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对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合并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对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合并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怎么知道自己是新冠无症状感染者

    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是无相关临床症状但核酸检测阳性者,判定依赖核酸检测,含主动检测(有疫情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与确诊或无症状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等人群应主动核酸检测筛查)和被动检测(就医等医疗活动中核酸检测发现无临床症状但阳性情况),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有疫情暴露史患基础疾病人群需注意检测,有特定生活方式人群即使无明显症状也应主动配合核酸检测。 一、判定依据及检测途径 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乏力、嗅(味)觉减退等),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者。其判定主要依赖于核酸检测。 1.主动检测:有疫情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与新冠确诊或无症状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等人群,应主动进行核酸检测筛查,即使无任何不适症状,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且符合无症状感染者定义者即为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例如,近期从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按规定需进行核酸检测排查。 2.被动检测:在就医、健康体检等其他医疗活动中,通过核酸检测发现无临床症状但核酸阳性的情况。如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常规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且无相关临床症状,可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 二、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检测要点 1.儿童群体:儿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表现不典型,如仅出现轻微精神状态改变、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需通过规范的咽拭子、鼻拭子等核酸检测手段明确。家长若发现儿童有疫情相关暴露史,应及时带儿童进行核酸检测排查。 2.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此类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症状不明显,甚至无任何自觉症状,但仍可能携带病毒成为传染源。因此,有疫情暴露史的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需严格按照防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不能因无明显症状而忽视检测。 3.其他特殊人群:如患有基础疾病但无新冠相关症状的人群,若有疫情暴露史,也应主动进行核酸检测,以明确是否为无症状感染者。 三、生活方式与检测的关联 有疫情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与确诊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等特定生活方式的人群,即使无明显临床症状,也应提高警惕,主动配合核酸检测。例如,频繁出入人员密集且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场所的人群,需定期进行核酸检测筛查,以便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情况。

    2025-10-15 13:39:18
  •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有未感染且无保护性抗体(健康人群既无感染也无免疫力属易感人群建议接种疫苗)、曾感染乙肝病毒已康复(可能伴其他标志物变化提示恢复阶段)、乙肝病毒感染窗口期(早期抗原低或未产生需结合其他指标排查)等情况,儿童无抗体应按程序接种并监测,成年人有高危行为要查其他指标,无高危但无抗体也建议接种,有乙肝病史人群需定期复查相关标志物明确病情。 一、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含义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外壳部分的蛋白质,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表示在被检测者的血液中未检测到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这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未感染乙肝病毒且无保护性抗体:健康人群中若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且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也阴性,说明体内既没有感染乙肝病毒,也没有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此类人群属于乙肝易感人群,建议接种乙肝疫苗来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降低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曾感染乙肝病毒已康复:部分人可能曾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凭借自身免疫系统将病毒清除,此时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同时可能伴有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其他标志物的变化,提示处于乙肝病毒感染恢复阶段。 乙肝病毒感染窗口期:在乙肝病毒感染早期,血液中乙肝表面抗原尚未产生或含量极低,导致检测结果为阴性,但此时体内已存在乙肝病毒感染,需结合乙肝病毒DNA等其他指标进一步排查,因为在窗口期仍可能具有传染性。 二、结合不同人群的延伸情况 儿童群体:儿童若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且无抗体,应按照乙肝疫苗接种程序规范接种疫苗,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及时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接种后需监测抗体产生情况。 成年人:成年人中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若有高危行为(如多次输血史、不洁注射史、多个性伴侣等),除关注表面抗原外,还需检查乙肝病毒DNA、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等指标,全面评估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或感染状态;若无高危行为但表面抗原阴性且无抗体,也建议接种乙肝疫苗。 有乙肝病史人群:既往有乙肝感染史的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时需定期复查乙肝相关标志物,如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等,以明确病情是完全康复还是处于病毒携带的低复制状态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15 13:38:55
  • 接触肺结核病人后怎么办

    接触肺结核病人后,应尽快就诊咨询,医生会据情况评估;要进行胸部影像学、结核菌素试验等相关检查;高风险接触者可能需隔离观察或药物预防;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儿童等特殊人群需特别留意,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一、及时就诊咨询 接触肺结核病人后,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咨询。医生会根据接触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例如了解接触时的防护措施(如是否佩戴口罩等)、接触时间长短等因素。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的人群,由于他们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应及时就医,因为这些特殊人群感染肺结核的风险可能更高且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更严重。 二、进行相关检查 1.胸部影像学检查:通常会进行胸部X线或胸部CT检查。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肺部是否出现结核相关的病变,如是否有结核病灶等。对于儿童进行胸部X线检查时,要注意辐射防护,采用合适的辐射剂量;老年人进行检查时要考虑其身体状况,可能需要更谨慎地安排检查流程。 2.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PPD试验是检测是否感染结核杆菌的常用方法之一。一般在接触后48-72小时观察结果。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PPD试验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三、采取预防措施 1.隔离观察:如果接触者被怀疑有感染风险,可能需要进行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尤其是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隔离观察期间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抵抗力。 2.药物预防:对于一些高风险的接触者,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考虑给予药物预防。但药物预防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例如对于儿童,要严格掌握药物预防的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对儿童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老年人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可能受到影响。 四、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接触后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是否出现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乏力等肺结核相关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再次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肺结核病人的情况。对于儿童,家长要特别留意儿童的精神状态、食欲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达症状可能不典型,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检查。

    2025-10-15 13:38:52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什么早期症状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多种症状表现,发热方面多数早期发热,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生活方式不健康、有基础疾病人群病情变化更复杂;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儿童表现不同,吸烟人群更明显)、咽干咽痛(有基础疾病者可能加重);其他症状有乏力(老年人、不健康生活方式人群更明显)、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是特征性早期表现之一,不同人群情况有别)。 一、发热 多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早期会出现发热症状,可为低热(体温37.3~38℃),也可能是中热(体温38.1~39℃),少数人会出现高热(体温≥39℃)。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发热相对较明显且变化较快,老年人发热可能相对不典型,部分老年人可能仅表现为低热甚至不发热。生活方式不健康、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热后病情变化可能更复杂,比如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热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等。 二、呼吸道症状 咳嗽:早期多为干咳,部分人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咳痰。儿童感染后咳嗽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儿童咳嗽可能更频繁,且由于儿童气道较窄,咳嗽时可能更容易出现喘息等表现。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感染后咳嗽可能会更明显,因为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影响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 咽干、咽痛:感染初期部分人会感觉咽干、咽痛,就像嗓子被轻微灼伤一样的不适感。不同性别在这方面可能没有明显差异,但有基础疾病如慢性咽炎的人群感染后咽干、咽痛症状可能会加重,因为其本身咽喉部就处于相对敏感或炎症状态。 三、其他症状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没力气,不想活动,严重时可能连日常简单的动作都难以完成。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感染后乏力症状可能会更明显,恢复也相对较慢;长期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感染后乏力感可能会比经常运动的人更强烈。 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部分感染者早期会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的情况,这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比较有特征性的早期表现之一。不同年龄人群发生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的比例可能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中经常接触有刺激性气味物质的人群可能对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的敏感度不同,比如长期在厨房工作的人可能对嗅觉变化的感知相对不那么敏感,但感染后仍可能出现明显的嗅觉、味觉改变。

    2025-10-15 13:38:26
  • 新冠症状的8个前兆

    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可引发发热、乏力、干咳、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咽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前兆表现,儿童发热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方式,老年人有乏力等前兆需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变化,有基础病人群出现相关前兆应警惕病情变化及时就医评估。 一、发热 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会引发免疫系统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从而出现发热症状。不同人群发热表现有差异,儿童感染后可能出现相对明显的高热,而老年人发热可能不典型,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发热可作为新冠感染早期较常见的前兆之一。 二、乏力 人体在应对新冠病毒感染时,机体代谢紊乱且能量消耗增加,会使患者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这种乏力感可能在感染初期就较为明显,影响日常活动。 三、干咳 新冠病毒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无痰的干咳,这是新冠常见的呼吸道前兆表现,与普通感冒的咳嗽可能有所不同,普通感冒咳嗽可能伴有咳痰等情况。 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 病毒可能影响嗅神经和味觉感受器,使得部分患者出现嗅觉减退甚至丧失、味觉减退的情况,这是新冠较为特异的前兆症状之一,在一些病例中较为突出。 五、鼻塞、流涕 新冠病毒侵袭上呼吸道黏膜,引起黏膜炎症反应,导致鼻腔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从而出现鼻塞、流涕等类似普通感冒的呼吸道前兆症状,但新冠的鼻塞流涕可能伴随其他典型症状出现。 六、咽痛 咽部黏膜受到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炎症,患者会感觉咽部疼痛不适,咽痛可作为新冠感染的前兆表现之一,部分患者咽痛较为明显。 七、肌肉酸痛 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发炎症介质释放,这些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出现酸痛感,这也是新冠感染早期可能出现的前兆症状。 八、腹泻 新冠病毒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腹泻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等,这是新冠感染在消化道方面的前兆表现,尤其在一些儿童或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人群中可能更易出现相关症状。对于特殊人群,儿童出现发热时应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方式,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药物;老年人出现乏力等前兆症状时需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变化,有基础病的人群若出现相关前兆更应警惕病情变化,及时就医评估。

    2025-10-15 13:38:0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