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志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擅长:甲状腺疾病、代谢性骨病、糖尿病及其妊娠期相关内分泌疾病。开设了甲状腺病门诊和骨质疏松两个专病门诊,临床经验丰富,对内分泌危重症抢救、内分泌少见病和疑难病具有一定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擅长:甲状腺疾病、代谢性骨病、糖尿病及其妊娠期相关内分泌疾病。开设了甲状腺病门诊和骨质疏松两个专病门诊,临床经验丰富,对内分泌危重症抢救、内分泌少见病和疑难病具有一定经验。展开
  • 减肥药口渴是什么原因

    减肥药致口渴机制有中枢作用影响神经递质致水盐平衡失调、代谢加速产热出汗致水分丢失、肠道作用如奥利司他影响水分吸收;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因代谢调节弱易脱水且感知不敏锐,孕妇用减肥药口渴需重视因影响胎儿及自身健康,糖尿病患者易混淆原发病症状且处理不当影响血糖控制需留意。 一、减肥药导致口渴的常见机制 1.中枢作用相关机制:部分减肥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抑制食欲,例如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药物,可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导致机体水分代谢改变,出现口渴症状。这类药物通过调节神经信号来控制进食行为,同时可能干扰了体内正常的水盐平衡调节,使得身体有缺水的感觉从而表现为口渴。 2.代谢加速相关机制:某些减肥药可加速身体代谢过程,使机体产热增加,为维持体温平衡,身体会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进而导致水分丢失增多,为补充丢失的水分,人体就会产生口渴感。比如一些能提高基础代谢率的减肥药,会让身体消耗更多能量,伴随更多的水分消耗,引发口渴。 3.肠道作用相关机制:以奥利司他为例,它作为脂肪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于肠道,抑制脂肪的吸收。这可能会影响肠道对水分的正常吸收功能,使得肠道内水分相对失衡,间接引起口渴症状,因为身体感知到水分吸收异常后会发出口渴信号来促使机体补充水分。 二、特殊人群需关注的口渴情况及原因 1.老年人:老年人本身代谢功能逐渐减退,使用减肥药后,其身体对水分变化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减肥药导致的水分丢失更易引发明显口渴。且老年人对口渴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锐,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可能会导致脱水等更严重问题。原因在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包括肾脏对水盐调节的功能以及皮肤汗腺功能等,使得其对减肥药引起的水分变化耐受度降低。 2.孕妇:孕妇使用减肥药时,口渴情况需高度重视。一方面,孕妇自身的生理状态特殊,减肥药导致的口渴可能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及自身健康。由于孕妇需要为胎儿提供充足水分,若因减肥药出现口渴却未合理补水,可能干扰母体与胎儿间的水分平衡。另外,很多减肥药对胎儿发育有潜在风险,使用后出现口渴更应谨慎处理,因为错误补水或不恰当处理可能会加重对孕妇和胎儿的不良影响。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口渴多饮的症状,当使用减肥药后出现口渴,可能会混淆原发病症状与减肥药引起的口渴。同时,减肥药导致的口渴若处理不当,可能影响血糖控制,因为水分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血液浓缩,影响血糖水平的稳定。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和水盐代谢都有其特殊性,减肥药引发的口渴可能会打破原本相对平衡的代谢状态,需要格外留意并采取合适的水分补充及健康管理措施。

    2025-10-28 13:55:58
  • 什么是尿酸偏高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终产物正常经肾脏随尿液排出维持动态平衡,偏高成因有内源性嘌呤产生过多、外源性嘌呤摄入过多、肾脏排泄尿酸减少,相关健康影响是引发痛风及增加肾脏相关风险,不同人群中家族痛风史者需严控嘌呤摄入等,绝经后女性要关注嘌呤摄入等,肥胖高盐高脂人群需调整生活方式控尿酸。 一、尿酸的基本代谢概况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正常情况下,嘌呤在体内经一系列代谢过程生成尿酸,然后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维持动态平衡。成人男性血尿酸正常范围一般为150~416μmol/L,女性为89~357μmol/L,当血尿酸水平超过上述正常上限值则定义为尿酸偏高。 二、尿酸偏高的常见成因 (一)内源性嘌呤产生过多 某些遗传性酶缺陷可导致嘌呤代谢紊乱,使体内嘌呤合成增加,进而生成过多尿酸。例如,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高或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等遗传因素,可引起内源性尿酸生成异常增多。 (二)外源性嘌呤摄入过多 长期高嘌呤饮食是尿酸偏高的重要诱因,如大量食用动物内脏(猪肝、猪肾等)、海鲜(虾、贝类等)、浓肉汤等,这些食物富含嘌呤,摄入后会使体内尿酸生成显著增加。 (三)肾脏排泄尿酸减少 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当患有慢性肾病时,肾脏对尿酸的滤过、重吸收及分泌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尿酸排泄减少,从而使血尿酸水平升高。此外,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等)也可能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 三、尿酸偏高的相关健康影响 (一)引发痛风 尿酸偏高时,过饱和的尿酸盐结晶易在关节及周围组织沉积,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导致痛风发作,常见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尤以第一跖趾关节等部位多见,发作时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二)增加肾脏相关风险 长期尿酸偏高可使尿酸盐结晶在肾脏沉积,引发尿酸性肾结石,还可能造成肾小管间质损害,进而影响肾脏功能,增加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 四、不同人群尿酸偏高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家族痛风史人群 此类人群遗传因素导致嘌呤代谢异常的概率较高,需格外严格控制嘌呤摄入,避免高嘌呤食物,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并干预。 (二)女性绝经后人群 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尿酸偏高风险相对增加,应关注饮食中嘌呤的摄入,适度增加水分摄入促进尿酸排泄,并定期进行血尿酸检测。 (三)肥胖及高盐高脂饮食人群 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可能影响尿酸的代谢,高盐高脂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此类人群需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控制体重,如增加有氧运动、保持低盐低脂饮食等,以降低尿酸偏高的风险。

    2025-10-28 13:55:14
  • 适合糖尿病人吃的东西

    糖尿病患者可选择绿叶蔬菜补充膳食纤维延缓碳水吸收降血糖波动,全谷物因复合碳水消化慢升糖低可作主食替代精制谷物,鱼类含不饱和脂肪酸等有益心血管及维持机能,低糖水果如蓝莓等含抗氧化剂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豆类及豆制品富含植物蛋白等能平稳血糖,老年患者需注意食物软烂程度便于消化,妊娠期患者要严格控碳水选低GI全谷物及低糖水果,合并肾病患者需控蛋白质摄入选优质低蛋白食物并遵医嘱调整饮食。 一、蔬菜类 绿叶蔬菜如菠菜、生菜等是适合糖尿病人的优质选择,每100克此类蔬菜含大量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血糖波动。研究显示,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长期食用能辅助控制血糖水平。例如菠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热量低,适合糖尿病患者每餐搭配食用。 二、全谷物 燕麦、糙米等全谷物是理想之选。全谷物中的复合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缓慢,升糖指数(GI)低。有研究表明,每日摄入一定量的全谷物食品可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以燕麦为例,煮制的燕麦粥富含β-葡聚糖,能延缓胃排空,使血糖上升更平缓,建议糖尿病患者将其作为主食替代部分精制谷物。 三、优质蛋白质类 鱼类(如三文鱼、鳕鱼)是极佳的蛋白质来源,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Omega-3,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同时,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肌肉量,适合糖尿病患者维持身体机能。三文鱼每100克含丰富蛋白质及Omega-3,可每周食用2-3次,通过清蒸等方式烹饪,减少油脂摄入。 四、低糖水果 部分低糖水果适合糖尿病人,如蓝莓、草莓。这类水果含糖量相对较低,且富含抗氧化剂。研究发现,适量摄入蓝莓等浆果类水果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例如蓝莓,每次可食用50-100克,可直接食用或加入酸奶中,既满足口感又不引起血糖大幅波动。 五、豆类及豆制品 黑豆、豆腐等豆类及豆制品是优质选择。其富含植物蛋白、膳食纤维和低聚糖,升糖指数低,能平稳血糖。以豆腐为例,每100克豆腐含约8克蛋白质,且脂肪含量低,适合糖尿病患者作为蛋白质补充来源,可通过清炒、煮汤等多种方式烹饪。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糖尿病患者:需注意食物的软烂程度,便于消化吸收,避免因咀嚼功能下降导致进食困难影响血糖控制,建议将食物适当切碎、煮软后食用。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更需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量,优先选择低GI的全谷物及低糖水果,确保营养摄入同时避免血糖过度升高,必要时可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合并肾病的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选择优质低蛋白食物,如蛋清等,同时密切关注肾功能指标,遵循医生和营养师的饮食建议调整饮食结构。

    2025-10-28 13:52:46
  • 李子的糖分高吗糖尿病患者能吃吗

    李子每100克含8-12克糖分,升糖指数24-32,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时可两餐间少量吃50-100克;食用需监测血糖、搭配饮食,肾病患者要注意钾含量,老年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食用更需谨慎把控量。 一、李子的糖分含量 李子属于常见水果,其糖分含量因品种等因素会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每100克李子中大约含有8-12克左右的糖分。例如常见的红李子,每100克含有的糖分相对稳定在这个区间范围内。从升糖指数(GI)来看,李子的升糖指数相对较低,大约在24-32之间,这意味着食用李子后血糖不会迅速大幅升高。 二、糖尿病患者能否吃李子及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李子的情况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是可以适量食用李子的。当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且血糖波动相对平稳时,可在两餐之间少量食用李子,一般建议每次食用50-100克左右。这是因为李子的升糖指数较低,且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例如,一位血糖控制较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上午10点左右或者下午3点左右,吃1-2个中等大小的李子是可行的。 (二)糖尿病患者食用李子的注意事项 1.血糖监测:在食用李子后,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因为每个患者对食物的反应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即使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食用李子后也可能出现血糖的小幅度波动。一般建议在食用后1-2小时监测血糖,了解自身对李子的血糖反应情况。比如一位患有糖尿病多年的女性患者,在食用100克李子后,发现血糖比平时升高了1.0mmol/L左右,那么下次食用时就要适当调整食用量或者选择暂时不食用。 2.搭配饮食:食用李子时要注意搭配整体饮食。如果这一餐食用了李子,那么主食的量就要相应减少。例如原本计划吃100克米饭,食用50克李子后,主食可以减少到75克左右,以保持一天总热量的平衡。对于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由于可能存在肾功能不全,需要注意李子中钾的含量,因为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钾能力下降,过多食用李子可能会导致高钾血症,此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食用。 3.特殊人群: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更弱,食用李子时更要严格控制量,建议每次食用不超过50克,并且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而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食用李子需要格外谨慎,必须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自身的血糖情况、孕周等因素来决定食用量,因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仅要考虑自身血糖控制,还要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2025-10-28 13:51:02
  • 糖尿病哪些东西不能吃

    糖尿病患者需避免高糖高淀粉类食物如精制谷物制品因其消化吸收后会迅速转化为葡萄糖致血糖快速升高不利控制,高糖水果如荔枝等食用后会使血糖迅速升降干扰不同年龄段患者管理,含糖饮料含大量游离糖饮用后会急剧升血糖加重胰岛负担,油炸食品为高热量高脂肪易致体重增加影响代谢,高盐食物如腌制品过多摄入会使血压升高加重糖尿病患者血管损伤等问题尤其合并高血压及儿童患者需注意。 一、高糖高淀粉类食物 精制谷物制品属于此类,如白面包、白米饭、精制面条等。这类食物经消化吸收后会迅速转化为葡萄糖,引起血糖快速升高。以白米饭为例,其升糖指数(GI)较高,食用后短时间内可使血糖明显上升,不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稳定控制。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代谢相对活跃,过量摄入此类食物易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影响生长发育;孕妇糖尿病患者若大量食用,可能会对胎儿发育及自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妊娠并发症风险。 二、高糖水果 部分含糖量高的水果需限制食用,例如荔枝、龙眼等。以荔枝为例,每100克荔枝中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食用后血糖会迅速升高,且不易回落。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儿童由于味觉偏好,更易对高糖水果产生依赖,过量食用会严重干扰血糖管理;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代谢功能减退,高糖水果的摄入会加重血糖调控的难度,增加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三、含糖饮料 可乐、果汁饮料等含糖饮料应避免。这类饮料不含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却含有大量游离糖,饮用后血糖会急剧上升。对于生活方式中习惯大量饮用此类饮料的糖尿病患者,长期摄入会显著升高血糖水平,加重胰岛负担;儿童糖尿病患者若频繁饮用含糖饮料,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严重影响血糖控制,增加未来患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四、油炸食品 炸鸡、薯条等油炸食品属于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过量食用会导致体重增加,而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还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偏好油炸食品的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因为油炸食品会进一步干扰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谢能力下降,食用油炸食品后更难代谢,对健康危害更大。 五、高盐食物 腌制品(如咸菜、咸肉等〕属于高盐食物范畴。过多摄入高盐食物会使血压升高,而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心血管病变,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血管损伤等问题。对于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严格限制高盐食物摄入尤为重要;儿童糖尿病患者若长期接触高盐食物,可能会影响其血压调节机制的正常发育,增加未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隐患。

    2025-10-28 13:50:0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