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志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擅长:甲状腺疾病、代谢性骨病、糖尿病及其妊娠期相关内分泌疾病。开设了甲状腺病门诊和骨质疏松两个专病门诊,临床经验丰富,对内分泌危重症抢救、内分泌少见病和疑难病具有一定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擅长:甲状腺疾病、代谢性骨病、糖尿病及其妊娠期相关内分泌疾病。开设了甲状腺病门诊和骨质疏松两个专病门诊,临床经验丰富,对内分泌危重症抢救、内分泌少见病和疑难病具有一定经验。展开
  • 糖尿病能吃木耳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木耳,因其低升糖指数、富含膳食纤维且营养丰富,但食用需注意:烹饪方式简单,避免过多油糖盐;适量食用,每餐50-100克左右;合并胃肠道疾病者要适量且煮软烂,老年患者要细嚼慢咽并关注血糖变化。 低升糖指数:木耳的升糖指数较低,食用后一般不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升糖指数(GI)反映了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的相对能力,低GI食物在胃肠中消化吸收较慢,血糖上升幅度较小。木耳的GI值相对较低,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有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 富含膳食纤维:木耳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从而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同时,膳食纤维还能改善肠道功能,对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便秘等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有研究表明,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有益。 营养丰富:木耳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K、维生素B族等)、矿物质(如铁、钾等)。其中铁元素含量较高,有助于预防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贫血问题;钾元素对维持正常的心血管功能等也有一定益处。 食用木耳的注意事项 烹饪方式:糖尿病患者食用木耳时,烹饪方式应尽量简单,避免加入过多的油、糖、盐等。建议采用清炒、凉拌等烹饪方式,例如清炒木耳,只需少量食用油炒制,保留木耳本身的营养和低升糖特性;凉拌木耳时,也应少放酱油、糖等调料,以保持木耳的健康属性,利于血糖的控制。 适量食用:虽然木耳对糖尿病患者有益,但也需要适量食用。一般来说,每餐食用50-100克左右的木耳较为适宜,可根据个人的血糖控制情况、饮食总量等进行适当调整。如果一次性食用过多木耳,即使其升糖指数低、富含膳食纤维等,但从整体饮食量和对血糖的综合影响来看,也可能会对血糖控制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特殊人群 合并胃肠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对于本身有胃肠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如胃溃疡、胃炎等,食用木耳时要注意适量。因为木耳中的膳食纤维相对较粗,过多食用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这类患者可以将木耳烹饪得更软烂一些,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食用木耳时要注意细嚼慢咽,确保木耳充分咀嚼后再吞咽,这样有利于消化吸收,避免因咀嚼不充分而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同时,老年患者在食用木耳时更要关注血糖的变化情况,根据血糖反应来调整木耳的食用量和烹饪方式等。

    2025-10-28 13:22:02
  • 孕期糖尿病食谱

    孕期控糖需遵循食材选择原则,优先选低GI谷类、优质蛋白及多绿叶高纤维蔬菜,采用少食多餐模式可加餐,有具体食谱示例,还需密切监测血糖、依情况调食谱、保营养均衡并定期产检。 一、食材选择原则 1.主食选择:优先选用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谷类,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以燕麦为例,其GI值约为55,相较于精白米(GI约83),消化吸收更缓慢,能有效延缓血糖上升速度,有助于稳定孕期血糖水平;2.蛋白质来源:选择优质蛋白,如瘦肉(猪瘦肉、牛肉等,每日摄入量控制在100-150克)、鱼类(鲫鱼、鳕鱼等,每周可食用2-3次,每次约150克)、豆类(黑豆、黄豆等,可制作豆浆或纳入菜肴,每日摄入量约50克)。优质蛋白可维持孕妇及胎儿的营养需求,且对血糖影响较小;3.蔬菜选择:多摄入绿叶蔬菜及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菠菜(每日200-300克)、西兰花(每日150-200克)、芹菜等。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与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辅助控制血糖。 二、餐次安排建议 采用少食多餐模式,将一日三餐细分为5-6餐,避免单次进食过多碳水化合物致血糖骤升。例如,早餐后2-3小时、午餐后2-3小时及晚餐后2-3小时可安排小加餐,加餐可选100克左右低糖水果(如草莓、蓝莓)或20-30克无糖坚果(如原味杏仁)。 三、具体食谱示例 1.早餐:燕麦粥(50克燕麦煮制)+水煮蛋1个。燕麦经煮制后缓慢释放能量,水煮蛋提供优质蛋白,满足孕妇晨起营养需求且稳定血糖;2.午餐:糙米饭(100克糙米蒸煮)+清蒸鲈鱼(150克)+清炒油麦菜(200克)。糙米GI低于精米,清蒸鲈鱼富含蛋白质,油麦菜含丰富膳食纤维,助力血糖平稳与营养均衡;3.晚餐:玉米碴粥(50克玉米碴熬制)+鸡胸肉炒西兰花(100克鸡胸肉、150克西兰花)。玉米碴属低GI主食,鸡胸肉低脂高蛋白,西兰花富含营养且GI低,可保障晚餐营养与血糖控制。 四、温馨提示 孕期糖尿病孕妇需密切监测血糖,依据自身血糖情况调整食谱。同时要注重营养均衡,保障胎儿生长发育。加餐选择低糖水果时,需控制摄入量,如草莓每次食用量约100克,避免因糖分摄入过多影响血糖;坚果选择无糖原味品种,控制单次食用量在20-30克,防止脂肪摄入过量。此外,孕妇应定期产检,遵循医生指导,结合个人身体状况优化食谱,以保障母婴健康。

    2025-10-28 13:21:01
  •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有什么症状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本身一般无特异典型症状多在甲状腺相关疾病检查时发现相关疾病可能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出现怕热多汗心慌手抖食欲亢进体重减轻大便次数增多情绪易激动失眠等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怕冷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体重增加便秘皮肤干燥面色苍白月经紊乱等症状部分患者有甲状腺肿大严重肿大可压迫周围组织儿童患者相关疾病症状可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生活方式对其有影响发现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应结合其他检查明确病因规范诊治。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本身一般不会直接表现出特异的典型症状,它往往是在甲状腺相关疾病检查时被发现,而相关疾病可能有以下表现: 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情况:若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是由Graves病等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疾病引起,患者可能出现怕热、多汗、心慌、手抖、食欲亢进、体重减轻、大便次数增多、情绪易激动、失眠等症状。例如,Graves病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就会出现上述一系列表现,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能加速机体物质氧化,增加产热和散热,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情况: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与桥本甲状腺炎等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疾病相关时,患者可能出现怕冷、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体重增加、便秘、皮肤干燥、面色苍白、月经紊乱等症状。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减缓,各系统功能活动受到抑制,从而出现这些表现。 甲状腺肿大情况: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甲状腺肿大,可触及甲状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一般无疼痛,但严重肿大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气管可引起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等。比如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常常会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 对于儿童患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相关疾病引起的症状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加速后又迟缓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在症状表现上不典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乏力、反应稍迟钝等,容易被忽视。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压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而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产生关联,所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甲状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一定意义。如果发现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应进一步结合甲状腺功能等其他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规范诊治。

    2025-10-28 13:20:02
  • 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多少

    一般人群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小于,在至之间属糖耐量异常,≥且伴糖尿病典型症状可诊断糖尿病;孕妇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应控制在以内孕期血糖异常有不良妊娠结局需严格监测血糖合理饮食运动;老年人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范围可适当放宽但应尽量小于老年人要注意避免低血糖发生饮食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原则量据活动量调整;糖尿病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目标据个体情况而定一般建议小于部分病情轻等可尝试更严格控制要遵医嘱治疗定期监测血糖调整方案注意保持生活规律避免影响血糖因素。 一、一般人群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 一般人群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应小于7.8mmol/L。如果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属于糖耐量异常,处于正常血糖与糖尿病血糖值之间的中间状态。若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同时伴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典型症状,就可以考虑诊断为糖尿病。 二、特殊人群餐后两小时血糖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孕妇 孕妇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应控制在≤8.5mmol/L。孕期血糖异常对母婴健康影响较大,可能导致胎儿过大、早产、胎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孕妇需要更加严格地监测血糖,在饮食上要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等,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二)老年人 老年人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范围可适当放宽,但一般也应尽量控制在小于11.1mmol/L。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并发症风险较高,高血糖可能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老年人在监测血糖时要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因为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较差,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能出现心慌、出汗、昏迷等严重后果。在饮食方面,要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原则,饮食量要根据身体活动量进行合理调整。 (三)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控制目标需根据个体情况而定,一般建议控制在小于10mmol/L左右,但对于一些病情较轻、并发症少、预期寿命较长的患者,可以尝试更严格的控制,如控制在小于8.5mmol/L,但要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以及药物治疗等,定期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保持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等影响血糖的因素。

    2025-10-28 13:18:57
  • 血糖仪的使用方法

    准备工作需清洁双手并检查血糖仪和试纸,采血可选手指指尖两侧,按操作说明插入试纸、吸取血液并读取结果,使用后清理用具并记录结果以便复诊,儿童使用时家长要协助并留意相关细节。 一、准备工作 1.清洁双手:用肥皂和清水洗净双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部消毒剂彻底清洁,以避免手上的细菌等污染血糖仪和试纸。对于儿童,家长应协助其做好手部清洁,确保操作环境和用具的卫生,减少感染风险。 2.检查血糖仪和试纸:查看血糖仪是否在有效期内,外观是否有损坏。同时检查试纸的有效期、批号等信息,确保试纸未受潮、变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在使用时都要仔细检查这些方面,儿童使用时家长需特别留意试纸的相关信息,防止因试纸问题影响检测结果。 二、采血步骤 1.选择采血部位:通常可选择手指指尖两侧,这里神经分布相对较少,采血时疼痛感相对较轻。对于儿童,尽量选择合适的手指部位,避免选择指尖正中,减少疼痛和对儿童心理的影响。采血前可以通过按摩手指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使采血更顺利。 2.采血操作:使用采血笔采血,根据手指皮肤厚度等调整采血笔的穿刺深度。轻轻挤压手指两侧,使血液自然流出。采血过程中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挤压导致组织液混入血液,影响检测结果。 三、血糖检测步骤 1.插入试纸:按照血糖仪的操作说明,将试纸正确插入血糖仪中。不同型号的血糖仪插入试纸的方式可能略有不同,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2.吸取血液:将蘸有血液的采血针接触试纸的吸血区域,使血液被试纸自动吸取。对于儿童,家长要稳定儿童的手部,协助完成吸取血液的操作,确保血液充分被试纸吸取,以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3.读取结果:血糖仪会在几秒钟内显示出血糖值。读取结果后,要记录好血糖值以及检测时间等信息。 四、使用后的处理 1.清理用具:使用完血糖仪和采血针等用具后,要进行适当清理。采血针属于医疗废物,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儿童接触到采血针等危险物品。血糖仪可以用干净的软布擦拭干净,放置在干燥、清洁的地方保存。 2.记录与复诊:将每次的血糖检测结果进行记录,以便后续观察血糖变化情况。如果是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携带记录的血糖结果前往医院复诊,医生会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等。儿童患者的家长要做好记录,并及时与医生沟通儿童的血糖情况,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后续的健康管理。

    2025-10-28 13:16: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