基础病及协助留取痰液,免疫抑制人群检查需更频繁或敏感方法且PPD可能假阴性需结合其他检查全面评估。 一、胸部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是肺结核筛查的常用初筛手段,可发现肺部病变的大致部位、范围等。通过X线能观察到肺部是否存在浸润影、结节影、空洞影等典型结核病变征象,对于发现肺部的异常改变提供初步线索,但对于一些细微病变或隐蔽部位(如纵隔旁、肺尖等)的显示可能不如CT清晰。 2.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细节,如早期肺结核的微小结节、隐蔽部位(如纵隔内、肺尖后段等)的结核病灶,还可帮助判断病变的性质(是渗出性、增殖性还是空洞性等)以及病变的范围,对于诊断不典型肺结核或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二、痰液检查 1.痰涂片抗酸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痰液中是否存在抗酸杆菌,若找到抗酸杆菌则高度提示肺结核,但该方法的阳性率有限,一次阴性不能完全排除肺结核,需多次送检。 2.痰培养:将痰液接种于特定培养基中培养,若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则可明确诊断,同时还能进行药敏试验,为后续抗结核治疗提供用药依据。 三、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反应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但该试验结果受卡介苗接种、免疫状态等因素影响,如儿童接种过卡介苗可能出现阳性反应,免疫抑制患者可能出现假阴性等情况,需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四、支气管镜检查 对于部分痰液检查阴性但高度怀疑肺结核的患者,可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通过支气管镜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刷检或活检等进行检查,有助于发现支气管内的结核病变以及获取标本进行病原学等检测,从而明确诊断。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PPD试验结果解读需谨慎,因儿童可能有卡介苗接种史影响结果判断;支气管镜检查时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操作需更加轻柔、规范,充分考虑儿童的耐受能力和生理特点。 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影像学检查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同时痰液检查需注意老年人排痰情况,可能需要协助留取合格痰液标本。 免疫抑制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痰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能需要更频繁或采用更敏感的检测方法,PPD试验可能出现假阴性,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全面评估。

    2025-10-23 14:35:06
  • 打完乙肝疫苗发烧了怎么办

    打完乙肝疫苗后需观察体温情况,低热时让儿童或成人多休息,中热时监测并观伴随症状,儿童可用温水擦身、成人可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物理降温,都要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儿童要特注精神状态,成人中孕妇、有基础病者需特殊关注,体温超39℃或持续超3天伴其他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 一、观察体温情况 首先要密切观察体温数值。如果是低热,即体温在37.3-38℃之间,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打完乙肝疫苗后出现低热相对常见。此时要让孩子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对于成人,低热时也可通过适当休息来缓解身体可能出现的不适。 若体温处于38.1-39℃之间,属于中度发热。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要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同时观察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乏力、头痛等。 二、物理降温方法 适用于儿童:可以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这是因为这些部位血管丰富,通过温水擦拭可以利用蒸发作用带走热量。擦拭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孩子着凉。水温一般控制在32-34℃为宜,每次擦拭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左右。 适用于成人:同样可以采用温水擦浴的方式,也可以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额头,帮助降低体温。退热贴是通过凝胶中水分的蒸发来起到降温作用,相对比较安全。 三、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都要多喝水。喝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对于儿童,要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引起呕吐。成人也应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一般建议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左右的水,可以是白开水、淡盐水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在打完乙肝疫苗发烧后更要精心护理。除了上述物理降温、保证休息和水分摄入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如果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或体温持续升高不退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同时,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在进行物理降温擦拭时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 成人:如果是孕妇打完乙肝疫苗发烧,要谨慎处理。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较为特殊,用药需要特别谨慎。首先以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为主,如果体温持续不降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成人,如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打完乙肝疫苗发烧后要更加密切关注体温和自身基础疾病的变化情况。如果基础疾病因为发烧而出现波动,如糖尿病患者血糖可能因发烧等应激情况升高,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就医。 五、及时就医的情况 当体温超过39℃,属于高热。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及时就医。因为高热可能会引起惊厥等严重情况,尤其是儿童,高热惊厥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如果发烧持续时间超过3天仍未缓解,或者伴有咳嗽、呼吸困难、剧烈头痛、呕吐等其他明显异常症状时,也需要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发烧的可能。

    2025-10-23 14:34:24
  • 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会超过1000吗

    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可能超过1000,肝炎活动时肝细胞受损修复可致甲胎蛋白合成增加,此时需与肝癌等鉴别,还需考虑不同年龄、生活方式、有肝炎病史人群的差异,需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判断。 一、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升高的机制 在肝炎活动时,肝细胞受到损伤,肝细胞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刺激甲胎蛋白的合成增加。当肝细胞大面积受损、再生活跃时,甲胎蛋白的水平可能会显著升高,有达到超过1000的情况。例如,一些重症肝炎患者,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与再生,甲胎蛋白可明显升高,部分可超过1000μg/L。 二、需与其他情况鉴别 与肝癌的关系:甲胎蛋白明显升高超过1000μg/L时,需要警惕肝癌的可能,因为肝癌细胞也能合成甲胎蛋白。但肝炎活动期导致的甲胎蛋白升高,一般多是中度升高,多在几百μg/L左右,当然也有部分肝炎活动期患者甲胎蛋白可超过1000μg/L。此时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肝脏超声、CT或MRI等)以及动态观察甲胎蛋白的变化等综合判断。如果是肝炎活动导致的甲胎蛋白升高,随着肝炎病情得到控制,甲胎蛋白水平会逐渐下降;而肝癌导致的甲胎蛋白升高,往往会持续不降或进行性升高。 不同年龄人群的差异:对于儿童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升高超过1000的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出现。儿童肝炎的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EB病毒等)、遗传代谢等因素有关,其甲胎蛋白升高的机制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但儿童的肝脏再生能力等生理特点可能影响甲胎蛋白的水平变化。对于老年肝炎患者,由于其肝脏储备功能下降等因素,肝炎活动时甲胎蛋白升高超过1000的情况需要更谨慎地鉴别诊断,因为老年患者同时合并肝癌等恶性疾病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的影响:长期饮酒的肝炎患者,其肝炎活动时甲胎蛋白升高情况也需要关注。酒精会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异常,从而影响甲胎蛋白的合成。这类患者甲胎蛋白超过1000时,除了考虑肝炎活动本身,还需要排除是否同时存在酒精性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癌等情况。而对于长期熬夜、劳累等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肝炎患者,肝炎活动时甲胎蛋白升高超过1000同样需要全面评估,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加重肝脏损伤,影响病情判断。 有肝炎病史人群的情况:本身有慢性肝炎病史的患者,在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超过1000时,其病情变化更为复杂。需要详细询问既往肝炎的类型(如乙肝、丙肝等)、治疗情况等。例如,乙肝患者既往规律抗病毒治疗,在肝炎活动时甲胎蛋白升高超过1000,需要考虑是否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导致病情加重,同时警惕乙肝相关肝癌的可能;如果是丙肝患者,在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升高超过1000,除了考虑丙肝活动,也需要排查丙肝相关肝癌等情况。 总之,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可能超过1000,在临床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相关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2025-10-23 14:33:5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