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志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擅长:甲状腺疾病、代谢性骨病、糖尿病及其妊娠期相关内分泌疾病。开设了甲状腺病门诊和骨质疏松两个专病门诊,临床经验丰富,对内分泌危重症抢救、内分泌少见病和疑难病具有一定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擅长:甲状腺疾病、代谢性骨病、糖尿病及其妊娠期相关内分泌疾病。开设了甲状腺病门诊和骨质疏松两个专病门诊,临床经验丰富,对内分泌危重症抢救、内分泌少见病和疑难病具有一定经验。展开
  • 高血糖症状有那些

    高血糖典型症状有多饮因血糖高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多食因血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致能量供应不足、多尿因血糖高致渗透性利尿、体重减轻因葡萄糖不能有效利用机体消耗自身脂肪蛋白质;其他症状有皮肤瘙痒因高血糖使皮肤细胞脱水刺激神经末梢、视物模糊因血糖高致眼内房水渗透压改变引起晶状体屈光度变化、疲劳乏力因葡萄糖不能正常氧化供能致机体能量不足;儿童高血糖可能有生长发育迟缓情况;老年人高血糖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且易与其他疾病症状混淆;妊娠女性高血糖可能有外阴瘙痒、真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等情况且可能影响胎儿发育;高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还可能伴随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神经系统手足麻木感觉减退、肾脏蛋白尿等相关症状。 典型症状 多饮:由于血糖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引起口渴而多饮。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会频繁感到口渴,饮水量明显增加。 多食:血糖不能被机体充分利用,能量供应不足,患者会产生饥饿感,从而多食。即使进食量较平时明显增多,仍有吃不饱的感觉。 多尿:血糖升高,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导致尿量增多。一般来说,24小时尿量可达到2000-3000毫升,甚至更多。 体重减轻:尽管患者进食量增加,但由于葡萄糖不能被有效利用,机体消耗自身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导致体重逐渐减轻。 其他症状 皮肤瘙痒:高血糖会使皮肤细胞脱水,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尤其以会阴部等部位较为明显。例如,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反复的皮肤瘙痒,经皮肤科检查未发现明显皮肤病变,后经血糖检测发现血糖升高。 视物模糊:血糖升高时,眼内房水渗透压发生改变,引起晶状体屈光度变化,导致视物模糊。例如,一些患者会突然发现看东西不如以前清晰,经过降血糖治疗后,视力可有所改善。 疲劳乏力:由于葡萄糖不能被正常氧化供能,机体能量不足,患者常感到疲劳、乏力,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仍有疲惫感。 不同人群高血糖症状特点 儿童 儿童高血糖可能由1型糖尿病等原因引起,除了上述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外,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因为高血糖影响了机体的代谢和营养利用,不利于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例如,一些儿童糖尿病患者身高、体重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同龄人。 老年人 老年人高血糖症状可能不典型。部分老年人可能仅表现为乏力、嗜睡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另外,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多种疾病,高血糖的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的症状混淆。例如,老年人由于肾功能减退,多尿症状可能不明显,而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改变,如反应迟钝等。 妊娠女性 妊娠期间出现高血糖(妊娠期糖尿病),除了可能有一般高血糖的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外阴瘙痒、真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等情况。这是因为妊娠期间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使得高血糖更容易引发局部的感染。而且,妊娠高血糖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导致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 高血糖伴随症状及相关疾病 高血糖如果长期控制不佳,还可能伴随其他系统的症状。例如,心血管系统方面,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神经系统方面,可能出现手足麻木、感觉减退等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肾脏方面,可能出现蛋白尿等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出现水肿等症状。

    2025-10-28 15:18:36
  •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高脂血症主要通过血脂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液生化检查诊断,各指标有正常参考值、边缘升高及升高范围,结合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综合因素明确病情,据此制定治疗干预方案,儿童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与成人有差异,多通过调整饮食运动等非药物方式干预。 高脂血症主要通过血液生化检查来诊断,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血脂四项,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一、总胆固醇(TC) 正常参考值一般为<5.2mmol/L;边缘升高为5.2~6.2mmol/L;升高为≥6.2mmol/L。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人群的TC正常范围可能略有差异,一般随着年龄增长,TC有升高趋势,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出现TC升高情况。生活方式上,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增加TC升高风险。病史方面,有家族性高脂血症病史的人群TC异常概率更高。 二、甘油三酯(TG) 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7mmol/L;边缘升高为1.7~2.3mmol/L;升高为≥2.3mmol/L。年龄因素上,年轻人若长期大量饮酒等可能影响TG水平,中老年人代谢功能相对减弱,也较易出现TG升高。生活方式中,酗酒、高糖饮食等会使TG升高,肥胖人群往往伴随TG升高。病史方面,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病史的人群TG异常几率增加。 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4mmol/L;边缘升高为3.4~4.1mmol/L;升高为≥4.1mmol/L。对于不同风险人群,诊断标准有所差异,比如无心血管疾病但有多个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的人群,LDL-C控制目标更严格,一般要求<2.6mmol/L;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LDL-C通常要求<1.8mmol/L。年龄上,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LDL-C升高,因为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影响脂质代谢。生活方式中,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利于LDL-C控制。病史方面,有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LDL-C管理更为关键。 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0mmol/L;降低为≤1.0mmol/L。HDL-C被称为“好胆固醇”,其水平降低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年龄上,男性HDL-C水平一般低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男女HDL-C水平都有下降趋势。生活方式中,吸烟会降低HDL-C水平,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维持HDL-C在正常范围。病史方面,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HDL-C往往偏低。 临床上通常会根据患者的血脂检查结果,结合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综合因素来明确是否患有高脂血症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方案。例如,对于单纯TC升高的患者,会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胆固醇摄入,增加运动等;对于TG显著升高的患者,除了生活方式干预外,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继发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儿童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一般会参考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正常血脂范围来判断,儿童高脂血症的发生可能与家族遗传、不良饮食习惯等有关,需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优先通过调整饮食和增加运动等非药物方式干预,避免过早使用药物治疗。

    2025-10-28 15:17:18
  • 甲减做什么检查确诊

    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原发性甲减时TSH升高且随病情进展更明显,不同年龄人群正常范围不同)、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原发性甲减时TT4、FT4降低,TT3轻症或早期可能正常、病情加重才降低,FT3甲减时变化相对较晚)、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TPOAb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重要抗体、TgAb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联合检测可提高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相关甲减诊断准确性)、甲状腺超声检查(可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致甲减时甲状腺超声可能显示弥漫性肿大等改变、可帮助排除其他病变)、甲状腺摄碘率检查(甲状腺摄碘率降低对诊断甲减有价值、可鉴别原发性甲减和中枢性甲减、儿童检查需考虑生理特点及辐射防护)。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是诊断甲减最敏感的指标,因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中,TSH的变化早于甲状腺激素(T3、T4)。在原发性甲减时,TSH升高,且随着病情进展,TSH升高越明显。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新生儿TSH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新生儿TSH在出生后2-3天可达10-20mU/L,2周后逐渐降至正常范围;儿童和成人TSH正常范围一般在0.35-5.5mU/L之间。 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 血清总甲状腺素(TT4):血清中大部分T4与蛋白结合,包括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等。原发性甲减时,TT4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部分T3由外周组织中的T4转换而来,在轻症甲减或早期甲减时,TT3可能正常,随着病情加重,TT3才会降低。 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FT4是甲状腺激素的活性部分,能直接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原发性甲减时FT4降低。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FT3在甲减时变化相对较晚,轻症甲减时可能正常,中重度甲减时降低。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重要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导致的甲减中,TPOAb显著升高,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引起甲减的重要诊断依据。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检测TPOAb更有意义,因为这类人群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相关甲减的风险较高。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TgAb也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其升高也提示甲状腺自身免疫损伤。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相关甲减的诊断中,TPOAb和TgAb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甲状腺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导致的甲减,甲状腺超声可能显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回声不均匀等改变;对于药物性甲减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甲减,甲状腺超声可帮助排除甲状腺结构的其他病变,如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等。不同年龄人群甲状腺超声表现略有差异,儿童甲状腺相对较柔软,超声下表现与成人有一定区别,但主要观察指标类似,如甲状腺的体积、实质回声等。 甲状腺摄碘率检查 甲状腺摄碘率降低,对于诊断甲减有一定价值,尤其在鉴别原发性甲减和中枢性甲减时。原发性甲减时甲状腺摄碘率降低,而中枢性甲减(如垂体性甲减)时甲状腺摄碘率可正常或降低,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对于儿童进行甲状腺摄碘率检查时,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检查过程中要注意辐射防护等问题。

    2025-10-28 15:16:26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是什么病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是因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或受体缺陷致的先天性内分泌疾病,影响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和骨骼系统。病因有甲状腺发育异常、激素合成障碍、促甲状腺激素缺乏;新生儿期有生理性黄疸期延长等表现,儿童期有生长发育等迟缓及特殊面容等;诊断靠新生儿筛查、血清学检查、甲状腺超声;治疗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早期及时治多数可正常发育,不及时会致智力低下等,需长期监测调整治疗,家长配合复诊。 病因 甲状腺发育异常:甲状腺未发育、发育不全或异位是常见病因。例如,甲状腺完全未发育,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极度减少;甲状腺部分发育不全则分泌量相对不足。胚胎发育过程中甲状腺下降位置异常,如停留在舌根部等部位,也会影响其正常功能发挥。 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所需的酶缺陷引起。比如碘转运障碍、过氧化物酶缺陷等,这些酶的异常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各个环节出现问题,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 促甲状腺激素(TSH)缺乏:下丘脑-垂体病变可导致TSH分泌减少,从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减少,会影响垂体分泌TSH,最终影响甲状腺功能。 临床表现 新生儿期表现:患儿可能出现生理性黄疸期延长,正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1-2周消退,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儿黄疸可持续3周以上;喂养困难,表现为拒奶、吸吮无力;反应低下,患儿常处于嗜睡状态,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肌张力低下,肌肉松弛,活动减少。 典型儿童期表现: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骨龄落后;智力发育落后,表现为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发育迟缓;特殊面容,面部黏液性水肿,眼距宽,鼻梁低平,唇厚,舌大且宽厚,常伸出口外;身材矮小,躯干长而四肢短;皮肤粗糙、干燥,毛发稀疏、枯黄等。 诊断 新生儿筛查:目前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筛查,通常采用干血滤纸片检测TSH和甲状腺素(T4)浓度。如果TSH明显升高,T4降低,基本可确诊。 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中TSH、游离T4(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等指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儿血清TSH升高,FT4降低,FT3可正常或降低。 甲状腺超声检查:可了解甲状腺的大小、形态及位置等情况,有助于判断甲状腺发育是否异常。 治疗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一旦确诊,应立即开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常用药物为左甲状腺素钠。通过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维持患儿体内甲状腺激素的正常水平,以保证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的正常进行。 预后 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的患儿,多数可以正常生长发育,智力发育也可接近正常。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儿永久性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迟缓。年龄较小的患儿,如新生儿期就开始规范治疗,预后相对较好;而确诊较晚的患儿,预后会受到较大影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患儿的个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在合适范围。对于有甲状腺发育异常等基础病因的患儿,需要长期甚至终身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并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情况,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家长需要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带患儿复诊,关注患儿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各项指标变化。

    2025-10-28 15:15:17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血清TSH升高、甲状腺激素正常的内分泌代谢病,发病与自身免疫损伤等因素有关,一般人群多无症状,特殊人群有相应表现,通过实验室等检查诊断,一般人群定期监测,特殊人群需依情况治疗,多数及时治疗预后好,未及时诊治有不良后果,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关键。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而甲状腺激素(FT4、TT4)水平正常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自身免疫损伤、甲状腺破坏、碘过量或缺乏、药物等因素有关。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最常见的病因,如桥本甲状腺炎,自身抗体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功能逐渐减退,早期可能先出现TSH升高,而甲状腺激素仍维持正常。 二、临床表现 1.一般人群: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乏力、畏寒、记忆力减退、便秘等非特异性表现,这些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 2.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高增长缓慢,智力发育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因为甲状腺激素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和骨骼生长至关重要。 孕妇:孕妇发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增加早产、流产、胎儿智力发育障碍等风险。因为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和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孕妇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影响胎儿在宫内的发育环境。 三、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血清TSH测定:是诊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重要指标,TSH升高是其主要特征。 甲状腺激素测定:FT4、TT4水平正常,这是与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重要鉴别点。 自身抗体检测: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有助于明确病因,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导致的亚临床甲减,自身抗体常呈阳性。 2.影像学检查: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但对于怀疑有甲状腺结构异常等情况时,可考虑甲状腺超声等检查,了解甲状腺的大小、形态、有无结节等情况。 四、治疗原则 1.一般人群 定期监测:对于TSH轻度升高(如TSH在4.5-10mIU/L之间)且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观察病情变化。 干预指征:当TSH>10mIU/L,或伴有甲状腺相关症状、有妊娠计划、合并心血管疾病等情况时,需要进行治疗。治疗药物主要是左甲状腺素钠,通过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维持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 2.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亚临床甲减如果TSH升高,需要积极干预,因为甲状腺激素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一般需要使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且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和生长发育指标,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孕妇:孕妇亚临床甲减无论TSH升高程度如何,一般都建议治疗,因为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胎儿发育。治疗目标是将TSH控制在2.5mIU/L以下,通常需要使用左甲状腺素钠,且要根据孕周和甲状腺功能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五、预后 多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如果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合理治疗,预后较好,可以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状态,对生活质量和健康影响较小。但如果未及时诊断和治疗,尤其是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如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孕妇妊娠相关并发症等。所以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2025-10-28 15:14: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