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对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合并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对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合并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正常是否意味着没有乙肝

    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正常有曾接种乙肝疫苗抗体滴度下降至较低水平或未接种过乙肝疫苗且未感染过乙肝病毒体内无足够保护性抗体两种情况,乙肝是否感染主要依据乙肝表面抗原判断,成年人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正常且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未感染乙肝需关注接种史决定补种或加强,儿童同理未接种过且乙肝表面抗原阴性需及时接种,要明确是否感染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并据接种情况评估保护状态采取措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一、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正常的含义 乙肝表面抗体(HBsAb)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或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其定量正常通常指抗体水平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若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正常,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曾接种乙肝疫苗但抗体滴度已下降至较低水平;二是未接种过乙肝疫苗且未感染过乙肝病毒,体内无足够保护性抗体。 二、乙肝是否感染的判断核心指标 乙肝是否感染主要依据乙肝五项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来判断。若HBsAg呈阳性,则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而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正常与是否感染乙肝无直接关联,乙肝表面抗体是保护性抗体,其水平正常不代表是否感染乙肝病毒。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考虑 (一)成年人 成年人若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正常且HBsAg阴性,一般未感染乙肝病毒,但需关注自身是否有乙肝疫苗接种史,若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存在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建议根据情况考虑补种乙肝疫苗以获得保护;若有接种史但抗体水平下降,可复查抗体定量决定是否加强接种。 (二)儿童 儿童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正常时,同样需结合HBsAg情况判断是否感染乙肝。若儿童未接种过乙肝疫苗且HBsAg阴性,需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因为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较易慢性化,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手段;若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抗体定量正常,需评估抗体水平后决定是否加强免疫。 四、总结 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乙肝,乙肝感染的判断主要看乙肝表面抗原是否阳性。要明确是否感染乙肝需检测乙肝五项中的乙肝表面抗原,同时根据自身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合理评估保护状态及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如补种或加强乙肝疫苗接种等)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2025-10-23 12:56:14
  • 最有效预防肺结核的方法是什么

    预防肺结核可从接种卡介苗、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入手,接种卡介苗可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对儿童重症肺结核有预防作用新生儿应及时接种特殊人群更需接种;切断传播途径需通风换气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和注意个人卫生如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捂口鼻不随地吐痰;控制传染源要早期发现患者并治疗及时发现有可疑症状人群就医排查。 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的有效疫苗之一,接种卡介苗可以使人体产生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免疫力。大量研究表明,接种卡介苗对儿童重症肺结核,如结核性脑膜炎等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对于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应接种卡介苗。在婴幼儿时期接种卡介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们感染肺结核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对于有结核密切接触史的儿童等特殊人群,接种卡介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感染肺结核的风险相对更高。 切断传播途径 通风换气: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可以减少空气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浓度。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都应经常开窗通风。例如,在家庭中,每天保证室内通风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以上,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空气中结核杆菌的密度,减少感染的机会。对于儿童、老年人等免疫力相对较弱的人群,良好的通风环境能更好地保护他们免受肺结核的侵害。 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不随地吐痰等。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时排出的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如果被他人吸入就可能导致感染。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能有效减少结核杆菌的传播。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要教导他们正确的咳嗽、打喷嚏的礼仪,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降低感染风险。 控制传染源 早期发现患者并治疗:及时发现肺结核患者并进行规范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关键。如果能够早期发现肺结核患者,并让他们接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就能大大减少其痰液中结核杆菌的排出量,从而降低传播给他人的可能性。对于有肺结核可疑症状,如咳嗽、咳痰两周以上,伴有咯血、低热、盗汗等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痰涂片、胸部X线等,以便早期发现肺结核患者。对于儿童,如果出现长期咳嗽、体重不增等情况,也要警惕肺结核的可能,及时进行排查。

    2025-10-23 12:55:54
  • 乙肝五项中三项指标正常是否代表感染

    乙肝五项包括表面抗原等指标,乙肝表面抗原是判断感染乙肝病毒关键指标,单纯三项指标正常且HBsAg阴性通常可排除感染但感染处于窗口期时需结合乙肝病毒DNA检测等明确,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怀疑感染需结合乙肝病毒DNA定量等综合判断,成年人一般HBsAg阴性且三项指标正常时感染可能性低,有基础病史人群判断感染需更谨慎可结合乙肝病毒DNA等检查辅助诊断。 一、乙肝五项指标构成及单项意义 乙肝五项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其中,乙肝表面抗原是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的关键指标,若HBsAg阳性,则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若HBsAg正常,仅代表三项指标正常时,一般不代表感染乙肝病毒,但需注意特殊情况,如感染乙肝病毒处于窗口期时,可能部分指标尚未出现异常改变。 二、三项指标正常时的感染判断情况 1.单纯三项指标正常且HBsAg阴性:通常可排除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因为HBsAg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直接标志物,其阴性表明体内不存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本可排除乙肝病毒现症感染。 2.特殊情况需警惕:若感染乙肝病毒处于窗口期,此时乙肝五项中部分指标可能尚未发生典型变化,可能出现三项指标看似正常,但实际上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情况。窗口期指乙肝病毒感染后,血清中尚不能检测出乙肝表面抗原的一段时间,此阶段需结合乙肝病毒DNA检测等进一步明确是否感染。 三、不同人群的考量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乙肝病毒后可能出现指标变化不典型等情况,若乙肝五项三项指标正常但怀疑有感染可能,需结合乙肝病毒DNA定量等检查综合判断,避免因儿童自身免疫特点导致漏诊或误诊。 成年人:成年人免疫系统相对稳定,一般HBsAg阴性且三项指标正常时,乙肝病毒感染可能性较低,但仍需依据具体检查结果全面评估。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本身有免疫性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其免疫状态可能影响乙肝五项指标的呈现,判断感染情况时需更谨慎,除乙肝五项外可结合乙肝病毒DNA等检查辅助诊断。

    2025-10-23 12:54:36
  • 小三阳会传染吗

    小三阳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不同人群需采取防范措施,儿童应按时接种乙肝疫苗;成年人性生活用安全套、做好职业防护;小三阳患者家庭成员应检测并接种疫苗、避免共用可能致血液接触物品;小三阳患者自身要定期复查、注意休息和生活习惯,通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感染风险。 血液传播: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通过输血、共用注射器、不洁的侵入性医疗操作等方式进入健康人体内。例如,静脉药瘾者共用注射器,或接受了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输注等情况,都可能导致乙肝病毒传播。 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在怀孕、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时,可将乙肝病毒传给婴儿。这是我国乙肝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母亲乙肝病毒DNA载量越高,婴儿感染的概率越大。通过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如在婴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大大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 性传播:与乙肝小三阳患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乙肝病毒可通过性器官黏膜传播。在性活跃人群中,若一方感染乙肝病毒,另一方未接种乙肝疫苗且缺乏防护措施,感染风险会增加。 对于不同人群,需要注意以下防范措施: 儿童:儿童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接种乙肝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抵御乙肝病毒感染。家长要带孩子按时完成疫苗接种程序。 成年人:性生活中应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多个性伴侣。对于有职业暴露风险的人群,如医护人员等,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应做好职业防护,如佩戴手套等。 乙肝小三阳患者的家庭成员:其家庭成员应检测乙肝五项,若乙肝表面抗体阴性且无感染乙肝病毒,应接种乙肝疫苗。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 乙肝小三阳患者自身: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指标,监测病情变化。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饮酒,因为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病情控制。 总之,小三阳具有传染性,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避免血液暴露、安全性行为等,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2025-10-23 12:53:54
  • 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

    乙肝疫苗接种分新生儿和成人等情况,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1月龄、6月龄分别接种一针,成人未接种过等且检测阴性需0、1、6个月各接种一针,感染过等则不接种,特殊成人接种前需评估,接种后一般在第三针后1-2个月检测表面抗体水平,<10mIU/ml可能需加强接种,高危人群等需定期检测,特殊人群加强接种要考虑耐受性等。 新生儿接种程序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要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1月龄时接种第二针,6月龄时接种第三针。这是基于人体免疫系统对乙肝疫苗产生免疫应答的规律来设定的,通过三针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较为持久的保护性抗体。对于早产儿等特殊新生儿群体,需要根据其身体状况适当调整,但一般也遵循大致的时间框架,确保免疫程序的有效性。 成人接种或补种情况 对于既往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接种史不详的成人,如果经过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及乙肝核心抗体均为阴性,需要接种乙肝疫苗。一般程序是0、1、6个月各接种1剂,即第一针接种后,间隔1个月接种第二针,间隔6个月接种第三针。若成人已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处于乙肝感染恢复期,则不需要再接种乙肝疫苗。特殊人群如患有严重肝脏疾病、免疫功能缺陷等情况的成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前需要先由医生评估身体状况,因为这些情况可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接种以及调整接种方案。 接种后抗体检测与加强接种 接种完乙肝疫苗后,一般建议在接种第三针后的1-2个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滴度≥10mIU/ml,说明免疫效果较好;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滴度<10mIU/ml,可能需要进行加强接种。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经常接触乙肝患者的医护人员等,建议定期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当抗体滴度下降时及时加强接种。不同人群抗体消退速度可能不同,一般来说,正常健康成人在抗体滴度较低时加强接种一针乙肝疫苗即可刺激机体快速产生较高滴度的抗体。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在检测抗体水平后,若需要加强接种也遵循相应的时间间隔原则,但要考虑婴幼儿的身体耐受性等因素,确保接种安全有效。

    2025-10-23 12:53:3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