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对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合并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对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合并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新冠ct值高低与传染性强弱有关系吗

    CT值是荧光信号达设定阈值的循环次数,与病毒载量负相关影响传染性,儿童接触高传染性感染者感染风险高,老年人接触易加重重症,有基础病史人群接触易致病情加重,CT值可辅助评估传染性但非唯一指标仍需基本防护。 一、CT值的定义及原理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CT值(CycleThreshold)是指荧光信号达到设定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次数。定量PCR检测时,病毒核酸含量越低,达到设定阈值所需的循环次数越多,即CT值越高;反之,病毒核酸含量越高,CT值越低。 二、CT值与传染性的关联 (一)CT值高低反映病毒载量 CT值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CT值越高,样本中病毒核酸含量越低,意味着病毒载量少;CT值越低,病毒核酸含量越高,病毒载量相对较多。而病毒载量多少直接影响传染性,一般来说,病毒载量高时传染性更强,病毒载量低时传染性相对较弱。例如,多项临床研究显示,CT值≥35的感染者,其体内病毒载量通常较低,在环境中排出病毒的数量较少,传播给他人的概率相对减小;而CT值<30的感染者,病毒载量往往较高,更易在人群中造成传播。 (二)不同人群的差异体现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若接触到CT值低、病毒载量高且传染性强的感染者,感染风险较高。应尽量减少儿童与高传染性(CT值低)人群的密切接触,外出时严格做好防护,如佩戴合适的儿童口罩等。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相对较低,若接触到传染性强(CT值低)的感染者,感染后出现重症的风险可能增加。因此,老年人更需加强防护,如保持社交距离、注意环境通风等。 有基础病史人群: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若接触到传染性强(CT值低)的感染者,病情加重的风险较高。这类人群应格外注重防护,避免暴露在高传染性环境中,如必要外出时规范防护,回家后及时进行手卫生等。 三、CT值作为传染性参考的临床意义 CT值可辅助医护人员及公众初步评估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情况,在疫情防控中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但需注意,CT值并非唯一判断传染性的指标,还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同时,即使CT值较高、传染性相对较弱,也不能完全放松防护,仍需遵循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基本防护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

    2025-10-15 13:46:29
  • 新冠疫苗接种后吃海鲜是否有影响

    接种新冠疫苗后正常食用海鲜对疫苗效果无显著影响,海鲜过敏人群接种后需特别注意,儿童无海鲜过敏情况可正常食用但需适量,成年无海鲜过敏史者可正常食用但有过敏史者需规避致敏海鲜,有基础病史且对海鲜过敏者除接种后避免食用外还需管理自身过敏情况并在接种前告知医生过敏史。 一、接种新冠疫苗后正常食用海鲜对疫苗效果无显著影响 新冠疫苗主要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来发挥预防感染的作用。海鲜本身并不属于会干扰疫苗免疫应答的物质,正常食用海鲜不会破坏疫苗激发的免疫反应过程。目前众多临床研究未发现接种新冠疫苗后进食海鲜会降低疫苗的保护效力,因为疫苗的免疫机制是基于人体对特定抗原的识别与应答,而海鲜中的成分一般不会与疫苗抗原发生冲突从而影响免疫应答的正常进行。 二、海鲜过敏人群接种后需特别注意 对于本身对海鲜过敏的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后食用海鲜可能诱发过敏反应。这是因为过敏人群的免疫系统处于对外来特定物质(如海鲜中的某些蛋白质)过度敏感的状态,接种疫苗后机体免疫处于活跃状态,此时进食海鲜更容易触发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这类人群在接种新冠疫苗后应严格避免食用已知过敏的海鲜品种,且在接种后需密切观察自身身体状况,若出现疑似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三、不同人群接种后食用海鲜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群体 儿童接种新冠疫苗后,若不存在海鲜过敏情况,正常食用海鲜一般无问题。但需注意适量食用,避免因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过量食用海鲜引发消化不良等不适。同时,家长应关注儿童食用海鲜后的身体反应,若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二)成年群体 成年人群体中,无海鲜过敏史者接种新冠疫苗后可正常食用海鲜,但仍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避免因过量食用某一类食物影响整体营养摄入平衡。而有海鲜过敏史的成年人,接种后需严格规避致敏海鲜,遵循个人过敏史相关禁忌。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本身患有过敏性疾病且明确对海鲜过敏的人群,除了接种后避免食用海鲜外,还需在日常生活中严格管理自身过敏相关情况,定期复诊,遵循医生针对过敏疾病制定的整体健康管理方案。在接种新冠疫苗前,应主动向医生告知过敏史等基础病史信息,以便医生综合评估接种风险并给予合理建议。

    2025-10-15 13:46:07
  • 新冠德尔塔的症状早期表现

    新冠早期常见症状包括中低热或高热、干咳或伴少量白痰、鼻塞流涕、咽痛、乏力、肌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等,儿童患者症状相对不典型多表现为精神差等,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且易重症倾向,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后呼吸道症状可能加重且病情变化隐匿需密切监测。 一、常见早期症状表现 1.发热:多为中低热情况,但部分患者也可出现高热表现,体温可升至38℃及以上,与其他新冠毒株感染类似,发热是机体免疫应对病毒的常见反应。 2.呼吸道症状: 咳嗽:以干咳为主,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少量白痰,这是由于病毒侵袭呼吸道黏膜,引起呼吸道炎症反应导致咳嗽。 鼻塞、流涕:类似于普通感冒的鼻部症状,是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后引发的黏膜炎症反应所致。 咽痛:咽部受到病毒刺激出现炎症,导致患者感觉咽部疼痛不适。 3.全身症状: 乏力:患者会感觉身体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与病毒感染机体后引起的全身代谢改变等因素相关。 肌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肉酸痛,尤其是四肢肌肉,可能是病毒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肌肉组织受累引起。 4.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这是德尔塔毒株比较有特征性的早期症状之一,病毒影响了嗅神经和味神经相关的细胞,使得患者嗅觉和味觉功能出现异常。 5.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可能是病毒累及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 二、不同人群早期症状差异 1.儿童患者: 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能不像成人那样明显出现发热、咳嗽等典型呼吸道症状,有的可能仅表现为精神差、呼吸急促,或者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的表现,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呼吸频率等情况。 2.老年患者: 因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早期症状可能不太典型,除了可能出现上述常见症状中的部分外,还可能更容易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且需要警惕病情进展较快的情况,因为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感染后更易出现重症倾向。 3.有基础疾病人群: 如本身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患者,感染德尔塔毒株后,早期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可能会加重,且由于基础疾病的存在,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需要更加密切监测自身呼吸、血氧等情况,一旦有异常需及时就医。

    2025-10-15 13:45:17
  • 感染新冠几天后才能洗澡

    感染新冠后病情较轻者一般在主要症状开始缓解体力逐渐恢复1-2天后可考虑洗澡,需确保浴室温度24-26℃、水温38-40℃、时间≤15分钟且洗完迅速擦干身体;病情较重者需待症状显著改善体力明显恢复后再洗且要格外注意安全最好有他人陪同;儿童轻症体温恢复正常精神较好时感染后1-2天可尝试洗澡但需全程有成人严密监护、水温37-39℃且时间尽量≤10分钟,病情较重需待病情明显好转体力大幅恢复后洗且成人随时关注;老年人轻症在症状缓解体力能支撑时2-3天后可洗,要缓慢起身、浴室提前预热且最好有家人协助洗澡确保安全。 一、病情较轻人群的洗澡时机及注意要点 对于感染新冠后症状相对较轻,如仅出现轻微发热(体温≤38.5℃)、轻度咳嗽、乏力等,一般在主要症状开始缓解,体力逐渐恢复的1~2天后可考虑洗澡。洗澡时需注意:首先确保浴室温度维持在24~26℃,水温控制在38~40℃,避免因水温过低或过高加重身体不适;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控制在15分钟内,防止体力过度消耗,洗完后要迅速擦干身体,避免着凉。 二、病情较重人群的洗澡时机及注意要点 若感染后出现持续高热(体温>38.5℃且经处理仍不退)、剧烈咳嗽伴呼吸困难、极度乏力等较重症状,需等待症状显著改善、体力明显恢复后再洗澡,通常可能需要2~3天甚至更久。洗澡时除遵循上述基本保暖要求外,更要格外注意安全,最好有他人陪同,防止因体力不支出现摔倒等意外情况。 三、特殊人群的洗澡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感染新冠后洗澡需谨慎。若为轻症,体温恢复正常且精神状态较好,可在感染后1~2天尝试洗澡,但必须全程有成人严密监护,水温严格把控在37~39℃,洗澡时间尽量缩短至10分钟内,避免儿童在浴室停留过久导致受凉或体力不支;若病情较重,如伴有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需待病情明显好转、体力大幅恢复后再考虑洗澡,且洗澡过程中成人需随时关注儿童状态。 (二)老年人 老年人免疫力较弱,感染后洗澡时间可适当延后。一般轻症老年人在症状缓解、体力能支撑的情况下,2~3天后可洗澡,洗澡时要缓慢起身,防止因体位变化引发体位性低血压,浴室提前预热保证室温适宜,最好有家人协助洗澡过程,以确保安全,避免在洗澡时发生意外。

    2025-10-15 13:44:24
  • 斑疹伤寒怎么治疗

    斑疹伤寒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隔离休息、护理)、病原治疗(选择氯霉素、四环素类等抗生素,注意儿童和老年患者用药差异)、对症治疗(发热按舒适度处理、皮疹缓解不适),儿童和老年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需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进行治疗。 一、一般治疗 隔离与休息:患者需进行隔离,避免传播给他人,同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帮助身体恢复。这是因为斑疹伤寒具有传染性,隔离可防止疾病扩散,而休息有助于机体的能量储备和免疫功能的恢复。 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皮疹变化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皮肤的护理,防止搔抓皮疹导致感染;对于老年患者,要关注其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的变化。 二、病原治疗 抗生素选择: 氯霉素:曾是治疗斑疹伤寒的常用药物,但由于耐药情况等因素,其使用需谨慎评估。对于儿童患者,要严格掌握使用指征,因为氯霉素可能对儿童的骨髓等产生一定影响。 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等,也可用于斑疹伤寒的治疗。在使用时同样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低龄儿童一般不优先选择,需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权衡利弊后决定。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对肝、肾等器官功能的影响,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 三、对症治疗 发热: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进行处理,而非机械按体温用药。对于儿童患者,可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等,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降温措施;老年患者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物理降温时要注意避免过度降温导致不适,同时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皮疹:若皮疹有瘙痒等不适,要避免儿童患者搔抓,可根据情况使用外用药物等缓解症状;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皮肤的保湿等护理,防止因搔抓或皮肤干燥等引起皮肤损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的肝、肾等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选择药物时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使用氯霉素时要警惕对骨髓的抑制作用等。同时,要加强护理,保证儿童患者的营养摄入等。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斑疹伤寒时,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5-10-15 13:44: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