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常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擅长:擅长关节外科,尤其关节置换、无痛快速康复技术,以及股骨头坏死、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擅长关节外科,尤其关节置换、无痛快速康复技术,以及股骨头坏死、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治。展开
  • 站时间长了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站时间长了脚后跟疼的原因包括跟痛症(与足跟部慢性损伤有关,中老年人及长期站立人群易患)、跟骨骨刺(足部力学改变致跟骨骨质代偿性增生,年龄大及有足部畸形者易患)、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无菌性炎症,长期站立等致筋膜损伤发炎,穿不合适鞋子易增加风险)、跟下脂肪垫炎(跟下脂肪垫受持续压迫发炎,年龄大及体重大者易患)、神经卡压(足跟部神经受卡压致痛,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神经卡压相关疼痛需控血糖)。 一、跟痛症 跟痛症是站时间长了脚后跟疼较为常见的原因,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足跟部的慢性损伤有关。长期站立使得足跟部的脂肪垫、跖腱膜等结构受到持续的压力和牵拉。例如,跖腱膜起自跟骨结节,向前止于近节趾骨基底,长期站立时跖腱膜反复牵拉跟骨结节附着处,容易引起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导致疼痛。在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由于跟骨退变、足底筋膜弹性下降等原因,更容易出现跟痛症;从生活方式来看,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人群,如教师、售货员等,患跟痛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跟骨骨质增生形成的骨性突起,当站时间长时,骨刺会刺激周围的软组织,如足底筋膜、滑囊等,从而引起疼痛。跟骨骨刺的形成与足部力学改变有关,长期站立使足部承受异常应力,导致跟骨局部骨质代偿性增生。在年龄因素上,随着年龄增长,足部的退变加速,跟骨骨刺的发生率也会增加;对于有扁平足或高弓足等足部畸形的人群,由于足部力学分布异常,更容易继发跟骨骨刺。 三、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的无菌性炎症,站时间长时,足底筋膜处于紧张状态,炎症部位受到刺激而引发疼痛。足底筋膜在维持足弓结构和行走时的缓冲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长期站立使足底筋膜过度使用,导致筋膜纤维发生微小损伤,进而引发炎症。在性别方面,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从事需要长期站立工作的女性可能因鞋子不合适等因素增加患病风险;从生活方式角度,经常穿硬底鞋、高跟鞋等会影响足底筋膜的正常受力,增加足底筋膜炎的发生几率。 四、跟下脂肪垫炎 跟下脂肪垫位于跟骨下方,起缓冲作用,站时间长时,脂肪垫受到持续压迫,容易发生炎症导致疼痛。随着年龄增长,跟下脂肪垫会出现退变,弹性下降,缓冲能力减弱,站时间长时更易受损;体重较大的人群,足跟部承受的压力更大,也容易引发跟下脂肪垫炎。 五、神经卡压 足跟部的神经受到卡压也可能导致站时间长了脚后跟疼,例如胫神经在足跟部的分支受到卡压。神经卡压的原因可能与局部的占位性病变、组织水肿等有关,长期站立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可能加重神经卡压的程度,从而引起疼痛。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神经病变的风险增加,更容易出现神经卡压相关的疼痛症状,需要特别注意控制血糖以减少神经病变的发生。

    2025-10-15 14:53:46
  • 睡落枕肩膀疼怎么办

    落枕后肩膀疼可通过适当休息与制动、物理治疗(热敷、冷敷)、按摩缓解、颈部适当活动来处理,若处理后无明显缓解或伴手臂麻木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儿童和老年人处理时需特别注意相关事项。 一、休息与制动 适当休息:落枕后肩膀疼首先要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使用肩膀,减少肩部活动量,让肩部肌肉处于相对放松状态,利于缓解疼痛。比如避免长时间提拿重物、频繁做肩部大幅度运动等。对于儿童,要减少其玩耍时过度的肩部动作,如剧烈的跑跳中过度甩动肩膀等;对于老年人,要避免突然大幅度转身等可能加重肩部负担的动作。 二、物理治疗 热敷: 原理及方法:热敷可以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肩膀疼痛部位,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温度以感觉温热舒适为宜,避免烫伤。儿童皮肤娇嫩,热敷时要密切关注温度,可选择温度稍低但能感觉温热的状态;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要注意防止温度过高烫伤。 注意事项:如果肩膀有皮肤破损、炎症等情况不宜热敷。 冷敷:在落枕初期(一般24-48小时内),如果肩膀疼痛伴有肿胀,可适当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后敷在肩膀处,每次冷敷10-15分钟,间隔1-2小时一次。冷敷可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肿胀。儿童冷敷时要注意冰袋与皮肤之间要有隔离物,避免冻伤;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冷敷时间不宜过长。 三、按摩缓解 轻柔按摩:可以由他人帮助或自己轻轻按摩肩膀疼痛部位。用手指轻轻揉捏、按压肩部肌肉,从肩部上方开始,慢慢向肩部下方移动,注意力度要轻柔,以能耐受的轻微酸痛感为宜。比如从肩颈部的斜方肌等部位开始按摩。儿童按摩时要由家长轻柔操作,避免用力过大给儿童造成不适;老年人肌肉相对松弛,按摩力度也不宜过重。 四、颈部适当活动 缓慢活动颈部:在疼痛允许的范围内,缓慢进行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等活动,但要注意动作缓慢、轻柔,避免突然剧烈的动作加重疼痛。例如先慢慢将头部向前屈,再缓慢向后伸,左右侧屈时也是缓慢进行,旋转颈部时幅度不宜过大。儿童颈部活动要格外轻柔,避免因活动不当加重落枕情况;老年人颈部活动更要缓慢,防止发生颈椎损伤等情况。 五、就医情况 如果经过以上处理,肩膀疼痛仍无明显缓解,或者伴有手臂麻木、无力、颈部剧烈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颈椎影像学检查等,以排除是否有颈椎其他病变等情况。儿童出现落枕肩膀疼长时间不缓解时更要及时就医,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且骨骼肌肉发育尚不完善,需排除其他问题;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也应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肩膀疼痛可能提示更严重的问题。

    2025-10-15 14:50:21
  • 应该如何确诊滑膜炎

    滑膜炎通过详细病史采集询问症状表现及相关病史,体格检查观察关节外观和活动度,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影像学检查有X线、超声、MRI等综合手段确诊,病史采集要问症状等相关情况,体格检查看关节外观和活动度,实验室检查不同指标有不同意义,影像学检查各有作用。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包括关节肿胀、疼痛出现的时间、部位、程度,是否有外伤史、感染史、既往关节疾病史等。例如,若患者有近期关节扭伤史,那需重点关注该关节滑膜炎的可能性;如果有结核病史,要考虑结核性滑膜炎的可能。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滑膜炎可能与感染、生长发育等因素相关,女性在更年期等激素变化阶段可能因自身免疫相关因素影响滑膜炎发生。 二、体格检查 1.关节外观:观察关节是否有明显肿胀、皮肤温度是否升高,比如膝关节滑膜炎时可见膝关节明显肿胀,皮肤温度可能较对侧升高。 2.关节活动度:检查关节在各个方向的活动范围,滑膜炎患者常因疼痛、肿胀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如髋关节滑膜炎患者髋关节活动受限,特别是外展、内旋活动受限明显。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能提示感染性滑膜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滑膜炎可出现血常规中相关自身抗体阳性及血细胞异常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参考值不同,儿童血常规正常范围与成人有差异,需依据儿童年龄对应参考值判断。 2.血沉(ESR):血沉增快可见于感染性、自身免疫性等多种滑膜炎情况,如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血沉常明显增快。 3.C反应蛋白(CRP):CRP升高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感染性滑膜炎、自身免疫性滑膜炎等都可导致CRP升高。 四、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病程较长者可显示关节间隙改变、骨质增生等间接征象,如膝关节滑膜炎病程久时X线可能显示关节间隙变窄等。X线检查对不同年龄患者均适用,但儿童需注意辐射剂量问题,可选择合适的拍摄条件。 2.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关节腔积液情况,能发现少量关节积液,还可观察滑膜厚度等,对于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滑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对儿童滑膜炎,超声检查相对便捷、无创。 3.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地显示关节内结构,包括滑膜、软骨、韧带等情况,对于判断滑膜炎的严重程度、是否累及周围组织等有重要意义,如能明确膝关节滑膜炎时滑膜增厚情况、是否有半月板损伤等合并病变。不同年龄患者均可进行MRI检查,但儿童检查时需在合适镇静等配合下进行以保证检查顺利。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手段来确诊滑膜炎。

    2025-10-15 14:48:52
  • 尾骨疼是癌症的前期症状吗

    尾骨疼通常非癌症前期典型症状,更多由非肿瘤性常见原因导致,如外伤因素(儿童青少年玩耍摔倒等、成年人久坐后摔倒等致尾骨软组织损伤或骨折)、慢性劳损(长期坐姿不当、女性孕期及产后致尾骨周围软组织劳损)、骶尾关节病变(骶尾关节炎、骶尾关节错位致尾骨疼),虽癌症晚期骨转移可致尾骨疼但少见,出现尾骨疼先休息,持续不缓解伴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需特殊处理。 一、非肿瘤性常见原因 1.外伤因素 儿童及青少年:活泼好动,在玩耍、摔倒等情况时,容易导致尾骨部位的软组织损伤或尾骨骨折。比如从高处跳下、剧烈碰撞到尾骨部位等情况,都可能引发尾骨疼。 成年人:久坐后突然摔倒臀部着地,或者交通事故中臀部受到撞击等,也会引起尾骨周围软组织挫伤、尾骨骨折等,从而出现尾骨疼。 2.慢性劳损 长期坐姿不当: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坐姿,如久坐且弯腰驼背,会使尾骨部位长期受到压迫,导致局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慢性劳损,引发尾骨疼。尤其对于长期需要伏案工作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等,这种情况较为常见。 女性孕期及产后:女性在孕期由于身体重心改变,会不自觉调整坐姿和步态,导致尾骨承受的压力增加;产后身体较为虚弱,若休息姿势不当等,也容易出现尾骨周围肌肉劳损等情况,引起尾骨疼。 3.骶尾关节病变 骶尾关节炎:可能与感染、创伤、免疫等因素有关。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能发生骶尾关节炎,导致尾骨部位疼痛,且在活动时疼痛可能加重。 骶尾关节错位:由于外伤或长期不良姿势等原因,可能引起骶尾关节错位,进而出现尾骨疼,疼痛可能会影响到臀部及下肢的活动。 二、与癌症相关的少见情况 虽然尾骨疼作为癌症前期症状较为罕见,但一些癌症晚期发生骨转移时可能会出现尾骨疼,比如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容易发生骨转移的癌症。但这种情况通常还会伴有原发癌症的相关表现,如前列腺癌患者可能有排尿困难等症状,乳腺癌患者可能有乳房肿块等表现,肺癌患者可能有咳嗽、咯血等症状。而且癌症导致的尾骨疼一般是进行性加重的,同时可能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如果出现尾骨疼的情况,首先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尾骨部位。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体重明显下降、大小便习惯改变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等,以明确病因,而不是首先考虑是癌症前期症状,但也不能忽视癌症相关情况的排查。特殊人群如孕妇出现尾骨疼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处理,因为孕期用药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儿童出现尾骨疼时,家长要格外关注受伤史等情况,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2025-10-15 14:47:38
  • 胳膊肌肉拉伤怎么恢复

    胳膊肌肉拉伤后分急性期处理、缓解疼痛与肿胀、恢复期康复训练及注意事项。急性期要休息、冷敷;缓解期可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恢复期进行轻柔拉伸和轻量力量训练;注意饮食均衡,若症状严重或未改善及时就医。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胳膊肌肉拉伤后应立即停止引起拉伤的活动,让受伤的胳膊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例如,若因运动导致肌肉拉伤,应停止该项运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休息的重要性相同,儿童玩耍时若出现胳膊肌肉拉伤也需及时停止相关活动休息。 2.冷敷:在拉伤后的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的出血和肿胀。对于儿童,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冰袋与皮肤的接触时间,避免冻伤,可在冰袋外包裹毛巾后再敷于患处;成年人冷敷时也要注意不要长时间直接接触皮肤。 二、缓解疼痛与肿胀 1.加压包扎: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这样有助于减轻肿胀。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不同年龄人群包扎时力度需适当调整,儿童皮肤娇嫩,包扎力度要更轻柔。 2.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胳膊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以采用适当的姿势将受伤胳膊抬高,如坐着时用枕头垫高受伤胳膊。 三、恢复期康复训练 1.轻柔拉伸:在受伤48小时后,可逐渐开始进行轻柔的拉伸运动。例如,缓慢地伸展受伤胳膊的肌肉,每次拉伸保持15-30秒,重复3-5次。对于儿童,拉伸动作要更加轻柔,由家长或专业人员协助进行可能更合适;成年人则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拉伸的幅度和力度。 2.力量训练:当疼痛和肿胀有所缓解后,可以进行一些轻量的力量训练。比如使用轻重量的哑铃进行轻微的屈伸手臂动作训练,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不同年龄人群选择的力量训练重量和方式不同,儿童不宜进行过重的力量训练,成年人可根据恢复进度逐步增加力量训练的强度。 四、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受伤期间应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对于儿童,要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以促进受伤肌肉的修复;成年人也应注重饮食对恢复的积极作用。 2.就医情况:如果胳膊肌肉拉伤后疼痛剧烈、肿胀严重、活动受限明显,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处理后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影像学检查等,以排除骨折等其他严重情况。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更要密切关注恢复情况,及时就医。

    2025-10-15 14:46: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