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志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擅长:甲状腺疾病、代谢性骨病、糖尿病及其妊娠期相关内分泌疾病。开设了甲状腺病门诊和骨质疏松两个专病门诊,临床经验丰富,对内分泌危重症抢救、内分泌少见病和疑难病具有一定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擅长:甲状腺疾病、代谢性骨病、糖尿病及其妊娠期相关内分泌疾病。开设了甲状腺病门诊和骨质疏松两个专病门诊,临床经验丰富,对内分泌危重症抢救、内分泌少见病和疑难病具有一定经验。展开
  • 为什么有甲亢

    甲亢相关因素包括自身免疫因素中Graves病为最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且机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相关,甲状腺结构异常因素有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因结节自主分泌激素、甲状腺腺瘤部分具自主分泌功能致激素过量分泌引发甲亢,甲状腺炎症因素有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因滤泡破坏释放激素出现短暂甲亢,其他因素包含甲亢具遗传易感性、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等生活方式可诱发或加重甲亢及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变化、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等特殊人群易发病。 一、自身免疫因素——Graves病为主因 Graves病是引起甲亢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该抗体可刺激甲状腺滤泡细胞增生并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此类抗体的产生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相关,若家族中有Graves病患者,个体发病风险相对增高。 二、甲状腺结构异常相关因素 1.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内存在自主功能的结节,结节细胞不受正常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调控,自主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进而引发甲亢。 2.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单发或多发的良性腺瘤,部分腺瘤具有自主分泌功能,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引起甲亢。 三、甲状腺炎症相关因素 亚急性甲状腺炎在疾病恢复期,甲状腺滤泡因炎症破坏,储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可出现短暂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即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甲亢。 四、其他相关因素 1.遗传因素:甲亢具有一定遗传易感性,若家族中存在甲亢患者,亲属发病风险较普通人群有所升高。 2.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可影响机体免疫及内分泌平衡,可能诱发或加重甲亢。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的人群,自身免疫调节功能可能受影响,增加Graves病等自身免疫性甲亢的发病风险。 3.特殊人群特点: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间体内激素水平显著变化,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状态波动,增加Graves病等甲亢的发病风险。 儿童:儿童甲亢多与自身免疫因素相关,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可能因感染、遗传等多种因素触发自身免疫反应,引发甲状腺激素过度分泌。

    2025-10-28 12:46:46
  • 尿酸值从210到430是否属于高值范围

    不同性别尿酸正常范围不同,高嘌呤饮食、长期饮酒等可致尿酸升高,多饮水、低嘌呤饮食等有助于维持尿酸正常,老年、有痛风病史及女性特殊时期者需关注尿酸变化并依自身情况调整生活方式以保障健康。 一、不同性别尿酸正常范围及判断 1.成年男性:尿酸正常参考值通常为150~420μmol/L,若尿酸值处于210~420μmol/L时处于正常范围,当超过420μmol/L则考虑为高尿酸血症;若尿酸值达到430μmol/L则超出成年男性正常范围,属于偏高情况。 2.成年女性:尿酸正常参考值通常为100~360μmol/L,若尿酸值处于210~360μmol/L时处于正常范围,当超过360μmol/L则考虑为高尿酸血症;若尿酸值达到430μmol/L则显著超出成年女性正常范围,属于明显偏高情况。 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高嘌呤饮食(如大量摄入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长期饮酒(尤其是啤酒)等生活方式可导致尿酸升高,而多饮水、保持低嘌呤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适度运动等有助于维持尿酸在正常范围。对于尿酸处于210~430的人群,需关注自身生活方式是否存在可能影响尿酸的因素,如存在上述不良生活方式则需及时调整。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人群代谢功能可能减退,尿酸调节能力下降,即使尿酸在210~430范围,也需密切关注尿酸变化及是否出现痛风等相关症状,若有异常需及时就医评估,同时在饮食和运动上更需谨慎,避免因尿酸波动引发健康问题。 2.有痛风病史患者:此类患者尿酸即使在210~430范围,也需严格管理尿酸水平,因为既往痛风病史提示体内尿酸代谢已存在一定问题,需遵循医生指导进行更严格的尿酸控制,包括饮食、可能的药物干预(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等,以降低痛风复发风险。 3.女性特殊时期:女性在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尿酸代谢可能发生变化,需监测尿酸情况,若尿酸处于210~430范围,也需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调整生活方式,确保母婴健康,如孕期需避免因尿酸异常对胎儿发育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遵循专业医护人员的个性化建议。

    2025-10-28 12:45:31
  •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偏高是什么病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偏高相关疾病有桥本甲状腺炎,属常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机体免疫系统误认甲状腺球蛋白为外来抗原攻击致甲状腺滤泡细胞损伤、组织慢性炎症,多数早期甲功正常,进展可现甲减或少数初期甲亢,女性患病率高且儿童需关注对生长发育影响;Graves病即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部分患者TgAb偏高,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有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表现甲亢症状,女性发病多且儿童需注意对生长发育影响;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可现TgAb短暂偏高,随恢复水平渐降且相关症状缓解。 桥本甲状腺炎 病理机制: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甲状腺球蛋白识别为外来抗原,产生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攻击甲状腺滤泡细胞,导致甲状腺组织慢性炎症损伤。 临床表现与甲功变化:多数患者早期甲功可正常,但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乏力、畏寒、体重增加等;少数患者初期可能因甲状腺滤泡破坏释放甲状腺激素出现短暂甲亢表现,如心慌、多汗、手抖等,甲状腺多呈弥漫性肿大。 人群差异影响: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儿童患桥本甲状腺炎时需密切关注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如可能影响身高增长、智力发育等,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超声。 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关联情况:部分Graves病患者会出现TgAb偏高,该病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TRAb),同时可能伴随TgAb升高,患者主要表现为甲亢症状,如高代谢综合征(怕热、多汗、多食易饥、体重减轻)、甲状腺肿大、眼征(突眼等)。 人群差异: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病,儿童患者需注意甲亢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如可能导致青春期提前或延迟、骨龄变化等,需综合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监测与干预措施。 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 短暂偏高情况: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时甲状腺滤泡破坏,甲状腺球蛋白释放入血,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在恢复期可能出现TgAb短暂偏高情况,一般随病情进一步恢复,TgAb水平会逐渐下降,同时患者甲状腺炎相关症状如甲状腺疼痛、发热等逐渐缓解。

    2025-10-28 12:44:28
  • 甲状腺自查摸哪个地方

    甲状腺自查可站立对镜后仰颈部,触摸两侧叶,不同人群自查有差异,生活方式因素会影响甲状腺健康,若自查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通过超声、功能测定等检查明确情况并针对性处理。 自查时的注意事项及相关因素影响 不同人群差异 儿童:儿童甲状腺相对较小且位置相对较深,自查时要轻柔操作,因为儿童颈部组织更娇嫩。儿童甲状腺的大小、形态会随着生长发育有正常的变化范围,家长或监护人协助自查时需格外小心,避免用力过度引起儿童不适。 女性:女性在青春期、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甲状腺可能会有生理性的轻度增大,自查时要注意与病理性增大相鉴别。例如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甲状腺可能会出现生理性代偿性增生,此时自查发现甲状腺轻度增大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但如果有明显异常增大或伴随其他不适,仍需及时就医。 男性:男性自查甲状腺时要按照正确方法进行,若发现甲状腺区域有异常,如结节、肿大等情况,由于男性甲状腺疾病相对女性可能有不同的发病特点,也应重视并及时进一步检查。 有甲状腺病史人群:既往有甲状腺疾病史的人群,自查时要更加关注甲状腺的变化情况。比如既往有甲状腺结节病史的人,自查时要注意结节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是否有变化,因为病情可能会复发或进展,定期自查并对比以往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长期摄入碘异常(如长期高碘或低碘饮食)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影响甲状腺健康。自查时若发现甲状腺异常,需结合自身生活方式情况进行分析,比如长期高碘饮食的人群出现甲状腺肿大,要考虑碘摄入过多的可能等情况。 自查发现异常后的应对 如果自查时发现甲状腺区域有异常,如可触及结节、甲状腺肿大、质地改变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一步通过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功能测定等检查来明确甲状腺的具体情况。甲状腺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甲状腺的结构、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等情况;甲状腺功能测定可以了解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如甲状腺激素水平、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等,从而判断甲状腺是处于正常状态、功能性异常还是存在器质性病变等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2025-10-28 12:43:31
  • 降糖草真的能降血糖吗

    降糖草含部分具生物活性成分但科学研究处初步阶段有限体外及动物实验显示其成分可能影响血糖代谢但距临床应用远,临床无充分严谨大规模研究证实其确切有效降人体血糖,糖尿病患者不能用其替代正规降糖方案否则可能致血糖失控引发并发症应遵医嘱综合管理,健康人群无需依赖其控血糖,误信过度食用有未知健康风险,目前无足够科学依据表明降糖草可肯定降血糖,面对血糖问题应靠正规医疗手段和科学生活方式管理不能盲目依赖缺乏充分临床验证的降糖草。 降糖草的成分及初步研究 降糖草含有一些potentially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例如部分研究发现其可能含有类似黄酮类等化合物。但目前的科学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有限的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显示其某些成分可能对血糖代谢有一定影响,不过这些实验结果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大距离。 对人体血糖影响的临床证据不足 从临床角度来看,目前并没有充分且严谨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降糖草能够确切有效地降低人体血糖。在正规的循证医学体系中,要确定一种物质对降血糖有明确功效,需要经过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等一系列科学验证。截至目前,尚未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长期、规范食用降糖草可以稳定且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不同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不能将降糖草替代正规的降糖治疗方案。如果糖尿病患者擅自用降糖草来代替降糖药物等正规治疗,可能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进行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正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等综合管理。 健康人群:健康人群不需要依赖降糖草来控制血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才是维持正常血糖水平的可靠方式。但如果健康人群误信降糖草能降血糖而过度食用,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未知的健康风险,因为其成分对人体的长期影响还不明确。 总之,目前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表明降糖草可以肯定地降血糖,在面对血糖相关问题时,应依靠正规的医疗手段和科学的生活方式管理,而不能盲目依赖像降糖草这类缺乏充分临床验证的物质。

    2025-10-28 12:42:3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