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对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合并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对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合并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艾滋病是怎么产生的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HIV进入人体攻击CD4+T淋巴细胞,破坏免疫系统致出现相关病症。 性接触传播:HIV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在无保护的性接触过程中,病毒可通过性器官黏膜等部位侵入人体。不同性别的人群在性活动中都可能面临感染风险,例如男性与感染HIV的女性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女性与感染HIV的男性发生无保护性行为,都有较大概率感染HIV。 血液传播:包括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被HIV污染且未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等医疗器械;与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的物品,若这些物品上沾染了感染者的血液,也可能造成病毒传播。在一些医疗条件较差、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的地区或非法采供血等情况下,血液传播风险较高。 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在怀孕、分娩过程中以及母乳喂养期间,都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例如,在孕期,HIV可通过胎盘由母体传给胎儿;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接触母体含有HIV的体液而被感染;产后母乳喂养时,乳汁中的HIV也可使婴儿感染。 HIV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病毒核心的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逆转录成DNA,然后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病毒不断复制,破坏大量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系统逐渐受损,当免疫系统功能严重缺陷时,人体就会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艾滋病相关病症,从而表现出艾滋病的临床症状。

    2025-07-29 15:33:50
  • 新冠感染的传播方式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是近距离吸入含病毒飞沫感染,气溶胶传播是相对封闭环境中吸入含病毒气溶胶感染,接触传播包括直接和间接接触感染,不同人群感染风险不同,预防各有要点。 气溶胶传播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气溶胶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新冠病毒可附着在飞沫核等微粒上形成气溶胶,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距离传染源较远的人也可能通过吸入气溶胶而感染。例如,在通风不良的大型室内空间,如长时间密闭的会议室等场所,可能会存在气溶胶传播的风险。对于长期处于此类环境中的人群,如办公室工作人员等,需要特别注意保持环境通风良好;老年人如果因身体原因活动范围受限,长期处于室内相对封闭空间,更要关注环境的通风情况来降低气溶胶传播风险。 接触传播 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是指与感染者直接的身体接触,如握手等;间接接触是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部位而感染。例如,感染者触摸了被病毒污染的门把手等物品,其他人再触摸该门把手后又触摸自己的眼睛,就可能被感染。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通过接触传播感染,儿童可能因好奇触摸各种物品后不注意洗手就接触口部等而增加感染风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接触被污染物品后感染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因为其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预防接触传播的关键是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2025-07-29 15:32:12
  • 艾滋病潜伏期会传染别人吗

    艾滋病潜伏期会传染别人,在潜伏期内感染者体液含HIV可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不同人群在潜伏期有不同传染风险及注意事项,了解其传播特点并针对不同人群采取防护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以减少传播保障健康 不同人群在艾滋病潜伏期的传染风险及注意事项 成年人:成年人若处于艾滋病潜伏期,在日常生活中需避免无保护的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性传播风险;不共用注射器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对于有生育计划的感染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母婴阻断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母婴传播几率。 儿童:儿童若涉及母婴传播相关情况,母亲处于艾滋病潜伏期时,要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母婴阻断方案,包括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分娩方式的选择(必要时可能需剖宫产)以及产后避免母乳喂养等,以减少儿童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儿童自身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一旦感染艾滋病潜伏期病毒,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所以对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所生儿童,要密切监测,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干预。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有多个性伴侣或存在不安全性行为的潜伏期艾滋病感染者,需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传染风险,主动避免高危性行为,同时应及时告知性伴侣自身感染状况,共同采取防护措施;对于静脉吸毒者等有血液传播风险的人群,必须坚决杜绝共用注射器等行为,积极寻求戒毒等帮助,从源头上降低病毒传播可能性。 艾滋病潜伏期具有传染性,了解其传播特点并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防护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最大程度减少艾滋病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2025-07-29 15:30:47
  • 支原体感染怎么治疗

    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抗生素、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注意个人卫生等方面,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治疗方法可能不同,预防感染需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密切接触感染者。 1.抗生素治疗:支原体感染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按照疗程进行治疗。 2.对症治疗:对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症状,如咳嗽、发热等,可进行对症治疗。例如,使用止咳药、退烧药等缓解症状。 3.支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摄入,以帮助身体恢复。 4.避免传播:支原体感染具有传染性,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咳嗽、打喷嚏时应捂住口鼻,以防止传播给他人。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治疗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对于儿童患者,尤其是低龄儿童,使用抗生素需要特别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此外,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支原体感染的预防也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捂住口鼻等,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此外,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呼吸道感染症状出现时,也可以降低感染的机会。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支原体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按时服药,注意休息和个人卫生,以促进早日康复。

    2025-07-29 15:29:32
  • 腮腺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腮腺炎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最常见的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该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儿童易聚集发病;其他病毒如副流感病毒等引起腮腺炎发生率较低;化脓性腮腺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所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口腔致病菌逆行侵入腮腺,长期卧床老人、腹部大手术后患者易发病。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流腮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健康人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后,病毒会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中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进而累及腮腺等腺体、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组织器官。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相对更容易感染流腮病毒引发腮腺炎,在集体生活的儿童中,如学校等场所,容易出现聚集性发病。 其他病毒感染:除了流腮病毒外,其他一些病毒也可能引起腮腺炎,例如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但相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来说,其引起腮腺炎的发生率较低。比如副流感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可通过空气传播,感染后也可能出现类似腮腺炎的腮腺肿大表现,但临床相对少见。 细菌感染:化脓性腮腺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通常是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口腔内的致病菌经腮腺导管逆行侵入腮腺而引发感染。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全身情况较差的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功能减退,口腔自洁作用差,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化脓性腮腺炎;另外,腹部大手术后的患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也可能因腮腺导管阻塞等因素继发细菌感染引发化脓性腮腺炎。

    2025-07-29 15:29: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