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了疫苗哪些人不能打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正在发热或患急性疾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者、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妊娠期妇女均为新冠疫苗禁忌人群,前者因对疫苗成分或既往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后几类分别因神经系统疾病状态、疾病发作期、基础疾病未控、妊娠安全因素不宜接种。 一、对疫苗成分过敏者 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属于禁忌人群。例如对疫苗辅料(如聚山梨酯80等)、制备过程中使用的物质等过敏,此类人群接种后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威胁身体健康。 二、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 既往接种疫苗后出现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的人群,再次接种该疫苗时可能重复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故不能接种。 三、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 1.未控制的癫痫患者:癫痫发作时神经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接种疫苗可能诱发癫痫发作或加重病情,因此未控制的癫痫患者不宜接种。 2.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疾病等,此类患者神经系统本身存在较严重病变,接种疫苗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稳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故不能接种。 四、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者 1.正在发热者:发热时人体免疫系统处于应激状态,此时接种疫苗可能影响免疫应答效果,且可能掩盖发热的真实病因,同时也增加了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2.患急性疾病者:如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等急性疾病时,身体处于疾病应激状态,接种疫苗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影响疫苗效果。 3.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者:例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未控制好处于急性波动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处于急性代谢紊乱期等,此时接种疫苗可能因身体状态不稳定而引发不良后果。 五、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患有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如未控制的恶性肿瘤、未控制的重度心力衰竭等,此类患者自身基础疾病严重,接种疫苗后可能无法有效产生免疫应答,且疫苗引发的不良反应可能进一步加重基础疾病,故暂不建议接种。 六、妊娠期妇女 目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对妊娠期妇女及胎儿影响的足够数据有限,为保障妊娠期妇女及胎儿安全,妊娠期妇女暂不建议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2025-10-15 13:53:40 -
新冠二阳的病程是多久
新冠二阳普通免疫力人群病程通常一到两周初期有发热等症状后续渐缓恢复,老年人因器官功能衰退、常伴基础病病程可能超两周需关注重症及加强基础病管理,儿童病程相对成人稍短但有基础病等情况也会延长需非药物干预及观察异常,有基础疾病人群病程受基础病显著影响超两周需加强基础病监测管理。 一、普通免疫力人群新冠二阳病程情况 对于免疫力正常的成人及青少年等群体,新冠二阳的病程通常在1~2周左右。初期可能出现发热(一般持续1~3天)、咽干、咽痛、乏力等症状,随后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会逐渐减轻,身体逐步恢复到病前状态,多数在2周内可基本康复。例如,相关研究显示,大部分免疫力正常的感染者经过对症支持等一般处理后,10天左右能基本缓解不适症状,2周内可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二、特殊人群新冠二阳病程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相对低下,且常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新冠二阳后的病程可能延长。一般来说,病程可能在2周以上,甚至更久。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恢复能力,且老年人感染后出现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密切关注症状变化,若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不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同时要加强基础疾病的管理,保证充足休息和营养摄入以促进康复。 (二)儿童 儿童感染新冠二阳时,病程相对成人可能稍短,但也需重视。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不过若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较低等情况,病程也可能延长。多数儿童感染后发热等症状持续时间可能在1~3天,其他症状如咳嗽等一般会在1~2周内逐渐缓解,但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缓解不适,如通过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方式,避免低龄儿童随意使用成人药物,密切观察儿童精神状态等,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评估。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病等)的人群感染新冠二阳后,病程会受到基础疾病的显著影响。基础疾病会削弱身体的整体机能,导致身体恢复缓慢,病程可能超过2周。这类人群需要在积极应对新冠感染症状的同时,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管理,严格遵循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活动(根据基础疾病情况适度调整)等,以利于病情恢复。
2025-10-15 13:52:54 -
cT能查出肺结核吗
CT对肺结核诊断有重要价值,能发现病变细节和范围,但不能确诊,还需结合临床表现、痰结核菌检查等,因CT不能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且不同人群CT表现有差异,需综合多种检查判断肺结核。 一、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优势表现 1.发现病变细节 对于一些微小的结核病灶,CT的高分辨率可以清晰显示。例如,能够发现处于肺组织深部、胸部平片可能重叠遮挡的结核病灶。通过CT扫描,可以观察到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比如,肺结核的结节状病灶,CT能更精准地测量其直径,一般来说,活动性肺结核的结节可能边界相对模糊,而陈旧性结核结节边界相对清晰。 在发现空洞性肺结核方面,CT可以明确空洞的位置、大小、内壁情况等。结核空洞可能呈现为圆形、椭圆形等形状,CT能显示空洞内是否有液平,以及空洞周围的炎症反应情况。如果是薄壁空洞,常见于浸润性肺结核等情况;如果是厚壁空洞,需要警惕是否有其他病变合并。 2.判断病变范围 CT可以全面评估肺结核病变累及的范围,是单侧肺还是双侧肺,累及的肺叶、肺段等情况。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比如,通过CT能够清楚看到病变在双肺多个肺叶的分布情况,从而为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 二、CT检查的局限性及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的原因 1.CT不能确诊肺结核 虽然CT能发现典型的肺结核影像学表现,但仅依靠CT表现有时难以与其他肺部疾病相鉴别。例如,肺部的真菌感染、肺炎性假瘤等疾病在CT上可能有类似肺结核的表现。所以,还需要结合痰结核菌涂片、痰结核菌培养等检查。如果痰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那么结合典型的CT表现等可以确诊肺结核;如果痰菌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肺结核,还可能需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肺活检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2.不同人群的CT表现差异 对于儿童患者,肺结核的CT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肺结核往往可能有肺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较为突出,在解读儿童CT图像时需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而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其肺结核的CT表现可能会被基础疾病的影像表现所干扰,需要更细致地分析CT图像,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总之,CT检查是肺结核诊断中的重要辅助手段,但不能单独依靠CT来确诊肺结核,需要综合临床多种检查方法进行判断。
2025-10-15 13:52:01 -
埃博拉病毒患者的症状
埃博拉病毒感染后早期多突然起病,有发热、乏力、肌肉痛等流感样非特异症状,进展期有严重消化道症状、皮疹出血倾向及多脏器功能损害,儿童感染症状隐匿且脱水进展快需监测体液平衡,孕妇感染可致早产胎儿死亡需监测母婴,有基础病史者原病可加重需综合评估个体化治疗。 一、早期症状 埃博拉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2-21天,早期多为突然起病,首发症状常见发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8℃以上,同时伴有乏力、肌肉疼痛(包括头痛、关节痛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咽喉疼痛、咳嗽等类似流感样症状,此阶段症状缺乏特异性,易与普通感染混淆。 二、进展期症状 1.消化道症状 病情进展后,患者会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如频繁呕吐、剧烈腹泻,可导致机体大量丢失水分和电解质,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严重影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2.皮疹与出血倾向 部分患者皮肤会出现皮疹,通常先见于躯干,随后蔓延至四肢,之后可发展为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出现瘀点、瘀斑,鼻腔、牙龈出血,注射部位也可能出血,严重时还会出现呕血、便血等内脏出血表现,这与病毒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机制相关。 3.多脏器功能损害 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烦躁不安等;还可能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例如肝功能异常可导致黄疸,提示肝脏受到病毒侵害,肾脏受累时可能出现尿量减少等肾功能不全表现,涉及多个系统的功能紊乱。 三、特殊人群表现 1.儿童患者 儿童感染埃博拉病毒时,症状可能较隐匿,由于儿童生理特点,脱水等情况进展更为迅速,需密切监测儿童的体液平衡状况,如尿量、皮肤弹性等,及时采取补液等干预措施,因为儿童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为急剧。 2.孕妇患者 孕妇感染埃博拉病毒时,除自身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外,还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增加早产、胎儿死亡的风险,需加强对母婴健康的监测,包括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孕妇的病情进展等,综合评估母婴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3.有基础病史患者 对于本身患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患者感染埃博拉病毒时,原有的基础疾病可能会因埃博拉病毒感染而加重,病情变得更为复杂,需要在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进行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以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健康。
2025-10-15 13:50:23 -
新冠感染会高烧吗
新冠感染后部分患者会高烧,其发生与病毒感染引发免疫反应有关,不同人群高烧表现有差异,儿童相对常见高烧,成年人有部分会高烧,老年人高烧不一定典型,高烧患者常伴寒战、头痛等症状,持续时间因人而异,经对症处理大多1-3天内消退,需关注具体情况及相关伴随症状,必要时就医。 一、高烧的发生情况 1.病毒感染引发免疫反应: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会触发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等会被激活,释放细胞因子等,这些物质会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从而引起发热,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高烧,体温可达到39℃甚至更高。一般在感染后的1-3天内比较常见高烧情况。 2.不同人群的差异 儿童:儿童感染新冠后高烧情况相对较常见。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病毒的反应可能更强烈。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在儿童新冠感染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39℃以上的高烧,但也有部分儿童可能只是中低热。 成年人:成年人感染新冠后,部分人会出现高烧,也有不少人表现为中低热或者不发热。这与成年人的基础免疫力、病毒感染量等因素有关。如果成年人基础免疫力较好,感染病毒量较少,可能只是出现轻微发热或者不发热;但如果感染病毒量多,基础免疫力相对较弱,则容易出现高烧。 老年人:老年人感染新冠后高烧情况不一定典型。老年人往往基础疾病较多,免疫系统功能衰退,所以感染新冠后发热表现可不典型,可能高烧不明显,或者以低热为主,但也有部分老年患者会出现高烧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因为老年人高烧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负担,如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 二、与高烧相关的其他表现 1.伴随症状:高烧患者往往还可能伴有寒战、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例如感染新冠后高烧的患者,可能会感觉全身肌肉酸痛明显,头痛较为剧烈,同时伴有明显的乏力,不想活动等。 2.持续时间:高烧持续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来说,经过适当的对症处理,如物理降温、使用退热药物等,大部分患者的高烧会在1-3天内逐渐消退。但如果患者免疫力较低或者合并有其他并发症等情况,高烧持续时间可能会延长。 总之,新冠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出现高烧情况,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和处理,对于高烧患者要注意监测体温变化以及相关伴随症状,必要时及时就医。
2025-10-15 13:4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