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高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儿童脑与脊髓血管病、狭颅症、脑瘫、儿童脑积水与蛛网膜囊肿的内镜治疗、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儿童脑与脊髓血管病、狭颅症、脑瘫、儿童脑积水与蛛网膜囊肿的内镜治疗、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展开
  • 脑出血与脑梗塞的区别

    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在于发病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不同。 1.发病原因 脑出血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引起。常见原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供应中断,脑组织缺氧坏死引起。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塞等。 2.症状 脑出血起病急骤,症状迅速加重。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脑梗塞症状相对缓慢,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逐步加重。常见症状包括偏瘫、失语、感觉障碍、口角歪斜、吞咽困难等。 3.治疗方法 脑出血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止血、降压、脱水、营养神经等。脑梗塞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此外,还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脑出血和脑梗塞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年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07-28 15:29:46
  • 早产儿脑出血怎么治疗

    早产儿脑出血的治疗措施包括密切监测、控制惊厥、控制颅内压、营养支持、早期干预、预防感染等。 1.密切监测 早产儿脑出血后,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2.控制惊厥 如果早产儿出现惊厥,需要及时遵医嘱使用卡马西平等抗惊厥药物控制症状,以避免进一步损伤脑部。 3.控制颅内压 如果颅内压升高,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等利尿剂或进行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等方法来降低颅内压。 4.营养支持 早产儿脑出血后,可能可导致吸吮和吞咽困难,需要通过静脉输注营养物质来维持营养需求。 5.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对于早产儿脑出血的预后非常重要,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以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 6.预防感染 早产儿脑出血后,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需要加强感染预防措施,如严格消毒、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早产儿的情况都不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并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07-28 15:27:37
  • 正常颅内压是多少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正常颅内压为70~200mmH2O,儿童为50~100mmH2O。颅内压的稳定对于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颅内压的升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脑积水、脑肿瘤、颅脑损伤、颅内感染等。颅内压升高会导致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脑疝,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降低颅内压治疗、对症治疗等。同时,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头部,避免受到外伤。如果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颅内病变。此外,对于一些患有颅内疾病的患者,如脑积水、脑肿瘤等,应该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颅内压是一个重要的生理指标,我们应该重视颅内压的检测和保护,以预防和治疗颅内压升高所导致的疾病。

    2025-07-28 15:25:36
  • 外伤脑出血的后遗症

    外伤脑出血的常见的后遗症包括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语言障碍、情绪和行为改变、感觉障碍等。 1.认知功能障碍 患者可能会出现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等认知功能受损的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2.运动功能障碍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无力、手脚不协调、行走困难等运动障碍。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平衡障碍、肢体震颤等症状。 3.语言障碍 如果出血影响到大脑的语言中枢,患者可能会出现言语不清、理解或表达困难等语言障碍。 4.情绪和行为改变 外伤性脑出血可能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表现为易怒、抑郁或焦虑等。此外,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人格改变,如冲动、不合理的行为等。 5.感觉障碍 患者可能会出现身体某部分的感觉减退或丧失,如触觉、痛觉、温度感觉等。 如果出现任何新的症状或现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2025-07-28 15:24:07
  • 脑溢血后期恢复方法

    脑溢血后期的恢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方面。 1.物理治疗 通过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助力运动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还可以使用电疗、光疗、磁疗等物理因子,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作业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穿衣、进食、洗漱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训练,如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等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认知功能。 3.言语治疗 语言训练包括发音、语调、语速等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吞咽训练,预防误吸和肺炎等并发症。 4.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调整心态,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心理支持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康复意愿。 需要注意的是,脑溢血后期的恢复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

    2025-07-28 15:22: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