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芸

北京医院

擅长:擅长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各种血细胞减少性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擅长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各种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展开
  • A型和O型生的孩子是什么血型

    父母血型A型和O型所生的孩子可能是A型血或O型血,孩子的血型与父母的血型有直接关系,可通过孕前咨询或基因检测了解孩子血型的可能性,如有异常需及时就医。 1.A型血的基因组成可以是AA或Ai,O型血的基因组成只有ii。当A型血的基因组成是AA时,无论与哪种血型的人婚配,孩子的血型都只能是A型;当A型血的基因为Ai时,与O型血婚配,孩子的血型可能是A型或O型。 2.由于血型是由基因决定的,所以孩子的血型与父母的血型有直接关系。如果父母的血型确定,那么孩子的血型也就确定了。 3.血型鉴定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确定个体的血型类型。在输血、器官移植等医疗领域,血型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4.对于准备生育的夫妇,如果对孩子的血型有特殊关注或疑问,可以在孕前进行血型咨询或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以了解孩子血型的可能性。 5.此外,如果孩子在出生后发现血型与预期不符,或者出现其他与血型相关的健康问题,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2025-06-11 17:20:27
  • 血浆和血清的主要区别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血清是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除纤维蛋白原外,血清和血浆的其他成分基本相同。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是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质,在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血液凝固时,纤维蛋白原会形成纤维蛋白,从而形成血凝块。而血清是血液凝固后,血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除了纤维蛋白原外,血清和血浆的其他成分基本相同,都包含了各种蛋白质、营养物质、激素和代谢产物等。 在临床实践中,血清和血浆的检测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检测血浆或血清。 对于需要进行血液检查的人群,尤其是患有血液疾病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准备和注意事项。 总之,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了解这一区别对于正确解读血液检查结果和诊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如有相关疑问,请咨询专业医生。

    2025-06-11 17:19:55
  • 验血型需要空腹吗

    验血型通常不需要空腹,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同时进行其他血液检查或某些特殊疾病的评估时,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要求空腹。如有疑问,可咨询医生或实验室工作人员。 一般来说,进食与否对血型检测结果没有直接影响。血型检测主要是通过分析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成分来确定个体的血型类型。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血型检测,例如: 同时进行其他血液检查:如果需要同时进行其他血液检查,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要求空腹,以确保其他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某些特殊疾病的评估:在某些疾病的诊断或治疗过程中,医生可能会根据需要进行血型检测,并结合其他因素来综合判断病情。 如果对血型检测的具体要求有疑问,最好在检测前咨询医生或实验室工作人员,他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血型检测只是一种初步的诊断方法,不能单独用于诊断某些疾病。如果有其他健康问题或疑虑,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诊断。

    2025-06-11 17:19:27
  • 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血药有什么

    一般来说,以下这些都是抗凝血药物:肝素钠注射液、华法林钠片、双香豆素片、阿司匹林缓释片。具体情况如下: 一、肝素钠注射液: 1.成分:主要成分为肝素钠。 2.作用:可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能有效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相关疾病,对预防中风或其他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华法林钠片: 1.作用: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及发展,对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效果显著,还能用于治疗手术后或创伤后的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抗凝血药物之一。 三、双香豆素片: 1.成分:主要成分为双香豆素。 2.作用:可用于预防及治疗血管内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施行手术或受伤后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心肌梗死等情况。 四、阿司匹林缓释片: 1.成分:主要成分为阿司匹林。 2.作用:作为常见的抗凝血药物,具有镇痛、抗炎、解热、抗风湿、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抗凝血药物在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以避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025-06-11 17:18:24
  • eb病毒在血常规的反应

    EB病毒感染后,血常规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及血小板减少等反应,但这些变化不具特异性,不能单独依靠血常规诊断EB病毒感染,需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且不同人群的血常规反应可能不同。 1.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这是因为EB病毒感染后,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生成减少。 2.淋巴细胞比例升高:EB病毒主要感染淋巴细胞,因此感染后淋巴细胞比例会升高。 3.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在感染后的第5~15天,外周血中可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其数量一般不超过10%。 4.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这可能与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反应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只是一种初步的检查方法,不能单独依靠血常规来诊断EB病毒感染。如果怀疑有EB病毒感染,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此外,不同人群感染EB病毒后的血常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情况需要根据个体差异来判断。

    2025-06-11 17:17: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