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对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合并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对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合并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体温37.4度是新冠状病毒感染吗

    体温37.4度属低热范围,不能仅据此确诊新冠状病毒感染,其可能由多种情况引起,一般人群需观察症状、监测体温、休息补水,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需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一、体温37.4度与新冠状病毒感染的关系 体温37.4度属于低热范围,但是仅通过体温37.4度不能确诊是否为新冠状病毒感染。新冠状病毒感染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并非新冠状病毒感染所特有,其他很多疾病也可能引起低热。 (一)新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表现 新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流行病学史方面,如有新冠状病毒感染者接触史等;实验室检查主要是通过核酸检测等发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等。 (二)其他可导致低热的情况 1.细菌感染:如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肺结核,除了低热外,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其他如链球菌等引起的局部感染也可能出现低热表现。 2.病毒感染:除新冠病毒外,其他病毒如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能有低热情况。 3.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现低热,同时还可能伴有皮疹、关节疼痛等多系统受累表现。 二、出现体温37.4度时的应对措施 (一)一般人群 1.观察症状:密切观察自身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是否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以及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2.监测体温:定时监测体温变化,了解体温是持续上升还是有所波动等情况。 3.休息与补水:保证充足的休息,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有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 (二)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于低热情况更要密切关注。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如果儿童体温37.4度,精神状态良好,饮食正常,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如适当减少衣物、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等。但要避免使用酒精擦拭,因为儿童皮肤薄嫩,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如果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饮食明显减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弱。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如果老年人体温37.4度,要注意观察其是否有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加重情况,以及是否有胸闷、心悸等心血管方面的异常表现。建议老年人多休息,密切监测体温,必要时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发热原因。 3.孕妇:孕妇出现体温37.4度时要谨慎处理。要注意观察自身是否有特殊的伴随症状,如是否有孕期常见的不适但又与平常不同的表现。由于孕妇的特殊性,不建议自行随意用药,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来决定进一步的诊疗方案。 总之,体温37.4度不一定是新冠状病毒感染,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出现这种情况时要根据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观察和处理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2025-10-15 15:35:47
  • 第四针新冠疫苗什么时候开始打

    不同人群第四针接种起始时间依据身体状况、疫苗接种安排、医生评估及相关科学研究等确定,疫苗类型也影响接种时间,老年人接种前要身体稳定、接种后留观及关注身体变化,免疫力低下人群需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并遵医嘱,其他特定人群按防控需求,灭活和重组蛋白疫苗依研究定时间且特殊人群有对应接种注意事项。 一、不同人群第四针接种起始时间的一般情况 (一)老年人 对于60岁及以上且已完成全程接种满一定时间(通常建议完成基础免疫6个月后)的老年人,若身体状况稳定,可根据当地疫情防控部署及疫苗接种安排开始考虑接种第四针。这是因为老年人相对更易受新冠病毒影响,通过接种第四针可进一步提升对病毒的抵御能力,降低重症等风险,其接种时间需依据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结合科学研究和疫情监测情况所制定的具体方案来确定。 (二)免疫力较低人群 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需由医生进行全面评估。一般在完成前三针接种后,经过医生对其免疫状态、身体整体健康状况等多方面综合判断,满足一定条件时可开始接种第四针。医生会基于科学研究中这类人群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及感染风险等情况来确定具体的起始接种时间,以保障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其他特定人群 对于从事高风险职业(如医护人员等)且已完成全程接种满相应时间间隔的人群,也会根据相关科学依据和疫情防控需求来确定第四针开始接种的时间。当地卫生健康部门会依据大规模人群研究中不同职业人群感染风险等数据,合理安排这类人群的第四针接种起始时间。 二、与疫苗类型相关的接种时间因素 (一)灭活疫苗 不同厂家的灭活疫苗在第四针接种时间要求上,会参考其临床试验数据及后续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来确定起始接种时间。一般来说,在完成前三针灭活疫苗接种后,间隔一定时间(通常基于免疫记忆消退情况等科学依据)后可开始接种第四针,具体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科学规范进行安排。 (二)重组蛋白疫苗 重组蛋白疫苗的第四针接种时间同样是基于其免疫原性、人群免疫保护效果等科学研究来确定。会综合考虑接种者在完成前三针重组蛋白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水平变化等因素,从而明确开始接种第四针的合适时间点,以确保能持续为接种者提供良好的免疫防护。 三、特殊人群接种第四针的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接种第四针时,要确保接种前身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若有发热、急性感染等情况需暂缓接种。接种后要在接种点留观一定时间,密切观察自身反应。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接种后需更关注身体状况变化,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这是基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接种后需更精细监测的科学考量。 (二)免疫力低下人群 免疫力低下人群接种第四针后,要加强自我健康监测。由于其自身免疫功能的特殊性,接种后的免疫应答可能与常人不同,需关注是否出现异常的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且要遵循医生后续关于免疫状态监测及进一步健康管理的建议,这是为了保障这类人群接种后的健康,基于其免疫功能特点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2025-10-15 15:34:37
  • H7N9禽流感的症状是什么

    H7N9禽流感起病急,早期类似普通流感,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等常见症状,重症时病情进展快,可出现呼吸困难等重症表现、咯血痰等情况、全身症状,严重者可致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常见症状: 发热:患者一般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大多持续在38℃以上,部分患者体温可迅速升至39℃甚至更高,这是因为H7N9病毒入侵人体后,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发热表现。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体温波动可能相对更明显,但同样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情况;老年人则可能因基础代谢率较低等因素,发热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也会有体温升高的情况。 呼吸道症状: 咳嗽:多为干咳,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呼吸道黏膜,刺激呼吸道感受器引起的。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咳痰,但痰液一般较少。儿童咳嗽时可能无法准确表达,家长需留意其是否有咳嗽、喘息等表现;老年人咳嗽可能会影响呼吸功能,需要密切关注咳嗽的频率、程度等。 流涕、鼻塞:部分患者会出现流涕、鼻塞等类似普通感冒的呼吸道卡他症状,这是因为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后,引起黏膜炎症反应,导致分泌物增多,出现流涕、鼻塞症状。但与普通感冒不同的是,H7N9禽流感引起的呼吸道卡他症状一般会随着病情进展而有变化,且往往伴随发热等其他更明显的症状。 重症表现: 病情进展较快,部分患者可迅速发展为重症肺炎。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表现,这是因为肺部受到病毒感染后,肺泡和间质发生炎症,影响气体交换功能,导致缺氧,从而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染H7N9禽流感后,病情可能会急剧恶化,呼吸困难等症状会更明显;儿童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表现,需要及时进行呼吸支持治疗。 还可能出现咯血痰、胸腔积液等情况。部分患者会出现咯血痰,这是因为肺部炎症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与痰液混合。胸腔积液则是由于炎症累及胸膜,引起胸膜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渗出积聚在胸腔。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一旦出现重症表现,病情变化往往较为迅速,需要加强监测和及时干预。 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肌肉酸痛等。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全身炎症反应,释放炎性介质,导致患者出现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儿童可能会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老年人则可能因为肌肉萎缩等原因,肌肉酸痛的感觉可能与年轻人有所不同,但同样会感到身体不适、乏力。 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当病情进一步恶化时,可能会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尿量减少等;还可能累及多个器官,如肝脏、肾脏等,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这是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如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更高,需要密切观察其器官功能变化,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2025-10-15 15:33:30
  • 发烧前出现裂腺素的原因是什么

    人体遭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细胞激活启动环氧化酶-2相关通路合成前列腺素应对,儿童免疫系统未成熟更易触发致发热且体温调节敏感,成人严重感染或免疫紊乱时也会有合成增加,免疫力低下人群不良生活方式致启动通路效率高,健康生活方式人群启动相对受控,有免疫缺陷病史人群免疫调节异常致通路异常激活,无特殊病史人群按常规流程启动前列腺素合成相关反应。 一、机体免疫应答触发前列腺素合成通路 当人体遭受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入侵时,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被激活。被激活的免疫细胞会启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涉及环氧化酶(COX)相关通路。环氧化酶有两种亚型,即COX-1和COX-2,在感染或炎症刺激下,诱导型环氧化酶-2(COX-2)表达增加,它能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前体物质,进而合成前列腺素(如前列腺素E2等)。这是机体应对外来病原体入侵的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一环,目的是启动炎症反应等一系列防御机制来对抗病原体。 二、年龄因素对前列腺素相关反应的影响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在面对病原体感染时,免疫细胞更容易被过度激活,从而更快地触发环氧化酶-2介导的前列腺素合成通路,所以儿童可能在发烧前相对成人更易较早出现前列腺素相关变化而引发发热情况,且儿童在感染时由于自身免疫调节特点,前列腺素相关的体温调节反应可能更为敏感。 成人:成人免疫系统相对完善,但在遭遇严重感染或自身免疫调节出现紊乱时,也会出现免疫细胞激活导致前列腺素合成增加的情况,只是机制相对儿童更为复杂但核心是免疫应答触发通路。 三、生活方式与前列腺素的关联 免疫力低下人群:长期熬夜、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当受到病原体侵袭时,免疫细胞激活启动前列腺素合成通路的效率可能更高,更易在发烧前出现前列腺素水平变化。例如长期熬夜的人,其身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减弱,在感染发生时,免疫细胞应对病原体的反应速度和强度改变,导致前列腺素相关合成过程提前启动。 健康生活方式人群: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的人群,免疫力相对稳定,在遭遇病原体时,免疫细胞能较为有序地启动免疫应答,前列腺素合成通路的激活相对更受控,发烧前前列腺素异常变化的概率相对较低。 四、病史对前列腺素相关情况的影响 有免疫缺陷病史人群: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或因其他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其免疫系统存在功能缺陷或被抑制,在面对病原体时,免疫细胞激活及前列腺素合成相关的调节机制出现异常。例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其体内免疫细胞不能正常识别和应对病原体,导致前列腺素合成通路过度或异常激活,更容易在发烧前出现前列腺素水平明显变化且发热反应可能更难控制。 无特殊病史人群:既往身体健康、无免疫相关疾病史的人群,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当遭遇病原体时,免疫细胞能按照正常的免疫应答流程启动前列腺素合成通路,发烧前前列腺素的出现是机体正常免疫防御反应的一部分,相对更遵循常规的生理病理机制。

    2025-10-15 15:32:04
  • 与肺结核病人接触多久会被传染

    与肺结核病人接触是否会被传染及多久被传染受结核菌排菌情况、接触时间与密切程度、接触者自身免疫力状况等因素综合影响,结核菌排菌量多、接触时间长且密切、接触者免疫力低时被传染概率高,反之则低,无固定接触时间界限。 一、传染的影响因素 1.结核菌的排菌情况 肺结核病人是否处于排菌状态是关键因素。如果肺结核病人痰液中带有大量结核分枝杆菌且处于活跃排菌期,那么接触时被传染的风险就较高。一般来说,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痰液中能查到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人)排菌量较大,接触这类病人时更容易被传染。 不同个体排菌量存在差异,这与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病灶的活动情况等有关。例如,病情较重、肺部病灶范围大且处于活动期的病人,其痰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可能更多。 2.接触时间与密切程度 接触时间长短:接触时间越长,被传染的概率相对越高。但并非接触一定时间就会被传染,只是接触时间越长,累积的感染风险增加。例如,在一个相对封闭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接触数小时甚至更久,比短暂接触(如几分钟)被传染的可能性大。 密切接触程度:与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程度也很重要。像与肺结核病人同住一个房间、长时间面对面交谈等密切接触方式,比在公共场所偶尔远远接触被传染的风险高很多。因为密切接触时,结核菌有更多机会从病人传播到接触者体内。 3.接触者自身的免疫力状况 年龄因素: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容易被传染。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例如,儿童接触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后,由于自身免疫力较弱,感染结核菌后更容易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而老年人本身免疫力低下,感染结核菌后发病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基础疾病与健康状况:患有艾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自身免疫力受到影响,接触结核菌后被传染的风险增加。比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感染结核菌后很快就会发展为严重的肺结核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感染结核菌并发展为肺结核。 二、一般的传染概率及相关情况 1.短期接触的情况 即使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有短暂接触(如几分钟),也存在被传染的可能,但概率相对较低。不过,如果接触者自身免疫力非常低,即使是短暂接触也有可能被感染。例如,一个患有严重基础疾病且免疫力极差的人,在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短暂接触后,就可能感染结核菌。 2.长期密切接触的情况 如果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长期密切接触(如同住一个家庭数月甚至更久),被传染的概率会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在肺结核病人家庭中,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感染结核菌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很多。比如,家庭中父母一方患有开放性肺结核,其子女感染结核菌的风险较正常人群显著升高,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等免疫力相对较弱的家庭成员。 总之,与肺结核病人接触多久会被传染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界限,而是受到结核菌排菌情况、接触时间与密切程度以及接触者自身免疫力状况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2025-10-15 15:31:2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