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高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儿童脑与脊髓血管病、狭颅症、脑瘫、儿童脑积水与蛛网膜囊肿的内镜治疗、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儿童脑与脊髓血管病、狭颅症、脑瘫、儿童脑积水与蛛网膜囊肿的内镜治疗、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展开
  • 肿瘤扩散到脑部还有得治吗

    肿瘤扩散到脑部(脑转移瘤)可治疗,治疗方法依多种因素综合制定,有手术、放射(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全身治疗(化疗、靶向、免疫)等手段,需多学科团队制定个性化方案,治疗中关注患者状况与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方案来延长生存、改善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如果脑转移瘤为单个或少数几个,患者的一般状况较好,能够耐受手术,手术切除肿瘤可以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例如对于部分实体瘤的单发脑转移,手术切除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可能会得到改善,但手术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的位置等情况。 放射治疗 全脑放射治疗:适用于广泛脑转移的患者,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缓解症状。但全脑放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放射性脑病等,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患者耐受性不同,老年患者可能更需要关注放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通过支持治疗来减轻不适。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对于局限的脑转移瘤,如较小的转移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可以精准地照射肿瘤,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小。在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中,如长期吸烟的脑转移瘤患者,需要考虑放疗对肺部等其他器官潜在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综合管理。 全身治疗 化疗:对于一些对化疗敏感的肿瘤脑转移,如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等,化疗可以起到全身控制肿瘤的作用。但化疗药物有一定的毒性,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不同,儿童患者一般不优先选择化疗,而老年患者需要考虑肝肾功能等因素来调整化疗方案。 靶向治疗:如果肿瘤存在特定的靶点,如非小细胞肺癌的EGFR突变等,靶向治疗可以针对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相对于化疗,靶向治疗的副作用可能相对较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来确定是否适合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也有应用,对于合适的脑转移瘤患者,免疫治疗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但免疫治疗也可能会引起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疗需要格外谨慎,要评估免疫治疗的获益与风险。 总体而言,肿瘤扩散到脑部的患者需要多学科团队(包括神经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等)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综合治疗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不良反应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09-29 11:29:28
  • 髓母细胞瘤是怎么形成

    髓母细胞瘤形成是复杂过程,涉及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特定遗传突变或综合征相关改变,家族遗传病史儿童更易形成)、胚胎发育异常(胚胎发育中小脑原始神经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增殖)、基因突变与信号通路异常(多种基因突变参与,SHH、WNT等信号通路异常激活致神经干细胞过度增殖)等多方面共同作用 遗传因素 部分髓母细胞瘤患者存在特定的遗传突变或综合征相关改变。例如,Li-Fraumeni综合征患者由于TP53基因的突变等遗传异常,患髓母细胞瘤的风险显著增加。这类患者往往有家族肿瘤病史,遗传因素通过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调控机制,使得细胞更容易发生异常增殖,进而发展为髓母细胞瘤。从年龄角度来看,儿童时期如果携带相关遗传突变基因,由于儿童期细胞分裂活跃等因素,更易促使髓母细胞瘤的形成。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儿童群体,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髓母细胞瘤相关病变。 胚胎发育异常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小脑的原始神经上皮细胞可能出现异常分化。正常情况下,这些原始神经上皮细胞会有序分化为成熟的小脑细胞,但如果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干扰,导致原始神经上皮细胞异常增殖且不能正常分化,就可能形成髓母细胞瘤。胚胎发育时期的环境因素、母体的一些不良状况(如感染、接触某些致畸物质等)都可能影响胚胎神经上皮细胞的正常发育,从而增加髓母细胞瘤在出生后发病的风险。对于处于胚胎发育相关阶段的胎儿(孕期),母体应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以降低胚胎发育异常导致髓母细胞瘤的可能性。 基因突变与信号通路异常 多种基因突变会参与髓母细胞瘤的形成。例如,SHH(Sonichedgehog)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的异常激活与髓母细胞瘤密切相关。SHH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中对细胞的增殖、分化等起重要调控作用,当该通路中的关键基因发生突变时,会导致信号通路持续激活,使得神经干细胞过度增殖,进而形成髓母细胞瘤。不同的信号通路异常在不同年龄、不同个体中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其体内信号通路异常的具体情况及对髓母细胞瘤形成的影响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同时,这些信号通路异常相关的基因突变也为髓母细胞瘤的分子分型等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基础,有助于更精准地理解髓母细胞瘤的形成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025-09-29 11:27:26
  • 垂体瘤影响夫妻生活

    垂体瘤可通过激素分泌异常及压迫神经结构影响夫妻生活,不同类型垂体瘤影响有差异,如泌乳素瘤致女性月经等问题、男性性欲减退等,生长激素瘤致性功能障碍,促性腺激素瘤致性腺功能减退等,可通过积极治疗垂体瘤及心理支持等措施改善因垂体瘤导致的夫妻生活相关问题,且对特殊人群需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制定应对措施 不同类型垂体瘤对夫妻生活影响的差异 泌乳素瘤: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垂体瘤类型之一,女性患者泌乳素升高明显时,除了上述月经、生育相关影响外,还会出现乳房溢乳等表现,严重影响夫妻生活的心理状态和实际功能。男性患者则表现为性欲减退、精液质量下降等,进而干扰夫妻生活的正常进行。 生长激素瘤:生长激素瘤患者在疾病早期可能出现肢端肥大等表现,随着病情发展,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性激素水平改变,引起性功能障碍,如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等,对夫妻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促性腺激素瘤:由于直接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会更早更直接地导致性腺功能减退,对夫妻生活的影响更为显著,可出现严重的性欲减退、生殖功能障碍等情况。 应对垂体瘤影响夫妻生活的措施 积极治疗垂体瘤:根据垂体瘤的类型、大小、患者的具体情况等采取相应治疗手段。对于泌乳素瘤,常用药物治疗,如多巴胺激动剂,通过药物降低泌乳素水平,恢复正常的内分泌功能,从而改善生殖系统功能及夫妻生活状况。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垂体瘤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切除肿瘤以解除激素分泌异常及神经压迫等问题,促进内分泌功能恢复,改善夫妻生活相关的功能障碍。 心理支持与沟通:垂体瘤患者及其配偶都可能因为疾病带来的夫妻生活问题而产生心理压力,双方应加强沟通,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求。患者自身也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配偶给予理解和支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改善夫妻生活质量。对于特殊人群,如育龄期女性垂体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疾病对夫妻生活的影响,还要考虑生育相关问题,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综合平衡疾病控制与生育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对于老年垂体瘤患者,除了考虑激素水平对夫妻生活的影响外,还要结合其整体健康状况和基础疾病等情况来制定综合的应对措施。 总之,垂体瘤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夫妻生活,不同类型垂体瘤影响方式有差异,通过积极治疗垂体瘤以及心理支持等多方面措施可以改善因垂体瘤导致的夫妻生活相关问题。

    2025-09-29 11:22:49
  • 恶性脑膜瘤有等级吗

    恶性脑膜瘤等级依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划分,Ⅱ级细胞具一定异型性、复发风险增但恶性程度稍低,Ⅲ级属高度恶性、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且易复发浸润;其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不同等级及相关因素需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特殊人群要特别关注和谨慎决策。 WHOⅡ级:细胞具有一定的异型性,生长相对较活跃,复发风险较Ⅰ级有所增加,但相比Ⅲ级恶性程度稍低。这类肿瘤在组织学上有一些特征,如细胞排列方式、细胞核的形态等有一定异常表现,但还未达到高度恶性的标准。例如细胞可能出现轻度的核分裂象增多,不过一般每10个高倍视野中核分裂象数少于4个等情况。 WHOⅢ级:属于高度恶性的脑膜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常超过每10个高倍视野4个,还可能出现坏死等不良特征。肿瘤生长迅速,侵袭性强,更容易复发和向周围组织浸润。 不同等级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人群患不同等级恶性脑膜瘤可能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儿童和老年人患恶性脑膜瘤时,其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可能与中青年有所不同。儿童患恶性脑膜瘤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可能具有一些特殊的临床特点,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等原因,在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也会受到影响。例如,老年人可能合并有更多的基础疾病,这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风险。 生活方式: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暴露于某些可能的致癌环境因素(虽然脑膜瘤确切的环境致癌因素尚不十分明确,但一般认为长期接触辐射等可能有一定影响)、不健康的饮食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脑膜瘤的发生发展,但对于恶性脑膜瘤等级的具体影响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不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避免长期暴露于可疑致癌环境等,对于整体健康包括肿瘤的预防和预后可能有积极意义。 病史:既往有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病史等情况,可能会对恶性脑膜瘤的发生发展及等级相关表现产生影响。例如既往有其他脑部肿瘤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脑膜瘤时,其恶性程度的判断和治疗可能会更复杂。 对于恶性脑膜瘤患者,尤其是不同等级的患者,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这些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更谨慎的治疗决策,以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健康和预后。

    2025-09-29 11:21:07
  • 蝶骨嵴脑膜瘤如何治疗

    蝶骨嵴脑膜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随访观察。手术时机根据有无症状和肿瘤大小选择,入路有外侧裂入路和翼点入路;放射治疗包括立体定向和常规放射治疗,需考虑患者全身状况等;随访观察要根据不同患者调整频率和内容,关注肿瘤复发及神经系统等情况。 手术入路: 外侧裂入路:适用于中颅窝底的蝶骨嵴脑膜瘤。该入路可以较好地暴露肿瘤,在成年人中应用较多,但要注意保护外侧裂内的血管和神经,因为外侧裂内有大脑中动脉等重要结构。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颅脑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需要更加精细地操作,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导致不可逆的损害。 翼点入路:是常用的手术入路之一,可暴露蝶骨嵴中、内1/3的肿瘤。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额叶等脑组织的过度牵拉,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手术中要特别注意血压的波动,因为血压波动可能加重脑组织的损伤。 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蝶骨嵴脑膜瘤,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如伽马刀、射波刀等。一般适用于肿瘤残留或复发的患者。对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进行放射治疗前需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因为放射治疗可能会对心肺等器官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放射治疗可能会影响其颅脑的发育,需要谨慎选择,只有在权衡利弊后,认为获益大于潜在风险时才考虑使用。 常规放射治疗:对于一些手术后辅助治疗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但常规放射治疗可能会引起放射性脑水肿等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头痛、恶心等情况,对于有脑水肿表现的患者,需要给予相应的脱水等治疗。 随访观察 随访频率:对于经过手术治疗且肿瘤完全切除的患者,一般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头颅MRI等检查,之后可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由于其生长发育快,肿瘤复发的情况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更加频繁地进行随访,密切观察肿瘤有无复发迹象。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肿瘤复发的风险以及出现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也需要定期进行随访。 随访内容:主要包括头颅MRI检查以观察肿瘤有无复发,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视力、视野、头痛等情况的变化。对于儿童患者,还需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指标、智力发育等情况,因为手术或放疗可能对其产生影响。

    2025-09-29 11:19: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