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对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合并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对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合并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丙肝是什么病严重吗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等途径传播急性丙肝部分可自愈但部分转慢性慢性丙肝可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儿童转慢性比例高老年风险高女性孕等期需特注意有基础肝病者进展更快。 丙肝的定义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等途径传播。 丙肝的严重程度 急性丙肝:部分急性丙肝患者可自行清除病毒而痊愈,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会转为慢性丙肝。急性丙肝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不过部分患者症状可能不明显。 慢性丙肝:如果急性丙肝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转为慢性丙肝,病情可能会逐渐进展。慢性丙肝患者可能会逐渐出现肝脏炎症坏死,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据相关研究,慢性丙肝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年发生率约为2%-4%,发展为肝癌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一般在感染后20-30年左右,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年发生率约为1%-7%。 对于不同人群的影响: 儿童丙肝患者:儿童感染丙肝后,急性丙肝转为慢性的比例相对较高。儿童慢性丙肝患者病情进展可能相对缓慢,但也需要密切监测,因为长期的肝脏病变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等。 老年丙肝患者:老年丙肝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肝脏对疾病的耐受能力等有所降低,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可能更高,而且在治疗方面需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相对更复杂。 女性丙肝患者:女性丙肝患者在怀孕等特殊时期需要特别注意母婴传播等问题,如果是育龄期女性丙肝患者,怀孕时需要评估病情,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在治疗用药方面也需要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如是否处于哺乳期等情况。 有基础肝病的丙肝患者:如果本身已经有其他基础肝病,如酒精性肝病等,再感染丙肝,病情进展可能会更快,肝脏损伤会更严重。

    2025-10-23 12:26:06
  • 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时间是多久

    结核性胸膜炎治疗时间一般为9-12个月,初始治疗含2-3个月强化期,后是6-9个月巩固期,治疗中需定期检查,不同人群如儿童、有基础病史者、女性、老年患者有不同需注意处,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休息和营养摄入。 一、初始治疗阶段 结核性胸膜炎的初始治疗通常需要较长时间,一般为9-12个月。初始治疗主要是抗结核药物治疗,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这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缓慢,需要足够长的疗程来彻底杀灭细菌,防止病情复发。在初始治疗的前2-3个月,属于强化期,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以迅速杀灭大量繁殖的结核分枝杆菌。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代谢等方面与成人有所不同,但抗结核治疗的总疗程基本与成人相近,但在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上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等,抗结核治疗的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结核病情的恢复,需要更长时间来控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二、后续治疗阶段 在初始治疗的强化期后,进入巩固期,巩固期一般持续6-9个月,继续使用抗结核药物,以杀灭残留的结核分枝杆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检查)来评估胸腔积液的吸收情况、肺部病变的变化等。对于女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如果处于生育年龄,需要考虑抗结核药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生育计划等问题。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肝肾功能可能下降,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肝肾功能等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但抗结核治疗的总疗程基本遵循9-12个月的大致范围,但可能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生活方式方面,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因为良好的身体状态有助于结核病情的恢复。

    2025-10-23 12:25:49
  • 猩红热症状及治疗方法是什么

    猩红热有前驱期起病急现发热咽痛等1-2天、出疹期发热后1-2天出疹有相关皮疹表现等2-4天、恢复期发热消退皮疹脱屑1-2周的症状,治疗因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以抗生素抗感染为主首选青霉素,过敏者用大环内酯类,需隔离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儿童老人用药要遵原则,护理需保持皮肤清洁防搔抓继发感染。 一、猩红热的症状 (一)前驱期症状 通常起病较急,患者会突然出现发热,体温可达到38~40℃,同时伴有咽痛、头痛、呕吐等不适,部分患儿可能会有食欲减退的情况,此阶段一般持续1~2天。 (二)出疹期症状 多在发热后1~2天开始出疹,皮疹首先出现在耳后、颈部及上胸部,之后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为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用手按压可褪色,伴有明显痒感。在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部位,皮疹会更为密集,形成深红色线状条纹,即帕氏线;面部通常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相对苍白,形成口周苍白圈;舌头初期被白苔覆盖,舌尖及边缘发红,白苔脱落后,舌面发红,舌乳头凸起,呈现草莓舌样改变。此阶段一般持续2~4天。 (三)恢复期症状 发热通常在数天后逐渐消退,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之后会出现脱屑现象,脱屑程度因人而异,轻者表现为糠屑样脱屑,重者可呈大片状脱皮,一般脱屑持续1~2周。 二、猩红热的治疗方法 猩红热主要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治疗以抗生素抗感染为主,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等)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隔离患者,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让患者多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等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儿童使用抗生素时需严格遵循用药原则,关注药物可能的过敏反应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人则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用药时需谨慎评估。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患儿搔抓皮疹部位,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2025-10-23 12:25:27
  • 新冠病毒变异后,症状轻微的人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吗

    新冠变异后轻症可现类似感冒症状如低热干咳咽痛等,与普通感冒有别,有嗅觉味觉减退、肌肉酸痛且具传染性,儿童需关注呼吸情况,老年人要留意基础病波动,有基础病史者需密切监测基础病相关症状。 一、新冠变异后轻症患者常见类似感冒的症状表现 新冠病毒变异后,症状轻微的患者确实可能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低热(体温多在37.3~38℃)、干咳、咽痛、鼻塞、流涕、乏力等。这类症状与普通感冒的常见表现有相似性,都可能引起呼吸道不适及全身轻度不适。例如,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奥密克戎等变异株感染后,轻症患者的首发症状中咳嗽、发热、咽痛等占比较高,与普通感冒的症状表现有重叠。 二、新冠轻症与普通感冒症状的差异及独特表现 尽管新冠轻症有类似感冒的症状,但也存在区别。新冠轻症可能伴随嗅觉味觉减退这一较为特异的表现,而普通感冒通常无此症状。此外,新冠病毒感染后部分轻症患者可能出现肌肉酸痛,普通感冒相对较少出现。同时,新冠病毒感染后即使症状轻微,也具有传染性,这与普通感冒的传播特点有所不同。 三、特殊人群轻症表现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染新冠轻症时,除可能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外,需特别关注呼吸情况,如呼吸频率是否增快(婴儿<2月龄呼吸频率>60次/分、2~12月龄>50次/分、1~5岁>40次/分需警惕),因为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轻症可能向重症发展的风险需密切监测。 老年人:老年人感染新冠轻症时,由于免疫力相对较弱且多伴有基础疾病,需关注基础疾病的波动情况,如原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需留意心率、血压变化,原有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即使症状轻微也应加强健康监测。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的人群感染新冠轻症时,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相关症状的变化,如慢阻肺患者需留意呼吸困难程度是否加重等,因为基础病史可能影响病情的发展和转归,需更细致地监测身体状况。

    2025-10-23 12:25:04
  • 乙肝表面抗体参考值是多少

    乙肝表面抗体参考值因检测方法不同有差异,常用方法下一般0mIU/mL~10mIU/mL,大于10mIU/mL具保护作用,儿童、老年人及乙肝患者家属等高危人群低于10mIU/mL时可考虑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来维持有效保护水平。 不同检测方法下参考值的特点 化学发光法:其参考值范围一般也是0mIU/mL~10mIU/mL左右。当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结果超过10mIU/mL时,说明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能是通过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的,也可能是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恢复并产生了抗体。 胶体金法:参考值同样多设定在0mIU/mL~10mIU/mL之间。若检测结果显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且数值大于10mIU/mL,同样提示机体有抵抗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的产生情况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按照正规的乙肝疫苗接种程序,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多数儿童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对于儿童,若乙肝表面抗体低于10mIU/mL,可能需要考虑再次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来抵御乙肝病毒感染。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尚未完全成熟稳定,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弱,通过合理接种疫苗来维持乙肝表面抗体在有效水平很重要。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降低。老年人定期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很有必要,如果发现乙肝表面抗体低于保护水平,也可以考虑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以增强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但在接种前需要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比如是否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等,确保接种安全。 乙肝患者家属等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如果乙肝表面抗体低于10mIU/mL,也建议接种乙肝疫苗,使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升高到有效保护水平,因为他们接触乙肝患者的机会相对较多,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乙肝病毒。

    2025-10-23 12:24:1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